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第106节

  当陈铭结果下发后,孔捷乐呵呵的。

  “我没意见,反正都是打鬼子,不管是什么职务都是和同志们一起打鬼子。”

  其他的指挥员们也很高兴。

  何建新自不必多说,成为了加强大队长,算是向上进了一步。

  王贵的话,从参谋部跳到了一线部队,可以重新带着部队在一线和鬼子作战,同样很高兴。

  至于李有胜也没有什么意见。

  独立支队的一贯风气,就是能者上,庸者下。

  何建新和孔捷的战功,比自己强很多,加上资历也比自己强。

  他们两人的部队得到了增强,他服气。

  相反,要是陈铭真的现在就举荐他让他和何建新,孔捷一样,李有胜反而不愿意了。

  上一次陈铭力排众议,让自己担任大队长,这还没过太长的时间。

  这次要是陈铭再提拔他,承担的压力会更大。

  李有胜是真心的敬重,感激陈铭,让陈铭为难的事情他不会做。

  就算是陈铭真的有想要提拔他的想法,李有胜也会去找陈铭,请他不要这样做。

  再说了,李有胜已经是独立支队部队中比较强的一支队伍了,这种情况下他还有什么不服气的呢?

  “我知道咱们部队战斗力强,敢打敢拼,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但是呢,我陈铭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独立支队打仗要硬,思想水平同样也要硬。”

  “部队战斗力要保证,思想工作同样不能懈怠。”

  “咱们八路军的纪律,是铁一般的纪律,谁要是敢思想滑坡了,违反了纪律,把爪子伸向了老百姓,到时候别怪我挥泪斩马谡,剁掉他的爪子。”

  “我陈铭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

  陈铭给众人打了个预防针。

  这次下发的命令,除了精兵简政外,要要求各部队整顿风气。

  在这次的反扫荡过程中,各部队损失不小,武器弹药物资丢失严重。

  咱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怎么来的?

  不就是在不断的打磨中诞生的吗?

  队伍不断的自我纯化,最终才真正做到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独立支队虽然现在还不存在这些情况,但这种风气,绝对是要杜绝的。

  该打的预防针要打,该整顿的也要整顿,部队的思想教育必须要严抓。

  训话完后,陈铭解散了会议,让各部队按照整编方案进行整编。

  同时抓紧新兵的训练,让他们尽快的形成战斗力。

  陈铭准备在不久之后,趁着鬼子的注意力在第三次长沙会战还有太平洋战争时。

  对晋西北,晋北地区发动一场攻势,扩大根据地,压缩日军的生存空间。

  等到了那个时候,日军的飞机会最先被抽调走。

  鬼子没有了轰炸机之后,陈铭就有足够的把握,给鬼子整一波大的了。

  部队整编如火如荼的进行,新兵训练也在持续进行。

  秋收也进行到了尾声。

  不过,这一次的收成,让根据地的战士们和老百姓们心里都压了一块大石头,有些喘不过来气。

  因为旱灾,粮食大面积减产,减产幅度达到了30-50%。

  有些受灾严重的地方,甚至大面积的绝收。

  加上日军的封锁日益严峻,还趁着秋收时发动大小规模不等的抢粮行动。

  在天灾人祸的共同作用下,根据地进入了物资最为匮乏的时期。

  很多军分区的战士们,每日的粮食配给只有六两,战士们都在饿着肚子在打鬼子。

  而独立支队所在的地区,因为占据了晋西北五寨-岢岚河谷这个重要的粮食产地。

  日军没有进犯独立支队的防区,只是采用重兵封锁的策略。

  同时,陈铭还在之前学习南泥湾的经验,组织大面积开垦荒地的同时,还修建水力设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粮食的生产。

  独立支队这次困难的时期,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同时,先前的作战中,部队缴获了大量的粮食,足够部队自身使用一年多的时间。

  所以在这次的旱灾中,独立支队不仅能满足自身所需,还有粮食富余。

  独立支队控制的两个县城及周边的地区,是晋西北少数的产粮地。

  两个县城的产量,直接就占了晋西北粮食产量的30%。

  这次因为独立支队本身的存粮就足够满足自身需求,可以拿出一部分加上这次秋收的产出,支援给其他军区和后方。

  经过沟通后,陈铭和地方政府共同协助下,拿出了6000吨粮食,支援受灾严重的兄弟部队。

  拿出5000吨粮食支援后方。

  这已经占到了这次两县秋收总产量的40%了。

  属于是老百姓和独立支队的战士们勒紧裤腰带才能挤出来的粮食了。

  再多是真的没有了。

  同时,陈铭还组织了秋收后抢种荞麦,糜子,豆子等粮食作物,作为这次受灾的补充。

  虽然这样做会一定程度影响土地的肥力,影响明年的耕种。

  可现在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要趁着时间还早,把粮食种下去作为旱灾的补充比什么都重要。

  在陈铭的组织下,粮食陆续被运送到后方,以及其他受灾严重的兄弟部队。

  对于陈铭的这个行为,后方给出了极高的赞扬。

  特别是对陈铭组织生产建设,学习南泥湾的经验,在根据地内大面积垦荒,修建水利设施的措施提出了重点表扬。

  在普遍的旱灾,粮食大面积减产下。

  独立支队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满足自身所需的同时,还支援了其他地方大量的粮食。

  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经验。

  时间来到了十一月。

  这段时间里,陈铭一直支持着根据地的建设,同时抓紧整训部队。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休养生息,独立支队完全恢复了元气,比原来还要强大。

  陈铭准备对鬼子动手了。

  首先选定的目标,是岚县,平安县这两座县城。

  平安县的位置非常重要,鬼子在这里驻扎了一个大队的兵力,岚县同样也是如此。

  这是扫荡晋西北地区的关键跳板。

  两个大队的鬼子,这可是一口大肥肉,只要吃掉了这两个大队的鬼子,解放岚县和平安县。

  日军就彻底失去了扫荡晋西北的可能,就算要扫荡,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可是,日军即将深陷太平洋战争的泥潭,还有调动这么多资源的能力吗?

  特别是山西还不算什么重要的地方。

  在陈铭的命令下,部队朝着平安县方向运动。

  在这里,孔捷却遇上了他的老战友。

  晋西北铁三角,竟然以这种情况相遇了。

第128章 铁三角相聚,震惊的丁伟李云龙

  这一次,陈铭调动了两个加强大队,前往平安和岚县附近。

  其余部队负责防御根据地,防止鬼子趁着独立支队打县城的时候,趁机扫荡好不容易建设起来的根据地。

  孔捷的独纵第二加强大队与何建新的独纵第一加强大队,分别运动到了岚县和平安县周边。

  陈铭要打县城,这么重大的作战计划,必然是要上报总部的。

  陈铭也按照流程上报了。

  总部的意见是可以打,老总会协调其他部队帮助独立支队打阻击。

  同时活动在平安县的李云龙部和丁伟部,在这次作战中,临时划给陈铭指挥。

  孔捷也在这里,见到了丁伟和李云龙。

  晋西北铁三角算是第一次在晋西北会面了。

  这还是他们三个老战友第一次有相聚的机会,总要去看看的。

  部队的情况怎么样了?在反扫荡作战中伤亡如何?

  也不知道独立团和新一团的战士们还能不能坚持住。

  在准备的过程中,孔捷带着一个连的战士,提着几瓶缴获的汾酒就来到了独立团做客。

  这一次,独纵第二加强大队要和两个团协同作战,总要先来聚聚沟通一下感情。

  “老李,老李,你看谁来了?”

  赵刚看到孔捷带着丁伟一起来了,高兴的招呼着团部里的李云龙。

  李云龙闻言,歪着脖子从团部走了出来,一张黢黑的脸上挂着一副谁都欠他钱一样的表情。

  这次反扫荡作战中,独立团的情况不容乐观。

  因为拉队伍的速度太快了,加上天灾人祸,部队陷入缺少物资,缺少武器弹药的处境。

  面对鬼子的重兵扫荡,部队不得已被迫分兵突围。

  化整为零,躲避日军的扫荡,突围到日军兵力薄弱的地区。

  这一次独立团突围到了晋西北,部队伤亡达到了40%,这还没算非战斗减员,算是反扫荡作战中伤亡比较大的几支部队了。

  加上如今秋收的惨淡的粮食产量,李云龙正愁怎么度过接下来的困难日子。

  李云龙看见孔捷和丁伟来了,脸上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呦,我当是谁来了,原来是丁伟和孔二愣子啊。”

  孔捷看见李云龙摆了个臭脸,当即明白了李云龙的想法,于是故意朝着丁伟说道:

  “呦,他李大团长这是不欢迎我们呐,老丁,看来我这次特意带来的几瓶汾酒得咱俩两个老战友自己喝了。”

首节 上一节 106/2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