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彪说道。
旅长没有拒绝。
陈铭整理了一下军装后,和旅长站在一起,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做完这些事后,陈铭带着整理好的战报详情,还有胶卷,和旅长在一个连的警卫保护下,前往了总部。
总部。
“独立支队这次的胜仗打的太漂亮,太关键了。”老总高兴的说道。
“是啊,中条山的会战,东西线都被突破了,败势已显,独立支队这一仗,在这个时候太关键了。”
师长也难掩惊动的情绪。
“这次胜利的影响很大,很关键!”
“是啊,这次战斗的影响太大了。”老总说道。
百团大战还没结束时,国府就停发了八路军的军饷,直到现在,他们都没有收到过国府的一枚大洋,一发子弹。
现在中条山东西线已经被突破,组织的反攻也已经失败,失败已成定局。
这次的晋南会战的发展局势,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分出了结果。
现在国军要考虑的,已经不是夺回土地,而是怎么样把部队撤出去,不至于损失太多兵力,造成局势恶化了。
在这个时候,八路军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确实非常的关键。
这时,一名干事来到几位首长面前。
“报告,陈铭和旅长到了。”
几位首长一听,笑得更大声了。
“走,去看看我们的功臣。”老总开口说道,率先走出了作战指挥室。
他们想要听陈铭亲自述说这次战斗的所有细节,这是一次宝贵的经验。
PS:义父们,今天事情太多了,就只有4000字了,等晚点我再发个单章,补充一些知识。
解释单章
开一章单章,给不是很明白的读者老爷们解释一下。
很多人说,明明主角拥有外挂,武器和兵员素质都不差,还开了全图,打仗伤亡还是那么大。
甚至有读者说,靠着主角的外挂,打出零伤亡的战绩都正常。
可战争不是简单的看兵员素质,武器装备,还有情报信息的(全图)。
下面是决定一场战争输赢的七要素,给读者老爷们解释一下。
第一:后勤。
和日军相比,我军的后勤能力处于若是,特别是武器弹药方面,很难支持打一场持续的作战。
战争是单纯消耗物资的群体性社会行为,如果后勤保障不上,那么即便有再先进的武器,再睿智的指挥官,再勇猛的士兵也只能坐以待毙。
这个基本规律因为战争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发展而显得越来越关键。
第二:作战决心。
作战决心,我军战士要强于日军。
所谓作战决心,是指挥者对作战目的和行动做出的基本决定。
如果战争决策者无法制定正确的战争目标,难以进行有效的战场规划,那他就无法真正决定战场态势的发展。
作为作战力量的大脑,指挥者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根据局势发展果断正确抉择,否则只能是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第三:人员素质。
再好的战略战术,如果执行人员战略水平太低,也无法实现指挥者的作战意图。
无论是在精神,心里,还是专业技能方面,人员素质都是决定胜负的必要因素。
第四:装备技术水平。
训练有素的士兵必须要有先进的武器,才能充分发挥所长,指挥者要根据部队的装备水平制定作战计划。
很显然,主角的有些战斗伤亡较大,有些战斗伤亡较小,都有装备水平的影响。
第五: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对一场战斗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自然条件不好,部队就会因为非战斗减员而削弱作战能力。
第六:社会支持。
战争是最能体现暴力性质的军事斗争,而军事斗争是政治斗争的延伸。
日军在前期作战,除了有充足的准备外,社会支持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日军物资匮乏,重要工业材料依赖进口,这也是为什么在失去了美的支持后,日军的攻势没过多久就放缓了。
最后迫不得已,直接发动偷袭。
第七:信息情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无论是指挥者的决策还是一线作战人员的战斗能力发挥,都离不开对战场信息的获取和管控。
其中包括对敌方作战部署,作战意图等方面信息的获取,也包括实现有效协同,而对己方单位的基本情况的必要掌握。
另一方面,敌方也会无时无刻地通过各种手段刺探己方情报信息,乃至释放错误的信息进行干扰。
这七个要素,是决定战争输赢的关键。
综上可以看出,目前主角的部队,在后勤,装备技术水平,社会支持上要弱于日军。
自然环境双方一样。
人员素质初期略弱,中后期强于日军。
而信息获取,作战决心要强于日军。
如此,才打出了那些战绩。
一场战争,不是简单的装备好,战士勇猛,指挥官睿智,就能决定胜利的,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好了,今天开这个单章,就是想解释一下。
要是读者老爷们觉得我说的对,请把你们的票都投给我吧!拜托了,我真的很需要!
第101章 巨大影响!通电全国!
老总和众人走出作战指挥室后。
“陈铭同志,终于把你盼来了。”
未见其人,先闻其身。
陈铭还没见到老总,就听到了老总高兴的声音。
看到人后,陈铭立刻敬了个军礼。
“首长好,独立支队陈铭前来报到,请指示。”
“哈哈哈,不错,几个月不见,越来越精神了。”老总笑着说道。
“这次的歼灭战,独立支队打得很漂亮,打出了我们八路军的气势,沉重的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都是首长统筹指挥得好,还有其他兄弟部队的配合,没有他们,独立支队的战士们也没法安心的打鬼子。”陈铭立马说道。
“哈哈,你小子。”老总笑着摆了摆手,“走,先进屋里说。”
“是。”
进入了作战指挥室后,在老总的指示下,陈铭没有推辞。
就着总部的地图,将这次独立支队全歼第四旅团主力的具体细节,作战过程,人员配置,战术指挥全都一五一十的叙述了出来。
陈铭系统化的将大纵深穿插迂回战术的核心理论,即通过多梯次的连续突击,突破敌方防线后向纵深高速推进,分割包围敌军,瓦解对方的防御体系。
在局部战场,形成绝对的兵力优势,集中力量消灭敌方有生力量的理论。
结合这次的实战经历,全都由浅入深的讲述了出来。
几位首长军事水平都非常出色,听完陈铭的结合了实战的理论,立马就意识到,这是一项非常有可行性的战略理论。
这个战术颠覆了传统陆战的理论规则,让几位首长震惊无比。
我军内部的传统战术,红军时期以游击战,运动战为主,强调诱敌深入。
抗日战争时期,以破袭战为主,规模较小,如百团大战中的正太铁路破袭。
直到解放战争初期,大纵深体系才开始萌芽。
“这个战术的关键点,是对战场信息的掌控吧?”师长这时候开口道。
“没错,想要实现这个战术,关键点就是了解敌我双方的信息,在敌人没有发现的时候,就把队伍穿插进敌人的关键要地。”陈铭点头说道。
不愧是师长,大纵深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这么快敏锐的发现了大纵深理论的关键点。
“非常有建设性的战术,用好了我感觉十万人能当五十万人用。”
“陈铭同志,有没有兴趣去抗大授课,给我们的指战员们教授一下这个理论?”
老总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这种结合了实战,并且打出了漂亮战报的战术,非常的先进,值得推广学习。
就算现在用不上,也要先把理论系统化的建立起来。
“没问题。”陈铭没有推辞。
先进的战术不能敝帚自珍,推广开来先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就算现在的时期不适合我军使用,也能因地制宜的开发出其他战术。
再说抗大授课,这里不是指去后方,而是位于前线的抗大分校,并不用陈铭回到后方去。
只需要抽出时间,上几节课就好,不会占用陈铭太多的时间。
说完独立支队的作战过程和战术理论后,众人又谈起了晋南会战。
“如今中条山的中央军败局已定,一旦中条山的中央军没了,鬼子就能腾出手,重点扫荡我军了。”师长开口说道。
“是啊,中条山十六个师,十多万人,短短半个月就败了,就算是十多万猪放在中条山,鬼子半个月也抓不完。”老总气愤的说道。
“中条山的中央军这么快就溃败了,鬼子都没有消耗太多的实力,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就向我根据地发动大扫荡,需要提早做准备。”陈铭开口补充道。
中条山会战结束后,仅仅两个月,就集合了重兵,发动了规模庞大的大扫荡。
日军加大了对国内的军事压力,国际形势也恶化,国内资源枯竭,自然灾害频发,形成了军事,经济,政治等多重困扰。
至此,我军抗战时期最艰难的时期到来。
“嗯,是要提早做好准备。”老总开口说道。
在原本的历史上,我军首长从国军中条山会战失利中,就已经预料到了鬼子即将进行大扫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