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残明 第118节

庞雨对庞丁一拍手道,“刚说到就来了,快让他进来。”

庞雨走出书房,在后衙院内等待何仙崖。

片刻之后何仙崖跟在郭奉友身后走进来,他脸色略有些不快,以前想见二哥就见,还没遇到过被拦在大门外的,尤其郭奉友明知自己和庞雨的关系。

他一见到庞雨,连忙加快脚步越过郭奉友,对着庞雨一躬身道,“见过大人。”

庞雨大笑一声过去抬起他手臂,上下打量一下道,“好久没见三弟,真个有些不惯,总算回来了,事情可办得顺利。”何仙崖抬头看着庞雨道,“那复社社刊的事已谈妥了。”

===第一百七十五章 时刊===

“因这时刊涉及复社,那些士子要询问张溥,有个叫周钟的专程去了一趟太仓,那张溥同意将复社时文刊出,也答应写创刊词,但他说不能用复社给时刊取名。”

何仙崖搁下了茶杯,用衣袖擦了一下嘴边的茶水。

庞雨想了一下,朝廷之上山雨欲来,若是阮大铖等人说的是真的,这个张溥当然不会一无所觉,不用复社的名号更稳妥一些。

还有便是这时刊有些新奇,张溥大概也是准备看看效果如何再说。

据庞雨近期的打听,明代除了邸报之外,民间报纸集中在京师,在安庆码头上收集到的就有两三个报头,以《京报》为最多,也是民间的报房所发,但主要都是选登的朝廷旨意、官员任免等等,没有脱离邸报的范围。

江南地区有一些小报,但发行范围很小,像这样用时文作报纸的,此时还没见过,所以张溥谨慎一些也可以理解。

“看张溥一个无官无职的书生,费尽力气闹腾出那么大一个文社出来,必定是一个好名声的人,这报纸对他有实在好处。

如此只要安坐家中,便可将他所做时文遍布天下,还不用他出钱。”

庞雨笑笑道,“不用复社名号倒也无妨,作者署名处加一个复社某某就行了,都是枝节问题。

是否在复社中号召订阅,由各地复社成员发售,这才是最要紧的,只有张溥有这个号召力,若是没有这一点,这报刊就缺少渠道,办出来就没有意义。”

“此事他也同意了,让南京的社友去办,小人离开南京之前,复社社集之时都在谈论此事。

方公子、吴应箕他们已经在往各地写信,告知复社相熟的社友,让他们准备此事。”

庞雨有些兴奋的搓搓手,忍不住站起来走了两圈,“复社士子数千人遍布天下,运河上有货有船的不少,大江、运河码头上有商铺的也不少,如此报刊发行的成本最低,报纸到了当地,又要靠这帮人发散给当地士子,很快就能行遍大明,这个网络必不可少。”

庞丁陪在一旁,见庞雨难得的这么兴奋,忍不住问道,“少爷你这时刊行遍大明有何用处?”

“咱们大明朝,有钱人都在读书人里面,以后自然有用。”

庞丁对何仙崖问道,“那这时刊每月要用多少银子?”

“若是在南京印刷,价钱更便宜,南京书坊极多,印刷效果也最好,唯有刻版稍贵。

若是在南京刻板,是按叶算的,每叶计银一钱一分,每叶不过一钱二三分银子,刷银每千叶用银二钱,只有纸张规制尚未谈定,方以智说每张至少要用六页的呈文纸,但具体做多少,由二哥来定。”

庞雨哈哈笑了两声,“六页哪里够,我自然要大一些的,但无论是何种呈文纸,也不会太贵,由此看来,报纸本身并不贵,最贵的是发售的人工,有了复社这个渠道,咱们主要是负责排版、印制和发货。”

何仙崖看庞雨高兴,也凑趣的道,“与二哥你预料的不同,他们对排版没有任何提议,二哥交代的三种排版法子没有跟他们谈过。”

庞雨略有些愕然,按照他与方以智的初步商议,留出一半的版面刊登时论,其他版面内容由庞雨自行安排,来到这大明朝之后,时刊是少有的办得顺利的事情,庞雨感觉自己的运道正在好转。推荐阅读e

“他们连时刊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自然不会在意排版,让我自己排,那就更方便。

第一期的头版,必须用张溥的创刊词,用来聚拢复社人气,这开创阶段,头版都要用复社的时文,用社里有名的人的文章,其他版面也要有一半给复社。

用了文章的,都给他们稿费。”

“那少爷剩下一半来登啥?”

“找一些守信重义的故事,古人的事情,读书人知道的事情。

加上复社的名头,读者看久了,就让这个报纸的形象显得可信,另外剩下的版面,登些神鬼故事,再连载一个小说。”

两人同时奇怪的道,“何谓连载?”

“就是一次不登完,分成好多期。”

庞雨闭眼道,“有个人就靠这个办起一个大报。”

庞丁怀疑的问道,“少爷你有啥小说好登的?”

庞雨自信的道,“蜀山奇侠传,保准他们爱看。”

庞丁和何仙崖对望一眼,好像庞雨说得也有道理,明末此时社会风气开放,各种演义、小说十分流行,越离奇越有人看,若是写得好,确实会有许多人喜欢。

但庞雨这个什么蜀山奇侠,名字听起来也不是多么吸引人庞丁偷眼看庞雨,这报纸好像都是拿钱出去,没见着能赚钱进来,不知少爷高兴个啥,不过也不好扫了庞雨的兴头。

倒是何仙崖试探着问道,“小人还是没明白,大人要拿着时刊作何用,但若是真有大用,以后复社看到好处,左右那些渠道都在他们手中,把我们一脚踢了,他们自己便可以做得。”

庞雨沉吟片刻,伸手指指何仙崖,“提醒得好,咱们先靠复社占领市场,有市场了就建自己的渠道,果真还是我三弟头脑灵光。”

何仙崖连忙谦虚几句,他得了庞雨鼓励,一时兴头也高,继续对庞雨说道,“小人跟复社谈的时候,也预备了此点,印刷的事安庆也应做些,是以小人跟复社议定,排版确定之后在安庆和南京各自印刷,湖广、江西、两广的报纸,由安庆起运,江南、浙江、福建、运河的报纸,由南京起运。”

庞雨满意的点点头,转头对庞丁道,“去看看焦国柞在不在,今晚我们三兄弟一起喝一杯。”

庞丁知道庞雨有事情要谈,闷着头出去,还把书房门带上。

屋里只剩下两人,何仙崖也知道庞雨有话说,站起身来恭敬的等着。

“三弟这一趟辛苦。”

庞雨停顿片刻,斟酌了一下措辞之后道,“先前三弟说过想当桐城的班头,然后捐贡一个吏目的出身,我原本觉得合适,也打算向杨知县举荐。

但后来反复思量,发觉有些不妥。

如今我不在桐城,万一流寇复来,桐城有破城之虞。

三弟与我情同手足,无论如何不能让三弟置于险地。”

何仙崖眼睛转动一下,“二哥的意思是…”“如今不是太平时节,桐城当个吏目,往年是个好差事,但眼下…”庞雨看着何仙崖,“也不瞒着三弟,眼下我这里缺可靠的人手,特别是三弟这般有才华的人。

所以想请三弟来安庆帮我做事。”

何仙崖闷着头没有说话,庞雨也没有没有逼迫他马上回应,在屋中又走了两步道,“我来安庆月余,守备府已经控制码头,刘若谷管着牙行,江帆管着漕帮,假以时日都比一个吏目风光,更遑论桐城的吏目。”

“二哥要我管着啥事?”

“先管着这时刊的事情,以后还有些大事,但如今言之尚早。手机端

若是以后三弟真想当那吏目,由我给三弟操持。”

何仙崖犹豫片刻终于躬身道,“我听二哥的。”

庞雨松一口气,跟他心里的计划比起来,现在处处缺少人手,特别是信得过的人。

“那三弟再去一趟南京,与复社确定各处接收报纸的人,如何起运如何发放都要清晰明白。

在南京寻一落脚处建立报房,招募些人手,主要做排版印刷事宜。”

庞雨沉吟片刻又道,“南京运送之事,也不可全依靠复社,这时刊要把持在咱们自己手中。

江上常年有船往来,南京码头人流量大,客人坐船无事,有张报纸看就是便宜,咱们自己也可以在码头售卖,开始不好卖,送给他们也行,见到有船就给船上送一张,现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这时刊把名声创出去,先占领市场。”

“我知道二哥的意思了。”

何仙崖抬头看着庞雨,“那这时刊的名字…”“就叫江南时报,你去南京之前,我会把第一期的版面和内容都给你。”

“那小人先去桐城接了家小来安庆。”

庞雨去拍拍他肩膀,“正好明日我要带兵去桐城,回来时你可以连行李都不用自己搬了。”

何仙崖惊讶的抬头,军队平日都是不离开驻地的,庞雨突然调兵前往桐城,先不说耗费不少,地方上也是不欢迎的。

“二哥带兵去桐城作甚?”

庞雨认真的道,“此事与皮大人和杨尔铭都准了,我需要演练行军机动,看看我这支军队能走多快,让军队熟悉道路和地形。

顺便也让各处的百姓知道,安庆不光有衙门,还有个安庆守备。”

铁血残明 </p>

===第一百七十六章 形态===

第二日卯时初刻,安庆枞阳门外大校场营门,一名士兵举起铜管,朝着天空嘭的鸣放一声。

三十余名骑兵牵马来到将台下,排成了三列横队,大多数坐骑都比较安静,但也有在队列中扭动挣扎的,不时发出几声焦躁的嘶鸣。

庞雨高锯将台之上,等候哨骑队的队长杨学诗上台跪拜,随后拿出第一根红色令签,。

“中军哨马队,卯时初刻起行,去大校场一里列候,中军发炮起行时,哨马同时起行。

任务如下,哨探沿途地形,凡遇桥梁、山谷、沟渠之地,皆预为搜索,标注途中近官道之水井,在大军到达之前确定练潭适合扎营处所,并哨探营地周边五里范围,标注饮水、草料、柴薪所在。”

杨学诗躬身接了令签,跪拜之后返身回到队列,领头向营门走去,骑手牵着马匹跟在他身后,变成三列纵队,走动之时队列中不时有马匹偏离方向,引起其他骑手和马匹避让,还有马匹互相争夺道路。

好歹在营门列队完毕,杨学诗向营门值守的第四局哨兵验明令签,随后营门的中门大开,骑兵在门内列队上马,依次出营而去。

与台下肃立的步兵相比,骑队虽然有点混乱,但庞雨并未发火。

要对付高速机动的流寇,只有以骑兵克制骑兵,尽管经费困难,但庞雨仍开始了骑兵的初创。

庞雨从桐城只带了五匹马来,算是杨尔铭半卖半送,让他体面上任的。

守备营中有二十多匹马,大概都是潘可大挑选剩下的,只有一半可供骑乘,其他勉强可以拉货。

其余骑兵所用马匹是从西门的头口市买的,由杨学诗这个曾经的驿卒去选的马。

流寇入侵时很多递夫逃入安庆,这些人有马匹,比一般人逃难的能力强得多。

宿松、太湖、潜山等地都无力恢复递铺,这些递夫在安庆谋不到合适的活计,遇到庞雨招兵,有的连人带马进了守备营,也有来卖马的,庞雨买马的价格在三十到五十两之间。

南直隶地方上没有骑兵的传统,杨学诗甚至不知道军马是什么标准,只能按驿马的标准来挑选。

庞雨虽然也不懂,但他曾看过流寇的大规模骑兵,当日桐城外成千上万的骑兵给了庞雨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贼首身边的精锐,那些马匹在群体行动时有序而安静,在城外旷野冲刺时速度远超递马。

与流寇精锐所用的军马比起来,庞雨的骑兵所用的只能算是骑乘马,特别是群体行动时差别更大,这些马匹里面也许有些能训练成军马,但目前还不是。

除去行政用马,庞雨最后凑出了这三十多骑兵,骑术大多都不错,也会照顾马匹,但缺乏马上作战技能。

这些人基本都曾混迹市井,总体纪律性比步兵更差,中间还跑掉两个。

从眼下的现状来看,无论骑手还是马匹都不是骑兵的形态,所以庞雨下达给骑兵的任务,基本是非作战类型的。

庞雨取出第二根令签,郭奉友上了台来,照例跪拜。

“中军亲兵旗队,卯时初刻起行,以第一小队行于战兵之前,凡遇路口、桥梁、渡口,留兵禁绝行人、牲畜、船只通行,待大军过后方能放行。

以第二小队行于队列两侧,凡营兵与地方百姓有争执纠葛,严禁营兵停留耽搁,一律由亲兵报中军处置。

第三小队行于大军之后,检视脱队军士、遗落器械、财物。

凡有无故擅离队列者,一律逮拿,待扎营后送中军治罪,遗落器械、财物送中军检查,待各兵认领按律处置。”

郭奉友接了令签,领了中军的亲兵旗队在营门列队。

庞雨对庞丁点点头,庞丁下去大声下令战兵军官上台。

台上很快站了二十多人,除了六个百总之外,还有十八个旗总。

庞雨不苟言笑,看着战兵军官,“流寇肆虐,安庆守备营便是安庆百姓的指望。

今次演练流寇再犯安庆,其大军自北峡关入境,我军接获桐城被流寇围攻消息,即刻派军救援桐城,行军全程一百四十四里。

第一日行军六十里,至练潭下营,第二日行军六十里至挂车河,距离桐城二十四里下营。

行军途中十里短歇,三十里会干粮,六十里扎营食宿。

第三日午时前抵达桐城南城旷野,我战兵对敌列阵攻击,击溃敌营地后追击十里,返回桐城扎营。

之后按新军令返回安庆。”

一众军官都认真听着,这些人基本都是桐城壮班出来的,以前在桐城的时候,庞雨虽比较严格,但仍只是一个严格的班头,但到了守备营之后,与衙门的感觉越来越远,军中处罚严厉,虽然对军官的殴打不多,但稍不留神就要被属下连坐,每天充斥各种评比、考核、淘汰,逼迫各局不得不把训练量越加越大。

首节 上一节 118/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