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禄和载漪都不出声,他自然也不好开口。
载漪深吸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心情,站起身对慈禧施了一礼,然后说道。
“回太后话,微臣畅读过许多兵书战策,其中犹对《孙子兵法》和《司马法》感触颇多。”
“微臣反复畅读,发现这两本兵书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都强调以战止战。”
“正如《司马法.仁本第一》中所述要义,能战方能止战,敢战方能言和。”
“现如今,洋人不顾礼仪,先有无端干涉我大清朝政,后有一众列强沆瀣一气,集兵犯我疆域,杀我百姓,实属可恶至极。”
“如今情势,万万不可示弱与洋人,唯有以战以战止战,正可借滕兴甫前锋军屡战屡胜之威,唤起朝野同仇敌忾之心,坚决抗战。”
说得激动的载漪缓了口气,继续说道,“现如今,虽有那些不臣之心者伙同洋人搞的什么东南互保协定,可受到滕兴甫辉煌战果鼓舞,许多地方都已经有民众自发组织起支持前锋军的后援会,号召百姓声援前锋军。”
“太后,民心可用啊!”
“此时此刻,朝廷只能激励振奋军心民心,万不可泄了士气和民心啊!”
说到这里,不只是担心自己儿子以及他本人在议和后的处境,还是真的不愿放弃如今前锋军连番大捷,带来的大好局面,载漪已经双目泛红,语带哽咽。
载漪的这一番慷慨陈词,不仅让荣禄精神一振,神情讶异地看向载漪,就是慈禧,也不由手中用力,紧紧握住他的降魔杵,甚至略微苍白的脸上,也泛起一片红晕。
为感谢诸位书友不弃不离,下午还有,争取三更。
第316章 堪比冠军侯
载漪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述,让慈禧和荣禄都有些激动起来,唯有刚毅和王文韶两人没有什么反响。
只是,这两人的神态,又有所不同。
刚毅,依旧是一副茫然的神色,而王文韶则是脸带讥讽,一副十分不屑的样子。
王文韶不仅对于这一次西狩,他没有收到军机处的通知而恼火,还因为,王文韶是一个很坚定的主和派。
确切地说,王文韶是一个理智、冷静派,原则上说,朝中所有主和派都属于这一派,包括签署东南互保协议的那些人,大致也都可以归入这一派。
只不过,这些人在值此外敌入侵的国家危难之时,显得过于冷静,甚至也可以说成是冰冷。
即便大清也早已腐朽不堪,可这也总要赶走外敌再说。
见慈禧和荣禄都已动容,王文韶站起身,“太后,端郡王所言,完全是一派荒谬言辞。”
王文韶的话,让慈禧和荣禄都迅速冷静下来,目光看向王文韶,都想要听他是如何说。
虽经历狼狈西狩的艰辛,可由于军机处几乎完全被主战派把持,甚至还有庄亲王这样的铁帽子亲王极力支持,最主要的还是,慈禧曾在宣战前连杀五名主和派大臣,这让朝中的主和派大臣噤若寒蝉,再无人敢公开提出议和。
虽经慈禧在西狩路上或明或暗的一番操作,可以就没有朝臣敢第一个跳出来主张议和,只有慈禧和荣禄二人私下里再商议如何议和,以早日结束这场逼得他们被迫逃离京城的战事。
此时,能有王文韶站出来,这让慈禧和荣禄眼前不由都是一亮,两人对视一眼后,都看着王文韶等着他开口说话。
王文韶轻蔑地瞥了载漪一眼,对慈禧一拱手说道,“滕兴甫确实能打,这一点我并不否认,甚至老朽还认为,滕兴甫是大清国此时举国上下的第一战将。”
王文韶随后话锋一转,又道,“滕兴甫虽然能打,可要同列强联军比起来,那还是要差了许多火候的。”
不理会载漪的怒目而视,王文韶佝偻着身子继续说道,“老朽遍阅关于滕兴甫的战报,发现他打的胜仗几乎都是取巧而得,这并不能证明,他的前锋军就比洋人的联军要强大,所以他打的那些仗,依我看来,只能算是胜仗,实在算不得大捷。”
“滕兴甫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军队,一老朽看来,这仗再也打不得,还是尽早同洋人议和为好”
“一派胡言!”
载漪被王文韶起的脸色涨红,忍不住怒斥起来。
“遍观古今,流传下来的那些兵书战策,哪一本不是强调以智谋取胜?又有哪一个名将没有使用有计谋指挥作战?”
“况且,滕兴甫打的胜仗,也不乏与洋人联军正面对决获胜的例子,比如在《北洋水师学堂》和东局子,甚至这一次在京城,一战灭掉英、美、日、俄三万余人,这难道不是正面对决硬扛对手?”
“这几战不仅是正面对决,甚至还都是以少胜多!”
“还有,能用计谋获胜,为什么非要血战一场获胜?”
“再说,滕兴甫在天津起兵之初,兵不过千,正兵只有五百的一营兵,他若不用计谋,难道要和洋人硬拼一场,然后落得个全军覆灭大败亏输才好!”
激动得都有些颤抖的载漪转身对慈禧一礼,“太后,王文韶老迈昏聩,臣请太后革去其职务,让他回家养老去。”
刚被载漪折损一通,已经将王文韶噎得差点背过气去,此时载漪有当面请慈禧将他赶出朝堂,顿时被气得脸色涨红如血,额头上青筋暴起,颤抖着手指指着载漪就是说不出话来。
虽然荣禄近日被病痛煎熬得十分不堪,身体虚弱得很,可还是急忙起身搀扶王文韶,百般劝慰,才勉强把王文韶扶到椅子上坐好。
王文韶的话慈禧也并不认同,可她并不在乎王文韶的话是否言之有理,她需要的,仅仅是有人敢于公开提出议和就行了。
慈禧一边用手摩挲着青铜降魔杵,一边对载漪说道。
“端郡王,王大人只是就事论事,关于滕兴甫的事情说的虽然不准确,可他的话也有一定道理。”
慈禧轻叹一声,止住就要再次开口替滕毓藻辩驳的载漪,问道。
“这一晃,滕兴甫也将京师守了近一月,甚至还灭了东洋人和欧美列强三万来人,殊为不易,王大人说的没错,滕兴甫确是我大清国第一悍将,说是挽狂澜于既倒的大清第一智勇之士也毫不为过,其功绩堪比汉时的冠军侯。”
“只是.端郡王认为,这京师能否守得住?”
慈禧一句话,让载漪不由有些哑然。
载漪深吸一口气,神色也变得有些黯然,“太后,据滕兴甫和直隶地方上传来的消息,俄国人和日本人、英国人、美国人都在增兵,他们眼下已经在京城外增加了三、四万人,其中增兵最多的当属日本人,此外,德国人也有七千多人赶到京城外。”
载漪担心慈禧被联军增兵吓昏了头,忙又补充说道。
“日本人增兵,主要是因为滕兴甫几仗下来,前后灭了东洋人第五师团三万多人,几乎将甲午年间在辽东逞凶一时的这个第五师团全灭。”
“如今,日本人已经不得已,将第五师团师团长山口素臣撤职查办,同时将已无战斗力的第五师团撤回国内,调来第三师团参战”
慈禧微微摇头说道,“你说的这些,哀家也已经听说了,还有,德国人不仅只来了这七千兵,他们还有两三万人,也会在十天之内赶到京师。”
“这样算下来,洋人在京师的兵力大概就会达到十数万之多。”
“虽说,滕兴甫在京中招纳了不少义和团的人加入前锋军,可这些人未经足够训练,又怎么能派上用场。”
“再者说,总不能让滕兴甫死守京师,那样岂不把我大清唯一一支能战之军全都折在那里?”
“如果真要那样,这大清岂不就任凭洋人折辱!”
“所以嘛这议和总还是要有的。”
今天醉马又食言了,刚刚接到朋友电话,有些事情要醉马去帮助处理,答应的三章,只能在明天补上了。
醉马给各位书友鞠躬致歉!
对投票给醉马书友的感谢,也只好放在明天了。
第317章 德国大军要来了
慈禧的话,先是让载漪心中泛起一阵欣喜,可随即慈禧最后一句“议和”,又好似一盆冷水当头浇下,让载漪一颗刚刚火热起来的心,顿时又凉了下去。
他刚刚有意提及,洋人是要干涉朝政,也就是想要慈禧还政给光绪,就是想要触怒慈禧,让她不要急于同洋人议和。
只是,如今看来,慈禧应该是被洋人真的吓怕了,他的话,并没有在慈禧心中引起任何波澜,没有起到丝毫作用。
而且,载漪现在已经彻底明白了慈禧的心思,此刻他暗暗感到一阵庆幸。
现在自己有了滕毓藻这个强有力的助力,虽不能说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但只要滕毓藻肯力挺他,至少将他保全下来,还是非常有把握的。
为了自己的儿子!甚至也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他载漪无论如何也要尽全力帮助滕毓藻,只有前锋军在,他才会有保障。
载漪急着问道,“太后,德国人还有近三万兵马就要赶到京城,这个消息可否属实?滕兴甫又是否知晓?”
见慈禧微微摇头,这让载漪心中不由一阵气恼。
自从过了怀来后,慈禧的心态就发生了明显变化,虽然表面上还跟以往一样,可许多事情,慈禧已经开始有意无意地开始绕过军机处了。
现在同洋人对抗的军队,只剩下前锋军一支,而同洋人打仗,完全不同于以往,军机处又插不上手,具体打法全凭滕毓藻一人决断,军机处只能在粮饷和同地方协调上,为前锋军做一些事情。
而且,在载漪看来,使用洋枪洋炮作战,不要说军机处,就是放眼整个大清,也绝无能有出滕毓藻其右者。
滕毓藻之所以能不断打胜仗,完全就是因为他没有任何人掣肘的结果。
鉴于这种情况,德国大军就要赶来的消息,慈禧即便不告知军机处,可也总要知会滕兴甫一声啊!
尤其是慈禧刚刚还在说,不会让前锋军折在京城,可这么重要的军情,竟然不在第一时间通知滕毓藻!
这,又是什么原因?
难道,慈禧这是要抛弃前锋军?
这个想法在心中刚一冒出,载漪头上的冷汗就已经冒了出来。
慈禧也发现了载漪的异样,忙说道,“端郡王稍安勿躁,这个消息,是两广的李中堂在给仲华的电报中说的,李中堂的电报,是辗转发到太原的,这还是刚刚由许涵度带来的。”
“今儿找你们来,一是刚刚说的那两件事情要议,再有就是这个消息也要同你们军机处商量。”
慈禧微微皱眉,“对于何时告知滕兴甫,哀家还有些拿不定主意,担心这件事过早递去京城,会引发前锋军军心不稳,滕兴甫那里的新兵太多,又多半都是出身义和团的人.”
慈禧的解释,并不能让载漪认可,不过慈禧再一次提及滕毓藻前锋军中出身义和团的人太多,这引起了载漪的警觉,他隐约感觉到,慈禧是对于前锋军多少有些不放心了。
只是,慈禧当着他这个当初极力推崇义和团的军机首辅的面,有些话不好直接说出口。
至于担心影响前锋军军心云云,完全就是一个托词。
甚至,还很有可能,慈禧就是想要前锋军,能在京城同洋人的重兵再鏖战一场,让前锋军损伤大一些,这样再补充进新兵,就可以大大稀释义和团在前锋军中的人数比例。
只是这样做,难免会让前锋军元气大伤,稍有不慎,前锋军就是全军覆灭,也是极有可能的,这样的结果,他必须要想办法竭力阻止。
至少,也要尽力让慈禧,暂时打消这个歪心思。
载漪顾不得擦头上冒出的冷汗,忙说道,“太后,这件事还是要及时通知滕兴甫,也好让滕兴甫早做准备,否则,一旦滕兴甫力有不逮,他就是想走也走不脱了。”
“太后,现在的大清,不能没有滕兴甫!”
载漪言辞恳切地接着说道,“前锋军中,现在成分的确有些复杂,不仅有滕兴甫最初那一营人,还有武卫前军和绿营、联军中的人,招募的新兵也有许多,而且几乎所有军官都是出身于《北洋武备学堂》或者武卫前军随营学堂的人。”
“吴子玉还同我说过,滕兴甫最初那一营人,现在最不济的,也是棚头和排长,虽然为了及时补充兵力损耗,滕兴甫招募了一些散掉的义和团的人,可前锋军的军权还是牢牢掌握在滕兴甫手中的。”
载漪说这些,就是想要慈禧放下心,前锋军中义和团出身的人虽然不少,可同样有许多武卫前军、绿营、练军和滕毓藻自行招募的新兵同样有许多,甚至就连最小的棚头,大多都是滕毓藻的人。
这种情形下,前锋军中的那些义和团,绝对翻不起大浪。
“还有,军机处派去易县的人回来说,滕兴甫在易县的营务处招募了数万新兵,已经练的差不多了,唯一有些不足的,就是缺少武器弹药。”
“只要滕兴甫腾出手来,将这些新兵编入前锋军,出身义和团的人,在前锋军中所占比例,还会大大减小了。”
为了进一步减轻慈禧的顾虑,甚至借机将京城中的军权统一,帮助滕毓藻扩大实力,载漪又说道。
“滕兴甫对于义和团还是颇为抵触的,这一次留在京城的义和团大头领,那个周展和刘至刚,借着太后西狩,京中空虚之时,竟然丧心病狂地洗劫了京城的府库和大臣富商的买卖铺户,以及府邸。”
一听载漪提到周展、刘至刚一伙洗劫京城,不仅荣禄脸色阴沉,就是刚刚被载漪怒斥,已经有些气急败坏的王文韶,包括一直目光茫然的刚毅,都不由脸上露出浓浓的恨意。
他们这些人,几乎都是空着手跑出来的,数十年来通过各种手段积攒下来的财货,估计都便宜了这帮乱匪了。
载漪继续说道,“还是滕兴甫果断出手,派兵全城搜杀,打杀了大量义和团的人。”
“这也说明,滕兴甫的前锋军,虽然接纳了很多散团的义和团的人,可他对前锋军的掌控,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载漪重重吐出一口浊气说道,“滕兴甫这一次和义和团算是结下了深仇大恨,要不是甘军纵其走脱,周展和刘至刚这两个祸首,恐怕都会被滕兴甫就地正法了。”
慈禧自然听得出载漪话中之意,脸上出些许笑容说道。
“端郡王多虑了,虽然滕兴甫的前锋军中,有很多出身义和团的人,可哀家还是相信滕兴甫治军手段的。”
“为了滕兴甫能尽快募集到足够的兵员,仲华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慈禧的话,就是告诉载漪,他对滕毓藻还是信任的,甚至还帮助滕毓藻募集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