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听到这番话的时候,蒋某人就已经打算听从了。
但毕竟是一个委员长,还是需要一些颜面,是以蒋委员长在思索了片刻之后,说道:“辞修说的不错,听起来是一个好的建议,不过,虽然如此说,但薛岳两次自作主张目无军纪也是不能容忍,眼下念在薛岳正在指挥作战,责罚暂且搁置,等到此战结束,无论胜负,都要严惩不贷!”
“有功不能不奖赏,有过也不能无视,功过不能相抵,等到战事结束,再行处置薛岳!”
他说完,便挥了挥手,示意让在场的人都是下去,随即又是道:“辞修和良桢留下,我有要事要与你们商量!”
“卑职告退!”
其他军官和参谋以及一些工作人员都是恭敬的离开,而陈诚和俞济时则是束手站在一边,等到人全部离开,并且关上房间门之后,委员长这才走到沙发上,笑道:“说……”
“多谢委座!”
两人连忙道谢,坐在沙发上。
……
三人谈了什么,外人并不知道,只是这一次谈话,却是一直持续到晚上,足足进行了差不多一下午的时间。
而就在三人谈话的时候,此时的长沙地区,战事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湘北地区,日军第6师团和第101师团被围困在守军的重重包围当中,艰难抵挡。
两个残损的师团面对倍数与他们的大军,而且还是气势正弘的部队,日军自然是打的十分艰难。
再加上他们被围困良久,弹药缺失、粮草不足,孤立无援之下士气更是低迷,虽然苦苦抵抗,但却异常艰难,在守军的强力进攻下,每日都死伤无数,按照这个趋势,若是没有其他意外的话,恐怕最多在坚持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要因为弹尽粮绝而守不住了。
而在长沙城内,独立团指挥部,陈庆之也在观摩着最近的战局。
这一次长沙会战可谓是凶险万分,其中双方的纠缠拉锯可谓是十分繁多,好不容易打到现在这个局面,可谓是十分不易。
如今日军又是派遣五万余大军驻扎外围虎视眈眈,又有上百战机每日轰炸,给守军带来无数死伤,可谓是变化层出不穷。
说实话,谁也没有想到,战局会打到现在这个局面。
连陈庆之都没有想到,战局竟然会拖到如今这个局面。
虽然有些意外,但陈庆之也没有慌神,毕竟战局本来就是变化多端,谁也不敢说就真的一层不变,哪怕此次长沙会战已经脱离了陈庆之的记忆,但对于陈庆之而言,历史,本来就会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
只不过,陈庆之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改变竟然会如此的彻底!
按照陈庆之的记忆,能够在大势上改变历史,他最少也要是一个师或者是一个军,只有这样才能在一个大型会战上,在某一个关键的节点上,做出一些改变。
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长沙会战,竟然会因为他的参与,因为一点点的改变,就仿佛蝴蝶效应一般会,拉开了如此大的序幕。
这一点,是他所始料未及的!
尽管有些出乎意料,但对于陈庆之来说,这却是一个好消息!
是的,虽然脱离了历史,但正因为脱离历史,这才是一个大好的消息!
长沙会战,因为小鬼子两个师团被全歼,迫使日军华中方面军不得不拼尽全力,不得不解救剩下两个师团,否则的话华中方面军空虚,无论如何都是守不住的。
日军势大,好不容易在之前的武汉会战和徐州会战当中将日军华北、华中削弱到一个最为虚弱的时刻,而此次长沙会战又将日军两个师团给歼灭,可以说,这是日军华北华中地区最为虚弱战力最低之时。
若是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绝对能够缩短时间,绝对可以提前将日军给赶出民国!
正如之前他的设想,只要在此战当中灭掉华中之日军,华中地区就能被收复,继而连同阎锡山部进攻华北,以大势碾压,肯定有很大的把握拿下华北地区。
如此一来,日军只能退缩在东北,两方以长城为界限,只要他们守住长城,休养生息一年,随后集结百万大军,冲出关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拿下东三省,将日军赶出民国,指日可待!
虽然在后面还有许多的难关,但不管这么说,能歼灭眼下的日军,收复华中地区,总归还是一个大好的消息!
士气的提升且不说,光是收复失地、恢复中华的曙光就能让无数百姓无数军人看到希望!
说不定,因为这一战,本来让许许多多对国家失望的人重拾信心,这就是一个最大的好处!
但这一切,都要从脚下开始!
想到这里,绕是陈庆之都忍不住有些激动。
他从桌前站起来,脸上露出一抹感慨的神色。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两三年了,这两年来他一直都在南征北战,从金陵打到徐州,从徐州打到武汉,从武汉打到长沙,手下的兵一茬换了一茬,杀死的小鬼子无数,以前他一直都坚信,国家一定会取胜。
但那只是针对历史而言。
如今,他总算是自己看到了曙光!
正文 第855章 第七纵队
“实在不易啊!”
陈庆之透过窗外,看着天上的晴日,有些感慨道。
事实上,他也没有想到,薛岳竟然如此刚烈,竟然能够顶住蒋委员长的压力,竟然能够一意孤行的与日军决战,这是陈庆之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在薛岳之前召开的会议之前,陈庆之本以为面对冈村宁次的逼迫,委座的维稳之下,薛岳绝对是进退两难,可谁能想到薛岳竟然不顾委座的维稳,直接作下决心而后给委座发电文。
这等弱是自作主张。
薛岳如此行径,可以说是彻底恶了委座。
换作另外一个人的话,恐怕就算会这样做,也绝对不会如此雷厉风行。
但薛岳不但做了,而且还十分的雷厉风行,说做就做,绝对不含糊。
这一点,让陈庆之在吃惊之余,也是十分敬佩。
这也正是为什么,陈庆之打定主意追随薛岳共同与日军决战,非是因为其他,就是因为薛岳的果决。
在陈庆之看来,身为一个指挥官,最怕的就是犹豫不决,最忌讳的就是进退维谷,但薛岳显然不是这样。
再加上薛岳所做的事情,可谓是完全不顾自身一心为了国家,或许他的举动当中也有一些私心,或许是为了青史留名,但是……那又如何?
只问结果,不问过程。
只要能够赶走日军,只要能够复我故土,就算是想要求名求利,在国家利益面前,又何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