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夫特异态学笔记 第172节

  他们并没有遇到什么可炫耀的对象,只偶尔有农夫从麦浪间抬起头,惊诧地看着经过的奇怪队伍,还有他们的双翼衔尾蛇纹章。

  这股感觉几乎能直接冲垮城堡的沉重金属激流在围篱前缓缓停下,给前来迎接的城堡主人逼出一头冷汗。

  在他身上克拉夫特能看到往日锻炼痕迹,不过大部分已经被太长的安逸日子埋没在了微胖身材下,宽松衣物的花纹内织入了富有宗教元素的羽翼、天使图样,动作间表现出一种令人羡慕的随性。

  “欢迎,天父带来的贵客。”普里耶尔男爵的态度比想象中更好,就是那种典型的教友见面时被认同感维系起来、好像过年遇到记不得名字远亲的熟络。

  “没想到这里还有一天能再被圣座想起,各位快请进吧。”

  后方车队人员被安置在城堡庭院,仆人们将闲置已久的长桌抬出露天摆放,简单冲洗后直接端上食物。

  而骑士团的正式成员们则跟着进入室内,与主人寒暄讨论糟糕的路况与山区的多变天气。

  男爵盛情邀请年轻的团长与他并肩而坐,分享他最爱的主菜——几道由身份不明小动物为材料的肉食,加入了辛香料调制,看样子不像家养的。

  而其它食物本质上和外面差不多,是些做工稍好些、但也没好到哪去的面包面饼,草草处理的蔬菜杂烩、腌肉之类,还有少量带着腥膻味的奶制品。

  克拉夫特礼节性地尝了一点,盛赞本地菜色的返璞归真、取材自然,并在菌类菜品上桌前巧妙地挑起了新话题,将重点从食物方面转移。

  关于代管的修道院和周边地产易手一事,男爵并未表现出任何不乐意的情绪,反而有点期待,哪怕这些东西在他的大半人生中都归属于普里耶尔家族管理。

  “在我小时候那会,领地比现在要热闹得多,修道院会在我们这采购日常消耗品、自己没法种植的果蔬,还有用于储备和酿酒的小麦。”

  “来来去去的神父修士,各式车队,甚至有专门被吸引过来的游商,每年附近都有教会组织的集市。”

  微胖的男爵对饮酒很克制,出于家族信仰氛围,只稍稍喝了几口清淡的自酿小麦酒,但抱怨内容很快就到了一般人灌进慰藉港阿德里安神父特酿才会谈及的久远过去。

  或许是太久没有可说话的外来人,他聊起了当年教会带来的繁荣,那些过去记忆随着时间流逝反而愈发鲜明。

  听得出来,普里耶尔领与教会关系的加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然后,啪,突然有这么一年。”他一拍手、无奈摊开,像个破裂的气泡,“什么都没了,修道院的教长告诉我的父亲,说他们要离开这地方。”

  尽管过去了二十余年,他的表情中还是能看到不作伪的难以置信,“他们就那么走了,把修道院、周围土地,甚至没收割的半熟麦子都丢到了我们手上,也不做定期清理,大概是担心有些手脚不干净的家伙偷什么东西。”

  “你知道的,我们家族是天父的虔诚信徒,所以一直派人看着,没让人进去过,本来以为最多几个月后就会恢复如常。”

  “后来呢?”

  “后来这事就和爵位一起传到了我手上。”

  得亏这代普里耶尔男爵真够虔诚,把这当成某种考验坚持至今。他有过好奇,但反正又不需要亲自看守,没必要非得寻根究底。

  “看来天父没有忘记他忠诚的仆人,圣座可算派你们来了。”骑士团的到来让男爵对领地的未来重燃希望,在他看来这无疑是一个转机。

  不用管别的,这十几副盔甲一看就是来干大事的,还带来了大主教和多名主教签署的亲笔信。

  事实上也不算错,骑士团也需要就地采购补给、雇佣当地人修缮建筑、耕种附属的土地,还会建设大量设施。这对本地而言意味着可观的税收进项和一系列连带好处。

  能感受到男爵的情绪流露发自内心,克拉夫特很高兴自己的新邻居不难相处,但他想知道的远不止这些。

  趁着宾主尽欢,修道院的新业主问起了自家产业的情况:“感谢招待,说起来我们很快就得开始打理这幢二十几年没开门的老建筑了,想必不会太容易,您有什么建议吗?”

  “恐怕确实需要些日子。”男爵放下酒杯,用面包夹着最后一块酱色肉块送入口中,“如果不嫌弃简陋的条件,我很高兴邀请您在城堡暂居。”

  “我会告知负责驻守的人与您同行,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那边了,您可以询问一切想知道的事。”

  “感谢您的帮助。”克拉夫特默默地把菜往离自己更远的方向推了些,随意地顺带提道,“说起来,您知道当年修道院为什么被封闭吗?”

  “呃……我那时还没有开始接手家族工作,所以并不是很清楚。”男爵的脸上闪过一丝对自家领地不了解的尴尬,搜刮着少有的记忆,好找出些内容续上话题。

  “我就记得那段时间前,听说过修道院出了几起小意外,但应该没什么关系。”

  “小意外?”

  “好像是尖塔坍塌,有人因此不幸早归天国,某位修士突然得重病离世,还有送货的游商在走过不知多少次的路上失足,后来山下也没找到遗体……”

  “我知道的就三四起吧,但差不多的意外每年都会有,顶多算是稍频繁了些。”男爵无奈摇头,这些事情远不足以成为教会抛弃修道院的原因。

  “或许把修道院建在离天父更近的高处总会有代价,您上山时也该注意安全,小心建筑里老化的部分,最好等修缮完毕再入住。”

  “好的,感谢您的提醒。”

第333章 升天之所

  普里耶尔家族的招待至少还是起到了维持生命体征的作用。

  克拉夫特从面前经过的食物中辨别出可识别部分,取用看起来比较安全的几样填充了胃囊后,干净利落地放下了餐具,假装自己是一位对美食十分克制的清教徒。

  男爵对这种摒除口腹之欲的境界表示赞赏,并吩咐管家召来了向导,带休息充分的车队前往修道院。

  尽管多年未去过,现任普里耶尔男爵依然能轻松找出那幢建筑的位置。

  站在塔楼顶端,顺着他所指方向看去,灰黑色一角在山间植被和雾气卷成的混沌色块间若隐若现。

  那是在盆地另一端,坡度不太友善的山体自中段起就被大片裸露的岩壁占据,像块被天父随手搬来、削凿几刀后直插在地上的木桩,和其它山峰组成了保护盆地中人间羔羊的篱墙。

  向导再三提醒所有人提前安抚好马匹,以免在唯一可行走的道路上出现意外。

  不得不说当初为修道院选址的人远比本地家族有战略眼光,这破地方如果粮食充足再加上有水源,即便不特意修建防御工事也足够恶心进攻方到地老天荒。

  再多的兵力也会被堵在山道上,最多只能展开十几人的正面力量,个别地方还会更困难。

  不过属于修道院的部分并不是从山道开始。

  踏入山峦阴影前,他们就注意到了些荒废土地和建筑,由一条无形界限与四周收割将近的田野分割开来,泾渭分明。

  轮替了不知多少年的杂草灌木淹没了田埂,偶尔可见果实丰满的野莓,挂在布满细密小刺的蔓枝上,显得闲置已久的土壤很是肥沃。

  攀爬植物鳞片似的长满建筑墙面,其中木质部大多因潮湿气候的侵蚀变质,以一种疏松软化的半腐败形态凹陷垂下,少见阳光的部分被绿色白色的斑点涂抹得很是令人作呕。

  但由岩石砌成的主体尚且完好,能从形状看出畜栏、风车磨坊、甚至还有些供耕种者居住的房屋,显示曾经的常住人口不亚于部分中小型村落。

  这都是修道院产业的一部分,据向导所说,曾有不少底层修士和佃户在此居住,但在修士们离开后就都荒废了。

  看来普里耶尔家族忠实地执行着教会遗留的意志,即便在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也没有将这些闲置土地利用起来。

  荒芜景象一直延伸到山脚下,向导在这找到了几位打瞌睡的士兵,或者说被潦草武装的民兵,手上的茧更像是使用农具而非武器,指甲缝里还残留着泥土。

  看守工作估计比大部分守墓人都闲,毕竟连死者都不会造访这个被天父遗忘二十年的地方。

  守卫们睡眼惺忪地收拾掉各种杂物、熄灭做饭用的火堆,为队伍让开通行空间。

  克拉夫特下马踏上了那条被再三叮嘱要多加小心的道路,发觉和想象中差距很大。

  还没走到一半,他们就有点后悔为什么要把东西从马车上卸下、换用马匹驮运了。

  这条由碎石铺设的道路时隔二十年居然都还未被侵蚀殆尽,即使最窄处也保留了约一辆半载货马车的宽度,路面也没太多被长出的植物拱起。

  在通行不便的峭壁处,没有采取方便省力的悬空栈道,而是直接往岩石内镂空开凿出了一条道路。

  修筑者显然很喜欢他们的工作,在道路内侧增添了不少圣典故事题材的雕刻,似乎是希望来往行人更多地在这块耗费巨大的路段上驻留欣赏。

  二十余年的时间远不足以将这些作品抹去,反复溶解、干结的矿物涂料颗粒还顽固地残留在青苔也无法生长的表面,部分顺着雕刻线条淌下,使得整体呈现轮廓与色彩脱节的怪诞流动形象。

  山间变幻莫测的风向将夹带小雨的云雾吹来,队伍速度慢了下来。

  雷蒙德修士得以有时间为半路出家的团长和他的两位弟子讲解内容。

  最下方的是先知领受十诫,追随者紧跟站在高处的先知,领受来自构图上上方的启迪,脚下连绵的山势巧妙地利用了岩石本身的深棕色,上方云彩洞开。

  他强调了先知的袍子一般用蓝色或紫色,以体现圣洁和权威性,而分处左下和右上的山峦和云彩,则是用于体现神秘感的装饰,并非主角但不可或缺。

  很多在外行人眼中一带而过的内容,其实都有着相应的默认规则或隐喻。

  包括这些浮雕彩绘的顺序,由先知受诫开始,往上是受选之人出生:头顶光环的婴儿降生在简陋房间里,周围有天使和聚拢而来的羊群,羊居然还有各自的名字和特定站位。

  这些繁琐细节居然都在作品中有体现,投入的精力可见一斑。

  再上便是先知和受选者以天父之名在地上的事迹,真难为雷蒙德经历了敦灵地下湖一行后还能这么认真地对待这些内容。

  克拉夫特和库普听得不说心驰神往吧,也只能说是昏昏欲睡,有种进了景区却发现导游是历史老师、还在讲知识重点的茫然,暗自猜测以往失足的人是不是看困了,所以才能从那么宽的道上踩空掉下去。

  来自敦灵的教会学校应届生们说不定比雷蒙德还熟悉这些,更没有兴趣再听一遍。

  倒是伊冯表现出了不错的兴趣,这还是第一次有人专场给她讲故事。尽管内容略显老套,但她毕竟没怎么听过,而克拉夫特平时显然也不是什么会有时间讲睡前故事的人。

  唯一的听众多少让雷蒙德修士有点慰藉,有动力继续讲解。

  队伍在蒙蒙细雨中继续攀爬,时而在途中稍平坦处的空地休息。接近山顶时,雨水终于告一段落,阴翳的光线穿过云雾和稀松树冠,落在湿润的睑睫间,折射形成的彩色弧状光晕在雾气浓郁处弥散。

  当初第一位登上此处的修士看到的或许也是这样的场景,雨后虹彩仿佛先知登上山顶时、主的启示恰从天国落下。于是修道院的选址由此选定。

  而后来者眼里,那些斑驳的浮雕、多变的天气,只带来说不清道不明的压抑感。

  云雾中的天空近在咫尺,有种从教堂大厅突然走进狭小暗室内的错觉,视野范围外的无限空间唤起原始记忆里被暗中窥视的本能不安。

  意识中的隐痛似乎加重了,克拉夫特警惕四顾,直觉没有嗅到异样气息。

  但雷蒙德的讲解停了下来,他驻足在可能是最后一面浮雕前,浮雕的信息连外行人也能辨别出来。

  是圣徒升天场景,天国大门洞开,云朵逐层递减、漩涡状卷曲,塑造出真实的动态空间感。精细雕琢的繁复羽翼在高空舒展,作接引状,门扉与羽翼后空无一物,既没有天体、也没有雕刻天国中的繁荣景象。

  地位超然的圣徒们站在群山最高处,持圣徽、号角、旗帜的天使在升天之路两侧,由圣母带领着迎接天国新成员。

  姿态各异的信徒在山峦环绕中仰望上方,有的呈祷告状,有的伸出手像是要拥抱握住一缕圣光,遥不可及。

  “怎么了,要歇一会吗?”边爬山边讲课是个很考验肺活量的高难度操作,尤其是学生都不认真听的时候,克拉夫特很愿意理解他的身心俱疲,“不过我们很快就到顶了。”

  “不不不,只是一点小问题。”雷蒙德露出那种强迫症见到纸翘起一个小角又按不平的难受表情,“这里有点不对。”

  尊重起见,虽然克拉夫特其实完全不关心,还是愿意当一回托:“是什么地方,能为我们讲解一下吗?”

  “这山不太对,按道理升天应该在橄榄山,那是座平原上唯一的山,被天父的神迹拔起。”

  “有可能是不了解的石匠雕错了吗?”

  “按理来说不可能,这和橄榄山差太多了,绝对不是无意的,有点像”

  顺着雷蒙德的思路,克拉夫特也观察起这幅浮雕,在其中倾注的时间和耐心只会比之前看到的更多,没有刻错重点的道理。

  不过画面中的地形的确不是平地拔尖。山峦连绵环绕,倒有点像

  【盆地?】

  推荐下我最喜欢的战锤文!《战锤:以涅槃之名》

  也是少见的女性原体,帝皇家庭伦理剧写得很好(雾)

第334章 毁弃

  雷蒙德的发现引起了讨论,十几名骑士团成员围绕着这个细节讨论分析起来,争先恐后地使用着自己刚从学院里带出来的新鲜知识。

  艺术流派的个性化解读、特殊象征意义的传达、还有地域文化差异,虽然没怎么听懂,不过对外行人而言,听起来都蛮有道理的,着实没法做出评判。

  最终他们也没能达成一致意见,但提出了一个可能性相对比较高的猜想:这或许是地方修会融入当地元素的表现。

  毕竟普里耶尔领就是四面环山的盆地,类似地形在这边十分常见,加入符合本地人认知的元素更容易引起共鸣、为信众所接受。

  这并非没有先例,譬如王国北方的壁绘就更喜欢圣洁干净的雪景,而维斯特敏周边的圣典场景画大多植被丰富。不过这种对关键内容的改动一般比较少见,特别还是在“升天”这个重要场景。

  但也只是少见罢了,他们没停留太久,继续向上,或许在修道院里自然能找到答案。

  “升天”的确是路上最后一处彩绘浮雕,队伍走过最后一段落叶深厚的上坡路,就看到了那座印象一直停留于图纸上的修道院。

  它修建在离山顶还有段距离的一块较平缓地带,比想象中还要大些。

  灰黑色的建筑群沿地形展开,正中是倚靠山体的教堂,采用了与圣母大教堂相近的哥特式风格,但装饰更简单些,窗户深且窄、位置更高,靠外周圆拱门样的修饰雕刻扩展了视觉宽度,使之不会显得与整体规模不协调。

  作为主体的教堂两侧延伸开不对称的附属建筑,高低错落,表面颜色深浅不等,应该是投入使用后依次扩建,但在总体风格上保持了一致。

首节 上一节 172/1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