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340节

“出发,上朝!”跃上马背,萧逸招呼一声,带着侍卫们一窝蜂似的冲出了候府,蔡文姬则带着大群的侍女们下拜恭送。

‘无愁侯府’在白虎大街第一位,离皇宫非常近,‘白菜’小跑了半柱香的时间,连一滴汗都没出,就到宫门口了,不过这并不妨碍它邀功、要好处,不管远近,毕竟是出来跑了一趟。

萧逸住的近,来的却很晚,文武百官的车马早就云集于此,有些同样是第一次上朝的将领们,更是兴奋的一宿没睡,三更天不到,就跑过来等候了,全都顶着黑眼圈,正在那向前辈们请教上朝的礼节,生怕出错让人笑话,见到萧逸到来,纷纷上前行礼,有的抱拳,有的躬身,有的直接行军礼,乱成了一团。

“好了,都荒什么,万马千军都冲出来了,上个朝就紧张成这个样子!”萧逸训斥着部将们,‘汉官威仪’在他们身上根本就看不到,好好的官服硬是穿的歪七扭八,全都当甲胄披在身上,还是大牛穿的最整齐,一看就是他老婆给收拾的,不愧是卖豆腐的出身,平整光顺,张辽的就差着许多,据说他家祖上是编筐的~~

“我等参见丞相大人,万福金安!”

曹操的车驾是最后一个来的,他住的很近,也没有贪睡,不过身为大人物,必须最后一个出场,这才能显示出尊贵不是,真不知道是谁定下的这种规矩。

“诸位大人安好!”

“萧郎也来了,很好!”

曹操面带微笑,一边和百官们打着招呼,一边很自然的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丞相身为百官之首,上辅天子,下治黎民,调和阴阳,尊贵无比,更何况现在的大汉朝廷是‘虚君实相’,军政大权尽在曹操一人掌控,说他是‘无冕之王’都不为过,谁敢与他比肩!

百官们也各依品级列队,文东武西,泾渭分明,因为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上朝,所以曹操特意安排了礼仪官,负责帮那些将军们整理官容,顺便把几个不知道站在那里的家伙塞进队伍!

萧逸的位置还算不错,排在武将中第十几名的地方,前面都是些白须皓首的老爷爷,随便拽出一个来都是三朝元老,以他的年纪,站在这里已经是非常显眼了,所以曹操才要压制下萧逸的官职,木秀于林,并非好事呀!

“左将军,玄德公!”站好位置,萧逸立刻发现一个惊喜,在他前面列队的竟然是刘备,对方身为左将军,又是汉室宗亲,自然位置靠前了!

“哦,是萧大都督!”刘备却是一脸的苦笑,依着他的本意,最好能站到后边去,找个没人注意的角落才最安全,可不知怎么安排的,竟然把他放在如此明显的位置上,虽然荣宠,可也招风呀;更可恨的是身后,一想到‘鬼面萧郎’就在后边盯着自己,刘备如芒在背,忐忑不安呀!

“咚!咚!呜呜!”

就在众人各怀心思时,五更天到了,随一阵钟鼓声响起,早朝开始了!

第七十一章改元‘兴平’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宫,麒麟殿上,文武百官列队而入,随着上朝的鼓乐声,齐齐跪倒行礼,山呼万岁之声经久不绝

“众爱卿免礼平身吧!”

御阶最高处,九龙金椅上端坐着小皇帝刘协,一套裁剪合体的五爪金龙袍,一条黑色龙纹御带,再加上那顶十二冕的通天冠,给这位汉家天子增添了不少的威仪!

刘协很喜欢上朝,尤其是大朝会,端坐龙椅,接受文武百官的跪拜山呼,这种感觉让他通体舒泰,当然了,如果身边不是多了一道人影,就更好了!

丞相曹操就站在御阶上,离九龙椅只有几个台阶而已,而且是腰横宝剑,脚蹬朝靴,这是他征淮南回来后得到的另一项荣耀~~剑履上殿!

汉制,百官朝拜天子,必须卸下佩剑,脱去靴子,小步快行,以示恭敬,‘三公九卿’还可以穿双袜子,而那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则只能光着脚了,而曹操不用受这些限制,因为功高权重,仿照汉开国丞相萧何的例子,他也被赐予‘剑履上殿’的待遇,成为整座大殿里第二个可以穿靴子,佩宝剑的人,至于第一个,是皇帝!

事实证明,光着脚丫子确实不怎么舒服,夏天还好,冬天可就受罪了,如今是十二月份,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两侧暖阁里虽然摆了火盆,可大殿里的温度依然很低,不少官员都被冻的偷偷搓脚,尤其是那些第一次上朝的家伙,更是呲牙咧嘴,再没了开始的兴奋劲,上朝,就是受罪呀!

看着那一双双冻的通红的脚丫子,萧逸心里笑的那叫一个欢实,因为他穿了袜子,还是一双很厚的袜子,是蔡文姬特意给他准备的,里面还絮了兽绒,温暖舒适,不愧是大才女,想的就是周到,当然了,这根她父亲蔡邕常年为官也分不开,这都是积累的经验呀!

如今自己把人家女儿给睡了,好歹也是个便宜女婿,抽个空,应该去给那位死鬼老丈人烧几张纸,略表心意才是。

萧逸正得意间,目光转动,发现了一件让他郁闷的事情,他看到自己身边刘备的袜子,竟然更大、更厚、也更保暖!

“不愧是大耳朵阿福,心思缜密,人家也是第一次正式上朝,就准备的如此妥当,这份本领谁比得了?”

不过转念一想,萧逸也就释怀了,刘备本就是卖草鞋出身,半辈子都跟鞋袜打交道,属于业内人士,自然经验丰富,知道如何保护好双脚了。

一会想着上坟烧纸,一会偷看别人的袜子,不是萧逸上朝不认真,实在是朝会上没有什么可以让他认真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军国大事,全是在丞相府里商讨的,那里才是大汉王朝真正的权力核心,至于小皇帝这里,无非就是些礼仪性的东西,上朝也是为了刷刷存在感而已。

不过今天有些列外,正当大家默默无语,准备耗一会时间,就各回各家,各抱各的老婆时,一道身影从文官队伍里走了出来。

“臣,侍中-伏完,有本启奏陛下!”

“刷!”

大殿里的目光顿时全落在了跪在御阶下的伏完身上,不知道这位一向低调的侍中大人要做什么?

“伏爱卿速速说来,朕当细听!”看到有大臣上奏,小皇帝立刻挺了挺腰板,精神大振,只要能让他处理国政,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也会非常高兴,更可况有了第一件,就会有第二件,第三件,点点滴滴,汇小溪而成江河,最终一泻千里!

“自从我朝迁都许昌以来,托陛下洪福,赖百官勤勉,社稷稳固,气象万千,国势也一日好过一日,如今又值岁末,臣请陛下改元,以为天下贺!”

“原来是建议改年号呀!”听完伏完的上奏,群臣顿时松了口气,皇帝改元这件事,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自从汉武帝第一个创建‘年号’开始,汉家的历代皇帝每隔几年就会换个年号,常换常新鲜吗!

现在小皇帝的年号-‘中平’,还是董卓乱政时开始使用的,已经用了整整三年了,如今迁都以后,新朝廷,新气象,也确实该改个年号,庆贺一下,对此,就是丞相曹操也点头认可。

于是大殿里的群臣立刻开始讨论起来,几百名官员,自然不乏饱学之士,让他们带兵打仗也许不行,可想个吉祥如意的好‘年号’却不是什么难事,很快小皇帝的新年号就出炉了~~~兴平!

剩下的就简单了,官员负责拟旨,皇帝用玉玺,丞相曹操看过之后,又在底下加盖了自己的金印,随后尚书令-荀彧等人再次检查无误,加盖尚书大印,三道手续通过,下令颁布全国,再过二十几天,从明年起,就是‘兴平’元年了!

政令出台,小皇帝满意,丞相认可,百官自然也是皆大欢喜,纷纷拍手称贺,希望新的年号能给大汉王朝带来好运,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大殿里,文武百官都在高兴,唯独萧逸暗暗皱起了眉头,他并不反对皇帝改年号,更不介意大家一起庆祝一下,可这件事由伏完提出来,似乎就有点疑虑了,要知道,这家伙的家里,可还藏着一头凤凰呢~~~

“启禀陛下,老臣-杨彪有本启奏!”

一位白发老臣从武将之首的位子上站了出来,并不下拜,只是微微躬身一礼,大殿里有这个资格的人只有一个~~太尉杨彪!

杨彪出身于著名的弘农杨氏,曾祖父杨震、祖父杨秉、父亲杨赐都官居‘太尉’,并且都以忠直而闻名,如果说袁家是‘四世三公’,那么杨家就是‘四世太尉’,在名望上毫不逊色,只不过杨家人比较低调,一向诗书传家,对政治过问的不多。

除了官居‘太尉’,杨彪还是四朝元老,资历深厚无比,是大汉官场上的常青树、不倒翁,几十年来,无数大滔大浪,朝堂上的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连皇帝都换了四个,唯独他老人家,稳坐钓鱼台,平安无事,就凭这份本领和资历,连丞相曹操都礼让他三分,恭敬的称呼他为‘老大人!’

“老爱卿有话请讲,朕定然应允!”刘协的腰挺得更直了,双眼冒光,真找到了几分君临天下的感觉。

“大汉之所以社稷动荡不安,皆因陛下年幼,主少国疑,一些乱臣贼子才敢窥视神器,妄自尊大,如淮南袁术就是此例,故而老臣请陛下早行‘冠礼’,昭示天下!”

太尉杨彪这番话可谓是含沙射影,尤其‘乱臣贼子,窥视神器’一句,明骂袁术,暗指曹操,真是话里都带着刀子。

你们不是欺负皇帝太小吗,那就让他成年好了,在世人的眼里,行过‘冠礼’就是成年人了,可以履行一个成年君主的权力和义务,看谁还敢不敬!

“哗!哗!”

群臣中顿时一阵大哗,有些聪明人已经明白过来了,难怪侍中-伏完上奏改元,原来在这等着呢,前面不过是个铺垫,冠礼才是真章!

对于帝王而言,‘冠礼’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周代开始,在位之王一旦去世,皇子无论年长或年幼都可以即位,但若未成年行‘冠礼’则不可亲政。

比如周成王幼年继位,由周公摄政,直至其成年。嬴政十三岁即秦王位,但也是直到二十二岁,‘冠礼,带剑’,方才亲政,从天子至士庶,冠礼都是“成人之资”,未行冠礼者,“不可治人也!”

首节 上一节 340/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