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仗打多了,在百姓心里就能够树立对赵志国部队的信任。
他们越信任赵志国,就越容易安稳搞生产。
百姓安稳下来,地方就算有个别作乱的,也无伤大雅。
“对,只要仗打赢了,那些跳梁小丑也只是跳梁小丑而已。”姚鹏举说,“司令,要不我们再潜入一次敌后,这次我们一定能弄清楚,日军准备了多少部队。”
只要日军有集结的动向,就一定会有消息泄露出来。
赵志国摇了摇头:“没有必要了,这次作战,我是按照岗村手中有四十万兵力来做的准备。”
“跟我们的总兵力几乎接近三比一,局部战场上,这个比例还要高。”马修文说。
“姚鹏举,你过来!”赵志国把姚鹏举叫到了沙盘前,把部署的三道防线告诉了姚鹏举,“看看吧,有什么想法。”
“司令,您布置的防御,我能有什么想法。”姚鹏举笑着说,“您给我下命令就行。”
第1701章 破敌之策
姚鹏举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而是他有对赵志国的绝对信任。
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只要赵志国下令,他姚鹏举也绝不皱着眉头。
所以姚鹏举从来不对赵志国安排的事情提出过多的疑问,只有他能不能完成赵志国下达的命令。
“这儿是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失守之后,日军向第二道防线进攻,这片区域就是你们特战队活动的区域,仗怎么打我不管,带多少人,需要什么武器,你尽管提。”赵志国说。
赵志国给姚鹏举安排了一个活动的范围,就是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之间。
第一道防线的部队撤退之后,必然会有大量的日军涌入赵志国他们的防区之内。
到时候,无论是日军的指挥部系统还是日军的后勤系统,都会出现在一道防线和二道防线之间。
既然没有了敌后游击队帮忙,那么他们自己创造游击队,限制日军的后勤,并想尽一切办法摧毁日军的作战指挥系统。
只要日军各部队无法配合,必然会有的部队突进太快,有的跟不上节奏。
突进太快的部队,就是破绽,赵志国可以调集优势兵力,迅速将他们包围,然后吃掉他们。
“司令,您放心,小鬼子不撤退,我们也绝不后撤一步。”姚鹏举向赵志国保证。
“敌后一战和接下来的战斗可能会让特战队损失不少兵力,这点你要做好准备。”赵志国提醒姚鹏举。
连续的作战,特战队一直没有补充兵力。
就算补充完兵力,特战队现在也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将士兵给训练出来。
“司令,弟兄们加入特战队,就知道自己执行的是最危险的任务,我们特战队本来就是在刀尖上跳舞。”姚鹏举说。
姚鹏举当然知道危险是什么,但危险之地必须要有人冲上去。
如果所有人都害怕危险,没有人敢在危险之地坚持,向日寇发出挑战,日军就会把所有兵力都摆在正面,集中精力对付防守阵地的部队。
以日军的火力和兵力,如果摆在正面,全都用来对付赵志国他们阵地上的守军,阵地大概率会失守。
这场战斗,正面起到的作用很大,在敌后活动的部队能够起到的作用自然也不能忽视。
“挑选好行动人员,趁着日军还没有发起进攻,让他们尽快熟悉地形,还有就是我们在附近挖了一些地道,地道的入口一定要找得到。”
敌后作战,最重要的一项原则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活下来,只有活着才能够牵制住日军,给日军造成巨大的伤亡。
既然确定岗村要向他们发起进攻,转移百姓则成为了重要的一项任务。
“现在不能让老百姓转移,不过要让他们做好转移的准备,日军一旦发起进攻,第一道防线至少能够抗住几日,这几天足够我们转移一二道防线之间的百姓了。”赵志国说。
日军杀入他们的防区,必然会像在敌后围剿游击队一样,对百姓赶尽杀绝,然后焚毁房屋。
只要人能够活下来,房子还可以重新建,军队也会帮忙。
“这一仗可能是一场消耗战,日军四十万的兵力,对我们来说,就像有源源不断的士兵一样。”马修文说。
想要用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的办法似乎不太显示。
纵使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消灭了一半的日军,还会有二十万日军部队。
这二十万日军部队仍旧能够继续进攻,但是消灭完日军二十万部队之后,赵志国的部队还能够剩下多少?
“这一仗是消耗日军资源储备的一仗,赵志国说,我们不但要阻挡日军的脚步,还要烧毁日军的粮草和弹药。”赵志国说。
日军兵力是一定要消耗的,但是想要彻底解决问题,还是得断日军的补给。
“日军的后勤仓库会安置在哪儿,不好说呀,有了上次的经验和教训,日军还会把物资储备在河云县城吗?”
“或许会,这次进攻,我们不是没打进河云县城吗?”赵志国说。
为了支援敌后的游击队,赵志国的部队对河云县城形成了合围之势,拿下了不少日军的炮楼和据点。
但仍旧没有彻底完成对河云县城的包围。
这次他们没有对河云县城形成威胁,或许会给日军造成一种错觉,让日军认为河云县城万无一失,然后他们运往前线的物资就会囤积在河云县城内。
“如果日军真的会把物资囤积在河云县城内,这一仗我们仍旧有很大的操作性。”马修文眼睛亮了起来。
“不过不要高兴的太早,我担心岗村会给我们来一个障眼法。”赵志国说。
岗村的战场学习能力很强,尤其是他又研究了不少赵志国打仗的战例。
对于赵志国的战术战法,他可是很了解。
而且他知道赵志国用兵善于虚虚实实,如果岗村学到了这一招,在河云县城内真的摆一个空城计,有可能会让赵志国的部队自投罗网。
“这一仗,我们的重心还是防御,防守的越久,日军的部队就越容易露出破绽。”
马修文点点头,承认了赵志国的想法。
仗还没有打起来,对他们第一军分区来说一切皆有可能,对日军来说,也是一切借用可能。
日均摆在明面上的是几十万大军,赵志国摆在明面上的,就是这三道防线。
“好久没有这么大的压力了,如果这一仗打得好,华北再也没有威胁到我们防区的敌人了,我们就可以安安稳稳的发展一段时间。”
防区只要安稳下来,不管是经济还是科技,都将会有质的飞跃。
而且赵志国已经联络姜文正,他正在加紧购买生产的机器和武器,等有成规模的装甲部队,他们就可以向日军发起反攻,收复失地。
但此时赵志国的日子不好过,姜文正的日子也不好过。
姜文正在大洋彼岸,是收购了不少军工厂,也制造了不少大型武器和弹药,都堆积满了仓库,完全没有销售的渠道。
就算是运送到华夏,一路上漂洋过海,运输成本就高的离谱。
再继续这样下去,姜文正恐怕就拿不出钱来给工人发工资,等着工厂破产。
第1702章 做好宣传
姜文正是一个精明的生意日,但他实在没看出来,军火的销售渠道在哪儿。
无奈之下,姜文正不得不拿出一部分钱来投资到其他生意中,用其他生意弥补着有巨额亏损的军火厂。
甚至大洋彼岸的外国人都说姜文正是一个傻子。
他们国家经济正在复苏,国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所有人都看不到在他们国家会有战争爆发。
有的军火商甚至主动低价卖出自己的军火厂让姜文正收购。
他们只觉得这个华夏人因为自己的国家在打仗,他的脑子变傻了。
然而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因为付不起船运公司的尾款,姜文正要运送到华夏的三十辆坦克,被船运送公司扣押下了二十五辆,另外五辆也暂停发货。
这件事情气得姜文正原地打转,可他实在是拿不出多余的钱来付给运输公司。
多次上门,沟通无果,他们只认钱不认人。
“等老子有钱了,把你们船运公司一块收购了。”
姜文正心想,等着他有一天翻本,他一定要把这个船用公司收购,让老板当他的跑腿的。
杰克在国内开辟出来的军火市场倒是不错。
继德械师,苏械师之后,一批美械武器,出现了华夏战场上。
虽然武器的数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而且大多数出现在军阀的队伍中,但确实为杰克赚到了不少的钱。
赵志国并没有让姜文正和杰克进行合作,他要让这两条线各自发展各自的。
现在让他们合作,大洋彼岸的国家肯定会思考,是不是背后由同一个人掌控。
万一是同一个人掌控,可能这个人会掌控整个世界的军火市场。
两个人分开进行,各自发展,形成竞争关系,大洋彼岸的国家就不会让他们一家独大。
当双方都发展到足够强大的时候,再发展雇佣部队,用钱促使雇佣部队在大洋彼岸的国家合法化。
有军火,有军队,姜文正和杰克合并,谁拿他们也没有办法。
一个超级无敌庞大的军火商控制着西方国家的军火市场的时候,他们不止是走向衰落,而且还有可能被赵志国给遥控。
不过现在赵志国的狼狈样可想不到自己将来会有那一天。
整日在琢磨地图和沙盘的赵志国,让自己的发型向着杀马特的方向发展。
两个黑眼圈犹如大熊猫一样!
“我说老赵,你就不能好好休息吗?仗没打,你先累垮了,弟兄们还怎么安心打仗?难道你要让我接替指挥?”马修文抱怨着。
第一军分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赵志国出问题。
“日军还没有撤走围剿游击队的部队,但是今天有日军侦察机开始侦察我们的第一道防线了。”赵志国说。
随着日军侦察机动起来,赵志国坚定的认为,他们不能再以日伪军是否撤退来判断日军何时发起进攻。
毕竟围剿游击队的日伪军可能会继续待在原地以迷惑赵志国他们。
“是啊,今天很多战士都听到了飞机的轰鸣声,看来岗村那边准备的差不多了。”马修文说。
“这会不会是小鬼子故意来骚扰我们,让我们紧张起来?”赵志国问。
并不是赵志国多心,岗村一直想把自己的进攻计划藏着掖着,现在又让侦察机明目张胆的侦察,是故意迷惑,还是挑衅?
“岗村这个老鬼子,真的是越来越精明了,比他第一次上任的时候,更加精于算计。”
马修文更是没办法做出判断。
岗村也在搞这些虚虚实实的东西,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无法确定,他们就无法推断出岗村的真实意图。
如果守阵地的部队现在就开始紧张起来,而岗村迟迟没有进攻,等打起来的时候,战士们会非常疲惫。
“命令第一道防线上驻守的各部队,从今天开始,枪不离身,睡不脱衣,前沿阵地地雷挂弦儿,上茅厕也要抱着枪。”赵志国让通讯兵传令。
“会不会太早了一些,今天是日军侦察的第一天。”
过度的紧张会让部队疑神疑鬼的,很可能晚上部队巡逻,有些新兵会误伤自己阵营的士兵。
“前沿阵地的士兵实施两天一轮换,每一个连队还有休息的时间,紧张归紧张,总比被日军偷袭丢了命强。”
他们的战士训练了许久,不断地突破身体极限,就是希望他们在紧张时期到来的时候能够抗住压力。
赵志国也知道劳逸结合,守在第一道防线的部队不可能每一个连队都守在阵地上,只需要定期轮换,士兵仍旧有充足的时间休息。
“命令炮兵团后撤到平城以西地区待命,做好伪装,防空部队布置在平城和望县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