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崇祯大帝 第165节

是因为近卫军有大量骑兵部队。

在这个年代,骑兵的数量决定了一个军队的战斗力强弱。

但骑兵的造价自然也不低,即便是左良玉部这样的大军阀也不过数千真正的铁骑,骑着马的步兵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而近卫军一个兵团便配备了一个骑兵甲种营和一个骑兵乙种营,骑兵所占例不可谓不大。

当然这也是因为朱由检依托江南财力才组建得起。

钱谦益、王铎、张慎言、董建昌等大官僚的家不是白抄的,为朱由检提供了第一笔丰厚的财政支持。

再加货币改革与江南人口宏利,为朱由检第一年的庞大军费稳定支出奠定了基础。

至于马匹,山东还在大明手里,再加明初以来对马政的重视,使得朱由检组建骑兵也有一定的条件。

当然,近卫军真正值得期待的是崇祯十四式燧发枪的装备与大明火炮的瞄准技术改良。

现今的人并没有发现这方面的作用,尽管他们也承认火器在战争的地位不容小觑,但常年面对北方鞑子骑兵军事压力的大明人都依旧把关注点放在骑兵。

后续的步兵也开始陆续前进,紧接着是炮兵,最后的则是骑兵乙种营负责断后。

近卫军第一军第一兵团开始朝左良玉部前沿出发。

袁继咸也不得不加快对金声桓的策反工作,不过让袁继咸没想到的是,金声桓这一次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金声桓怎么说的?”袁继咸问着负责在自己和金声桓之间搭建沟通桥梁作用的锦衣卫千户沈琏。

沈琏则回道:“金声桓说他已是骑虎难下,且不忍背弃旧帅,还望袁公你不再派人扰他,他下次只能以刀剑说话。”

袁继咸一听这话不由得感到颇为惊讶:“这人怎么突然变卦了,次貌似不是这样的。”

“据我们的人说,是左梦庚和金声桓谈话后,金声桓才改变主意的,下官猜想,或许是左良玉下定了什么决策,而笼络住了军心,金声桓这种人素来是以利说话,或许是左良玉给了他更大的甜头,只是左良玉还能给他什么甜头,左良玉自己现在都自身难保。”

沈琏这么一说。

袁继咸便沉思起来,又道:“或许不是左良玉给的甜头,是其他势力给的甜头,左良玉也许先画了一张饼以稳住军心,你们锦衣卫消息灵通,自然也清楚,现在这天下格局,并非只有朝廷和左逆,还有闯军与南下的清军。”

“难道说,左良玉要率部众投闯军或清军?”沈琏慌张地站了起来,作为锦衣卫的人,他自然对这些是极度敏感的。

“本官也只是猜测,不过以本官看来,左良玉即便要另择明主也不太可能会选闯军,毕竟闯军与左良玉势如水火,左良玉只怕会效仿吴三桂!”

袁继咸说着不由得叹道:“如今清军势如破竹,旗开得胜,投清军者若当年投李自成一般可谓一茬接着一茬,而吴三桂此人更是开了个好头,陛下说其为千古罪人不为过也,你们锦衣卫最好还是搞清楚,左军有没有投清的意图,即便金声桓招抚不成,但这个消息对于朝廷还是很重要的。”

“那是自然,多谢袁公之谋,下官一定尽快搞清楚左军意图,如今朝廷招抚闯军在即,李自成又死了,若左良玉意图投清军,还真是不除此人不行了。”

沈琏这么随口一说,袁继咸忙站了起来,一脸严肃地问着金声桓:“你说什么!李自成已死,闯军要归附朝廷?”

“是啊,这件事已经朝野皆知,只是袁公等身临前线,无暇得知而已!”

沈琏回道。

袁继咸兴奋不已地挥舞起了双手,对着长空哈哈大笑起来,对锦衣卫千户沈琏笑道:“真是天助我也!只要李自成死了,闯军归附朝廷,清军即便再强大也面对的是整个南北对决的大战!他要想取天下将难以登天,而且我们也有了足够的办法说服金声桓。”

“袁公有何计策,还请明示,下官一定照办!”沈琏忙回道。

“这个的确还得靠你们锦衣卫,我们可以把闯军要归附朝廷的事告知给金声桓,同时还可以把更多的消息说给他金声桓,另外还可以制造一些假消息,如金声桓再执迷不悟,只能先除之而后快了!”

袁继咸说着便道:“具体如何执行,我给你细说,你记一下,一并呈递给御前!”

170.第170章 决战之日已定(补前天的欠更,祝大家除夕快乐!)

袁继咸继续给沈琏传达着自己的指示:“你见到金声桓后,说本官说的,本官已得陛下允准,调新归附之闯军高一功、刘体仁部共计十万人马南下,同时还有三十万近卫军第一军和第四军高杰部西进,朝廷合计将有六十万大军歼灭左良玉部!同时再告诉他金声桓,近卫军第三军与第一军合计三十万精锐已奉旨北抵挡清军多铎部,闯军大部合计二十万人马则已奉陛下之命于荆襄抗击阿济格部;金声桓再不反水,只怕等不到清军南下,便会和左良玉陪葬!”

沈琏很是赞同袁继咸所提,并道:“袁公这个可谓是撒下了一个弥天大谎,由不得他金声桓不信,下官这去照办!”

“去吧,本官在这等着,若金声桓肯反水,你便命人往安庆城内发炮三响,若只拿到了金声桓的人头便发炮两响!”

袁继咸说完来到城楼外观风景。!

而沈琏也乘着月色出了安庆城。

金声桓此时心情平和了不少,虽说投清并不是多光彩的一件事,但也算是有了个明确的出路。

更何况,清廷对非农民军出身的明属武官员投附向来是许以高官厚禄。

他金声桓这辈子求的是爵禄高登,封妻荫子,自然不反对投清的。

只是对着铜镜,看着自己一头的长发和头的束冠,他不由得对自己的爱妾问道:“你说,若老爷我剃了这三千烦劳丝,只留一小撮,会是什么。”

“除非金将军想做鞑子!”

这时候,沈琏的声音从屋外闯来。

金声桓不由得大惊,忙站起身来,拿起手之剑便跑了出来:“是谁!”

“鄙人沈琏,锦衣卫千户,特奉袁总督之托前来拜访将军”,沈琏说着很自然地走了进来,拿起金声桓摆在桌的剃发刀:“若金将军真想做二鞑子,也不必剃去,何况若是真剃了,真的没有机会回归朝廷了。”

“朝廷?”

金声桓冷冷一笑:“你请回吧,本官已经说了,对回归朝廷没有兴趣。”

“待下官说完,将军会有兴趣的”,锦衣卫千户沈琏说着便将一则署有袁继咸官名的奏疏递给了金声桓:“这是袁总督已呈递朝廷的奏疏副本,将军可以看看,袁总督已得陛下允准,急调闯军高一功部十万人南下协助攻击左良玉部。”

“闯军高一功,他怎么会听朝廷的令,难道说?”

金声桓不由得感到大惊,忙夺过奏疏来,果然盖了袁继咸的总督官印,而且已有批,日期是半月前。

“没错,李自成被建奴所杀后,闯军大部已归附朝廷,下官可以给将军透露一点消息,不只是闯军高一功部南下合围左军,陛下还采纳了兵部尚书马士英之言,调近卫军第一军与第四军高杰部合计三十余万人西进,联合靖南侯与袁总督麾下二十万大军,合计六十万全歼左军!金将军觉得这种情况下,左军能抵挡得住朝廷大军进攻多久?”

沈琏说着便把锦衣卫千户的铭牌放在了金声桓面前。

金声桓见此自然是更加深信不疑,直接吓得坐了下来,连手里的宝剑也握不稳,哐当一声落在了地,口里直念叨着:“六十万大军!六十万大军!近卫军与闯军啊!”

“将军或许还在想有没有别的出路,如真的剃发做鞑子投清军,下官可以实话告诉您,李岩已率闯军二十万得朝廷粮草军械支持与荆襄一带布防清军阿济格部,近卫第二军和第三军合计三十万大军也已奉命北河南迎战多铎部,即便清军再厉害,要轻易攻到江右,只怕也得数月后吧,将军觉得贵军能坚持到那时吗?”

沈琏说着起身背对着金声桓道:“陛下已下旨,十日内全歼左良玉部,将军自己看着办,袁总督一片好意,还望将军自己掂量这里面的轻重!”

首节 上一节 165/5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