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狂兵 第1264节

  “没有人喜欢生活在地下的。”赵志国说。

  赵志国他们在地下生活过,而且时间还不短。

  地下生活的那种日子,闷热,潮湿,让人憋屈。

  小鬼子士兵很能吃苦,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之前,没有人会逼着自己去尝试更艰难的环境。

  所有人都爱安逸,包括小鬼子!

  “什么意思?”马修文问。

  “我们将河云县城外围的据点和炮楼清理干净之后,再想办法在河云县城外围跟日军援兵来一场比较大的战斗。”赵志国说,“吃掉日军部分有生力量之后,我们所有部队撤回到公路阵地以西。”

  压力,给河云县城足够的压力之后,再突然释放压力。

  “我们长时间对河云县城没有威胁之后,日军大部分兵力就不会进入地下,我们再派人渗透?”

  姚鹏举明白了赵志国的意思。

  给河云县城的压力越多,日军越有防备,越加重视他们的地下工事,会越多的日军士兵提前进入地下工事。

  地下拥挤的日军越多,就越容易被日军给发现。

  “日军如果不派增援怎么办,我们只是围了河云县城,并没有对河云县城造成实质性的威胁。”马修文提问。

  如果按照赵志国推测正确,日军在释放毒气之前,完全可以不用向河云县城增派援军。

  也就是说,赵志国他们虽然把河云县城给围了,但是缺不敢轻易触碰河云县城。

  部队打不进河云县城,岗村还派援军来做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让赵志国把矛头对准日军援兵吗?

第2170章 一步一步来

  “还是日军援兵的问题!”姚鹏举认为。

  只是围了河云县城,而不打河云县城,或者是不给日军援军造成重创,包围河云县城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岗村大概率是不会再河云县城内的日军守军发起反击之前,对河云县城派出援兵的。

  河云县城似乎变成了一个死局,要想动河云县城,就要付出成千上万名士兵的性命。

  如果不动河云县城,岗村就不会出动援兵,赵志国他们就无法打击日军援兵。

  围点打援之策,对河云县城似乎无法起到作用。

  “想日军纵深穿插,是否能够吸引日军大部队追击?”马修文问。

  部队围住河云县城之后,河云县城的日军就失去了对第一军分区其他部队的监控作用。

  派几支奇兵,向日军纵深穿插,必然能够打河云县城以东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日军见一支或者是几支华夏军队在日战区大杀四方,就像是孙猴子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折腾一样。

  受不了的小鬼子肯定会集结兵力围剿穿插进日军防区的部队。

  穿插的部队顺势向后撤退,让日军的包围变成追击,把小鬼子引到河云县城外围。

  “能吸引多少?一个大队吗?还是一个联队?”赵志国十分苦恼。

  迟迟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让赵志国最近的脾气都有些变差了。

  日军是否能追击到河云县城附近还是一个未知数呢。

  如果把埋伏圈设在日军防区更纵深的区域,日军或许会在外围展开一个更大的包围圈。

  或许日军吃不掉赵志国所有的部队,但是跟更多的日军缠斗起来,伤亡就无法控制。

  第一军分区的部队伤亡惨重,日军但凡还有一点机动兵力,就会顺势拿下公路阵地。

  日军占据公路阵地之后,战火又一次燃烧到了第一军分区的防区之内。

  赵志国的目的是把战斗引到日战区去打,以确保建设好的第一军分区防区能够给军队提供源源不断地作战物资。

  这一仗如果没有把战火引到日战区去打,再趁势让日军把战火打到第一军分区的防区,赵志国他们这么久的努力就白费了。

  向纵深穿插的部队引来一个大队的兵力,对日军来说,不足以伤筋动骨。

  如果引来一个联队的日军,就算围住了,短时内吃不掉,越拖越久,反而对赵志国他们不利。

  几个人陷入了沉默,接下来的战事不顺,让他们都很着急。

  赵志国的沉默不是生气,而是在思考。

  他坚信一点,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

  “或许我们可以在河云县城外围大肆修筑工事,迷惑日军,然后我们减少包围河云县城的兵力。”赵志国提议。

  “司令,我不明白!”姚鹏举说。

  “我们围困河云县城之后,河云县城内的日军不会主动对我们发起进攻的,而是坐等我们的进攻。”

  河云县城一旦被围,日军第一反应肯定是守,而不是主动出击。

  在河云县城外围故布疑云,让日军认为赵志国把重兵都部署在了包围河云县城上。

  “我们多派几支部队深入,从各个方向吸引日军,然后多设几支伏兵。”赵志国说。

  抽调出来的兵力当然是用来设伏用的。

  分几处设伏,以做到积少成多的效果。

  日军派一个大队追击,赵志国他们有把握在短时间内吃掉日军一个大队的兵力。

  但是一个大队的兵力不够塞牙缝,那就多设几个伏击圈,伏击日军更多的大队。

  “这个办法可行!”马修文同意。

  “可行归可行,但是我们部队活动的面积就要大了。”赵志国说。

  更大范围的面积,更多部队的作战,赵志国手中可能没有预备队。

  没有预备队,意味着某场战斗进攻无力,将没有力量加入战场,对日军完成最后的消灭。

  “目前为止,这是最好的办法了。”姚鹏举说。

  “这不是最好的办法,是最后的办法!”赵志国说,“老姚,尽快制定穿插部队的方案,让他们自己派侦察兵去敌后。”

  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赵志国想把这条路修得更宽一些,更平一些。

  第一批进入河云县城以东的侦察兵到现在还没有消息,他们能不能把准确的侦察报告送回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行,我会告诉所有参谋,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制定计划。”

  “要具体到每一个团,每一个营。”赵志国说。

  日军的计划既然也分几步走,赵志国当然也要把自己的计划分成几部分,一步一步地跟日军打。

  打赢了一步,再部署下一步。

  如果第一步没有打赢,就不着急进行下一步,完全能够减少部队的损失。

  第一批进入敌后的侦察兵在三天后返回了驻地,他们一个个顶着黑眼圈,衣衫褴褛,蓬头垢面。

  显然他们到河云县城以东侦察的这段时间,没有丝毫放松。

  参谋根据侦察兵的汇报,在地图上做好标注,比如某个方向聚集日军兵力比较多,哪个地方有小路,是日军没有走过的。

  随着地图上完善,第二批侦察兵再次被送到了敌后,这一次他们要为穿插到日军纵深的部队寻找目标。

  部队向日军纵深穿插,不可能是去观光旅游的,而是找到日军,给日军以重创,把日军给惹怒。

  只有把日军惹怒了,才会让日军追击他们,引日军到埋伏圈。

  如果到敌后的部队什么事情都没有干,逛了一圈就回来了,日军还不知道他们的存在,行动也就没有了意义。

  随着司令部一道道命令下达,接到任务的各部队开始嗅到了空气中的火药味儿。

  这场大战会在何时拉开序幕,没有人知道。

  但是很多人都知道,为了收复国土,他们随时做好牺牲自己的准备。

  在河云县城外围,高仓的一旅在十天的时间里只拿下了日军一座炮楼和一个据点。

  一旅的部队仍旧在不断地骚扰着日军,而实质性的进攻仍旧非常少。

  越没有取得进展,驻守据点和炮楼的日伪军越来越嚣张,因为他们开始意识到第一军分区的部队似乎拿他们无可奈何。

  “旅长,司令电报。”

  “念!”

  “望我部继续给日军施压,炮兵团不日将支援几门重炮,以协助我军进攻。”通讯兵说。

第2171章 把炮架在步兵的肩膀上

  越靠近河云县城,日军的据点和炮楼越难以摧毁。

  从河云县城出来的援军,在天黑之后,非常容易牵制一旅的精力。

  因为天黑下来之后,一旅也难以判断日军到底出动了多少援兵,会不会有侧翼迂回和包抄。

  为了打一个日军的据点,被小鬼子包抄后路,得不偿失!

  高仓始终坚持稳扎稳打,以袭扰为主,有机会就吃掉,日军援兵赶到战场,他们就回撤。

  这种打法,把河云县城的日伪军折腾地不轻。

  但是高仓的办法需要时间较长,几天的时间才攻取了一个据点。

  等把河云县城周边的据点和炮楼都给拔掉恐怕要等到过年了。

  随着赵志国的命令送到一旅,高仓意识到他们必须要加快速度。

  “用重炮打游击,行吗?”一个参谋问高仓。

  他们不能把重炮部署在日军据点或者炮楼的观察范围之内。

  否则重炮阵地还没有部署好呢,被日军先给察觉到,呼叫日军的炮火支援。

  还没开炮,炮兵团支援来的重炮就被小鬼子给打掉,赔本赔到姥姥家了。

  “对啊,旅长,日军炮楼就那么大点,我们的炮弹不可能一发就命中的。”另外一个参谋说。

  日军炮楼在视线之外,需要炮兵观察员为炮兵提供炮击坐标。

  要想靠一两门大炮直接命中日军炮楼需要不断地校正。

  在校正过程中,日军大炮可以给他们的重炮来一个火力覆盖。

  为了避免炮兵团的重炮损失于日军的还击,高仓想出了让重炮打游击的办法。

  轰一次日军炮楼,不管炮弹能不能命中,立刻让重炮转移位置。

  但是这种办法,命中率底下,十几发炮弹都不一定能够摧毁日军炮楼,毕竟重炮不断变换位置,需要重新调整坐标。

  第一军分区内,重炮的炮弹数量有限,用如此巨大的消耗来打日军的炮楼,很不划算。

  “你们认为,我们不能把重炮部署在日军炮楼的眼皮底下,我就偏要把重炮部署在日军的眼皮底下。”

  高仓打算让重炮直接瞄准日军炮楼。

首节 上一节 1264/16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