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318节

“弟弟呀,你到底还是服软,求到我的头上来了!”袁绍脸上的笑容刚升起,又刷的落了回去,原来在书信的最下边,竟然有一份鲜红的印迹,上面八个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该死的,都来求援了,还在摆你的皇帝架子!”书信上加盖‘传国玉玺’,那就不是书信了,而是圣旨,也就是说他的弟弟袁术,是下旨让他出兵,名为救援,实际上挖了个坑,暗藏着君臣名分呢?

自己要是真出兵了,不就等于承认他的‘仲氏王朝’,承认他那个皇帝了吗!

“吾弟坐镇淮南,兵精粮足,又有传国玉玺在手,为何反而被曹孟德逼迫成这个样子呀!”袁绍名为寻问,话中讽刺的意味就连外边树上的小鸟都听得出来!

“这个嘛?”二人只好把‘三峰山’一战的经过,又详细讲述了一遍,不过里面肯定用了些春秋笔法,总之就是,不是我家主子袁术无能,而是曹孟德太狡猾了,再加上老天爷不帮忙,这才一败涂地~~

“还请大公子看在手足兄弟的份上,出兵帮二公子一把,毕竟都是袁家子孙呀,老太爷在天之灵,也会希望兄弟和睦的!”到了这个份上,为了不触怒袁绍,二人只好把袁术的称呼降成了二公子,姿态摆低,没办法,寿春城一日三惊,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城破,救兵如救火呀!

“呵呵,他狂傲自大的时候怎么没想起我这个兄长,他擅自称帝的时候怎么没想起我这个兄长?现在兵败将亡,困守孤城才想起我来,晚了!”

袁绍一把将书信仍在地上,其实他怎么会不知道袁术现在的境况,之所以让二人把三峰山的事情再说一遍,就是他听到宝贝弟弟打败仗很爽,很舒服!

“哎!”袁福、袁禄对视一眼,满脸都是苦笑,袁家兄弟自小就是如此,面和心不和,现在倒好,连面子也撕破了,本是骨肉兄弟,何至于此呀?

他们也看出来了,用亲情是打动不了袁绍的,既然如此,只有用紫木公子的办法了!

“大公子,我们兄弟是下人,不懂什么大道理,可有四个字却一直铭记在心!”

“哦,那四个字?”

“唇亡齿寒!”

“嘶!嘶!”

沉寂半响,心中几个翻滚,袁绍终于坐了回去,又将那份扔掉的书信捡了回来,他恨袁术不假,可‘唇亡齿寒’的道理更真!

一笔毕竟写不出两个‘袁’字来,如果曹操灭了袁术,吞并淮南之地,实力就会暴涨,那他下一个要对付的是谁?

除了他袁本初还能有何人,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他也该出兵拉袁术一把,可就这么被人使唤,又特别的不甘心,真是左右为难,不知该做何抉择了!

“来人呀,把众谋士们请来,后堂议事!”

府邸,后堂,袁绍麾下几大谋士就是否出兵的问题上吵成了一团,其中田丰、沮授主张立刻出兵,解寿春之围,而逢纪、郭图则拼命反对,认为一兵一卒也不能派!

“曹操远征寿春,许昌必定空虚无比,主公应该立刻出兵偷袭,行‘围魏救赵’之计,不但可以解寿春之围,还能把小皇帝抢到邺城来,以此号令天下诸侯!”

田丰对上次没能把小皇帝抢到手上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如今天赐良机,自然不肯再放过了!

谋士沮授表示支持,正所谓‘兄弟阋于墙犹外御其侮’,自家主公和袁术毕竟是手足骨肉,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更何况唇亡齿寒,救淮南,就等于是救河北;于情于理都该出兵!

“二公此言差异,那袁术擅自称帝,是为逆贼,已自绝于天下,主公乃是朝廷钦封的大将军,此时应该速发一道‘讨逆檄文’,以示大义灭亲,岂能反过来出兵助贼呢?”郭图是坚定的反对派,而且他还站在了一个道义的制高点上,让人无法反驳!

“没错,袁术是自取灭亡,我们又何必趟这股浑水呢,再说袁术一灭,‘四世三公’的身份可就为主公所独有了!”逢纪也是反对派,如果说郭图的话占了个‘义’,那他的话就占了‘利’,都是让人心动的好东西。

“立刻出兵!”

“坚决不行!”

“你” “我”

四个人,八只眼睛,死死的盯在了一起,各说各的理由,听得袁绍头昏脑胀,更加难以抉择了!

整整争吵了一个时辰,最后众人的目光齐聚在一个一言不发的人身上---许攸!

许攸在众谋士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论谋略水平,他属于垫底的那个,论人品,更是差的一塌糊涂,有名的‘贪婪无厌’,不过他有一样厉害的本领却是无人可比,那就是---‘和稀泥!’

无论多尖锐的两种意见,他总是能想办法把二者柔和在一起,也幸亏许攸的这种特殊能力,才让河北集团有个最终决策,否则光是谋士之间的内耗,就会让他们一事无成!

看到众人的目光都聚拢在自己身上,许攸也有些自鸣得意,才干再高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得靠他来左右逢源吗?

“出兵,但不过黄河!”许攸的办法果然还是折中!

“出兵算了全了兄弟之义,同时也让曹孟德心有忌惮,不敢放手施展,淮南的战事必然拖延下去,而他们耗的越久,死伤就越大,对我们自然也就越有力!

而不过黄河,就避免了把我们河北一方也拖下水,毕竟‘逆贼’的骂名不是那么好背的,所以说派颜良、文丑二位将军,统大军十万,屯住黄河沿岸,向许昌施压就足够了!”

“好,此计甚妙,就这么决定了!”袁绍赞许的点点头,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至于其他谋士,虽然都没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可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各退一步,总比一步也迈不出去强吧!

第四十七章三方齐聚

刘备的那双大耳朵也许真有‘聚气招福’的功能,自从他来到寿春城外后,阴云四散,艳阳高照,淮南的大地再次变得干燥,坚硬起来!

趁此机会,曹军立刻调整布防,再次锁紧了包围圈,同时砍伐树木,在军营里日夜不停的打造大型攻城器械,至于填河用的沙袋,更是垒的跟小山一样了,只等时间一到,就强攻破城!

天下万事,有一喜,必有一悲!

寿春城内,袁术现在可谓是-度日如年,河北的援军一点消息也没有,城外的曹军却是步步紧逼,不断的缩小包围圈,尤其是从淮河上游漂下来大量的木屑,这说明敌军正在日夜赶制攻城器械,而且数量一定相当庞大。

徐州牧-刘备也领兵前来助战了,站在城头上就能看到他的旗帜,因为那个‘刘’字太大,太显眼了,此外,当初从自己手里溜走的那只虎崽子--孙策,如今横扫江东六郡,拥兵数万,大小战船近千艘,已经变成一头真正的斑斓猛虎!

而且有消息传来,这位‘江东小霸王’,正在调集兵马、战船,准备北上汇合曹、刘大军,合围他的寿春城,“哎,养虎为患,真是悔不当初呀,要是听了紫木的计策,早点下手”

袁术明白,寿春城能坚守到现在,全靠有水道沟通四方,不断的有兵马、粮草运过来,如果孙策的水军一到,封锁住淮河,那么他就成了瓮中之鳖,早晚会被敌军生擒活拿,到那个时候,他的皇宫,他的‘仲氏王朝’,全部灰飞烟灭了

虽然合围还没有形成,可那种感觉就像死囚在等待着最后一刀的落下,其中滋味,真是生不如死,袁术现在整夜被噩梦缠绕,不是梦到皇冠落地,就是梦到自己被五花大绑的装在囚车里,送往许昌问罪,经常是一夜之间几次惊醒,身上的黄龙袍都被冷汗打透了,“早知如此,自己就不该急于称帝,龙袍这东西,穿上容易,再想脱下来,难呀!”

“不行,孤绝不能束手待毙,鸡雏临死还要挣扎一下,更何况是大活人呢!”

伪皇宫,大殿!

“诸位爱卿,寿春城兵连祸劫,皆是孤一人之过,为一己之私,连累满城百姓,于心何忍呀,所以孤意已决,让城别走,救百姓于水火!”

‘小霸王’-孙策起兵北上的消息正式传来后,袁术立刻决定听从紫木公子的建议,南渡淮河,躲避兵锋,说白了,就是要逃跑!

虽然是逃跑,可袁术的借口却很高、大、上,如今所有的灾祸不是由他一个人引起的吗,那他一走,不就等于把灾祸也带走了吗,寿春城的百姓就得救了,所以他袁术逃跑,不是因为贪生怕死,实在是为了满城百姓考虑呀!

“陛下仁义无双,万民敬仰!”听说袁术要逃跑,‘仲氏王朝’的大臣全都伸双手大拇指赞同,同时表现出一副忠肝义胆模样,纷纷表示愿意留下来守城,要誓与寿春共存亡。

古人云,做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

三峰山一战,袁军几乎全军覆灭,势力一落千丈,不少‘仲氏王朝’的文武百官们就开始‘思危’了!

首节 上一节 318/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