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贴身太监竟是徐妙云 第198节

并将上元县知县绑在刘长青面前。

这位御史台官员,百口莫辩,被直接带走,

那些簌簌发抖的言官,敢怒不敢言。

“皇帝,好手段呀!”

御史台的主管,御史中丞刘伯温,平静地看着这一切。

刘长青被带走,谁都知道皇帝是为了他劝谏一事动怒,

可锦衣卫拿人,也不给人留半点把柄。

刘夫子长叹一口气,对身边的心腹说:

“走,进去吧!”

“这御史中丞的位置,老夫怕是做不下去了!”

“这官,还是辞了吧!”

“大人,您……”

刘伯温的话,犹如地震一般,让整个御史台的官员震动.

153 一个时代落幕,朱橚打老婆?

“刘大人,您要是辞官了,我们可怎么办呀!”

听闻刘伯温要辞官,众人如丧考妣。

诚意伯刘伯温,乃是浙东集团的领袖,

他若离开朝堂,本来就不如淮西的浙东人,恐怕在朝廷的日子,更加难过。

“你不懂,老夫这次以刘长青试探皇帝,就是一记险招!”

“皇帝反应,就是对老夫的回复!”

“我问你,咱这御史台的言官们,咱们安身立命的根基是什么你知道吗?”

刘伯温回问心腹,

心腹回不上来。

“身在朝堂,却置身于朝堂之外的立场,才是御史台安身立命的根本!”

“御史台监察百官,劝谏天子,看似风光,其实并无权柄!”

“皇帝养着咱们,就是让咱们负责叫唤的!”

“不杀言官,是言官只负责叫,立场鲜明!”

“可在御史台为官,只要你把手伸入朝堂之中,你的立场,就有问题了!‘

“一个立场有问题的言官,可杀!”

“可是……”

心腹欲言又止,大家都是人,哪能没有立场?

就如御史台的官员来说,谁背后没有一点利益关系链?

他们这些人看着掌握监察百官的权柄,威风凛凛,

其实就是没有多少油水的衙门,

那些被弹劾,被盯上的官员,谁平时不会做人,自然会被多照顾一些,

这些已经是朝廷内部公开的秘密,

皇帝自己,也不可能不知道。

若是放在以前,这好像也没什么大事。

可是刘伯温提点之后,他也就明白了,

锦衣卫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收走了御史台的权利,

以前没有人监察御史台,

可是锦衣卫出现后,却不一样了,

皇帝可以不杀言官,但可以杀贪官。

除非他们真的不沾任何外物,那倒是可以做到无欲则刚,

可是这能吗?

心腹望着眼前的诚意伯刘基,这位倒是可以做到甘守清贫,除了俸禄之外,不沾任何东西,

可是人的贪欲,又不仅仅是金钱,

诚意伯不也一样,拉扯出一个浙东集团?

身为御史中丞,他会主动弹劾浙东集团的人吗?

“我想,你已经懂了!”

刘伯温叹了一口气:

“御史台并非尔等想象中清净,皇帝也不是拿言官没有办法!”

“若不是皇帝这次科举改革,动了咱们浙东人的根基!”

“你以为老夫愿意冒险出头吗,可是天不从人人愿,老夫输了!

“再不走,皇帝就不让老夫体面地走了!”

刘伯温提到此处,还是微微失落,

浙东人和淮西人的斗争,为什么淮西文臣武将,王公大臣如此多,还让浙东人形成一个分庭抗礼的局面,

很简单,就是因为浙东人能考试,

你淮西文武占据高位不假,

可是办事的人,浙东人不知凡几,

在刘伯温的运作下,御史台也多为浙东人,

凭借皇帝的默认,加上御史台的护持,

才有了浙东官场如今的威势。

可是算学入科举,虽不能说一定会瓦解浙东学子的优势,可是刘基仿佛已经看到了某种趋势,

科举不能轻变。祖宗之法,也不能轻变,

刘伯温眼神坚定,他没有错,

只是,他输了。

诚意伯刘伯温,上书请辞,告老还乡。

这份辞呈在下午时分,被送到皇帝书桌上。

皇帝龙阳大怒,

朝野满朝文武,震惊万分。

身为大明朝文官系统中,威望仅次于李善长的诚意伯刘伯温,竟然要放弃一切,辞官归隐。

“逼宫,刘伯温这是要逼朕表态~」?”

“他以为他是谁?”

“他是觉得,朕没有了他,就没人能制衡淮西文武了是不是?”

皇帝在武英殿来回踱步,怒火中烧。

朱标在一边,苦笑不已。

刘伯温这一招,也算是刺中了皇帝的软肋。

但皇帝还没办法指着他。

人家都上书请罪,说自己御下不严,辜负圣恩,还说年老,请辞,

你皇帝还能说什么?

多年跟在皇帝身边,朱标多少了解父亲的习性,

刘伯温如果这次没事,以父亲的性子,

只要等算学入科举这件事过去之后,

皇帝肯定会清算刘伯温,

如今刘夫子这么走了,反而能留个善缘。

可是他太聪明了,这种事事算到皇帝下一步怎么走的人,

是最被上位者讨厌的那种人。

所以,这大概也是皇帝死活不让他进中书省的其中一个原因。

皇帝走了一会,也冷静下来。

他的眼神,越发冷酷。

“父皇,您准备怎么办?”

“这刘夫子辞了御史中丞的职位,会不会有麻烦?”

“他要走,就让他走!”

皇帝深吸一口气,刘基这次的辞呈,带着怨气,

也未必不怀着对皇帝的一丝期许。

他刘基对于朝廷,有用。

希望皇帝慎重考虑,

可是朱元璋是什么人?他绝不会受到任何威胁。

皇帝走到书桌前,拿起毛笔,直接在奏折上画了一个圈。

“送中书省,御史中丞的职位,朕批了!’

“让他们列一个推举御史中丞的人选名单,让朕挑选!”

“父皇!”

皇帝做得如此决绝,朱标本能想劝诫,

他对刘伯温,还是非常尊重的,

虽然刘伯温这次和皇帝因为立场不同出现争斗,

可是他始终相信,诚意伯是大明朝不可多得的治国人才。

首节 上一节 198/3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