秦时:朕不是天下共主 第84节

  天感觉自己承受得起这个名字。

  真要是承受不了他也可以改名。

  反正天的底线就是灵活。

  不可能只是拘泥于形式。

  .......

  “第二件事,百越共主,天说过,中华一体,华夏一体,所有人都是炎黄子孙后裔。”

  “七国王室是否认可百越为华夏正统不重要,但百越承认七国黔首,皆为黎民百姓。”

  “所以。”

  “百越即刻解除韩国的通商禁令,同时采买韩国匠师生产的强弓劲弩。”

  “结算货币则统一使用天元通宝,作为双方货物贸易结算的唯一货币。”

  陈平夸夸而谈。

  众人认真倾听。

  虽然很多人都说如今的韩国,根本配不上战国七雄的位置,但天这次发现,韩国也是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弓弩质量是真的不错。

  这次武装三万人的强弓劲驽,基本都是几十年前的老物件,可使用的时候,却和崭新的一样,让人不得感叹韩国强弓劲驽的质量。

  不得不说。

  强弓劲驽,皆从韩出。

  不是虚言,也非狂妄。

  虽然三万人大军连三分之一的披甲率都没有,但却能人手一件弓驽。

  可偏偏人手一件的弓驽不是粗制滥造的弓弩,基本算得上强弓劲驽。

  这让天明白了韩国之所以能成为战国七雄也是有原因的,如今哪怕是落魄了,也有自己的底蕴。

  反正天是没法仓促之间,凑出三万人的强弓劲驽,而如果能从韩国多买一些,增强百越的军备。

  日后百越军队和楚国军队在厮杀之际。

  有了韩国强弓劲驽可以减少很大伤亡。

  其他君王或许不把黔首当人看。

  死再多人也只当是冰冷的数字。

  但天则是把每一个人都当成自己的子民。

  想要尽可将战争所带来的伤亡减到最小。

  “使者所言,诚意十足,只是结算货币,能不能换做韩国这边的布币?”

  有聪明的韩国朝臣已经意识到了,如果让他国钱币彻底代替本国钱币。

  一个国家的兴衰败亡,很有可能就在他国的一念之间。

  只是意识归意识到了,面对如此货币这种棘手的问题。

  这名聪明的韩国朝臣。

  短时间内。

  他也想不到办法解决。

  “百越天元通宝,挂钩三白一茶,如今七国通用,走到哪里都能使用,韩国的布比,你们自己都不怎么用,更何况是拿出来当结算货币。”

  陈平十分平静的陈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如今七国的货币,除了百越的天元通宝挂钩三白一茶,七国货币出国基本上就没人认可价值了。

  你说这是自家货币。

  但能买三白一茶吗?

  更别提。

  七国的货币大多粗制滥造。

  私底下很容易就可以仿造。

  “使者所言有理,天元通宝,七国通行,还是用天元通宝,当做结算货币为好!”

  既然有反对的韩国朝臣,那么就有支持的韩国朝臣,如今站出来的就是支持者。

  原因很简单。

  三白一茶作为七国王公贵族生活必需品。

  天元通宝也是七国之间唯一流通的货币。

  甚至就连七国王公贵族自己都很嫌弃自家铸造的钱币。

  无论怎么看都不如百越不知何种手段铸造的天元通宝。

  最关键的是。

  天元通宝,七国通用。

  无论何处,都有价值。

  以至于无论天往七国抛洒多少天元通宝。

  最后都会被七国王公贵族吃的干干净净。

  不过。

  钱这种东西,能花出去的钱才是钱,流动起来的钱,才是活钱,一直握在手里面就是死物。

  而且掌握了造币权和发行权的天,对于这些小钱,根本就不在乎,甚至巴不得他们多贪点。

  只要七国王公贵族足够贪婪成性。

  百越才能更好的吸收七国的人才。

  “第三件事,便是百越共主,天准备在百越建立第一座华夏大学,诸子百家,来者不拒。”

  “对于华夏大学,天期望很高,希望得到七国王室的支持,也希望得到有识之士的支持。”

  陈平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在场众人,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屹立于齐国的稷下学宫。

  百越共主想要建立的华夏大学,无非就是模仿稷下学宫,成为下一个诸子百家的圣地。

  问题是。

  稷下学宫可是出了孟子,荀子.......等等诸子百家,大贤,圣人。

  天虽然创造了通用语,简体字,但还远远不够资格与圣人比肩。

  至于三白一茶。

  乃至机关青鸾。

  或许这些东西价值不菲。

  但终究不是伟大的思想。

  孟子言,人性本善。

  荀子言,人性本恶。

  诸子百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思想和理论。

  而天所做的一切事情几乎都浮与表面。

  虽有价值。

  但没深度。

  “不知尊主,要寡人如何支持?”

  韩王安对于天这个人感官不错,不像其他七国君王那么咄咄逼人,动不动就是割土裂地,反而是用一种平淡的态度与自己谈合作。

  以至于天现在还没提红莲的事,但韩王安心里面已经有了决定,那就是加深韩国和百越的关系,而维护关系最好的方式就是联姻。

  “共主要的不多,只希望能多派遣类似于郑国这样的有学之士,前往华夏大学教学!”

  虽然陈平不懂天为何点名一个无名小卒,但......

第96章 ,红莲,这位是?

  但天会看人相面的事情。

  对身边人不是什么秘密。

  所以。

  纵使陈平不明白天为何要点名,一个韩国朝堂的小透明。

  但他相信天看人的眼光,因为天说给他有安邦相国之才。

  “我?”

  一直站在韩国朝臣里面的郑国,好似一个透明人的他,突然听到百越使臣陈平点名了自己,当即就有种说不出的诚惶诚恐。

  他不明白自己为何会被天看重,他根本就没有见过天,对于这来历不明,莫名其妙的看重,郑国要说不慌是绝对不可能的。

  “郑国?”

  无论是韩王安也好,还是韩相张开地,还是其他韩国朝臣,都注意到了角落里面那个不怎么引人注意的郑国。

  这个时候的郑国,还没有受韩王安命,入秦游说,建议秦国引泾水东注洛水为渠,企图疲劳秦人,勿使伐韩。

  可惜的是。

  郑国渠不但未能起到“疲秦”的初衷,反而极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

  这让本来强大的秦国,如虎添翼,更加速了它消灭六国梦想的实现。

  郑国渠工程无比宏伟。

  规模前所未有的宏大。

  无论修建郑国渠的初衷是什么。

  完全称得上是前无古人的壮举。

  它用富有肥力的泾河泥水灌溉田地,淤田压碱,变沼泽盐碱之地为肥美良田,使关中一跃成为华夏最富庶的地区。

  据《史记》记载,郑国渠渠修成后,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而这为秦始皇最终统一六国打好了粮草上的根基。

  “天听闻,郑国和李冰父子一样,对于兴修水利,别有一番心得,如果可以的话,天希望郑国可以考察一下百越各地人土风情,为百越之地制定一份不输给李冰父子都江堰的水利工程。”

  如果说郑国这个小透明没多少人有印象,那么李冰父子就不同了,如果不是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给秦国铸就了一个大大的粮仓,以秦国现在的国力,哪来如此之多的粮草东征西讨。

  只是修建水利。

  乃是一国大事。

  需要耗费数不清的人力物力。

  这个期间绝不可能对外动武。

首节 上一节 84/2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