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崇祯大帝 第235节

朕相信你们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甚至你们也会说,商户也在缴税,但你们应该清楚商户到底缴多少税,东厂去年抄没晋商范氏在南京的一处产业便有三百多万两白银之巨,但他之前交于内廷的不过才一万之数,按照之前的规则,他都没交够!例不到三百一!”

朱由检一字一句地说着,底下的官员们一字一句地听着,不同背景出身的官员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不同觉悟的官员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无论是被朱由检说动还是没有被朱由检说动,在此刻,他们都没办法反驳朱由检所说的事实。

朱由检现在只是让他们表个态,表态愿意切实执行朝廷的税政改革方针,如果不愿意,朱由检大可换人。

266.第266章 内阁首辅范景文表态

朱由检先看了内阁首辅范景一眼。

朱由检自然是要范景先表态的,税政肯定还是要内阁做主,军队自然是不能参与的,最多辅助不让大乱发生。

也是说,如果真的新税政真的开征后,控有基层领导权的士绅闹事的话,而且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范景会承担背锅的后果。

譬如商鞅。

当然,如果没有闹事,或者能被弹压得住,范景作为内阁首辅又是户部尚书,肯定是要被朱由检重重奖赏的。

有时候是如此,你既然要做百官之首,得有承担最大风险的意识。

范景是河间府人,北方籍官员的代表,随扈南迁的官员里职位最高的,素来清廉爱民,在南方没有产业,自然对于新税政没有异议,他现在唯一顾虑的是自己挑头的话,会不会真的成为士大夫们憎恨的人,甚至在个人笔记里说他的唯皇帝之命是从的佞臣。

作为官,范景自然知道官的笔有多毒辣,但范景也知道陛下有多狠辣,魏藻德因为不肯担责且图谋私利而落得惨烈下场,他自然也不希望也落得个被抄家的下场。

范景有些局促地抬了抬脚后跟,突然觉得有些热,王承恩很体贴地将一盆冰放在了他一旁的杌子:“阁老,陛下等着呢。”

范景尴尬地笑了笑,额头的汗珠啪嗒一声滴落在地,他注意得到不止是皇的眼睛在盯着他,在场的武要员们都盯着他。

他范景是内阁首辅,如果范景要表态支持陛下御见,他们自然也不会再反驳,而且若是得罪了人也好有锅可以甩。

吱呀一声。

黄花梨做的官帽椅响了一下,范景猛地站起身来,吞咽了一下,两手拱了起来:“陛下,微臣,微臣。”

范景虽说做首辅已快一年,但之前朝政要事皆是军务,一切由大元帅府发号施令,内阁似乎是可有可无的,除了票拟日常政务外,似乎已经没有决策帝国大政方针的权力,他这个首辅也没有什么要担当的,即便货币改革,也不过是司礼监和东厂在主导,他户部也不过是只负责制钱与审计而已。

而且税政不同于货币钱法,当今的大明臣民对钱的概念不强,没有金融意识,无论朝廷用铜钱做货币还是有银钱做货币,他们都是不太在乎的,但税赋不一样了,这几乎关系到大明每一个阶层的人的利益,这算是他范景做首辅以来承担的第一个大事。

若是真的成功且于国于民有利,自然是彪炳千秋,成为名臣;若失败则有可能成为万人唾骂之奸臣。

因而,范景是有些紧张的,但他知道陛下是不喜欢庸之臣的,现在在内阁的马士英、李邦华、路振飞哪个不是锋芒毕露之辈,他范景只能咬着牙做一个敢担大事的首辅!

朱由检见他站了起来,欣慰地笑了:“阁老不必着急,慢慢说,王承恩,传个内宦过来,给阁老扇扇风!”

朱由检这是在表达对范景的肯定,王承恩也知晓帝王之意,亲自拿了把蒲扇在范景扇着风:“还是下官亲自给阁老掌风的好,底下的人可没轻重。”

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亲自给内阁首辅范景扇风,而且是在御前,自然是要刻意在朱由检捧一捧范景,给足范景面子,让他知道他现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要主持好征税这件事。

“老健春寒秋后热,阁老也一把岁数了,虽说操心国事,但也得将养身体,也好为陛下多分忧几年,也好我等多受教几年”。

范景一站起来,自然也让在场的官僚们都松了一口气,尤其是有心支持陛下朱由检改革或迎合圣意的北方籍官员和近卫军系统的总督总兵们以及地方巡抚们,他们的很多人在商业没什么产业,而且作为地方官也知道税赋一征,地方的财富也会增益不少。

但他们也知道这种事难的不是大家不明白这里面的道理,而是要得罪人,得罪一个阶层的人,甚至自己家的族人,他们需要一个背锅的,需要把这些人的怨言转移到一个人身,这样他们才能放心大胆的执行朝廷的政令,所以范景一站起来,获得了很多官员的尊敬。

前有司礼监内相亲自扇风,现在又有江西人李邦华亲自在陛下面前关切范景的身体,言语间透露着敬仰之情。

当然,一些对税赋征于官绅富商心里依旧颇有不满的官员也看向了范景,向范景露出了一脸的微笑。

虽然因为钱谦益一案与张慎言一案,让江南的士绅官僚们意识到陛下即便到了江南也是有君权的,因而为保住自己官位,自然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拂了陛下的面前,但把怨愤转移到范景身还是可以的。

范景自然能猜到现在有多少双不那么善意的目光对着自己,但他如今也只能站出来,至少让内相扇风也能算一时佳话了:“谢陛下恩典,请陛下放心,微臣身为内阁首辅,定会带领百官完成此次新税政改革以后的征税工作!”

“范阁老有此决心,朕甚为欣慰,诸位爱卿定要切实配合内阁!”

朱由检说着看向了瞿式耜、陈子壮等巡抚,瞿式耜与陈子壮都忙立即表态会遵从内阁钧令,完成征税大事。

然后,朱由检又看向近卫军第二军何新,何新领会朱由检的意思,当即起身:“请陛下放心,首辅和内阁可放心办事,虽然我近卫军第二军不得过问政事,但只要有人因此事作乱,我何新必不轻扰!”

其他官员也陆陆续续开始积极表态,保证配合好范景的工作,一时间都改变了说辞,似乎这征收商税等税赋的事是范景一手在主导似的。

“既然诸位爱卿皆无异议,范阁老又颇有决心,朕也不再多言,王承恩,先领他们退下歇息,范阁老与湖广巡抚李岩留下!”朱由检这么一说,群臣便领命告退,范景猜到陛下肯定要私下授受一番的,而李岩则有些茫然。

267.第267章 处决尚可喜

待其他官员都离去后,朱由检这才知道李岩是谁,只见李岩瘦骨嶙峋地戴着乌纱猩红官袍站在靠门的地方,衣襟似乎已经湿透了一大半。!

如此瘦弱而在炎热之时还大汗淋漓,看得出来有体虚之症,朱由检不禁心想或许调他入京对他身体似乎也会有好处。

不过,朱由检此时还没有空理会李岩,只看向了范景:“征税这件事,是朕思量很久的事,若不如此做,大明依旧会亡,爱卿能站出来,朕着实欣慰,朕留下来,只告诉你一句,无论将来接果如何,朕定不会杀你,而且这件事,朕是你最大的靠山,你不必畏惧,放心大胆地去干,谁要是得罪你,等于得罪朕!朕会让近卫军第二军协助你,明日你知道了。”

“陛下体谅之情,令微臣感激涕零,请陛下放心,微臣绝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微臣虽无匡扶社稷之才,但亦有匡扶社稷之心,承蒙陛下简拔,如今忝居首辅之位,若不干一两件大事,无颜面见陛下与天下百姓!”

范景说着告退了下去,他得做好召集内阁成员和户部职官以及确定征税的具体事宜之准备。

等范景一走,整个正堂内,便只剩下朱由检和李岩两人。

李岩呼吸有些加快,他不知道朱由检将他留下来是为了什么,是治自己投附李自成的罪?

坦白而讲,李岩早在进京之前做好了被朱由检处置的心理准备,他毕竟不是高一功这样的流民百姓,即便造了反也是情有可原,而自己是士绅之子,世受国恩,却走了反叛朝廷的道路,别说是朱由检不能原谅他,连他自己都一直对此耿耿于怀。

“说吧,要朕如何赏你?”

朱由检突然说了一句,坐了许久的他也感到有些乏累,不由得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走过来拍了拍李岩的肩膀:“武昌守得好,灭虏军能临危不乱,让朕着实没想到,堵胤锡在奏疏里把你夸得跟武侯诚意伯一样,让朕都有些不敢相信。”

李岩有些意外,情不自禁地缩了缩肩膀,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他压根没想到崇祯帝朱由检开口第一句会这样问他,他都以为自己快被治成死罪了,却没想到还要被询问要何赏赐,这让李岩心里本能地对这位皇帝朱由检起了一丝好感。

“你好像有些怕朕,这会子又笑什么?”

朱由检问了一句,史料里对李岩的描述很少,因而他也不是很了解李岩,只知道李岩乃李自成改流寇变成问鼎天下之枭雄的重要人物,可以说是因为李岩,让李自成有了政治纲领,也正因为此,朱由检才觉得李岩之才当在李自成之。

“微臣只是,只是初次见圣颜,有所畏惧,如今听闻陛下要赏赐微臣,陛下又言堵制台在奏疏里夸耀微臣,微臣自觉愚钝,怕让陛下失望,所以才发笑”,李岩结结巴巴地回着,他也不知道为何,在朱由检面前在李自成面前还要紧张。

“至少湖广一战,你没让朕失望,有大局之识,料敌在先,以书生之体却令一干猛将服从,朕不用你,岂不是朕之昏聩?”

朱由检说着便又道:“湖广,你不必回去了,先留在这大明行政学院,朕对你另有重用,你暂且在大元帅府做书舍人,这原属内阁的官职,但大元帅府同于内阁,你进了大元帅府后一应案可随意查阅,查阅完后,朕会考究你!”

说着,朱由检又看了他一眼:“从湖广巡抚降到书舍人,你不会嫌书舍人官太小?”

首节 上一节 235/5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