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1135节

诏书一出,反响巨大,三江口大营人声鼎沸、发出了隆隆巨响,小霸王开创江东霸业,余威尚未消散,如今他的儿子站出来,要求继承父亲基业,谁又敢说没资格呢?

尤其是军方将领们,不少人受过孙策恩惠,对于大乔、孙绍母子的遭遇,也怀有极大同情心,认为孙权做的太过分,屡屡的危害孤儿寡母,竟把她们逼到敌营去了,这样的人值得效忠吗?

就这样,原本一心的江东集团,瞬间分裂成两个阵型:有人认为孙权执政数年,已经是既成事实了,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也不能随意更换主公!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子继父业、天经地义,应该把大乔、孙绍迎接回来,就算不能立为主公,也要给予一定的政治地位,起码是集团继承人吧!

意见不合,纷争骤起,这种情况下,别说是出兵抗敌了,自己内部不打起来、那就谢天谢地了……三江口全线动摇,内部人心惶惶不安!

“无耻淫贼萧逸,安敢血口喷人,吾与汝誓不同日月也……立刻派使者到洪城,命令大都督回师救援--前后夹击,灭此淫贼!”

“诺!”

一连挨了三大巴掌,孙权的脸皮再厚,也是无法忍耐下去了,何况军中人心惶惶,大营恐怕难以坚守了,只好派出使者,让周瑜速回三江口!

使者可不是一位,而是十几位之多,都持有孙权的手令,分乘不同的小船,从三江口附近的分叉水道,偷偷的溜了出去、直奔上游的洪城!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担心中途遇到截杀,一两位使者到不了洪城,多派一些人出去,成功率大一些不是!

二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周瑜抗令不尊,就是不回师救援咋办,只能是多派使者、不断施加压力了,死活也要逼迫他回来!

江东派使者出营,萧逸看的一清二楚,却没有派人截杀,反而通知各部人马放行,如今孙权暴跳如雷、一定严令周瑜救援,只要洪城的兵马一动,这盘残局就救活了!

第1305章 火烧乌林,鏖兵赤壁!(上)

宽阔的长江水面上,一支船队正顺江而下,有三翼、突冒、桥船、楼船……七八百艘之多,皆挂白色虎纹旌旗,正是江东水军的标志,旗舰是一艘余皇大舟--乘风破浪,威武霸气!

周瑜手拄宝剑、站立船首,瞭望远方水天之色,目光中情绪复杂:惊讶、郁闷、无奈……陆逊侍立旁边,对这位大都督的心思,非常的理解、也非常的同情!

惊讶的是:已经走投无路、身陷绝境的萧逸,竟敢尽起麾下人马、猛攻三江口大营,这一手漂亮的‘绝地反击’,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本来明朗化的战局,也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了!

郁闷的是:纵然萧逸胆色过人,可其部下兵力有限、而且是疲惫不堪了,攻势必不能长久的,三江口地势险要,又有足够的兵力、军械、粮草,坚守是毫无问题的!

没想孙权如此不济,被萧逸的进攻吓破了胆,一连派出十几批使者、突重围到了洪城,催促周瑜火速回师救援,如此歼灭曹军主力的计划,也就付之东流了!

无奈的是:以周瑜的谋略才智,看出这是‘围魏救赵’之计,也明白萧逸的阴险用心,更知道自己最好的对策是:不为敌人所诱惑,继续的坐镇洪城,歼灭曹军主力人马!

可明白是一回事,如何做是另一回事,孙权的信使接连不断,言辞也越来越严厉了,甚至说出了:“君拥兵自重,见死不救,莫非有取代之心”的话语!

诛心之言,更胜刀剑,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周瑜再是不情愿,也只能留数千兵守洪城,亲自麾下精锐将士-顺江而下、回师救援!

“曹军死伤惨重、狼狈逃窜,数年之内难以恢复元气,华容古道泥泞不堪,车辆淄重难以通行,曹军的军械、粮草、财物必然遗留乌林大营,数量恐在百万之上!

我军若得其军械、财物,再占领荆州九郡之地,实力必然急剧增长,而后西进巴蜀、南占百越,割据南方半壁江山,纵然曹军卷土重来,也可与之一争雌雄了!

不过吗,萧大司马智深如海、用兵如神,此番佯攻三江口,逼迫大都督回师救援,必然还有后继招数,咱们需要小心应对,以免落入陷阱之中!”

萧逸、陆逊无有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虽然双方处于敌对状态,且有‘横刀夺爱’之恨,可陆逊在言语之间,依旧是恭恭敬敬的、称之为萧大司马!

不过一番战略分析,的确是言之有物,既然迫于外界压力,无法全歼曹军主力了,不如退而求其次,夺取乌林大营的物资,进而谋取荆州九郡,实现南、北对峙的大计划!

“伯言言之有理呀,乌林物资堆积如山,荆州九郡民生富庶,得之犹如猛虎添翼矣,何况我军若不取之,恐怕被刘备、孔明捷足先登了!

萧逸固然用兵如神,不过受曹阿瞒的拖累,如今人困马乏、外援断绝,犹如龙游浅水一般,本大都督略施小计,一定能置其于死地,也好为兄长报仇雪恨!”

周瑜心思细腻,从陆逊的言语中察觉到,他那位神秘的授业恩师,恐怕就是自己的死敌-萧逸,不过在乱世之中,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古语有云:‘楚虽有才,晋实用之’,萧逸用心培养的弟子,却在自己麾下效力,每当周瑜想起这件事,心中就涌起无限得意,要是能把邓艾、郝昭、郭奕都捉住,而后收为己用就更好了!

至于眼前的战事,周瑜嘴上说的轻松,心中也是七上八下,以往多次的交手经验,让他深知萧逸的厉害,今日陷入困境之中,皆是受了曹操的拖累呢!

不过吗,曹操仓皇逃窜,等于解开了萧逸的禁锢,而自己受到孙权逼迫,身上却多了一道枷锁,形势彻底发生了逆转,未来战局走向如何,真的让人担忧呢?

“启禀大都督:天色渐暗,视野模糊,是否传令各部船只,靠岸则避风处休息,明日一早再行启程?”

“今夜谁也不许休息,命各船多点火把照明-全速前进,直奔乌林,抄萧逸的老巢去!”

“可是夜晚行船之险,犹如鬼门关前徘徊,将士们恐怕心生畏惧,还请大都督三思呀?”

“欲胜强敌,需行险招,军中大小将士,敢有畏缩不前者--斩!”

“诺!”

……………………

正在航行之间,有部将前来请令,建议停船靠岸休息,却被周瑜一口否决了,而拔剑指向前方、下令船队继续挺进,原本俊美的面容上,充满了疯狂的神色!

洪城到乌林二百八十里,顺江而下水流有利,可是夏季风向不利,正常航行需要三天左右,周瑜决定缩短一半时间,出奇兵杀到乌林,这就需要冒险夜航了!

要知道,在长江之上夜航,可是非常危险的事,一则古代饮食简单,严重缺乏肉类、蛋类、蔬菜,士兵患夜盲症的极多,晚上根本无法视物,因此夜战、夜行、夜航都是兵家大忌,非胆大包天者不敢为之!

二则,在浩荡的长江之中,分布着无数的礁石,大着十几丈、小的数十尺,有的露出水面上,有的潜藏波涛内,甚至还有暗礁群呢,严重阻碍了船只航行!

白天的时候,水手们瞪大眼睛、小心翼翼的行驶,还避免不了触礁呢,如果夜晚行船的话,眼睛基本难以视物,危险可就更大了!

一旦撞到暗礁上,就是最坚固的战船,也难逃支离破碎的下场,而后几个浪头打过来,落水者就会无影无踪了,想搭救都没可能,因此长江上的船只,都对夜航畏之如虎!

果然的,军令传达之后,受到了极大的抵触,虽然没人敢直接抗命,可也没人执行命令,有的收起了船桨、放慢了航行速度,有的调整了方向、故意在原地转圈……船队瞬间乱成一团!

面对这种情况,周瑜没有反复传令,威逼将士们加速前进,因为人皆有畏死之心,谁的命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何况将士们都有父母妻儿,就算自己不要命了,也得替家人想一想呀!

既然威逼无用,唯有以身作则,周瑜命令自己的旗舰,冲到了船队最前面--披荆斩浪,一往无前,在黑漆黑的长江水面上,为全军将士试探道路……

长江上夜航的危险,周瑜非常的清楚,可他更清楚萧逸的厉害,勇猛如虎、凶狠如狼、狡猾如狐,若不用一些非常手段,自己如何克敌制胜呢?

周瑜仔细计算过了,二百八十里的水路,船队日夜兼程的话,两天一夜就能到乌林,而且正好是深夜时分,而后趁机发起进攻,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只要攻克乌林大营,不但得到堆积如山的物资,还截断了萧逸的后路,他的十几万人马、只能在江面上漂浮着了,到时候根本不用打,只要围困上七八天,就能活活的饿死他们!

“呜!--呜!呜!”

“大都督的旗舰冲在前面了,为全军将士们开路!”

“大都督万金之躯、尚且不畏生死,我等又有何惧呢--火速追上!”

……………………

首节 上一节 1135/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