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441节

“紫木,该死的,你给我出来!”

随着断喝,一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人从大堂外缓步走了进来,白衣飘飘,玉树临风,脸上还带着一丝邪邪的笑意,正是许久未见的紫木公子!

从庐江郡离开后,他带着两名仆人,一路上晓行夜宿,来到了邺城,先是用那柄‘破军刀’为觐见礼,结识了三公子袁尚,而后又献上传国玉玺,准备作为自己进身的台阶,可是没有想到,出了意外!

刚才紫木公子就站在外边,对大堂里发生的事听的一清二楚,得知那枚玉玺竟然是假的,他心中虽然吃惊,却并不慌乱,此时走进来,还不忘给众人躬身行礼!

“父亲,玉玺就是此人送给孩儿的,没想到竟然是一个江湖骗子,孩儿这就将他千刀万剐,以正典型!”袁尚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紫木公子,又‘刷’的一声从腰间拔出一柄锋利无比的短刀,赫然正是那把‘破军刀!’

“你是何人,竟敢大胆进献假玉玺,莫非不知‘死’字怎么写吗?”不愧是亲父子,看到儿子扔出一个‘替罪羊’,袁绍顺势就把所有罪名全推了过去,杀气腾腾的看着紫木公子!

“在下公孙紫木,乃是‘仲氏天子’身边的护宝官,庐江兵败之后,主上病死荒野,在下从乱军之中侥幸得脱,这才怀揣玉玺,千里迢迢跑到邺城,进献给大将军的!”

紫木公子绝对不会说这枚玉玺是自己弄死了袁术,从遗体上搜出来的,二袁毕竟是亲兄弟,内部之间打死打生都可以,如果知道是外人下的毒手,袁绍心中虽然欢喜,却肯定会砍了他的脑袋以祭奠亡弟,这就是门阀们的习惯,既当婊子,也立牌坊!

“护宝官,从庐江来的?”

众人又是一惊,所谓的‘护宝官’,又叫‘符宝郎’,是朝廷里专门负责给皇帝看管玉玺的官员,袁术在淮南称帝,有这么一个官员并不稀奇,而且‘传国玉玺’也确实在袁术手中,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可这位紫木公子怎么送来个假玉玺呢?

能站到这座大堂里的,没有笨人,大家略一思考,立刻就脑补出了答案,袁术把‘传国玉玺’看的比自己性命还重,肯定要随身携带才会放心,不过为了安全起见,他又让人雕刻了一枚假玉玺,让‘护宝官’捧着,以转移人们的视线,结果这位‘护宝官;就从庐江一路捧着假玉玺来到了邺城,说起来,他也是个倒霉鬼呀!

事情的脉络虽然理清楚了,可这枚玉玺毕竟是假的,弄出如此大的乌龙事件,这个责任得有人背不是,一事不烦二主,干脆,还是这个倒霉鬼吧!

想到这里,众人全都杀气腾腾的看着紫木公子,主位上的袁绍也把大手抬了起来,只要一挥下去,立刻人头落地,一了百了!

“诸位,在下不过是个小小的护宝官,人微言轻,见识有限,但有一个道理还是明白的,大将军若想称霸天下,一统九州,需要一枚玉玺作为号召,而这里恰好就有一枚,剩下的,就不必小人多言了吧!”

一语惊醒梦中人,紫木公子几句话出口,大堂上的众人立刻眼前一亮,“对呀,大将军袁绍需要一枚玉玺,这里又正好有一枚,这就足够了,至于它是真、是假吗,呵呵,只要袁绍说是真的,河北一众文武说是真的,那么普天之下,谁又敢说这枚玉玺是假的呢?”

天下间的事本就如此,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只要说的人多了,假的也能变成真的,难道还能有人拿着真玉玺前来邺城辨别不成,那样更好,真的假的,就全留下了!

另外吗,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就是秦始皇传下来那枚玉玺,也未见得就是真的,这里面可是有一段典故的!

昔日,楚人卞和在荆山之下,见有凤凰落于石上,隧献石于楚文王,解之,的美玉一枚,命名为‘和氏璧!’

后来这块美玉几度易手,辗转于各国诸侯之间,还发生过‘完璧归赵’的故事,最后秦始皇一统六国,得到了这块美玉,令良工琢磨为玺,丞相李斯亲自撰文其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秦二十八年,始皇帝巡视洞庭湖,风浪大作,大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风浪乃止,也就是说,那枚传国玉玺已经扔进洞庭湖里了!

等到了秦三十六年,秦始皇巡视华阴时,有人手捧玉玺,站于道中,曰:‘持此还祖龙’,而后消失不见,于是传国玉玺才回到秦始皇手里!

问题就出现了,已经扔进洞庭湖的玉玺,怎么又被送了回来,神仙之类的东西,虚无缥缈,不可信也,否则也不会等了八年之久,才把玉玺还回来,难道说神仙也要把玩一阵子,才恋恋不舍的还给秦始皇吗?

透过重重的历史迷雾,再抛开神仙之类的伪命题,最后我们可以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洞庭湖时,因为风浪太大,玉玺不小心掉进了水里,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是无法打捞的。

可当皇帝的又不能没有玉玺,所以秦始皇费尽心思,又令人找来一块质地相似的美玉,让工匠重新雕刻了一枚新玉玺,最后再玩了个‘神仙还玉玺于祖龙’的政治小把戏,蒙骗世人而已,不用说,以始皇帝的性格,那些知道真相的工匠、侍从,最后肯定都被灭口了!

也就是说,真正的那枚玉玺,应该还在洞庭湖里沉睡呢,现在传下来这枚,本身就是一件仿制品,或者说是‘二代玉玺’,只不过它确实是秦始皇传下来的,又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沉淀,才有了如今被神话的地位!

既然秦始皇都能作假,那咱们为什么不能,只要嗓门高一点,在把故事的来龙去脉编的严谨一些,假的也就变成真的了!

想通了这些关系后,袁绍的脸上顿时多云转晴起来,“瞪眼说瞎话,本来就是门阀的基本功之一,另外吗,这个叫紫木公子的家伙,也不能杀,有了他,才能证明这枚玉玺的来历呀!”

“恭喜主公,天赐玉玺,一统天下,指日可待!”谋士许攸最是油滑,第一个跪下行礼,拍起马屁!

“恭喜主公,天赐玉玺,一统天下,指日可待!”别人也不是傻瓜,立刻跟着喊了起来,声震屋瓦,格外卖力!

“哈哈,好,此乃天意如此呀,立刻昭告天下,就说传国玉玺,落入本大将军手中了!”袁绍脸上也乐开花了,把那枚玉玺抱在怀中,把玩个不停,而后又看向紫木公子,“你献玉玺有功,以后就留在本大将军身边,继续做‘护宝官’吧!”

“多谢大将军赏识,小人结草衔环,誓以死报!”紫木公子立刻下跪行礼,一脸感恩戴德的模样,心中却在暗暗计较,“萧逸,本公子如今又有本钱了,咱们好好的再战一场,论个输赢吧!”

第一百九十章人心难测

许昌,丞相府中,曹操正在大堂上夜宴宾客,在坐的无一例外,都是他麾下的心腹文武大员,朱袍紫绶,济济一堂,好一派兴盛气象,比起灯火稀疏,人烟冷落的皇宫来,无疑要强上百倍!

几杯美酒下肚,曹操顿觉豪气干云,尤其看到麾下‘谋士如云,战将如雨’的格局气魄,心中更添三分得意,有如此众多的豪杰之士为己所用,何愁天下不定,霸业不成!

曹操是骄傲的,也有骄傲的理由,自从举兵以来,短短数年时间,破黄巾,败袁术,灭吕布,收刘备,横扫淮南之地,直下徐州五郡,不但占据东、西两京,控制了朝廷上下,更拥有四州之地,数十万精锐兵马,如此赫赫功业,足以名流青史,光耀后代了!

如今,最大的敌人就是河北的袁绍了,一个同样拥有四州之地,数十万兵马的强大对手,只要能打败他,中原沃土尽归己有,而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到时候这天下一十三州的土地、城池,就全都姓‘曹’了,日后自己也未尝不能弄个‘太祖、武王’之类的称号,那就看子孙后代是否争气了!

“报丞相大人,萧大都督从徐州派来加急鸿翎信使,正在府门外等候!”

宴会上,酒醉三分的时候,相府亲兵统领-许褚迈步走了进来,脸上还带着一丝焦急!

“哦,萧郎派人来了,快快传上来!”听到禀报,曹操微微一愣,他可是给了萧逸‘先斩后奏,独断专行’之权的,寻常军政事务根本不用来请示自己,看来是真的出大事了!

“萧郎的急报,徐州出什么大事了?”

“不知道呀,莫非是河北,或者江东的兵马有异动不成?”

“就算是两路兵马齐出,以萧郎的本领,足以应对有余,断不会派出加急鸿翎信使呀?”

“难道说,还有什么比兵马大事还重要的?”

听说是萧逸派来的急报,宴会上的一众文武立刻窃窃私语起来,最近这段时间,徐州五郡之地经营的很好,士族顺从,百姓安居,提纯精盐的生意越来越大,还上交给国库大批的钱粮,到底什么事,能让‘鬼面萧郎’也如此惊慌呢?

“玄甲军-先锋校尉-典韦,参拜丞相大人!”

随着一阵沉稳的脚步声,身披铁甲的典韦走进大堂,只见他满脸的尘土,目光微赤,神色很是疲惫,一看就是日夜兼程赶来的,即使这样,他依然一手提着宝剑,一手捂着心口,警惕的看着四周!

“原来是典将军,萧郎派你快马前来许都,所为何事?”曹操知道典韦是萧逸麾下第一悍将,把他都派出来了,看来真是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

“末将奉令,送来一件东西给丞相大人!”

“哦?速速呈上来!”

“诺!”

卸甲、解袍、扒开中衣,典韦小心翼翼的从怀里摸出一个黑漆锦盒来,一路奔驰,锦盒片刻未曾离身,如今已经沾满了他的汗水!

曹操身为大汉丞相,自然不能轻易离坐,大公子曹昂正好侍立一旁,连忙上前几步,准备接过黑漆锦盒!

“公子退下,大都督有令,除了丞相大人,有擅动此物者,斩!”

看到有人过来,典韦虎躯一振,浓烈的杀气喷涌而出,手中的宝剑也出鞘半尺有余,惊的曹昂连忙止住了脚步,他感觉的出,这名壮汉是真敢杀人的!

首节 上一节 441/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