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154节

“萧郎先有征战之功,后有统军之能,特加封你为‘鹰扬将军’,位列大营众将之上,平时有统军之权,全军都尉以下军官,你可以先斩后奏!”帅案之后,曹操一脸笑容的开始大肆封赏,而且是一次就赏到位,赏到你心动不止!

这也是用人之道!

如今董卓挟持天子迁都长安,国家属于无政府状态,所以各个诸侯部下的军官基本都是自己封赏的,大印也是自己刻,最多再派人去长安报备一下就是了,至于那边批不批也是无所谓的。

汉朝武将官职中最高的是--大将军,其次是‘骠骑大将军、大司马’,随后就是‘四征将军’,再下面的就全是杂号将军了,不过曹操治军严格,从不胡乱封赏,所以萧逸的这个‘鹰扬将军’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谢曹公封赏,末将必忠于职守,旌旗所向,一往无前!”萧逸上前几步,以军礼参拜,心中却是在暗暗流泪,熬了这么久,哥终于升官了。

“恭喜萧郎高升,我等参见鹰将军!”其余众将纷纷上前恭贺,同时萧逸也有了个新的称呼--鹰将军!

“好了,下面咱们商议一下,下一步该何去何从!”曹操把现在最大的忧虑说了出来,诸侯讨董半途而废,洛阳城又被战火蹂躏的残破不堪,根本不可能长期供给联军的三十万人马,有些诸侯那里已经开始缺粮了,下一步,大家就要自谋生路了。

可前路在哪呢?曹操麾下经过整顿收拢,再加上玄甲军所部,如今大概有二万多人马,说多不多,说少可也不少,要想养活这支军队,就必须有个根据地,天下九州,那里才是去处呢?

“主公,去扬州吧,那里地处江南,没经历过战火蹂躏,百姓富足,无论是募兵,还是征粮都比较方便,是个好去处!”夏侯惇首先提议,以前他曾经游离过扬州,对那里比较熟悉。

“扬州?江南!”曹操微闭双目,在心中盘算了半响,突然问道,“无愁,你怎么看,去扬州如何?”

“回曹公,末将以为不可!”萧逸心中已经盘算了半天,根据地很重要,选好了以后事半功倍,选错了,很可能就会被关进笼子里,以后再难作为,“扬州虽然富庶,但一则离我们较远,营中将士又大部分都是北方人,贸然去了江南,恐怕水土不服,再者,南阳太守袁术,长沙太守孙坚,以及荆州牧刘表,都在那附近割据,如果我们再去分一块,势必和他们产生冲突,以现在的实力对比,我们胜少败多呀!”

“袁术?孙坚?刘表?是个问题!”曹操认可的点点头,这三个人谁也不是好惹,至少现在还对付不了,但江南的富庶却又不假,放弃了,实在可惜呀!

“另外,末将敢问曹公之志?如果曹公想割据一方,那么可以去江南,那里民生富庶,又有长江天险可依,确是划地为王的好地方;”说到这里萧逸上前一步,犹如黑洞般的眼睛紧紧盯着曹操,“可曹公若志在天下,那就必须在中原立足不可,因为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

“得中原者得天下!”曹操嘴里不停念着这句话,一双眼睛却是越来越亮,萧逸说的没错,江南虽好,却只能割据一方,从古到今,国家还从来没有从南向北统一过,以西楚霸王之勇,举江东之力,最后还不是被占据关中的刘邦灭掉了吗!

再近一点的,当年声势浩大的‘七王之乱’,数十万叛军也是割据吴楚对抗中原,结果三个月就被平灭了,因为地势的原因,从南往北打,确实很吃亏,尤其是纵横天下所必须的精锐骑兵,那可是只有北方才有的特产啊!

“好,就去兖州,那里才是天下正中!”最后曹操一言诀之!

“诺!”

第八十八章大家都在谋划

曹操引军东归的消息立刻在诸侯中引起了极大的振动,再加上大军粮草已经开始短缺,人心思归,谁也不想在洛阳再待下去了,一时间纷纷拔营起寨,陆续准备东归!

第二个开溜的是孙坚,正所谓做贼心虚,怀里揣着传国玉玺,已经让他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了,总感觉每一个诸侯都在背后偷偷算计他,对身边的侍卫也起了戒心,既然能叛变一个,就可能叛变第二个;现在曹操走了,那干脆我也开溜吧!

没有大张旗鼓,也没跟任何人打招呼,孙坚连夜就拔营起兵,偷偷的溜走了,而且行军速度非常快,等诸侯们反应过来时,就是想阻拦也来不及了!

“江东鼠辈,私藏玉玺,你以为这样就溜得掉吗?”天机楼,袁绍气的七窍生烟,对传国玉玺他可是朝思暮想,没想到竟然偷偷跑掉了,好,你以为能逃过我的手掌心,“来人,速速传书信给荆州牧刘表,就说他们刘家的传国玉玺在孙坚手上,到时候他知道该怎么做!”

袁绍这一手可谓狠毒,孙坚要回江东,必然要经过刘表的地盘,刘表可是正牌的汉室宗亲,又坐拥荆襄九郡,实力雄厚,就不信他能坐的住,传国玉玺,异性诸侯尚且眼红,何况是他们姓刘的。

“另外,召集众谋士、将军前来议事!”

“诺!”亲兵侍卫撒腿如飞去通知众人。

袁绍也是一位当世豪杰,这些年来利用自己‘四世三公’的名望也没少收拢人才,只不过在前面的战斗中,他实行的是‘保存自己,消耗别人’的战略,所以一直表现的很低调,现在到了抢地盘的时候,该把自己的家底都露出来了,也让世人看看,我袁本初的厉害!

袁绍麾下四大谋士,田丰,沮授,许攸,逢纪,两大将军,颜良、文丑,这些人要么足智多谋,要么勇冠三军,都是一时的豪杰人物!

“参见主公!”众谋臣武将到齐后,一同躬身行礼!

“免了!诸位,曹操、孙坚已走,其余诸侯也是蠢蠢欲动,现在咱们也该商议下该何去何从了!”

“主公,董卓劫持天子西迁长安,朝廷威严尽失,诸侯们回去之后必然会形成割据之势,互相之间征伐不断,为今之计,主公应该先下手为强,占一块钱粮丰广之地以为基业才是,须知手快有,手慢无啊!

谋士许攸为人比较贪婪,谋划起事情来就像商人一样,喜欢计较厉害得失,不过这正对袁绍的胃口,听得他频频点头!

“若论钱粮丰广,天下九州之中当以冀州为首,冀州地处河北,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物产及其丰富,兼且左拥渤海,右揽太行,背靠燕、代,可以连结北方胡骑,南向以争天下,有地利之势!”

谋士诅授博学多才,对天下九州地理状况了如指掌,首先就推荐了冀州这个地方,不得不说,他的眼光堪称精准,并且把国家自北向南统一的态势看的透透的!

“冀州却是个好地方,不过那里已经有主了,冀州刺史韩馥,还是我袁家的门生故吏,熟人,不好下手呀!”袁绍早已动了心,一边偷偷擦着口水,一边把目光投向了逢纪,谋士们各有所长,逢纪的优点就是诡计多端!

“冀州刺史韩馥,无谋之辈,兼又胆小如鼠,我有一计可以兵不血刃就拿下冀州”,逢纪果然没让人失望,转眼之间就想出了一条计策,“那北平太守公孙赞也同样贪图冀州,主公可以派人前往游说,约他一起合攻冀州,事成之后平分土地,那刺史韩馥惊慌之下必向主公求援,如此,我们的大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挺进冀州,然后再给他来个反客为主”

说道这里,逢纪目露凶光,伸手做了个杀人的动作。

“主公万万不可啊!”还没等袁绍点头,谋士田丰就跳起来出言反对,“主公身为联军总盟主,身负四海之望,用此阴险狡诈之计,夺人基业,就算侥幸成功也势必会被天下人所耻笑,有识之士谁还敢前来投效,望主公三思呀!”

田丰这一番话,就像一顿板子狠狠的抽在袁绍脸上,气的他面红耳赤,却又不能发作,因为田丰的论断都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袁绍总不能直接告诉田丰,我就是要冀州,不要脸皮吧?

一个人既要当婊子,还要立牌坊,确实不好做啊!

“元皓此言差矣!”关键时候还是最为油滑的许攸站了出来,直呼田丰的表字-元皓,“那冀州乃是国家之地,并非一人一姓所有,刺史韩馥不过是个守土长官而已,如今其才不能守,而主公前往守之,保境安民,都是为国家出力,有何不可呀?”

许攸这一手偷换概念玩的及其漂亮,至少在法理上为袁绍找到一块非常好的牌坊,就连田丰一时间都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可又总觉得那里不对。

这就是君子和小人之见不同了,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还请主公得了冀州以后,留那刺史韩馥一命,以显仁义之风!”眼看事情已经不可逆转,谋士中又无人支持自己,田丰只好退而求其次!

“放心吧,本盟主得了冀州以后,立刻加封韩馥为‘奋武将军’,保他一份高官厚禄!”被田丰话语所逼,袁绍只能勉强的做下承诺,但心中已经很是不满了,随后又把目光投向许攸,怎么看怎么喜欢,“公孙赞那里就劳烦先生走一趟吧!”

“义不容辞!”许攸很高兴能接到这样的差事,身为使者,去谈这种买卖,中间的油水可是大大的。

洛阳城外,刘备三兄弟正满脸尘土的在北邙山中忙碌着,最近一段时间,无论别的诸侯如何争吵,刘备却在全力做一件事,那就是填坟!

北邙山中大汉十二代帝陵全部被人撅开,金玉珠宝被搜刮一空,白骨被抛弃的遍地都是,任由豺狼野狗叼啃,对此别的诸侯基本置之不理,个别心思不正的还偷偷带人去光顾了一下,搜罗一些西凉兵留下的残羹剩饭,只有刘备,他身为汉室宗亲,不能不管!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他带着手下那一千多军兵,将遍地的白骨都收拢起来,重新埋入地下,被撅开的帝陵也勉强用巨石重新封堵起来,以他现在的力量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整理好陵墓,刘备以汉家子孙的身份进行了一次隆重的祭拜,甚至还杀了一头拉运粮草的黄牛,以牛祭天,称为太牢,是皇家才有资格使用的祭祀典礼!

“不孝子孙刘备,叩拜于我大汉历代帝王陵前,汉室衰微,奸臣篡权,欺凌皇室,杀戮公卿,更惊扰列祖列宗陵寝,使得亡者不安,此皆子孙之罪也,望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保佑,刘备有朝一日得展凌云之志,必伸大义于天下,诛杀奸佞,复我大汉河山,届时必重修帝陵,四时祭祀!”

刘备头戴麻冠,身披孝服,非常虔诚的跪在帝陵前面,心中默默念着祭词,同时也是在暗中许愿,伸大义于天下,普天之下除了九五至尊的皇帝,谁还有资格,有能力说这句话!

天下大义,就是天下江山!

一阵狂风突然从北邙山中刮起,山风呜呜作响,好似有无数鬼魂在哭诉一般,气势惊人,连山中蛰伏的那些猛兽都跟着惊恐的大叫起来,也不知是大汉的列祖列宗答应了刘备的请求,还是在斥责这个卖草鞋的小子不知道天高地厚!

天命,谁也不知道笼罩在何人的头顶上!

首节 上一节 154/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