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陈铭预想的差不多。
三个月的时间,足够部队休养生息,重新修整恢复战斗力,同时消化这次作战的收获。
等陈铭回来继续主持工作时,带领的将会是一支战斗力更强,火力更强劲,风气更纯洁的精锐。
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陈铭心里已经在期待,等自己回来后,部队将发展到什么程度。
从总部回到根据地后,陈铭组织了新一轮的整编工作。
因为大同战役的伤亡不小,除了牺牲的战士以外,受伤的战士只有大概三千人能恢复到原来的战斗力。
可以说减员了一个李云龙的独立团。
要知道进攻战和防御战不同,进攻战往往伤亡的都是精锐,只有精锐的战士集中力量才能凿穿敌人的防线。
要是换上普通的士兵,很可能会导致战线推不动,陷入长期停滞,攻防反复的阶段。
那时候伤亡就更不可控了。
所以这一次大同战役,独立支队的损失很大,甚至可以称得上伤筋动骨了。
好在陈铭走的是精兵路线,只有兵员素质过关的战士才能进入三大主力大队。
所以即便有这么大的伤亡,部队的战斗力也没有下降多少。
不过接下来独立支队要面对的对手,已经不止是鬼子的第一军,驻蒙军两支部队了。
随着计划作战范围的扩大,他们要面对更多的鬼子,控制更多的地区。
人少了可不行。
招兵势在必行。
这次可是陈铭授权的招兵工作,底下的干部们这次可以放开手脚,鼓足了劲儿的招兵了。
以前陈铭一直控制着部队的规模,不轻易放开招兵,兵员来源基本上都是地方部队推荐兵员补充。
而这些兵员,大多还被何建新和丁伟给抢了,其他部队分不到多少。
一个是继承了当初独立二团的何建新部,一个是心思活络的老滑头丁伟。
孔捷这个老实人怎么可能抢得过他俩。
对于孔捷而言,上级不给命令,他就不会去争。
所以何建新部八个营,丁伟部七个营的时候,孔捷部依旧还是最开始的五个营。
部队发展了这么长的时间,孔捷部竟然只扩编了几百人。
这还是何建新和丁伟实在看不下去孔捷太老实了,这才分过来的。
作为老战友,丁伟时常教育孔捷:“你得主动去争啊,你不争就让别人抢去了,东西就那么多。”
孔捷则梗着脖子回答:“我争了啊,每次打仗的时候我都争取了,只不过没争过你们两个。”
“我说的是除了打仗,其他方面你也要争,不然怎么发展?”丁伟恨铁不成钢。
“上级领导自然有上级领导的考虑,我不像你和老何那样有能力,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孔捷总是这么说。
对于孔捷,丁伟也没招,人的性格就那样,想要改变一个人比登天还难。
丁伟也只能在自己吃饱的同时,给孔捷这个老战友分点东西。
毕竟总不能看着老战友就这样吧?
孔捷都尚且如此,独立支队其他大队就更不用说了。
基本分不到什么兵员。
倒是李有胜的第三大队还好些,因为部队中伪军的占比较高,一些改造好的伪军,政治审查和素质达标后,会补充进他的第三大队。
所以李有胜的第三大队也是三个普通大队中,唯一一个拥有四个步兵营的大队。
到底不是以前那个几个月能扩编好几倍的日子了。
但现在好了,老领导要去后方学习,学习归来后要大刀阔斧的改编,计划明年的作战。
他们终于可以放开手脚的招兵了。
虽然陈铭还是划定了扩编的规模,但好歹能放开手脚自己招了,不用等着地方部队推荐上来那点僧多粥少的兵员。
然而,几天后,陈铭就逮住了丁伟一通骂。
“你知道刚刚谁给我打电话了吗?你招兵就招兵,咱们根据地那么多人和地方部队,不够你招吗?”
“挖人都挖到冀中和晋察冀去了,多大的脸啊?”
“刚刚两个根据地还给我打电话,说,陈铭啊,你挖墙脚都挖到老子菜园子了,要不要我派个炊事班,连人带锅给你端过去啊?”
“你让老子怎么说?啊?我都嫌丢人啊。”
陈铭没有丝毫的客气,给丁伟骂了个狗血淋头。
陈铭这人就是这样,你要立了功,他能把你夸到天上。
但要是犯了错误,该骂到狗血淋头也绝不客气。
抗战时期,为了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也为了维护军队内部的组织纪律。
部队的扩编允许从非本系统的武装力量中吸纳,也可以从地方部队整编进主力部队。
但禁止未经批准从兄弟部队或友军“挖骨干”。
要是在太岳挖旅长部队的“骨干”,陈铭还喜闻乐见,最好把旅长的精锐全挖过来。
毕竟孔捷和丁伟都是陈铭从旅长那里挖来的,多挖点也没什么。
旅长恭喜自己发财这么多次,挖点人怎么了?
就许旅长恭喜发财,不许我陈铭挖人。
不对,不能说是挖人,都是旅长的部下,不过是正常的“调动”罢了。
丁伟倒好,直接从原来的老根据地和晋察冀挖人了。
冀中那边还好些,丁伟以前就是那边28团的团长,算是去了一次娘家。
晋察冀这边,丁伟可没有了关系,挖人居然都挖到这边了。
也就是有陈铭兜着,这件事也就到这了,不然丁伟少不了要挨个处分。
被陈铭逮着骂,丁伟像李云龙犯了错被旅长骂一样,站直了身体一声不吭。
虽然心里在想,领导你不也刚从冀中挖来了一个县大队吗?
我不就挖了几个人嘛,怎么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
不过丁伟也只敢在心里想想,不看看陈铭是谁,他是谁?
陈铭能先从冀中把人调过来,程序后补,他丁伟能吗?
被陈铭骂完后,这件事也就到这了。
后续结果是有了丁伟这只出头鸟的例子,其他的干部都把心里那股想法灭了。
不过,虽然不能从其他兄弟部队挖骨干了,但没说不能从旅长那挖啊。
于是
“他娘的,陈铭你小子有本事啊,先是弄走了老子的孔捷,又把新一团连人带锅全端走了。”
“现在又来老子这里挖人,要不要干脆把我的位置给你坐得了?”
旅长把电话要到了陈铭的指挥部。
“旅长,哪能啊,哪有什么挖不挖人的,什么你的我的,不都是旅长您的部下嘛。”陈铭憋着笑说道。
“少给老子打马虎眼,马上把老子的人送回来。”
“你说说你,手下那么多精兵强将,怎么净盯着老子手里这点东西。”
“老子培养点干部容易吗?”旅长在电话里说道。
“是是是,旅长,我一定把人给你送回去,但现在确实不行啊。”
“我马上就要去大同考察,你看看过几天行不行?就缓我几天。”
“喂,喂,旅长,听得到吗?喂”
电话挂断后,陈铭哈哈大笑,没过多久就离开了指挥部,去下面考察去了。
都到了碗里的东西,以他们一脉相承的传统,就没有还回去的道理。
陈铭当初的一个神抢手排的战士,现在旅长都还没还呢。
而旅长看着陈铭装作电话线故障,也是笑笑,没有生气。
他娘的,一报还一报啊。
陈铭下去考察后,先是见了从冀中根据地调过来的武义县大队。
七天前。
李大本事带着队伍又端掉了鬼子的一个据点,又去了上级部门:
“领导,咱们这一次又打了一次胜仗,能不能给咱一个番号啊?”
“没番号,同志们打起鬼子来都不得劲,敌人一问你们是那个部队的,战士们都不知道怎么说.”
这是李大本事又一次要番号了。
他做梦都想有一个番号,打了那么多仗,部队连个正规番号都没有。
“要番号?可以啊,现在就有一个机会。”
“真的?”李大本事眼睛一亮。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好,太好了,首长,有什么任务尽管交给我们县大队,我们保证不留余力的完成任务。”
为了番号,李大本事打着包票说道。
这可是番号啊,他前前后后不知道想了多久,就是为了获得一个正规的番号。
“倒也没有什么任务交给你们,独立支队的陈铭同志派人来,说想要把你调过去,现在问问你的想法。”
“陈铭同志说了,把你们调过去后,会编入主力部队,到时候番号就有了。”
李大本事一听,心中有些疑惑。
“独立支队的陈首长啊,他怎么会想到我们武义县大队?”李大本事问道。
陈铭虽然多次从冀中根据地抽调部队和人员过去,但那些都是一些特殊的部队。
比如家喻户晓的周卫国以及他带出来特战大队,那是一支英雄部队。
比如大同之战中,陈铭抽调去的精通地道战的战士和干部,那些人都有自己的专长。
他武义县县大队就是一支地方武装,最多能说有一些小聪明,鬼点子罢了。
陈铭居然能知道他们武义县县大队,并且专门派人过来沟通,把他们县大队要过去。
李大本事想不通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