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崇祯大帝 第113节

朱由检直接将宋应星叫到自己屋内,将自己坩埚炼铁的设想和图纸递给了宋应星,并又让宋应星同时还可以想办法干馏煤炭得到焦炭,这样更有利于炼铁。同时,南方水力资源丰富,完全可以用水力推到鼓风机进行运转供氧。

因大明的铁矿含磷较高,朱由检便又让宋应星着人想办法利用生石灰制造碱性砖。

“这样的话,可以不用这么多工匠在这里不停地靠双手捶打制造兵器,不然照这个速度,能造几根火铳,知道模具的概念吗,一些基本的构件如枪管什么的,可以先按照朕的图所示,先制造出这样的模具出来,然后用水力提供动力,使得整个模具转动起来,再以铁水浇铸,便可以连续得到基本构件,工匠再筛选次品和精心打磨一下,便可迅速完成兵器制造,明白了?”

朱由检意图将水力转动提供模具然后形成流水生产线的方法告诉给宋应星。

在朱由检说了几遍后,宋应星倒也能听明白:“这些木匠便会做,在于设计二字,请陛下放心,微臣一定想尽办法将您这一套设备给做出来!”

“不必害怕失败,所有兵器的零件全部统一标准,标准是什么和它的意义,朕已经告诉你了,模具也可起到这个作用,这样到时候即便是最基础的工匠也能组装完成一杆火铳,效率自然会提高不少,抓紧找人去干,吩咐下去,完成这一套设备的,从工匠到你,朕都会升官加爵,赏银也不会少。”

朱由检说完,宋应星便点了点头,又问道:“陛下,微臣斗胆请问,这些陛下是如何知道的?”

“太祖梦相授,命朕以新思想新方法重振大明,朕不能不从!”

朱由检自然不会说自己是穿越者,而古代很多有关神仙梦授学的故事,朱由检便也胡诌了一个。

在这个唯心主义至的时代,宋应星也没有半点怀疑,只是看着眼前飘落的雪花,朝朱由检拱手:“如此可见,我大明兴在望,陛下您必会为大明重开日月乾坤!”

“奉承之话不必再说,眼下大战在即,国家存亡之际,一切好的学问和技艺得立即普及才行,你随朕进宫,以后每月逢五,都进宫一次,朕会为你亲自授学,你可以给朕推荐几个杂学精湛的学究,朕一并倾囊相授,太祖之学不可不传!”

朱由检说着先了龙辇。

宋应星追求学问素来注重实用之学,同徐光启等如出一脉,如今听见朱由检要将太祖传授的学问传授给他,而他在一瞬间成为了天子学生,自然是兴奋不已,忙跑了过来:“微臣谢过陛下,请陛下放心,微臣一定将陛下的圣学发扬出去,另外,陛下让臣推荐杂学精湛的学究,微臣倒是知道几个,其一个陛下想必也知道,他便是南京少司马毕公。”

毕懋康曾做过南京兵部侍郎。

“毕懋康,朕怎么把他给忘了!”

朱由检一拍额头,后悔不已,忙命人将王承恩唤来,要东厂立即去寻觅此人。

“陛下!还请您别急,陛下求贤如渴之心,微臣深为感佩,只是这位毕公貌似已身染疾患,不知能有多少阳寿,恐怕难以来京赴任,何况,如今正是苦寒之天!”

宋应星回道。

朱由检一想也是,但宋应星一提醒,他也想起这毕懋康来,也知道这人现在掌握了燧发枪的制造技术,而且还写了一本《军器图书》,这些不可谓不重要。如今让毕懋康养病在家,是绝对不行的。

“王承恩,传朕旨意给魏国公徐爵,令他造个跟朕一样的龙辇,既要通风散热又要保暖,然后亲自去把毕卿给朕请到南京来,住在他府,如果毕懋康要是在路有半点闪失,朕拿他是问!”

104.第104章 圣学

朱由检说毕又让御药房去几个太医跟着魏国公徐爵一起去接毕懋康来南京。

之所以,让魏国公徐爵去接。

自然是因为这些大明勋戚也总得为国家做点事,不能白养着。

虽说这些勋戚都是开国元勋之后,或为大明江山社稷做过突出贡献。

但这些勋戚大都也不过是纨绔,自然是没什么大的能力的,但生活方面则毕竟讲究的。

如何保暖,如何治病,如何平平安安地把一个病人从徽州接到南京,或许问题不大。

徐爵刚被朱由检在诏狱关了一段时间,哪里还敢有大明第一国公的架子,自然屁颠屁颠地带着随从跑去了徽州。

据说东厂报告,南京城的四大名医都被徐爵带着一起去了徽州。

朱由检听话自然是较满意的。

对于钢铁冶炼、枪械制造以及火药配,朱由检虽然都能一知半解,但具体研制和操作只能依靠这个时代的实践者。

在做这些实验方面,他的经验并不这些人好多少。

所以,朱由检很需要宋应星、毕懋康这样的人物。

因而,毕懋康能活多久,对于朱由检而言,意味着大明可以多进步多少年。

宋应星被朱由检带到了乾清宫的东暖阁。

这里是朱由检的书房。

从阿拉伯数字到英字母再到汉字拼音字母以及元素周期律都被朱由检命人制作了出来贴到墙。

连带着木制地球仪和坤舆万国全图缩小版和朱由检自己制作的木制铁甲舰模型和坦克模型以及枪支模型都在此处。

宋应星见到自然是瞠目结舌,心道人说当今陛下自驾临南京后便同先帝一样专攻技淫巧,木工尤甚,如今看来,陛下也并非御史言官所言,真是荒诞政务,而是别有深意。

尽管宋应星没有见过这些模型,也能猜出是船和战车以及枪械。

朱由检命人给宋应星赐了座,又让人去把太子与永王定王一并叫来。

自己的皇子虽然现在还没有理政之能,但作为皇家子弟,学习些自然科学自然也是必要的,不然到时候又得被一群儒士忽悠。

一时,太子朱慈烺以及永王定王也来到了东暖阁。

南迁成功后,朱由检将自己较小的两个皇子的藩王之名又改了回来。

毕竟,再让他们受封杭州和南昌的意义已经不在。

而且,对于藩王还到底要不要像猪一样圈养在封地,朱由检还没拿定主意,因而便以两皇子年幼为由暂且还是留在了南京。

“你现在主要负责钢铁冶炼,朕也不可能像教蒙童一样,将这些一一给你讲解;

这个与一二三四同义的字符是阿拉伯数字,西域那边常用的,计数其他字方便,大明央银行的钱币也有这个数字,以你的智力,想必已经分清哪个字符是一二三四了;

这些是西洋人用的字符,你搞钢铁冶炼用得着,朕也没空一一给你讲,待会太子来了,朕让他给你念念,你算是知道怎么读的行了,到时候拿一些资料回去,自己好好记一记”。

朱由检说着的时候,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炯、定王朱慈照也已被史可法带了进来。

前世的朱由检没有扮演过父亲的角色,并不知道如何培养一个好儿子,他现在基本是以培养优秀继承人的心态再培养他们。

犹如师父带徒弟一般,老人带新人一样。

“你们也坐下,在这里,没有君臣父子,朕不过是弘扬太祖之学,嗯,宋侍郎说的不错,这个叫圣学。”

朱由检说着便起身拿起一支毛笔,在一张宣纸写了几个字:“大凡学问二字,可分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所谓科学,你们可以理解为学问,研究事理者便为社会之学,研究万物规律便为自然科学,两类学问,相辅相成,阴阳互补,缺一不可;

首节 上一节 113/5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