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608节

如果袁军前来讨伐,千万不要力敌,你可以窜入山区,游击作战,牢记十六个字:‘敌进我退,敌驻我饶,敌疲我打,敌逃我追!’

乱世之中,有粮就能聚兵,凭着几十车财物、两千匹战马,再加上太祖的军事思想指导,萧逸相信,用不了几个月,‘赤水黄巾’的大名就能传遍天下了!

“诺!

曹性拿起笔墨,把十六个字抄写在自己胳膊上,作为行动纲领,而后领着人马,呼啸而去

“小斌辛苦一趟,带领十名手下,从小路出雁门关,去见赵家兄妹,让他们依计行事,自有厚报!”

说话间,萧逸令人取来笔墨,铺在一块青石上,写了两封书信,一个给赵浪,一个给赵嫣然!

赵氏兄妹雄踞草原,势力发展极快,几年时间下来,已经拥有了数万铁骑,十几万部众,如此强大的一股势力,自然要借用一番了!

“记住了,先见妹妹,后见哥哥,送信的顺序绝不能错,咱们是借兵帮忙,不是引狼入室,匈奴铁骑敢越过黄河一步,让他们后果自负!”

“诺!”

派出两员得力干将之后,萧逸带领剩下的人马,缓缓启程,向邺城进发了,至于失去主将的上党城,恐怕要大乱一场了!

萧逸所料丝毫不差,吕家兄弟一死,上党守军群龙无首,加上饥寒交迫,怨气冲天,直接引发了一场兵变,并州刺史-高干出兵镇压,混战两月有余,死伤无数兵马,才把事态平息下去!

趁此机会,一支号称‘赤水黄巾’的队伍出现了,他们呼啸山野,攻克城池,开仓放粮,很快就聚拢了上万饥民,活跃在并州山区,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路行走,一路查看,沿途尽是废弃的村庄和荒芜的土地,偶尔见到几个百姓,也是面黄肌瘦,目光呆滞,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另外,河北一带的粮价高的离谱,一斗粟米,竟然价值五千钱,是太平时节的二十倍,比起许昌附近的价格,也要高出四倍有余!

更让人郁闷的是,有价无市,你就算手里有钱,也很难买到粮食,幸好商队准备充分,带着几车粮食上路的,伙计们又猎取了一些野味,大家才算没饿肚子!

“入其境,不闻笑语,经其野,民皆菜色,民生如此衰弱,袁氏基业岂能长久呀?”

萧逸一阵的摇头,袁氏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就像一颗内心枯死的大树,只要狠狠的踹上一脚,必然轰然倒塌!

三天之后,队伍进入一个较大的村镇,才算见到一些人烟,更准确的说,只见人影,不见炊烟,镇子里早就断粮了,百姓们全靠挖掘草根、树皮活命!

见到车队之后,百姓们立刻一拥而上,放心吧,他们不是抢劫的,而是要推销商品--十几岁的少女,或者七八岁的男童

“大爷们发些善心吧,漂亮的黄花闺女,三升小米就能领走,多给一升的话,再搭上一个小的”

“七岁童子,可以伺候起居,贴身服侍大爷,不要一文钱,管饭就行呀”

投奔大户,买身为奴,灾荒之年,这是百姓们最后一条活路了,虽然失去自由,起码有口饭吃,总比饿死荒野强百倍呢!

为了争取一条活路,父母们直接把孩子扔到车上,不求钱财,有口饭吃就行,曹节、甄宓心地善良,转眼的功夫,就收下了十多个小奶娃,车厢里都挤满了!

“取出一半粮食,分发给百姓们,让他们吃顿饱饭吧!”

虽然是‘杯水车薪,难挽大局’,萧逸还是下令,埋锅造饭,好歹救济一下灾民们,看着人活活饿死,才是最残酷的事情!

“有饭吃喽喷香的粟米粥!”

“哇!还有肉呢,我就从来没吃过肉”

“真是感谢好心人呀听说他们从黄河南岸来,那里能吃上饱饭呢!”

炊烟升起,镇子里总算有了一点生气,百姓们围在铁锅旁,不停的吞咽口水,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对于汉家百姓来说,只要能吃饱肚子,就是幸福生活了,同样的,谁能让百姓们吃饱肚子,谁就是天下圣君!

“呜!呜!呜!”

没一会功夫,百姓们的笑容收敛,嚎啕大哭起来,一个个撕心裂肺,跪地不起

原来镇子里的一些老人,为了省下口粮,在一间破屋子内集体上吊了,子女请他们前来用饭,才发现情况,尸体都凉透了!

如此人间惨剧,众人不禁泪如雨下,曹节、甄宓的眼泪流成了小河,萧逸一边安慰她们,心中也是一阵叹息:

天灾人祸,民生疾苦,河北人口急剧下降,大约有五百万人口,其中青壮男丁不足百万,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了!

曹营集团控制的徐、兖、豫、司、凉五州,乃是战乱的中心区,损失更加惨重,只剩下三百万人口!

另外,江东六郡约有八十万人口,荆州富裕一些,人口一百五十万,益州也还不错,人口在百万以上,汉中约有四十万,此外,辽东公孙度治下,也有三十万人口,这就是大汉王朝的全部底蕴了--共计一千二百万人口,不足盛世时期的五分之一!

人死不能复生,萧逸让人砍伐树木,制作了一些粗糙的棺木,无论如何,让死者入土为安,升入天堂吧,惟愿那里没有战乱,也没有饥饿!

落落高张,明气四骞,梵行诸天,周回十方,无量大神,皆由我身;

我有洞章,万遍成仙,仙道贵度,鬼道相连,天地渺莽,秽气氛氛,

新落成的坟墓前,萧逸盘膝而坐,口念道家《度人经》,超度这些可怜的亡灵,心中也坚定了一个信念--‘以战止乱,天下太平!’

第一百三十一章五公子之谜

邺城-始建于春秋时期,乃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下令修筑的,用来会盟诸侯,显示霸主权威;战国时期,此地归属于魏国,一代名臣西门豹上任邺城令,利用河伯娶妻的机会,投巫于水,整治民风,开凿河渠,灌溉良田,极大的促进了农业发展,漳河两岸尽为膏於之地!

到了两汉时期,邺城是魏郡治所,因为繁荣富庶,人口众多,又成为了冀州治所,袁绍称霸之后,就把自己的老巢设在了此地,想要以邺城为根基,号令四州,图谋天下!

“北依太行,南临漳河,西控吕梁,东拥渤海,龙蟠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以此为基,未战先得三分胜算!”

第一眼看到邺城,萧逸就震惊了,恍惚之间,让他想起了大汉东都-洛阳,二者相比,在地势上难分伯仲,不同的是,前者已经毁于战火,只留下一片废墟,后者却是繁华富庶,就矗立在自己眼前!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想战胜袁氏集团,必须了解他们的老巢,萧逸当即决定,队伍暂不入城,先围着邺城转三圈,好好的查看一下,为日后的决战做好准备!

邺城是一座长方形城池,东西十三里,南北九里,周长四十四里,设有七座城门,四旱三水,交通极为便利,居民多达二十万以上,无论是城池面积,还是富庶程度,都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巨邑!’

城墙高有四丈,厚一丈八尺,全部用黄土、糯米汁、碎石、铁砂混合夯筑而成,浑然一体,坚不可摧,为了修筑邺城,袁绍征调了二十五万民夫,历时三年才完工,累死者高达六七万人,至于花费的钱粮、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还有漳河,东西绵延数百里,河面宽阔,水量充沛,即是一条天然的军事防线,又灌溉了两岸的土地,放眼望去,良田千倾,不见尽头,每年出产的粮食,都对在百万斛以上,真是肥的流油呀!

有粮好聚兵,为了防御上的需要,邺城的东、北、西三面,各自修建了一座卫城,周长也在五里以上,用于驻守兵马,囤积粮草、军械,与主城互相呼应,形成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

“准备充足的军械、粮草,再以十万精兵守城,只要统帅不是太蠢笨,坚守三年以上,绝无问题!”

反复查看之后,萧逸做出一个结论,想要攻克邺城,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付出五倍的伤亡代价,问题是,谁会为了一座城池,消耗如此巨大的力量,诸侯们就算有五十万人马,那也舍不得硬拼呀!

话又说回来了,自古以来,没有不破之城,只有不灭之心,城池再坚固,也需要人来防守,袁氏贪婪无度,一味压榨百姓,这样的政权不会长久,就像泥沙雕塑的城堡,大浪涌来就会烟消云散了!

“呵呵,紫木呀血海深仇,从未忘却,再次相逢,咱们就做个了断吧!”

首节 上一节 608/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