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残明 第52节

肯定是个亏本买卖,班头为何一定要拿皂班。”“多些人手总是好的,壮班有近两百人的员额,咱们若是有这些人手,不论家奴、宗族还是士绅,在实力上都远不及我们。咱们就可以完全控制县城各行业,而且壮班还掌

控城门,城内就都是咱们说了算。”庞雨看着客栈大门笑道,“况且壮班是桐城壮班,枞阳镇那边也是需要民壮的。”阮劲一副恍然的模样,庞雨压低声音道,“还有一个要命的原因,最近我已经听了很多次流寇这个词,动辄就是几万十几万,连几千都算小的。黄文鼎那百十号人都平得那

么费劲,这里一来就是几万,到时咱们怎办。所以我想着如果他们来了,老子得有点准备。”

“原来这壮班为流寇准备的?可班头又没有练过壮班…”

“老子是没练过。”庞雨一把拍在阮劲肩膀上,“但老子愿意下工夫,若是桐城只选一个人来带领壮班,我宁可相信我自己。”

……

练潭镇县界,上百名的官吏衙役站立在铺舍外。

杨尔铭的马车刚刚从安庆到达此处,少年知县下了马车,只与县丞和典史见面谈话。

周县丞和徐典史面对初中生也有些发懵,其他的吏典衙役更不用说了,纷纷交头接耳,看向杨尔铭的眼神都有些戏谑。

几个官员的交谈很快结束,兵房的沈司吏引着杨尔铭到了县衙准备的马车前。

等到杨尔铭坐稳之后,沈司吏又递上一份厚厚的《须知册》,这须知册先由各房编撰,然后由兵房汇总,就是县衙各房涉及交接的所有业务,都详列在《须知册》中。

这是明初朱元璋的规定,按照《授官到任须知》的要求,新旧官交接项目总共三十一项,后来更完善之后,在交接时便要求吏典要提交《须知册》,以方便一一核对。

杨尔铭接过之后马车便开动了,他并未说什么话,就在马车中认真翻看起来。

庞雨骑马跟在杨尔铭的马车之后,经过王大壮的时候,王大壮脸色的不善的瞪着庞雨,他知道又被庞雨抢了先,接下来几年又奈何不了庞雨了。

庞雨笑眯眯的并不理会他,一路上杨尔铭有事都是让庞雨去传话,俨然已经是杨知县的心腹。

因路途遥远,众人中途在铺舍休息了一晚,第二日一早继续赶路,午后才到达了桐城县治。

杨尔铭此时还身穿着便装,按照此时的规矩,新官上任一定要从东门入城,取紫气东来的意思,桐城的东作门外建紫来桥,也是这个寓意。

入城之后杨尔铭还不能直接去衙门,而是由户房司吏带领,去了桐城的城隍庙。

明代新官上任第一步,大多是先去拜祭城隍庙,杨尔铭也只能遵守这个规矩,在礼房司吏引导之下,恭敬的祭奠神灵之后,才换上了官服。

办完这些手续,杨尔铭终于来到桐城县衙前。官吏士绅衙役夫子顺着仪门外的甬道一路排列,一直排到了八字墙外。

庞雨站在大门外一点的位置,探头往里面看了一眼,县衙仪门的六扇门页全部打开,礼房在大堂之内已经备好香案,杨尔铭需要走入仪门,然后在香案前望厥谢恩。周围的人都注目着这个未成年人,杨尔铭面对这个场面估计还是有些紧张,脸色微微发红。他在八字墙前整理了一下官服,稍稍停顿了片刻,杨尔铭昂首挺胸,向着桐城县衙大步走去。

===第七十八章 一把火===

咚咚咚第三通升堂鼓响过,杨尔铭由居住的后衙来到大堂,在公案之后就坐。堂下的衙役齐声呼喝三次,排衙结束之后,开始新一天的早堂。转眼杨尔铭已经上任五天,这几天实际上还干不了什么事情,最劳累的是杨尔铭的幕友孙先生,他要跟各房一一点验资产、人员,还要不断和杨芳蚤的幕友谈判和妥协。

此时规定的交接时间是不超过一个月,但实际上杨芳蚤不可能等那么久,他能给杨尔铭半个月就算给面子了,所以孙先生的工作压力非常大。

此时虽然杨芳蚤还没走,但知县的大印已经转交给杨尔铭,杨尔铭就算是正堂的掌印知县了,就算此时再起民乱,也跟杨芳蚤没关系了。

今日杨尔铭照例升堂,各房都上去禀事,都说的是在办理交接,杨尔铭随口问了一下城门和南监,只要这两处没事,城中应该就基本安定。

庞雨也站到了堂上,原本堂上是官吏才站的,但杨尔铭从第一天就让他站在月台上,这样也算到了堂上,后来便没下去过,这样也给衙门中所有人表明了他的地位。这两日庞雨几乎天天跟着杨尔铭,他费尽心思去安庆接官,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杨尔铭来到桐城两眼一抹黑,孙先生要忙着办交接,他认识的人便只有一个庞雨,此

人还很妥善的帮他处理了京债,杨尔铭从感情上自然最亲近此人,这几日相处下来,庞雨安排事情十分有条理,杨尔铭在工作上也要依赖庞雨,到哪里都要带着他。杨尔铭这两日主要做一些场面上的事情,与佐贰官、杂官单独见面谈话,然后是各房司吏,都要一一交流,一般到了下午,杨尔铭便要出门,去县里的庙宇祠堂拜祭,或

是去各位头面士绅的家中还礼。

因为上任当日这些乡绅都要按规矩来堂上拜见,也都要送一些见面礼,知县一般需要在几天之内回拜,所以杨尔铭事情也不少。按照庞雨给杨尔铭列的日程,今日早堂也是做个样子,上午散了早堂之后要去县学见一下童生,然后要去忠孝祠、土神祠、文昌祠、圣殿、圣庙拜祭,下午还要去左公庙

拜祭,是杨尔铭自己安排的,毕竟这里是南直隶,东林党在这里有巨大的影响力,无论杨尔铭心中是如何想,去拜祭一下左光斗都是必要的。

上面六房司吏说了一遍之后,杨尔铭便宣布早堂结束,官吏纷纷返回自己的值房,台下等候的衙役夫子等人也大多散去。

庞雨来到公案之前,杨尔铭对庞雨道,“庞班头稍等,我…本官把这份给安庆府的牒呈写了。”庞雨赶紧答应一声,然后帮杨尔铭磨墨,此时要写字也是不容易,一般都要有人磨墨,如果自己磨的话,很容易打断思路。杨尔铭上任仓促,带的家仆太少,一旦幕友不

空,就只有让庞雨来当秘书。

杨尔铭在写的是一份牒呈,议题是因为民乱耽搁了秋税征收,希望安庆府能宽限一些日期,另外便是希望截留一部分赋税,用于重修民乱时烧毁的城楼。都是些琐碎的公务,庞雨现在对县衙的理解又深了一些,实际上知县的自主权并不大,他们更像是知府派驻的办事员,很多东西都做不了主,所以上下公文来往很多,本

来一般由各房写好就行,但杨尔铭或许是因为刚上任,很多事想亲自经手办一下。

杨尔铭写得很快,笔尖行云流水,一篇牒呈很快要完成。庞雨也停止磨墨,刚抬头却见几个书手和帮闲在堂下指指点点,还不时的发出些笑声。庞雨顺着他们目光一看,就知道他们在笑话杨尔铭,由于个子太小,所以杨尔铭坐

在堂上的时候双脚踩不到地上,一直是悬空的。另外便是官服和官帽都太大,大概吏部也没想到会出现一个年纪这么小的知县,特别是那乌纱帽,大了之后便有些不稳,经常歪在一边,杨尔铭在里面垫了些布料,勉强

能维持住不歪。

今日大概没塞紧,官帽此时又歪在了一边,几个书手帮闲把杨尔铭当做小孩,竟然当面还敢取笑。

杨尔铭脸色通红,一直埋头看着公案,下面悬空的脚动来动去找不到安放之处,一时极度尴尬。

庞雨瞪了那几人一眼,几人稍稍收敛了一些,堂下人员众多,庞雨也不想惊动其他人,那样反而更让杨尔铭难堪。

等那几人走开之后,庞雨低声道,“大人……”

杨尔铭伸手阻止着庞雨,“这几个是哪个房的人?”

“两个吏房,一个兵房,一个刑房。”

“你把他们名字写下来。”杨尔铭脸色绯红的看着那几人的背影对庞雨道,“今晚带三个可靠的快手来县衙,走后门来,不得向外声张。”

庞雨不知杨尔铭怎会突然叫自己带人去,但看杨尔铭面色不善,心中大概猜到杨尔铭要做什么,口中低声应道,“是。”

……

“大人,马上三更了。”

庞雨站在三进的庭院,对黑暗中的杨知县说道。

杨尔铭带着童声的嗓音说道,“那请庞班头带路。”旁边的门子递过来一个灯笼,杨尔铭自己拿了一个。庞雨招呼一声,身后徐愣子提起大灯笼当先往外衙走去,然后是阮劲,他们走在前面照亮了道路,然后才是庞雨陪着

杨尔铭和幕友。

正门的门子开了门,一行人出了住宅区,来到了退思堂。杨尔铭在退思堂门前停顿片刻,拿起门上的锁扣用力拉了两下,确认是锁好的之后,一行人继续来到大堂。

杨尔铭从架阁库的位置开始,挨着门一个一个的检查过去。大堂的值房最多,很快便发现了礼房和刑房有一间门没关,吏房和承发房有窗户没关严,。大堂周围一圈转完之后,一行人又去了南监,南监门前挂着灯笼,大门倒是锁得十分严实,但门房之中鼾声如雷,杨尔铭探头一看,里面的两个牢子都在呼呼大睡,一根

哨棍和一把腰刀就随意的扔在地上。

庞雨借着昏暗的灯火,不时观察杨尔铭的表情,这少年知县上任之后似乎信心增加不少,比起刚在安庆府见到的时候,已经从容了很多。

杨尔铭对庞雨点点头,庞雨一挥手,徐愣子和阮劲冲进门房,提起两个门子各自几个耳光扇过去。

“怎地了?谁他妈在打?哎呀…犯人跑出来啦,救命啊!”

庞雨听那声音,又是王大壮那小舅子张代文,自从上次冲突之后,庞雨便一路高升,后面也没工夫理会这个牢子。

张代文和另外一个牢子被拖到门房外边时,已经被抽得晕头转向,他们开始还以为是犯人跑出来了,等到看清杨尔铭的时候,才知道是知县巡查,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南监里面执勤的牢子在里面听到动静,也探头看了一番,见到这番景象,躲在门后不敢做声。

“南监乃一县重地,你们便是如此当值的。”杨尔铭背负着双手转向庞雨,“记下他两人名字,留快班一人在此监督。”

庞雨立刻对阮劲道,“叫值房的人出来两个。”

杨尔铭有些惊讶的问道,“怎地快班晚上还有人在县衙?”“大人明鉴,自从民乱之后快班便一直如此,县衙晚间只有几个门子看守,最近南监里面人犯众多,堂尊又是初来乍到,小人怕有个闪失,便每晚安排三个快手值夜,此事

曾告知孙先生,若夜间有时可备召唤。”

杨尔铭赞许的点点头,因为南监离快手房也不远,杨尔铭自己大步走去甬道验证,果然里面有三个快手,虽然也是在睡觉,但杨尔铭却丝毫没有责怪。

乘着阮劲叫醒快手的时间,杨尔铭又检查了皂班房,三间值房有两间没锁门,杨尔铭脸色有些不好看。

庞雨转头看看阮劲,见阮劲打了一个眼色,知道是阮劲想办法去弄开的,平时王大壮其实要求比较严,一般都是锁了门的。

检查完皂班房,已经到了大门,外边就没有了,一群人已经惊动了大门的门子,那门子看到知县半夜在场,吓得睡意全无,小心翼翼的等候在旁。

杨尔铭对庞雨道,“今晚辛苦快班一些,我们再去县仓和六门巡查一下。”

“大人亲自巡查,快班怎敢说辛苦,只要大人安排,小人万死不辞。”

提着灯笼的杨尔铭转头对门子道,“开门!”

……

第二日清晨,传三梆之后,眼睛发红的杨尔铭来到大堂。

他来到座椅前,又准备要撑上去时,发现座椅下面多了一块踏脚的木榻,高度刚好够他坐在椅子上踏实双脚。

杨尔铭不动声色的坐上去后,往庞雨的位置看了一眼,见庞雨在对自己微微点头,知道是庞雨办的,心中竟然有些感动。

堂上下的有些胥吏也发现了,堂中有些低声的议论。

啪一声刺耳的惊堂木响,众人都微微一惊,这小杨县长来了几天,还第一次用堂木。

杨尔铭等着发红的眼睛,扫视了堂下,带着童音冷冷开口道,“把昨晚南监当值的牢子张代文、孟国威,向阳门当值壮班衙役曾三皋、蒋榆带上堂来。”

堂下胥吏面面相觑,连堂上站立的周县丞、徐典史也一头雾水,这少年知县上任几天可基本没发过脾气,不知今日为何一副气势汹汹的模样。

八个快手将那四人押上堂来,杨尔铭转向面前的签筒,从里面抽出两根红色的令签,堂上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诸人也顾不得议论了,变得落针可闻。

两根令签就代表二十板子,连庞雨也有些惊讶,因为早上分别的时候,杨尔铭说的是每人打十杖,怎么一会就变了,难道是孙先生建议的。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杨尔铭竟然红着脸犹豫了片刻,他拿起一支令签,似乎又想放回去,手在半道上又停下来。庞雨心中有些焦急,看样子杨尔铭可能开始有些激动,一时间拿错了,此时才想起数量不对,但在庞雨看来,二十板确实有些多了,因为都是些小错,但并不是主要问题

。不管十板还是二十板都没有关系,但不能表现出犹豫,即便要放一支回去,也应该马上放,否则他这下马威的效果就差远了。庞雨在杨尔铭身上下了不少本钱,自然希望

杨尔铭能尽快建立起威信。杨尔铭只是微微犹豫了片刻,他看着堂下冷冷道,“昨晚本官深夜巡查,张代文、孟国威、曾三皋在应当值之时,于值房中蒙头大睡,蒋榆在应当值之时擅离城楼,四人玩

忽职守,罪不可恕,当严惩以儆效尤!”把两支令签脱手飞出,翻动着飞跃了半个大堂,发出啪啪两声脆响砸在大堂的青石板上。

===第七十九章 壮班===

板子着肉的声音此起彼伏,受刑的四人连声惨叫。庞雨还是第一次在堂上看杖刑,重木做的水火棍威力惊人,每次打在四人的臀部,那四人全身都在剧烈的抖动。行刑的人都是快班的,庞雨事前给他们叮嘱过,要打得够

狠,但又不要出人命。

打板子是个技术活,特别是有特殊要求的时候,先要确认受刑个体的情况,在过程中又要不断观察调整,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二十棍打完的时候,四人臀部血肉模糊,有三人已经昏迷过去,庞雨细细看了一下,基本达到他的要求,但好像稍重了一些。

堂上静悄悄的,杨尔铭扫视了一圈之后,开口时比方才又沉稳了一些。“城门乃一城之锁钥,万千生民所系,岂容你等当做儿戏。昨晚巡查两处城楼,壮班人等纪律涣散,即便在城楼之中,也是呼呼大睡,无一人巡查城墙城门。民乱殷鉴不远

,如此壮班何堪一用。”唐为民出列道,“禀堂尊知道,壮班的班头在民乱之时便擅离职守,壮班人等上行下效,民乱时非但未能保境安民,甚或乘火打劫。究其因,正是其班头贪生怕死玩忽职守

,如此班头岂能带出可战之壮班,若不严加整饬,日后这壮班仍是空有其名。”

杨尔铭点头道,“唐司吏说得有理,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种人绝不能再让他统领壮班。必需勇武敢战一心任事之人,方能担此重任,各位有何人选推荐?”

唐为民不等其他人说话,立刻便接道,“属下以为快班班头庞雨恪尽职守,在民乱之时孤胆平乱,若是由他接管壮班,必能不负堂尊所望。”

“说得好,那庞班头你便先把壮班的事情管起来。”杨尔铭转向旁边的周县丞,“周大人以为如何?”周县丞最近和庞雨的关系没有以前那般紧密,但还是维持在比较好的状态。此时杨尔铭和唐为民一唱一和,周县丞自然知道是做戏,但跟他关系不大,绝不会因此去得罪

新知县,连忙表示赞同。

四个血肉模糊的人还摆在堂上,这少年人居然下手比周县丞还狠。见县丞都不说话,其他官员和司吏刚被震慑得不轻,大家更不敢说了。

最后兵房的沈司吏咳嗽一声出列道,“庞班头的才具足可当得壮班班头,可他已是快班班头,接受快班月余,已大见起色,若是去了壮班,属下怕快班又故态复萌。”

“沈司吏说得也有道理。”杨尔铭对那沈司吏道,“所以本官说,让庞班头先把壮班的事情管起来,快班这边也不要丢了。”“这…”沈司吏欲言又止,他偏头看了庞雨一眼,这几日庞雨成了新知县眼前的红人,也去他的值房暗示过自己想要壮班。沈司吏都明白,但兵房在壮班银中得的常例银最多

,他也担心庞雨掌管壮班之后,要争夺他的常例银子,所以才想法阻止,结果杨尔铭的意思是让庞雨把两样都管着。庞雨没想到杨尔铭借着巡查把此事办了,效率比杨芳蚤高多了。但杨尔铭显然也留了一手,他没有明确庞雨是壮班班头,只是让他兼管壮班的事情,以后万一庞雨不如他

意,随时都可以另外任命一个壮班班头,这样把庞雨牢牢的拉在他一方。

不过庞雨回头一想,就算是任命他当了班头,以后任免也就是杨尔铭一句话,所以杨尔铭和孙先生的小心思,也没有多大区别。孙先生又在杨尔铭耳边说了一会,杨尔铭转向唐为民道,“壮班既未足额,也未切实检点,往年时天下太平便也罢了,如今流寇肆虐中原湖广,我桐城地处要道,由湖广至

两淮,此乃必经之地,流寇不来则已,一旦进入南直,桐城必当其锋。万不可再轻忽处之,户房既征了壮班银,便要用在实处,该给壮班的工食银,要按期拨发。”

堂中一阵低低的议论,分润壮班银人不少,实际上包括杨尔铭自己的常例也有部分来自壮班银,县丞、典史也有份,其他便主要是户房、兵房和工房。好在杨尔铭并未把话说死,要是说壮班银只能用于壮班,估计县丞第一个反对。所以杨尔铭用的是一个概念性的数额,该给壮班的工食银要按期发。那一千多两壮班银中

,哪些该发哪些不该发,就要看户房了。沈司吏的脸色不太好,很显然杨尔铭和唐为民都支持庞雨,财政拨付在唐为民手上,他肯定不会少了知县、县丞、典史的常例,也不会少户房自己的,那只能从兵房和工

房下手,分得最多的便是兵房了。

首节 上一节 52/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