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第237节

  神枪手大队和特战大队的确是陈铭明令禁止参加此次个人赛的。

  原因很简单:如果他们下场,比赛就完全失去了悬念和意义。

  这不仅对其他参赛选手不公平,更是对这些兄弟部队代表们的一种不尊重。

  总不能要求战士们故意放水吧?那不是侮辱人嘛。

  “是啊,百闻不如一见,盛名之下无虚士,果然名不虚传。”

  “有这么多的精锐,陈首长培养人才的水平真是深不可测啊。”

  “难怪四分区的学员们一毕业,各部队的首长们都争着抢着要。”

  另一个干部接话道。

  “嘿嘿,我也眼馋,要是能全部把那些学员都搞到咱们部队就好了。”

  “那你睡觉的时候,得把枕头垫高点了。”旁边的干部笑着揶揄道。

  “嗯?啥意思?”晋察冀的代表一时没反应过来。

  “做个好梦呗。””这名干部拉长了声音,周围的几个干部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去你的吧。”晋察冀代表也笑着捶了对方一拳,气氛轻松了不少。

  “.”

  观礼台最前方,陈铭平静地看着各项比赛结果的陆续出炉,这个结果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他深知,虽然自己依靠着徽章组的强大加成,在人才培养的速度和效率上远超常规。

  但个人天赋这种东西,很多时候就是不讲道理的存在。

  有些普通人付出了十二分的汗水去苦练一项技能,可能最终也达不到某些天赋异禀者闲暇时随便练练就能达到的高度。

  独立支队能拿下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奖项,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陈铭的心理预期,甚至可以说相当满意了。

  毕竟,总要给兄弟部队们留点面子,留点希望,哪能真的把所有奖项都一扫而光呢?

  那样就太“吃独食”了,不利于团结。

  第一天的个人赛项目全部结束后,陈铭再次登台,做简短的总结致辞。

  他首先充分肯定了所有参赛战士们在赛场上展现出的高超军事技能和顽强拼搏的作风,赞扬了他们的实力,并鼓励大家在接下来的团体项目中继续发扬风格、奋勇争先,争取更好的成绩。

  内容上,这确实是一套比较公式化的说辞。

  然而,同样的话语,从不同身份、不同威望的人口中说出,其效果和分量却是天差地别。

  陈铭是什么人?

  他是令鬼子闻风丧胆、屡建奇功的抗日名将,是无数年轻战士心中无比崇拜和敬仰的战斗英雄与传奇指挥员!

  那些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最终获得名次的战士们,当听到陈铭亲口肯定他们的实力、认可他们的努力时。

  那份激动和自豪感瞬间冲上顶峰!许多人兴奋得脸色通红。

  胸膛剧烈起伏,紧握着拳头,恨不得立刻再冲上场去证明自己。

  仿佛这份来自敬仰的人的认可,比名次本身更加珍贵百倍。

  结束后,陈铭刚想跑,就被旅长逮到了。

  PS:因为身体原因,今天再水一章。大概后天能重新恢复爆更状态,到时候欠的章节会补上。

  下次再也不在大雨天淋雨钓鱼了,差点没把我送走,深以为戒。

第215章 陈铭:倒反天罡?

  眼见旅长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和“文工团”三个字,陈铭心里那点微弱的侥幸彻底熄灭。

  得,看来今天这道“慰问”加“相亲”的坎儿是绕不过去了。

  他认命般地在心底叹了口气,面上却丝毫不显,只是嘴角牵起一丝几不可察的无奈弧度,对着旅长点了点头:“是,旅长。”

  这也就是陈铭了,换做这晋察冀或者太岳军区任何一位年轻有为的干部,有旅长亲自出面介绍对象。

  对象还是总部精挑细选、才貌双全的文工团骨干,恐怕早就心花怒放,乐得找不着北了。

  可陈铭此刻的心情,却像是要去执行一项比奇袭大同还要棘手的任务。

  校场后方临时划出的空地上,就是文工团的排练场。

  夕阳的余晖给忙碌的人群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空气里混杂着汗味、尘土气,还有一丝丝松香和油彩的独特气味。

  旅长带着陈铭,身后跟着警卫员王大彪,三人刚踏入这片略显嘈杂的区域,就立刻引起了注意。

  后台的景象入眼而来:乐队角落里,拉二胡的老战士正皱着眉头反复校准一个滑音,指肚上缠着胶布;

  几位女演员在台侧对着简易的台词本念念有词,时不时比划着动作;

  负责道具的张婶佝偻着腰,就着最后的天光,一针一线地缝补着一块幕布上被树枝刮破的边角,针脚细密而飞快。

  “李大姐!快看!两位首长来了!”

  一个眼尖的女兵首先发现了他们,声音里带着惊喜和激动。

  这声呼喊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排练场原本沉浸的、带着一丝疲惫的忙碌瞬间凝滞了一下。

  紧接着,如同沸水开锅,几十道目光带着好奇、惊讶、崇敬,齐刷刷地聚焦在旅长和陈铭身上。

  那目光汇聚的力量,让跟在后面的警卫员王大彪瞬间闹了个大红脸。

  他下意识地挺直腰板,眼神却有些无处安放,只觉得被这么多年轻女同志的目光注视着,比在鬼子包围圈里突围还让人心跳加速。

  相比之下,旅长和陈铭久经沙场、见惯了大阵仗的两人,就显得气定神闲多了。

  旅长脸上带着惯常的、带着点威严又透着随和的笑容。

  陈铭则神情平静,目光温和地扫视着众人,仿佛眼前这小小的“注目礼”不过是清风拂面。

  “报告首长!文工团正在排练准备,请指示!”

  文工团团长林梅反应最快,立刻小跑着迎了上来,立正敬礼。

  她约莫三十岁上下,短发利落,军装洗得发白但整洁,脸上既有见到首长的惊喜,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额角还挂着细密的汗珠。

  旅长习惯性地抬手虚按了一下,示意她放下手臂,声音温和:

  “林梅同志,辛苦了。不用报告,我和陈铭同志就是过来看看大家,给同志们加加油、鼓鼓劲。”

  “是啊,林梅同志,”陈铭也适时开口,语气轻松自然。

  “别太正式了。我和旅长就是来感受一下咱们文工团备战演出的火热气氛。”

  “听说你们准备了不少拿手好戏?给我们介绍介绍?”

  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带着排练疲惫却又因首长到来而难掩兴奋的脸庞。

  “没问题!”

  林梅闻言,神情放松了不少,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自己洗得发白的军帽。

  又拢了拢额前被汗水浸湿的几缕碎发,声音也拔高了几分,带着团长的干练:

  “同志们!集合了!首长来看望大家了!”

  话音未落,早已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的文工团员们立刻以最快的速度聚拢过来,迅速站成了几排。

  队伍中,一个看起来年纪最小、抱着小号的战士显得格外紧张,头几乎要埋到胸口里去。

  陈铭注意到了他,信步走了过去,径直拿起放在旁边草垛上的那支黄铜小号,在手里掂量了一下。

  号身被摩挲得锃亮,带着主人长期练习的痕迹。

  他看向那个小战士,带着一丝促狭的笑意问道:

  “小同志,这东西,能吹得震天响不?让鬼子听见就腿肚子转筋那种?”

  小战士猛地抬起头,一张娃娃脸涨得通红,声音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却努力挺直了腰板:

  “报…报告首长!没…没问题!”

  陈铭故意皱了下眉,笑着逗他:

  “听你这声音,我怎么有点不信呢?底气不足啊小同志。”

  仿佛被这句话激起了斗志,小战士深吸一口气,胸膛猛地鼓起,用尽全身力气,几乎是吼了出来:

  “报告首长!没问题!!!”

  声音洪亮,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越,震得旁边几个女同志都忍不住抿嘴笑了。

  “好!很有精神!”

  陈铭眼中露出赞许,重重地拍了拍他单薄却挺直的肩膀。

  “是个好同志!记住这底气,上了台,就要这股劲儿!”

  小战士得到偶像的夸奖,激动得呼吸急促,脸更红了,但眼神却亮得惊人,之前的拘谨一扫而空。

  陈铭这番看似随意的举动,瞬间打破了无形的隔阂和拘谨。

  文工团的同志们发现,这位传说中令鬼子闻风丧胆的“战神”首长,原来如此平易近人,甚至有点风趣。

  队伍里的气氛一下子轻松活跃起来。

  “报告首长!”林梅开始汇报。

  “我们这次为演武大会准备的慰问演出节目有:歌曲类,《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八路军进行曲》……;

  “话剧类,《放下你的鞭子》、《兄妹开荒》……;还有大型场景剧,《包打大同》”

  “.”

  前面报出的都是根据地耳熟能详的经典节目,陈铭听着,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点头。

  但当《包打大同》这个名字钻进耳朵时,他眉梢几不可察地挑动了一下。

  心里犯起了嘀咕:《包打大同》?这是什么新戏?名字听着有点…特别?我怎么没印象?

  陈铭没有掩饰自己的疑惑,直接问道:

  “林梅同志,这《包打大同》是……?”

  林梅立刻解释道,语气带着自豪:

  “报告首长!这是我们文工团新近创作排练的大型话剧!”

  “就是以咱们独立支队奇袭大同,打得鬼子丢盔弃甲的光辉战例作为蓝本创作的!同志们热情可高了!”

  “哦——!”陈铭恍然大悟,随即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感觉。

  奇袭大同的影响还真是够大的,连大型话剧都编排上了!

  一丝新奇和隐隐的期待感悄然滋生。

  毕竟,奇袭大同是他和独立支队最耀眼的一张名片,要说不期待看到舞台上的演绎,那绝对是假的。

  “首长想看吗?”

  林梅敏锐地捕捉到了陈铭眼中一闪而过的兴趣,立刻热情地提议。

首节 上一节 237/2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