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613节

面对集体耍无赖的门阀们,田丰先是登门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他们捐献钱粮,共渡难关,可惜,一点用处也没有,这些家伙全是玻璃耗子一毛不拔呀!

劝说无用,只好用强硬手段了,田丰调来五千精兵,挨家挨户的威逼,再不肯捐献钱财出来,全部带走吃牢饭去,看你们是要钱还是要命!

很可惜,田丰低估了士族们的脸皮厚度,以及吝啬的程度,他们的反应可以用一句话形容--光着屁股打老虎,一不要命,二不要脸!

刀架在脖子上也不捐钱粮,实在逼迫急了,您就把全家老小带走好了,反正也吃不上饭了,进了牢房里面,起码有人管饭不是!

劝说没用,威逼也没有,无奈之下,田丰用出了最后手段,带上几个大力士,扛着百斤镔铁重锤,挨个登门拜访,凡是不肯出钱出力的,二话不说,直接砸大门、拆柱子,门阀们一下子慌乱了,自己的脸面可以不要,大门和柱子不能不要呀!

门第,指一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程度,权贵之家成为高门,贫贱之家称为寒门,二者差异极大,基本不会通婚!

阀阅,高门大户会在门前竖上两根柱子,左边的记载功绩,称为阀,右边的记载官职,称为阅,用来体现一个家族的历史荣耀!

门阀,就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前者为地位,后者为荣耀,缺一不可!

现在田丰带人拆大门、砸柱子,就跟挖他们的祖坟一样,没了这两样东西,士族们以后怎么混日子呀!

士族们可以不要面子,不能不要‘祖坟’,无奈之下,只好强忍心痛-‘出人手,捐钱粮’,帮忙组建出征的大军,与此同时,他们对田丰也是恨之入骨了,只要抓住机会,肯定是千刀万剐,挫骨扬灰

甄氏-大堂上,一场宗族会议正在进行中,凡是族内的成年男子,不论嫡庶,一律出席会议,共计数十人,另有高级管事百余人,站在大堂两侧旁听,事关重大,他们也有发言建议的权利!

甄宓乃是嫡出之女,家族地位极高,也换了一身男儿装,以‘五公子’的身份,坐在仅次于家主的位置上,参与了会议!

至于萧逸吗,青衣小帽,手持佩剑,就站在佳人身后,名为护卫,实为谋主,一双眼睛发出阵阵寒光,不停的扫视着甄氏族人,他们都是自己儿子的竞争对手呀,作为一名合格的父亲,是不是该拔掉这些扎手的荆棘呢?

坐在甄宓对面的,就是她的嫡亲大哥甄豫,一个相貌英俊,神态和蔼的人物,三旬上下的年纪,头戴羽冠,身穿皂衣,手持一本《道德经》,正看的津津有味,至于会议上的事情,一点过问的意思也没有!

“忘却功名,不问世事,一心求道,不染红尘,真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奇男子呀!”

查看半响之后,萧逸对这位大公子做出了判断,甄家嫡出五子,只有他活到了现在,不是没有原因的呀,这是一个没有危险的人,自然会长命百岁了!

“袁氏为门阀之首,甄氏为财阀之首,二者互相依靠,同舟共济,如今黄巾作乱,河北动荡不安,黎民百姓惨遭涂炭,各地的商路也断绝了,家族商业损失严重

于公于私,甄家都该出兵马,捐钱粮,帮助大将军讨平贼寇,顺便打通各处商路,汇通天下不过吗,大军出征,必须有人统帅,家族之中,可有人愿意担此重任呀?”

事关重大,家主甄安也出席会议了,与往日里邋遢的形象不同,今天换了一身装束,头戴紫金冠,身披福寿袍,手持一根金丝龙头拐杖,端坐上位,如松似岳,颇有一股子不怒自威的感觉!

这次征兵调粮的事情,甄家表现的十分积极,护卫、家丁、佃户共计召集了一万人,至于捐献出的钱粮、军械,更是占了全军的十分之三,可谓全力以赴,没有任何保留了!

一方面,甄家乃是天下第一财阀,就算装穷也没用,不如出手大方一些,还能换来仁义美名,以及大将军的的好感!

另一方面,财阀要想生存下去,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河北混乱不堪,甄家商队也是损失惨重,为了自身的安全,也该出兵讨贼!

问题也就来了,甄氏是一个商业家族,赚取钱财就天下无敌,带兵打仗却一窍不通,一万精锐人马派出去了,谁负责上阵杀敌,谁又能把他们安全带回来呢?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没有一个好的统兵人物,出兵征战就等于送死,这也是今天会议的目的,选出一名优秀的子弟,担负起统兵重任!

大堂上,众人目光闪动,都在思考统兵的人选,这是一个获得权利的好机会,同样的,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事情,面对数十万黄巾军,稍有不慎,就会尸骨无存呀!

甄安身为一家之主,轻易不能离开邺城,再说了,他的年事已高,也受不了征战的辛苦,自然不能统兵出征了!

接下来,就是少家主甄豫,不过吗,这位大少爷一心求道,不理世事,也没有统兵的才能,让他出战黄巾军,只有一个结果--全军覆没,家族元气大伤!

至于剩下的甄氏子弟,一个个低着脑袋,沉默不语,他们吃喝玩乐,提笼驾鸟,小日子过的舒服极了,干嘛去跟黄巾军拼命呢,万一有个闪失,家里的娇妻美妾怎么办?无数家财又怎么办?

“形势危急,生死关头,甄家子弟众多,就没一个主动请缨,上阵杀敌的勇士吗?”

半响无人回话,甄安不禁一脸失落,为了开拓商路,家族的精英子弟损失殆尽,剩下的全是眼高手低,毫无用处的一群废物,让他们继承家业,甄家必败无疑

“宓儿不才,愿意统领家族子弟出征,讨平黄巾贼寇,打通四方商路,还河北一个平安无事!”

甄宓站了出来,主动请缨,带队出征,清秀的目光中满是鄙夷之色,对于这些家族子弟,她也是看不上眼的,否则也轮不到一个女人去草原上冒险了!

“既然如此,就劳累宓儿了,沙场危险,一定小心应对,这些人马乃是家族精华,万万不能有失呀!”

甄安微微点头,家族阴盛阳衰,只能让唯一有胆魄的女娃统兵了,至于甄宓的能力如何,自然不用担心,因为她身后站着天下第一名将鬼面萧郎,用兵如神,百战百胜,从无败绩!

“呵呵,财权、兵权尽入手中,天下第一财阀的家业,绝不会落入别人手中了!”

萧逸淡淡一笑,目光扫过甄宓的小腹,满是得意的神色--“宝贝儿子,老爹给你弄来一份偌大家业,以后你就有好日子过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潜龙现身

“统领十万乌合之众,在粮草短缺,军械不足的情况下,对阵数十万残暴之兵,休说一战成功了,能够维持不胜不败的局面都很难呀!”

城外大营-中军帐,张郃端坐在帅位上,眉头紧锁,正在沉思破敌之策,右手边摆着一杆镔铁枪,烈焰波纹,寒芒闪烁,一看就是饱饮人血的利刃;左手边则是一套《孙子兵法》,色泽乌黑,光滑闪亮,乃是经常翻阅造成的,河北四将,各有所长,张郃的特点就是--心思缜密,文武双全!

既为名将,又以‘心思缜密’著称,出征之前,张郃自然要分析战局,对比敌我的实力强弱了,最后得出一个结果--“敌强我弱,实力悬殊,必出奇兵,方能制胜!”

一支军队要想形成战斗力,除了兵员充足,甲械精良,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做到上下一心,令行禁止,才能成为精锐之师,冲锋陷阵,一往无前!

再看看自己统领的军队,人员复杂,军械短缺,训练不足,完全是一群乌合之众,让他们去攻打黄巾军,无异于羊入虎口,有去无回呀!

先说人员问题,十万大军,是上百家门阀拼凑出来的,来源复杂,互不统属,彼此之间还有矛盾,入营以后整天斗殴闹事,已经出了十几条人命了,差点引起了‘营啸’,弄的人心动荡,上下不安!

兵员素质也不行,士族门阀被逼迫出兵,自然不肯交出精锐护卫了,派出来的全是老弱病残,不是六十岁的,就是十六岁的,也没什么战斗经验,不少人都是佃户,扛锄种地没问题,上阵杀敌完全不行,不当逃兵就算好样的了!

其次是军械、粮草问题,士族门阀并非自愿帮忙,捐献的器械腐朽不堪,刀是生锈的,枪是断杆的,弓弦一拉就断了,别说上阵杀人,就是杀一头猪都费劲呢!

粮草也是如此,发霉的小麦,变绿的稻米,生虫的豆类全送到军营来了,还掺上了沙子,士兵们吃了之后,上吐下泻,浑身无力,病倒了一大片,如果不是甄氏支持,送来一批好粮食,恐怕就会出人命了!

最后就是时间太紧了,人员差点不要紧,军械短缺也没关系,只要给张郃足够的时间,他可以认真训练军队,努力补充粮草,以他的治军能力,半年之内可以训练出一支精兵!

可是不行呀,军情紧急,巨鹿郡危在旦夕,大将军下了严令-‘半月之内大军必须出征’,这么短的时间,别说训练人马,能够勉强编组成军就不错了,至于能有多少战斗力,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

兵员差、军械缺、时间紧,这些问题张郃可以忍受,为将者,就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只能打顺风仗的家伙,叫做福将,唯有逆境求胜者,方为名将!

楚汉之争时期,韩信统领一万多名老弱残兵,‘内无粮饷,外无支援’的情况下,出征北伐,一路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只用了十七个月时间,就横扫了各诸侯国,最后兵围垓下,逼迫霸王自刎,立下无双战功,赢得了‘兵家之仙’的美誉!

张郃喜读兵书,最崇拜的就是韩信,前人能够做到的事情,自己为何不能效仿呢,不过吗,有一个难题无法解决,韩信出征没有任何束缚,可以尽情的施展本领,自己身边却有一位监军,犹如铁链缠身一般,根本动弹不得呀!

袁尚进入军营以来,依旧摆着三公子的架子,领着一大群门客,吃喝玩乐,挥霍无度,大量消耗着宝贵的粮饷,更加过分的是,他还带来不少女妓,夜夜笙箫,弄的军营里乌烟瘴气

如果袁尚只是喝点小酒,玩几个女人,张郃还能容忍一下,问题是,他吃饱喝足之后,还喜欢在营里乱转,四处插手军务,大事小情无不过问,精力充沛的不得了!

结果呢,凡是经过三公子处理的军务,小事变大事,大事变难事,没事也能挑起事,营中出现十次动乱,至少七次跟袁尚有关系,真可谓丧门星降世,倒霉大仙临凡呀!

首节 上一节 613/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