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从钢七连开始 第112节

  吴哲准备钻入接他的车辆,朝着两位中队领导用力挥了挥手,然后头也不回地坐车离开了。

  吴哲走后,陈江也开始收拾起自己的行李,因为根据安排,第二天就要去军区参会。

  成才对他们还是十分羡慕的,只有许三多一直沉默不语。

  直到陈江对他说,自己这次可能见到史今,这才让许三多皱紧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了,

  如果不是训练有任务,他真想跟陈江一起去一趟,但这肯定是不现实的。

  陈江给了他个主意,让他自己写封信,他保证带到,然后会让史今给大家回信,尽他最大的努力。

  因此许三多和伍六一都回去写信了,宿舍里只剩下了成才,成才对史今的感情不算太深,他只是想跟陈江好好聊聊。

  主要是他来这里也有一段时间了,已经适应了这里的节奏,看着他们一个个如此优秀,他还是有些不甘的。

  好兵都想当将军,能建功立业,为什么要甘于平庸?

  特别是他自己也看出来了,在A大队,其实要提干并不算太难,就这么几个士官,而且伍六一肯定年龄超了,大概率就是他和许三多提干。

  “陈队,你那时候提干主要是复习啥资料的?”

  “成才,没外人的时候,你就喊我名字好了。”陈江跟自己的老战友,还是很客气的,叫职务显得生分。

  “哈,那哪成,这是规矩!”

  成才打着哈哈。

  陈江也不在意这些,耐心的跟他说起了自己当初准备提干考试的一些心得体会,当然了,有些科目他可以不怎么复习就稳如泰山,但成才就未必可以。

  两者的学习水平还是有差距的。

  成才掏出一个小本子记得很仔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还会问一下,陈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自己的战友没啥好保留的。

  最后还鼓励成才,军事科目一定要拔尖,特别是要有两个二等功,此外,还要积极入D,成为预备。

  当成才很骄傲的表示,自己和许三多还有伍六一都已经是积极分子的时候,陈江也由衷为他们三人高兴。

  积极分子转预备,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之后就具备这个资格了。

  成才走后,他才开始关起房门,一个人准备后面的发言稿,

  大场面,肯定是要有所准备的,脱稿演讲什么的,他还真没什么底。

  好在他经历的事情比较多,特别是在委内瑞拉受训期间,那一幕幕都记忆犹新,所以下起笔来还是有感而发。

  第二天一早,正式通知果然来了,要求陈江立刻动身前往军区,

  因为时间很紧,所以袁朗亲自开车送他去军用机场,然后坐军机前往军区,这样要省时省力不少。

  军用运输机的引擎声轰鸣作响,陈江坐在机舱侧边的折叠座椅上,透过圆形舷窗望着逐渐变小的机场跑道。

  这不是他第一次乘坐军用飞机执行任务,与平时训练时的跳伞飞行不同,这次他是以军官身份正式前往军区出差。

  坐在对面的少校递过来一个纸袋,“可能会有些颠簸,这个给你。”

  陈江接过纸袋,本来还以为是装呕吐物的呢,刚想拒绝,却发现里面居然有些吃的喝的。

  于是笑着接受了,“谢谢首长。”

  “不用客气,”少校笑了笑,“我也正好去军区办事,顺路。”

  陈江正要说话,飞机突然遇到气流剧烈颠簸起来。

  他条件反射地抓住座椅两侧的固定带,身体随着机身左右摇晃。

  少校显然习惯了这种颠簸,神态自若地望着窗户外的景色。

  “军用运输机的舒适性比不上客机,但胜在快捷,比坐火车快多了。可惜这架运输机还是仿俄国的产品,什么时候我们能完全独立自主研发一款出来就好了。”

  陈江点点头,他心里在回答:将来都会有的。

  两人一路交谈甚欢,时间过得也是飞快。

  少校叫邵斌,是装备部的参谋,对于一些军中装备,那是如数家珍,为人也很健谈。

  当飞机开始下降时,邵斌突然压低声音:“听说军队又要改革了,你有没有什么消息?”

  这个意外的消息让陈江心头一震。

  部队的每次改革,都会裁军,这真不是什么好消息。

  “我就一小中尉,哪里有什么消息?这还是听您说的才知道又要改革呢。”

  邵斌也就随口一问,他当然不指望陈江知道什么,但是听说陈江是来参加军事会议的,这倒是让他吃惊不小。

  按理说,他这个级别不太可能来参加军事会议啊,特别还是一个人,有点不符合常理。

  但又碍于军事保密守则,所以他也不好意思多问。

  飞机平稳降落在军区专用机场。

  因为陈江没人来接,所以邵斌很客气的邀请他一起坐接他的车前往军区。

  吉普车驶过宽阔的军区大院,道路两旁是整齐的梧桐树和一栋栋灰色办公楼。

  与A大队隐蔽在山林中的营地不同,这里的一切都透着正规军的庄严肃穆。

  由于报告会是下午的,所以先行入住招待所,住一晚后再返程。

  招待所是栋五层小楼,虽然简朴但干净整洁。

  办完入住手续,陈江刚把行李放进房间,就听见走廊传来熟悉的脚步声,那种特种兵特有的,轻盈又稳健的步伐。

  “报告!”门外响起洪亮的声音。

  陈江打开门,惊讶地看见齐桓站在门口,脸上带着促狭的笑容。

  “齐桓?你怎么在这儿?”陈江惊喜地迎了上去。

  “我来参加新装备研讨会,”齐桓拍拍陈江的肩膀,“刚在值班室看到入住名单上有你的名字,就赶紧过来了。怎么,升官了就不认识老战友了?”

  “去你的!”陈江笑着捶了他一拳,“说起来你还是我的教官呢!你什么时候到的?”

  “来了有几天了,一个人在这里没劲死了。”齐桓走进房间,大量着这间屋子。

  跟自己那边比起来,这间的规格更高一点。

  “可以啊,你这房间的标准好像是参照校级干部,你看,升官了到底不一样。”齐桓感慨,这人与人出差都不一样。

  “少来了,就普通的标间而已。”陈江第一次住军区的招待所,对这里面门道还真不清楚,但转念一想也正常,哪里都有个差别,也正常。

  “研讨会参加的如何?成果很丰硕吧?”陈江给齐桓倒水,给自己也倒了一杯,他是真的有点渴了。

  “害,屁的成果,很多人的观念还比较老旧,都觉得飞机坦克最重要,对于引进什么高科技玩意儿兴趣不大。”

  齐桓有些泄气,这才开始给陈江吐槽到这里来遇到的糟心事。

第154章 谈军事变革,我可是专业的

  陈江听完齐桓说的情况,不仅没有被逗笑,反而一脸沉重的样子。

  任何国家的军队想要改革都是千难万难,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如此巨大的一个国家,要改动就更加难了。

  尽管海湾战争给所有人上了生动的一课,但军中仍有不少人没有危机意识,认为伊L克之所以会败,主要是它的国土面积太小,战略纵深不够,还有一点就是他们的战斗力太拉垮!

  但实际上,陈江非常清楚,伊L克的战斗力可以说并不差,海湾战争发起时,恐怕军事装备只有比我们更加强大一些。

  即便如此,还不是被人家打的满地找牙?

  如今过去了十多年,欧美发达国家的军事科技一日千里,我们再不奋起直追就难了。

  “陈江,你是不是也听了郁闷?叫我说,最好让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都出去看看!看看人家到底发展成什么样了,现在的战争还跟以前一样么?”

  齐桓谈起这个,就愤愤不平。

  “过去那种飞机一炸,火炮一轰,再是坦克掩护步兵冲锋的老办法已经行不通了,现在的新战法新科技层不出穷,让你的炸弹都不知道炸哪里去!”

  陈江呵呵一笑,“喝水喝水!”

  他和齐桓都是尉级军官,这种大方向的事情,哪里轮得到他们操心。

  “听说你要去做报告?”齐桓压低声音,“是什么方面的内容啊?”

  他只是听说了这个报告会,但具体的内容,保密工作做的很好,没办法探听到,这也是他今天来找陈江的主要目的之一。

  陈江点点头:“刚从委内瑞拉回来,上面可能想了解外军的训练模式。”

  “不止如此,”齐桓神秘地眨眨眼,“军改势在必行,你的报告说不定就会影响到上面的决策。”

  “哈,怎么可能,我就是把在国外训练期间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思所得跟大家分享一下,不至于,不至于啦~”

  陈江还是比较谦虚的。

  “你要重视一点,一定要认真准备,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啊!”齐桓非常羡慕陈江,居然有这么好的露脸机会,但也真的为他高兴。

  齐桓离开后,陈江拿出准备好的发言稿,决定再修改一遍。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将记忆中的画面转化为一个个文字

  第二天早晨,陈江换上熨烫整齐的常服,对着镜子仔细检查着装。

  镜中的年轻军官眼神坚毅,一杠两星的肩章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不得不说,这套87式陆军常服还是挺好看的,

  在这个时代,男人穿上这个,绝对是人群中最靓的仔!

  让陈江没想到的是,袁朗对自己说是个内部会议,所以小范围知晓,却没料到小范围的会场居然是一间阶梯教室。

  整个会场布置的庄严肃穆,能容纳三百人的教室已经座无虚席。

  其实这真不能怪袁朗,这个会场是提前一天改变的,因为各大军区对特种部队培训有兴趣的人,都想来听听。后来军区的领导知道后索性让大家都来学习一下,换会议室!

  会议的主持人,作了简单的介绍,陈江的大名也算是传遍四方了。

  轮到他出场的时候,他深呼吸平复心跳,大步走上发言席。

  聚光灯从上而下打的他周围亮堂堂,却形成了明显的视觉反差,他看下台下只有黑压压的一片。

  但他明白,坐在下面靠前位置的,都是大人物或者军中精英,几百双眼睛都盯着自己呢!

  陈江庄重的敬了一个军礼,

  “各位领导,同志们。很荣幸能参加这样高规格的会议,坦白说,我还是第一次在这么多领导面前发言,讲得不好的地方,还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接下来的时间里,陈江先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讲述了自己和战友在委内瑞拉猎人学校经历的一切,陈江讲的很细,包括他们的高强度训练,还有每天一个玉米饼充饥,大家饿得两眼冒金星。

  特别是说到有些他国的学员在训练中直接被实弹爆头,还有些人在攀爬中直接从空中坠落,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时,现场很多记录的笔都停了下来。

  大家都被震撼到了!

  这种训练方法和模式,在国内是想也不可能想的。

  “一切紧贴实战!”

  陈江把猎人学校的训练浓缩成这么几个字,

  “在他们看来,现实战场上是怎么样的,那么训练场上就应该是怎么样的。如果怕伤亡,那就干脆不用去了。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入学的时候都要签署生死状,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这些话,让在场的人深受震撼。

  紧接着,陈江又提到了他们的严刑逼供考验,就是为了让学员在极度绝望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忠诚,这时候就有很多人被淘汰,自己和另一位中国队友都坚持了下来,这才顺利通过了他们的考验。

首节 上一节 112/2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