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崇祯大帝 第211节

而李明睿作为淮扬总督,自然则负责恢复淮扬地带的生产秩序,重新统计无主田亩与分地于民。

凤阳巡抚陈子壮则负责凤阳一带的生产恢复。

因河南总督吕大器阵亡,朱由检便直接调大学士路振飞总督河南兼总兵官,准备抚谕河南流民回乡,重新划分河南土地,朱由检且已允诺,昔日周王、福王等河南藩王之地全部重新划分于民,以偿民困,以感河南百姓养两王之恩。

而在城外战场处理完毕后,大元帅府各督抚官员悉皆调派完毕后,扬州也重新开城,各地关卡正式恢复通行,一场大战正式宣告结束。

不过在这时候,战损数据也统计了出来,近卫军步兵伤亡一万五千余人,骑兵伤亡六千余人,炮兵伤亡三十来人,其基层军官伤亡约在三千人左右,而清军近十万铁骑除多铎等首脑人物被俘待审外,全部歼灭。

此战,近卫军与清军伤亡例大于1:5,当然这还不算清军实际有不少铁骑最终是在放弃抵抗后近卫军以国仇直接处决,那样的话,近卫军与清军的伤亡例当更大一些。

可以说,即便近卫军有燧发枪与野战炮以及震天雷等在手,但自身也损失不少,尤其是三千名基层军官,其不少是秀才举人乃至进士或者是边军老官兵,都是帝国得以维系的坚力量。

231.第231章 谁才是朕信得过的盐商

近卫军是野战军,因而不具有守城和维持治安的责任,即便休整也只在扬州府地休整,如此也算是节省调遣的时间。!

数十万近卫军,也只有近卫军第一兵团在近卫军副总兵官刘肇基率领下去了济南驰援朱昭明。

既然近卫军在扬州府休整,朱由检便也打算在扬州城长驻些日子,负责拱卫京畿的近卫军第二军也暂不调回南京。

在这初夏时节,扬州也因此在添了数十万人后昔日更加热闹了些,一时扬州之盛更胜往日。

礼部尚书刘宗周到达之前,朱由检刚巧可以抽空在这扬州城逛逛。

至于犒赏此次大战有功人员与抚恤近卫军伤亡人员以及恢复民生所需之钱粮和湖广军务,也只能等还京之后才能进行具体安排,而且大战刚刚结束,一切的消息情报都还在路,他这些日子倒也难得的可以偷偷闲。

从崇祯十七年开始,朱由检已经在实行诸多改革,尤其是在军政与钱法税收方面,改动颇大。

但朱由检对于盐业却只恢复到了开法以前的制度,因而从年初开始,大多盐商便开始在江北一带购置田地,种粮换盐,这也是促进崇祯十八年粮食产量依旧增长的原因之一。

而近卫军对清军多铎部的歼灭也避免了这些盐商们在江北一带的粮食损失,使得他们也对近卫军战败清军之事也很是高兴。

朱由检走在扬州府城大街,便能看见各处牌坊木楼皆挂着热烈庆祝近卫军旗开得胜等竖幅,茶楼酒肆都流传着近卫军的英勇。

而在淮扬巡抚署,现在李明睿所驻在之地更是有无数富商巨贾排着队求见。

得亏马士英与史可法等在河道总督署,而现在的河道总督署还有帝王朱由检驻跸于此,因而富商巨贾还不敢找到河道总督署来。

朱由检自然也知道这些扬州盐商如此关注近卫军和对近卫军如此亲近不仅仅是因为顺从民意,感激近卫军抵抗建奴之功,而是因为盐引数量现在由军方控制,盐引权现在掌控在淮扬总督与兵部尚书手里,由兵部根据军队粮食需求确定盐引数量,再由淮扬总督授命两淮盐道签发盐引。

而现在大战结束后,粮食供给量必然增多而军队粮食需求量必然减少,意味着盐引的数量也会减少,盐价会提升,也是说,从现在起谁和军方关系好些,自然得到盐引的机会更大,明年赚得钱自然也更多。

好在近卫军军纪在身,不得不随意进城,使得扬州盐商们倒也没办法直接腐朽军队内部,当然加朱由检这个皇帝还在扬州城,大元帅府的官员们自然也不敢造次,都只乖乖地待在河道总督署和淮扬总督署里办事,即便有亲朋故旧来访,也一概被暂时安排在驿站,不得不随意见面。

朱由检不希望自己的近卫军与扬州盐商的利益绑在一块,但他也关心着一件事,便是从崇祯七月一号开始,免税期便正式宣告结束这件事。

从七月一号开始,大明第一波商税与关税将开始起征,即从各行各业开始,便要正式根据营业规模和每年所得缴纳税赋,商税与关税起征开始之日,大明国库会收入多少,会遇到多少阻碍,都是未知数。

而这些富甲一方的扬州盐商们不但要缴纳粮食从军方获得盐引还得根据售盐规模缴纳商税,到时候盐价势必会达到百姓不能承受的地步。

因而朱由检在想要不要直接由朝廷控制基础盐价,同时取消盐引制度,以此不束缚盐业产量,同时只允许央朝廷和地方官府成立盐业公司,以此达到市场竞争的效益,使得在同样的盐价下,盐业公司不敢掺假降低盐的质量,零售商为增加销量也不敢掺假和随意增加售卖价格,另外朝廷还可以通过国家财政之松紧调节盐价,达到宏观调控财富流入国库的例。

取消盐引制度,与去年朱由检改良盐引制度不同,这势必会触碰到军方的利益,最直接相关的是兵部,兵部决定了盐引数量,从而决定了有多少财富流入兵部即军方集团。

而现在,朱由检要取消盐引制度,必须保证在近卫军还未被盐商侵蚀前,才能顺利的把通过盐业对底层百姓的利益剥削取缔掉,以此缓解阶级矛盾。

但朱由检也不得不考虑军方的利益需求,一支军队强大战斗力的维持不仅仅是需要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还得需要物质条件的极大优越和政治地位的极高地位来确保。

精神世界和政治地位,朱由检如今都已经给了,至于物质利益,军队俸禄与作战奖励以及兵器研发等资金来源,朱由检现在既然要取缔盐引制度给军队提供利益,那便需要在其他方面给予军方照顾。

但这也不能伤害庶民与士绅阶层的利益,唯一的办法便是让军队通过对方贸易和对外掠夺获得利益需求。

朱由检能想象得到,未来肯定要和郑芝龙的走私海盗集团有一番角逐才行。

在国内,朱由检肯定是不会让军队参与期间的,那样只会扰乱市场,增加军队0腐0败率。

眼下,朱由检既然在扬州城,肯定是要先确定好盐业的定价权交给谁较好,物色好第一批盐业公司的人选才行。

朱由检自己清楚,谁要是掌控了大明的盐业定价权,谁有利可贪。

而第一批盐业公司肯定会成为未来最大的一批盐业皇商,他们一旦成为合法的盐业生产商与批发商,等于获得了盐业的生产权,但以后的盐业公司肯定会现在的盐商数量少,也意味着未来盐业公司的负责人将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

如此大的蛋糕交给谁较好,朱由检倒也一时不敢随意下决定。

事实,朱由检如果这样做的话,势必会把现在大多数盐商的利益给剥夺,然后分给了央朝廷和地方官府以及平民百姓,造福很少的一部分朝廷可控制的盐商。

这样做,肯定会遭到大多数盐商的极大反对,但以盐业公司名额拉拢几个镇得住场子和靠谱的盐商站在朝廷一边,自然改革的难度会小很多。

谁才是朕最值得信任和依赖的盐商?朱由检拿起了手的筷子,看着楼外言笑晏晏的富商巨贾们,一时无解。

232.第232章 当鼓励盐商转型

随侍在朱由检左右的内阁次辅高弘图和指挥使同知李若琏见朱由检神色惶然,若有所思,都不知道该如何说话。 !

最后,还是高弘图试着问了一句:“陛下莫不是不喜这淮扬菜?”

朱由检自然不是因这菜肴食之无味神色淡漠,见高弘图突然询问自己,便也回问了一句:“朕如果没记错的话,爱卿是胶州人?”

高弘图自然连忙称是。

“山东胶州似乎也产盐,其地素来私盐泛滥,而你们高家可有从事盐业的族人?”

朱由检如今依旧还记得高弘图临阵倒戈,没有跟随张慎言等叛逆之徒陷朝廷于危难之事。

高弘图之作风还是值得朱由检赞赏的,这也让朱由检认识到高弘图虽然无经邦济世之才,但操守还是不错的,能分辨的清是非,如今自己一直让他这个内阁次辅不掌实权,而高弘图也一直无怨言,虽门生故吏遍天下,倒也没有借此掀起朝堂党争。

朱由检忽然觉得自己其实可以给高弘图一个造福家族的机会,以内阁次辅之位和高弘图在江南士绅的地位,让他来主导盐业改革,或许可以让阻力变得小得多,而好处自然是让高家成为富贵至极的皇商。

高弘图不知陛下朱由检这是要给自己送天大的财富,听朱由检问起私盐的事,还以为陛下是要整顿盐务,便不得不回道:“不敢欺瞒陛下,微臣家是世代盐商,如今私盐泛滥的确是朝政痼疾,但这贩卖私盐者要么是王侯世勋,要么是亡命之徒,整顿盐务可谓牵扯甚大。”

“很好,朕问你这个,不是打击私盐的事,而是百姓们吃盐的事”,朱由检说着便将自己的想法告知给了高弘图。

“爱卿家族既然是世代盐商,当懂得私盐难禁,官盐难卖的道理不仅仅是因为贩卖私盐者势力错综复杂,而是这私盐便宜又优质,官盐昂贵又掺假的缘故;朝廷大半盐业收入流入权势豪门腰包里,却也造福于民;眼下打击私盐,即便铁腕之下,也一时难以奏效,而且也难以改变官盐现状,对百姓并无实惠,算不是得民心之举。”

朱由检说着又道:“而由朝廷定盐价,官办盐商定产量,当不至于使百姓无可食之盐,市无拙劣之盐,爱卿之家既为世代盐商,当通晓这天下盐商里,谁家有忠义仁孝之心,谁家只重名利,可推荐之,朕打算先在这两淮盐业成立第一批盐业公司。”

首节 上一节 211/5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