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7节

“学长,这姓程的这么跋扈,这几天可没给我们什么好脸色看,咱们后面这日子怕是不好过了,你可得想点法子啊。”

“你当老子不知道吗?现在人家管着钱袋子,老子多吃口肉都得挨他的训,这他娘的算个什么日子,上次让你联系的都联系好了吗?”

“这个……不是很好,最近这姓程的来了,平时又喜欢给点小恩小惠,有些眼皮子浅的,原来跟我拍胸脯说得好好的,结果现在都躲着我走,学长,这可咋办啊?”

“哼,那家伙看着一副嫩头青的样,肚子里头的弯弯道道多着呢,你就等着瞧吧,那些墙头草,迟早得吃教训。

算了,后面再找机会,大不了我们几个自己走了就是,我看谁还敢拦我。”

——————

“我说几句吧,现在我们马上要上山了,后面少部分同志驻守后方,建设基地,大部分同志都需要到各地去打游击、筹款子,这里面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关系,如何正确处理好我们队伍内部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队伍和地方群众的关系。

对于第一个,处理好内部关系的关键,就是要扫清我们队伍残留的旧军阀习气,我们是一只革命的队伍,目的是创造一个人人平等,没有阶级压迫的新世界。

现在稍微有点富余了,个别同志就开始讲待遇,提要求,甚至还有些闲言碎语。

那天加餐,我明确强调了,无论官兵,每人分量必须一致。结果呢,有的找炊事班闹事,有的想跟我来走后门,还有的更离谱,直接从手下战士的碗里抢食!战士不给还要又打又骂!这特么还是一支革命的队伍吗!

我知道大家的日子都很苦,尤其一些富裕家庭出身的同志,很不适应,我理解,我自己就深有体会,但是你们知不知道战士们的日子更苦啊,那些抢食的家伙,你们的良心就不会痛吗?

咱们将心比心,大家都是爹生娘养的,两只眼睛一张嘴,能有什么不同。就算有不同,那也是革命分工的不同,而不是身份地位的不同。

马上就得面临更加艰苦的环境了,这个时候,必须整顿好内部,推行绝对的官兵平等,不如此不足以安军心。

然后是第二个关系,咱们的队伍到各个地方去,要获得地方群众的支持,尤其是贫农的支持,就务必要注意和群众打交道的方式。

我们要跟战士们讲清楚,咱们队伍和群众的关系,就像是鱼儿和水一样,鱼儿一旦脱离了水,是万万活不下去的。

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随便给群众添麻烦,更不能像那些军阀部队一样强取豪夺,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必须得到制止和批评,对于其中影响恶劣的还必须要进行严厉的惩罚。

至于如何推行,我看可以和战士们搞个约法三章,具体条款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商定。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想法,如果有不到位的地方,欢迎各位同志批评指正。

最后,我再做一个提议,上面这些措施如果推行下去,肯定会有些同志觉得接受不了,甚至觉得待不下去,这些我都能理解。

我们的队伍来去自由,对于那些没有保密需要的同志,我会给足路费,欢送离开;对于有保密需要的同志,也可以来我这里当个教员,我保证待遇绝对只好不差。

大家自己考虑清楚,我的话完了。”

————————

“学长,我们后面去哪里?”

“这鬼地方没法待了,那姓程的倒是大方,咱们一人三十大洋,够去潭州的路费了。

走吧,我在那边还有点关系,等我找着省里了,一定要好好告这些家伙一状!”

“好,学长,我都听你的。”

临走时,两人回望了一眼,远处的一片空地上,那是为新一批吸收成员举行的仪式,似乎是要结束了,响亮的掌声哗啦哗啦地传了过来。

两人对视一眼,默默不语,走了。

第15章 希望

“小程,你这真弄来了个被服厂啊?”

“那还有假,奋老,你当我当初开玩笑呢。看吧,十台缝纫机,一百多匹洋布,还有这些针头线脑,怎么样,这回战士们的军装不用愁了吧?”

“何止不用愁!欸,你看这布,真好!真好!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战士们的衣服却破得不成样子。

委员让我们解决战士们的穿衣问题,可这山上什么都没有,上回的布也都给伤员用了,这愁得我头发都白咯。

你倒好,吃得香,睡得更香,早知道你能搞来这么多好东西,我还愁什么啊。”

“嘿嘿,我不都跟你说了吗,面包会有的,黄油也会有的,这不是第二次援助到了嘛,我可是连夜赶到隆市才接回来的。

奋老,还得拜托你赶紧安排战士们把物资运到陶疗去,对了上回我跟你提的裁缝安排好了吗?”

“辛苦了,放心吧,都安排好了。先前我在附近找来的十几个裁缝,都只会些针线活。到底还是你脑子活泛,提醒我去部队里找有缝纫机经验的战士,还真让我找着六个了,哈哈。

不说了,我要马上把东西搬过去。再过些天大部队就要下山打游击去了,我可得抓紧时间把他们的军服赶制出来。”

“好嘞,我也有事去了,路上注意安全。”

看着奋珉同志和其他战士,或是挑着沉重的扁担,或者奋力拖着满载的大车,在地上印下了深深的痕迹,程刚也没有多说什么,向着另一个方向走去了。

虽然还不到四十,但大家都叫他奋老,半是调侃,半是事实。这个时代确实人均寿命不长,加上生活艰苦饱经沧桑,这个中年男人的鬓角已经长出了华发,脸上也爬满了皱纹。

和程刚这个二十五六了都还觉得自己是个孩子的年轻人站一起,说是父子都让人觉得这是老来得子。

不过程刚也成长了不少,晒黑了,长壮了,脚底板上、手掌上、肩膀上也在经历了长水泡、磨破皮之后,变出了厚厚的老茧。

和奋老一起工作的这半个多月,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学习,两人搭配默契,一个老持稳重,一个思维活跃,再加上援助来的物资,这个后方基地倒也办得有声有色。

上山十天了,他先是以原来的卫生队为基础,在凝岗组织和元文才的帮助下,找了毛平的一处书院办了个医院,虽然条件还是很简陋,但至少有个落脚点。

书院不大,只能容纳五十来个伤员,楼下是病房,楼上则住着医护、担架排还有事务排。

每过几天,程刚就会到医院来讲课,其实讲得也没有什么深奥的东西,无非是一些简单的生理常识。

基本都是初中生物的内容,不超过高中生物范围,然后再结合他用《赤脚医生手册》编写出来的教材。对于从小就是学霸,又做过长期家教的程刚来说,这些不过是小儿科而已。

只是最让程刚苦恼的,一个是语言问题,另一个则是这个时代教育的落后,很多程刚认为理所当然的常识,甚至他认为一些小学生都应该懂的东西,很多人都没有半点概念。

当然,这里也确实有不少人连小学都没有读过。

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难事,一来他本来就会些乡音,大部分战士都能听懂,而本地人中也有听懂的可以充当翻译。

二来毕竟他经验还算丰富,这个知识点不懂的话,我再往前讲就好,总能把前置内容讲清楚,就是得多费点功夫,多和学生沟通,结果专业课往往变成了扫盲课。

同时这也带来了一个‘副作用’,因为程刚讲的还算通俗易懂,又欢迎其他人来旁听,所以只要他一讲课,整个医院的人都会围过来,甚至其中还有不少外面的村民。

程刚自然是来者不拒,对于其中学习能力比较强的,还会吸纳进他组织的学习班里来。

学习班也是程刚一手创办的,作为一个在应试教育战场上脱颖而出的理科学霸,数理化生乃至地理自然不在话下。

所以无论是教导队、军械所,还是部队营地,他都能结合当前的实际需要,给同志们补上相应的知识短板,即使来不及教完的,他也能列出一个大概的学习计划,给大家提供指导。

但是程刚完全不满足这一点,虽说每次讲课都有不少人,可他的时间和精力毕竟都是有限的,不可能给大家真正系统地讲授知识。

所以通过开始一周的观察,之后他就有意识地从听课人员中,挑选聪明机灵、年纪较轻的放入他专门设立的学习班。小组成员全脱产学习——以程刚掌握的财力,这个问题倒不大,委员他们也非常支持。

从最基础的拼音和简体字学起,因为基本都是十岁以上的学生(再小就成保姆了,不便于管理),而且挑选的都是真正勤奋好学的苗子,所以学起来会比普通小学生要快上不少。

平时程刚在各处讲课,他们就在一边旁听,不管有没有听懂,先在头脑中形成基本的概念印象,之后程刚再抽时间给他们专门讲课积累基础,最后再用基础知识,把前面形成的概念一个个串联起来。

而这些学生,作为今后各个方向的教师兼储备人才,自然投入了程刚大量的精力。

除了授课之外,他还尽力搭建起了这个班级的学习体系,班干部组织学生自学,小组长带领分组讨论并记录,最后学习委员汇总并由全班讨论,再交给程刚课堂上讲解。

这套在后世已经变得虚有其表的班干部体系,在这里却发挥着强大的力量,这些学生,在强烈的学习欲望驱使之下,迸发出了旺盛的精力。

而渐渐地,这个模式也开始在各个授课点推广开来,在程刚讲完之后,大家一起看抄录的教材,然后同样的集体讨论,记录的问题由程刚下次解答。

不得不感叹不同世界对于知识的渴望简直是天差地别,程刚家教那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省心的一群学生。

其实说白了,挺像后世乡村教师的那一套做法,实际也是条件和师资的限制下不得不做出的权衡,但有总比没有强。

当然,因为时间较短,大家都还在一个适应阶段,后面可能的效果只是程刚自己的设想,现在整个教育体系仍然非常的稚嫩,普及范围还不大,就连学习班,实际也就十来个学生。

但是万事开头难,至少现在可以看到希望了。

走到半路,程刚抬头往旁边的山岗上望了望,虽然已是深秋,山上的灌木还是一片翠绿,而就在这片翠绿之间,树立着一块不怎么起眼的碑石。

在古镇清理了一遍组织之后,队伍的风气顿时改善了不少。来到毛平的当天,在程刚的建议下,队伍举办了一场追悼会。

大量战友的牺牲,对于队伍的士气影响一直很大,从起义开始的5000人,到现在七百多人,其中具体牺牲了多少同志,已经没有人可以考证了,甚至不少人连姓名都没能留下。

这场追悼会,包括起义队伍、凝岗组织人员还有元文才一行在内,近一千人参加,举办得却是非常简朴。

由李委员陈述各位烈士的功绩,宣布组织对大家的陈诺,然后肃立默哀,鸣枪,最后就在这山岗上设了这块纪念碑。

流程虽然简单,但是影响却很深远,一方面战士们的心情得到了舒缓,另一方面在当地也扩大了一定的影响力。

眺望了一眼,程刚又把目光收了回来,再往前望去,医院已经出现在了眼前,依稀还能听到阵阵整齐的读书声,那是医院的医护还有伤员们在课前朗读教材。

他没有多想什么,迈着大步向前走去。

第16章 一定能够

“李委员,好消息来啦!”

“哈哈,程主任,这回你带什么好消息回来了?”

“一个被服厂,怎么样,算是好消息吧?前期工作奋老已经做好了,这回是10台缝纫机和一些布匹,战士们的军服有着落咯。”

“哈哈,那确实是个好消息,本来我还打算这几天就出发,带着队伍往南边打游击,解决一下吃饭穿衣的问题。

既然这样,那我再等几天,穿着咱们自己军服出发。”

“嘿嘿,吃饭问题暂时也不急,和缝纫机一起还来了一批大米,都是麻袋装的精米,够咱们吃上一顿的咯。

另外还有个好消息,3挺轻机枪,100杆水连珠,以及不少子弹和手榴弹。怎么样,咱们队伍可是鸟枪换炮了。”

“你这存心逗我呢,来来来,还有什么好消息没有,一口气都说了哟”

“别急,军火我都让送到教导队去了,咱们先去看看,路上说。”

“好,走吧,我也来看看咱们自己的机枪,对了小程,你上次说的军械所搞得怎么样了?”

“现在进展还比较顺利,地方已经安排好了,人员的话,咱们队伍里有几个当过工人的,还有一些伤员复原后不适合上一线,我都调到了军械所。

现在用台钳矬子这些工具弄了个钳工车间,主要是修理咱们带过来的坏枪。后面我计划再建几个打铁炉和一个铸造车间。

就是目前铁料来源还不确定,光靠发动群众还不够,我看得在附近找找矿,看看能不能自己炼铁。

对了,你们这次出去,有条件的话一定要把战场打扫好,用过的弹壳记得带回来,我看后面有没有机会把子弹复装给搞起来,这样咱们也算可以自给自足了。”

“没错,虽然现在援助不少,但是自给自足才是最好的,我们要两条腿走路。你这个小程,一声不响就干出这么多事,本事够大啊,看来还得再给你加加担子。”

“嘿嘿,别了,其实我也就耍耍嘴皮子,活都丢给奋珉同志干去了,你不要笑我眼高手低就好咯。”

“你啊,还是太谦虚,你的情况我都清楚,现在各个位置都缺人才,你先搞教育的思路是对的,我们当初也是搞工人夜校和农讲所起家的嘛。来来,走快点,赶紧看机枪去。”

“诶,小心点,你这脚伤还没好全呢。”

“早好咯,现在我根本就不痛了嘛,快跟上。”

“你就逞强撒。”

——————————

“教员,这是哪的机枪的呀,怎么样子这么奇怪,你看上面这个铁盘子,啧啧,真够大的。”

“什么铁盘子,这是弹盘,里面放子弹的,看着,就这么放进去,一共可以装47颗762子弹,用的时候小心点,注意不要磕碰,不然很容易发生故障。”

“嘿嘿,我们还真没见过这样装弹的,教员,这枪真好,能装这么多子弹,肯定很厉害。”

“其实弹盘供弹的早就有了,最早使用这种方式的是英国的刘易斯机枪,那款枪在直奉战争和北伐战争中都有应用,还记得我跟你们讲过的常见的机枪工作原理吗?”

“我知道,我知道,机枪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后坐式和导气式,后坐式又分成枪管后坐式和枪机后坐式两种,枪管后座式主要用于重机枪,比如马克沁机枪,枪机后座式则在手枪和冲锋枪中比较常见。

还有导气式……可以分为……嗯,嘿嘿,我给忘了”

“哈哈,现在导气式还没有分类呢,这把机枪就是用的导气式原理,何武,还记得最早应用导气式的是哪一款机枪吗?”

首节 上一节 7/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