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同为华夏人,他们应该与正在跟日军作战的八路军同仇敌忾。
当得知日军利用伪军跟华夏守军同归于尽的时候,但凡有良知的华夏人,都异常愤怒。
在每天的报道中,负责编辑报纸的人员都会写上一句话“请相信我们八路军,一定能够赢得这场战斗”。
在几个防区内,关于八路军跟日军积极作战的消息成为了军民口中最热衷的话题。
“赵志国的宣传工作做的是真好啊,一边打着仗,一边把民心给争取了,我们自愧不如啊。”一个西北军军官对张师长说。
“关键人家有的宣传,他们能挡住日军的进攻,能打胜仗。”张师长几乎每天都在看赵志国他们的报纸,“像晋绥军,他们打一仗败一仗,怎么宣传?天天宣传失败吗?”
“我认为军座说的有道理,打了胜仗就该大张旗鼓的宣传,把小鬼子打趴下,我们也看着解气。”
自从甲午海战后,华夏人都想好好的那小鬼子出气,但就是有心无力。
国家羸弱,百姓贫穷,一时间难以与强敌抗衡。
如今终于有人站出来,狠狠地冲着小鬼子的脸揍了一拳,作为保家卫国的军人,怎么能不开心呢?
“军座,这报纸……”
赵志国揍小鬼子,确实是让人很高兴,但终究有不同的利益。
赵志国他们防区内印刷的报纸在西北军的防区内畅销,影响力越来越大,会让百姓越来越支持八路军的。
“报纸怎么了?”张师长问。
“阵营有别,随时会成为他人把柄!”西北军军官说。
他们都知道张师长跟赵志国的关系交好,但谁都很清楚,两军之间打了十多年的仗,岂能是因为一句合作抗日就能够放下所有的恩怨情仇。
就算八路军心胸宽广,海纳百川,但南边那位老大呢?他可容不下!
“不得人心,怎么伪装都是衣冠禽兽,难道我们还要故意隐瞒,愚弄我们防区内百姓吗?”张师长说。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百姓都知道。
“关于影响的好坏,我们就不用讨论了,我们都是军人,军人只论战争,不论派别之争,你们都看看赵志国部队的战斗力吧。”
张师长知道,如果继续评论下去,这一章就要被封了,于是把话题一转,只谈军事。
“如果照片是真的,从火力上判断,赵志国部队的火力绝不低于日军。”一个军官说。
报纸上有两张清晰的照片,都是抓拍出来的爆炸瞬间。
爆炸的威力绝不是小口径火炮的动静,而且火力打击的范围还很广。
“短短几年啊,当初还需要我们支援子弹,但现在看来,我们一个师不一定能够打赢赵志国一个团的兵力。”另外的西北军军官继续评论。
“我只能用今非昔比来形容赵志国,如果以后真跟他们有一战,我希望我们能避免。”
谁都不想吃亏,尤其是西北军的一些军官。
张师长咳了咳嗓子:“赵志国继承了并州兵工厂九成的设备,显然他比阎总更加懂得利用兵工厂。”
并州城兵工厂可是华夏的三大兵工厂之一,能生产火炮和冲锋枪,这对缺乏工厂的华夏来说,绝对是天上掉了馅饼。
“各位,我还是奉劝大家一句,我们跟八路军之间的事情,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关于赵志国他们防区内印刷出来的报纸,在晋绥军那边也引起了不同的影响。
但是阎总却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他立刻下令,收缴报纸,有人私藏从赵志国防区来的报纸,就按照通敌论处。
尽管阎总下了严令,但仍旧挡不住一个的好奇之心。就像有无数道防火墙,仍旧挡不住一些人翻墙的心。
不但有报纸私藏,还会有说书的先生将赵志国部队跟日军作战的事情分成上下两期,上午讲上期,下午讲下期。
但凡是讲赵志国部队跟小鬼子打仗的事情,茶馆内必然是爆满,甚至还有不少人站着听。
其实最有好奇心的当然是阎总。
阎总的办公桌上放着赵志国防区内这几天发行的报纸,一张都不缺。
不止阎总手里有报纸,有些晋绥军的主要军事主官手里也都有这些报纸。
“我们当初要是有这战斗力,又何至于丢了平城,又丢了并州城。”晋绥军的军官感慨。
阎总也感慨,如果这次日军灭不了赵志国,恐怕以后日军再也没有机会将赵志国给灭掉,他们晋绥军也就再也没有机会重返并州。
晋绥军中当然也有为赵志国高兴的,曹继雨是最为赵志国高兴的人。
曹继雨甚至都在后悔,当初赵志国邀请他留下的时候,他为何不留下?
如果留下来,赵志国答应给他一个主力团,或许现在他就在前线,带着部队跟日军作战呢。
作为军人,抵抗侵略者是他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奈何几场关键的战斗,他曹继雨都在后方,远离战斗的区域。
“老赵啊老赵,你的部队到底强大到了什么地步。”曹继雨感慨,“如果陶学一看到报纸,一定会眼馋你手中的装备吧。”
陶学一带领的是中央军的精锐,手中的武器装备几乎是华夏最好的装备。
但曹继雨相信,陶学一的部队恐怕也比不上赵志国部队的火力。
第1740章 主动撤退
作为一名军人,尤其是军事指挥官,谁不想率领一支强大的部队,将侵略者赶出国门?
曹继雨几乎每日都想,作为华夏男儿,当提三尺之剑,取敌人项上头颅。
奈何想象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驻守机场的日子反味又枯燥,他甚至都知道自己的副师长在做什么,而且他也知道肯定是阎总授权,副师长才敢如此做。
面对副师长的挖墙脚行径,曹继雨已经满不在乎。
融入不进去的圈子,为什么非要往里挤呢?即难为了别人,也委屈了自己。
晋绥军这个圈子既然没有他曹继雨的一亩三分地,他只需要把他还承担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
至于阎总想要谋划什么,恐怕已经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赵志国跟阎总也打了多年的交道,怎么可能不知道阎总对并州城还有着想法。
只是站在朋友的角度,他恭喜赵志国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年纪轻轻就到达了很多人穷极一生都到不了的高度。
同时曹继雨也羡慕赵志国的才能,或许赵志国就是那种为打仗而生的人。
“只可惜,兄弟不能跟你并肩作战!”曹继雨长叹一声。
当初曹继雨如果选择留在赵志国身边,这一仗结束,或许他会成为赵志国手底下第五个主力旅的旅长。
一切没有如果!
就像阎总也期盼着另外一种如果一样,赵志国的部队大败,他的部队可以进入并州。
但是从报纸上看,赵志国的部队似乎没有任何溃败的迹象。
关注赵志国他们发行报纸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岗村!
跟赵志国的部队交手几天的时间,他们从没有抓到华夏军队的一个俘虏。
关于赵志国部队的情况,在岗村心中仍旧是一个谜。
报纸的出现立刻引起了日军的注意,因为在报纸上他们看到了华夏战地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拍出来的照片。
照片上虽然有华夏士兵的身影,但他们的武器都很普通,跟日军部队的相差无几。
毕竟赵志国他们手中的步枪大部分都是从日军手中缴获而来。
对于赵志国部队手中的重武器,在报纸上没有丝毫的泄露。
“华夏军队的保密工作做的还是相当不错,不过从这报纸上还是能够看得出来,他们的伤亡也在增加。”
报纸上还是存在有用的信息。
但在日军发起实质性进攻的第四天,赵志国的宣传部在傍晚时分,刊印出了当天的第二份报纸。
这次报纸上没有华夏士兵和日军交战的照片,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赵志国准备放弃第一道防线!
半夜的时候,岗村才看到报纸。
“华夏军队顶不住我们的炮击了?”岗村看着报纸有些怀疑。
但撤退的时候,还敢把自己部队的行踪暴露出来,这让岗村摸不清楚,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岗村知道赵志国善于计谋,报纸上的消息说不定是赵志国故意泄露,引日军上钩的。
其实天色暗下来之后,守在第一道防线的部队,除去公路阵地上赵自明的部队之外,其余部队开始陆续后撤。
有几个团因为有伪军当炮灰,他们的伤亡已经过半,伤亡最大的一个团,两千多人失去了战斗力。
好在这只是个例,如果防守第一道防线的部队都损失三分之二的战斗力,代价可太大了一些。
有几个团并没有收到日军的特殊“照顾”,自始至终只有日军步兵在牵制,炮火对准的也只是日军主攻的几处阵地,所以有几个团的伤亡相对较小。
“加快速度!天亮之前,我们要赶到制定区域隐蔽,今天晚上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一个团长指挥着部队撤退。
天亮之后,日军的飞机肯定会发现他们的行踪。
如此多的部队暴露在没有遮挡的公路上,就是飞机的靶子。
当天晚上十点左右,所有的部队都已经从阵地上撤离,先头撤离的部队已经靠近了第二道防线。
高仓他们在沿途布置了岗哨和巡逻队,告诉撤退下来的部队,只要过了他们的第二道防线,就安全了。
第一道防线的部队在紧急撤退的时候,岗村还在琢磨报纸上内容的真实性。
白天的时候,调来的伪军部队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没有伪军再去给他们当炮灰。
如果安排日军部队上去,万一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他们又白白损失了大量的兵力。
尽管手中有几十万部队,但是岗村不敢赌!
“传令,天一亮,让飞机立刻侦察华夏军队的防线,并向纵深方向侦察,寻找华夏军队布防的区域。”
岗村还是决定不冒这个风险,现在已经是深夜,就算报纸上刊登的消息是真的,他们也不敢冒然追击撤退的华夏军队。
华夏军队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撤出战斗,不是溃败,这意味着他们仍旧具备着很强的战斗力。
有秩序撤退的部队能够在沿途设伏,日军追击部队必然会加快速度,说不定一头就扎进了华夏军队事先设好的埋伏圈。
这场战斗已经打了四天的时间,岗村也不在乎这一晚上。
当天晚上,有很多华夏百姓没有睡着,因为他们知道赵志国的部队主动撤退。
赵志国会把自己的撤退计划透露出来,但绝不会把他们的布防公之于众。
普通百姓并不知道赵志国为何在部队还有战斗力的时候撤退,以他们的想法,赵志国应该把日军全力阻挡于防线之外。
“赵志国的部队撤了?”
比岗村还要震惊的,莫过于阎总。
昨天守得好好的,而且从报纸上看,赵志国的部队没有丝毫败相。
“会不会是赵志国以退为进?”晋绥军军官猜测。
赵志国用兵向来是变化无常,甚至他们自己人都摸不清赵志国的想法,他们通过报纸更难以琢磨赵志国有何部署。
“盯紧前线的动向,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立刻向我汇报!”阎总也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