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贴身太监竟是徐妙云 第232节

自己说几句场面话,然后回家洗澡睡觉。

他可以将仇恨放在心中,未来再慢慢算,

这不过是他利用这件事,收了一点小利息,而且平复一下自己心中的火焰而已,

但是,他的剧本里,可没有吴王朱橚这个混蛋呀?

当然更没有下跪给徐妙云道歉的情节。

当朝宰相,可以跪在魏王府门前,这并没有什么。

可是跪在徐妙云身前,那就有点抬不起头了。

徐妙云不过是一个未过门的吴王妃,严格来说现在并没有什么身份加持,

一介女流,也配跪下?

但如今朱橚一说,胡惟庸是不想跪,也要跪下了。

他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后咬咬牙,

跪在徐妙云身前。

“胡某教子无方,请吴王妃原谅!”

如果换成别的时候,徐妙云恐怕此时早就手忙脚乱,赶紧让胡惟庸起来了。

可是刚才经过朱橚一分“八零零”析,她知道胡惟庸不会好意。

所以,女诸生寒着脸,愣是受了胡惟庸的跪拜。

周围的人窃窃私语,

胡惟庸本人,如芒刺在背,一秒钟都不想在原处待着。

“胡相,进去坐!”

“咱们好好聊一聊关于您再娶的问题,我看您刚才不乐意,是本王疏忽了!”

“男人呀,就该不忘初心!”

“永远都喜欢小姑娘,是与不是?”

朱橚插科打诨,丝毫没有成为圣人的觉悟,

可是胡惟庸却被他说得欲哭无泪。

秀才遇着流氓,胡惟庸哪是朱橚的对手,

他赶紧抱拳推辞,落荒而逃。

朱橚嘿嘿一笑,带着徐妙云走进魏国公府。

“姐夫你太厉害了!”

徐妙云的弟弟妹妹们,很快围过来,为朱橚叫好。

“嘿嘿!”

朱橚跟一群孩子,同样可以打得火热,

不用一会,他就哄得徐增寿等人,眉开眼笑。

“你们去玩吧,我跟你姐夫还有话要说!”

“好的,姐夫再见!”

徐妙云这个大姐发话,弟弟妹妹们赶紧挥手离开。

二人往徐妙云的书房走去,

路上,她说道:

“流氓圣人殿下,你恐怕又要被百官参一本了!”

朱橚转头,见四下无人,拉住徐妙云的手:

“我估摸着,目前奏本和锦衣卫的密奏应该都到父皇书桌上了!”

“不过不碍事,气的官员而已,我这些年干过这类事情,没有一百也有几十了!”

“父皇早就习惯了!”

朱橚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他能看得透胡惟庸意图,那父皇一定看得透,

不过,老朱同志为了维护胡惟庸,少不得要装傻,然后压着愤怒在宫里装模作样指责一番!

他们父子俩,有着一种不用言语,就能理解对方想法的奇怪默契。

只是到时候又要可怜被蒙在鼓里的大哥,为自己求情了。

“这个逆子,他也不想想他是什么身份?”

“朕前脚刚给他封圣,他后脚就去羞辱胡惟庸?”

“他这是不把朕放在眼里?”

朱橚猜得一点没错,此时的武英殿中,

从马皇后那里出来,又回到书房的老朱,刚收到锦衣卫的密奏,御史台的参朱橚的奏本也过来了。

吴王行为不端,有失威仪,

老朱看到这些奏本,心中冷笑,

自从锦衣卫那里听到的讯息,他就明白胡惟庸那点小心思,

他不但不怪罪朱橚,反而第一次觉得那个逆子怼人怼得特别好,

可是他还要用到胡惟庸,

自然不会去落胡惟庸面子。

假意愤怒的老朱,让朱标和朱棣二人,开始劝说皇帝。

“别整天替那个逆子说话,老大,你和老四去忙出行的事,朕一个人静静!”

等朱标和朱棣一走,老朱脸上的笑容憋不住。

“干得好!”

“就要气气这个胡惟庸!”

“他竟然敢拿我儿媳妇的名节做文章,胡惟庸,你很好!”

“给朕记住这份仇恨,朕对你很是期待!”

皇帝眼中的杀意,浓郁不散。

不过表面上,朱元璋还是要照顾一下胡惟庸的心情。

他让太监过来:

“给朕去吴王府传个口谕,让他滚去国子监办事!”

传旨太监,领命而去。

过不久后,

正在魏国公府给徐妙云设计本草阁商标和包装的朱橚,接到了口谕。

“请公公回禀父皇,我马上就去!”

朱橚无可奈何,自己好不容易有跟徐妙云多相处的时间,

父皇的催命符又过来了,

他上午才封圣,你特娘的下午就让我去国子监出试卷?

朱橚无可奈何,他明白这是皇帝不痛不痒的“惩罚”。

回头告别徐妙云,朱橚转身离去。

不多时,他出现在国子监门口。

“国子监祭酒蔡和,拜见吴王殿下!”

“吾等拜见圣人,拜见吴王殿下!”

朱橚双圣名号在身,国子监的人理解上自然不敢怠慢,

可是,那些学子,监生们,却偷偷张望,

见朱橚望向他们,又赶紧缩起脖子。

无他,因为以前朱橚还是混世魔王的时候,没少戏弄国子监的人。

吴王的名声,在监生这里,可谓是臭到极点,

谁想到,昔日的混世魔王,如今却成为圣人。

虽然不过是一个旁门圣人,可是依然让人羡慕。

朱橚大概也猜得出这些人的想法,也并没有放在心上。

国子监,大明朝最高的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也是皇帝投注了不少心血的地方,

明朝初立,老朱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后,

发现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经历过前元近百年的洗礼和元末的战争,

天下能当官的读书人,其实很少。

明朝初年,一度有官员不够用的问题,

皇帝曾经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让地方豪强成为一方父母官,

可是这其中的弊端,也非常明显,

那些地方豪强,以前大多是为祸乡里,作威作福的存在,

成为父母官后,更是贪婪,老朱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厉害,杀了一批人,又让当地读书人推举贤能,

同时立国子监,全力培养人才。

这些人才通过科举,会成为大明的栋梁之材。

这才逐渐稳固了因为人才不够的大明江山.. ...

这个机构,算是在大明朝难得的一方净土。

他看着那些学生,对他又害怕又期待的样子,心中颇为觉得好笑。

这些人,大概也是听说了,自己要来这点算学教材编撰的事,对自己颇为期待。

这点也是人之常情,算学入科举,

对于大明以前的历朝历代来说,是划时代的改变。

这种惊天动地的变化,带来的是有心科举的士子们的不安,

首节 上一节 232/3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