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684节

“我不能死呀,父母妻儿都在河北,我必须活着回去呜呜!”

“让开道路,挡我者死--杀!”

面对曹军的大举追杀,河北败兵跑的更快了,迅速退到了黄河岸边,此时,船只、木筏已经没有了,无奈之下,败兵们纷纷冲上浮桥,企图逃生,问题是,浮桥狭窄,容量有限,为了争夺道路,败兵们纷纷厮杀起来了,挥舞刀枪,大砍大杀,比在战场上还要凶狠三分呢!

浮桥上,张郃正在指挥撤退,因为行动迅速,七成人马已经过河了,剩下的三成将士,则在与败兵争抢浮桥,双方拥挤成一团,大打出手,过河的速度反而更慢了,不远处,数万曹军滚滚而来,眼看就要追杀上来了!

一旦让曹军追赶过来,数万败兵只能跳河喂鱼了,另外吗,他们还可能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杀过黄河,直捣袁军大本营,后果严重,简直不可设想呢,无论如何,也要阻拦住他们的脚步呀!

“传令下去!--燃放大火,烧毁浮桥,决不能让曹军追杀过来,否则的话,数万将士谁也没有生路了!”

俗话说:‘毒蛇噬手,壮士断腕’,张郃面目都扭曲了,嘴唇上咬的满是血迹,还是狠心下达了军令,没过河的弟兄们,只有对不起你们了!

“呼!呼!嘎巴!嘎巴!”

一声令下,士兵们脱下破烂衣衫,堆积在浮桥中间,再倒上一些烈酒,扔上了火把瞬时间,大火冲天而起,浮桥迅速崩塌了,烧焦的木板顺流而下,退路也彻底断绝了!

“完了!完了!浮桥已断,无路可逃了!”

“张隽乂、高云台你们两个千刀万剐的货!”

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再不想出办法来,数万人马就要跳河喂鱼了,好在人急智生,马延、张凯商议之后,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地逢生的好办法咱们举手投降吧!

乱世之中,当兵吃粮,本就为求一条活命,至于给谁当兵,这并不重要,再说了,河北士兵大都是强迫入伍的,战斗意志并不强,此时无路可逃了,谁还愿意拼命呀,纷纷扔下武器,双膝跪地投降了!

至此,双方的第一次交锋结束了,袁军进攻失败,战死两万多人,投降的三万多,损失人马超过了五万之众,可谓是一场惨败了,曹军则是大获全胜,出了抓住数万俘虏,缴获的旗帜、战鼓、帐篷、兵刃、铠甲堆积如山,三军士气,直冲云霄!

战事结束之后,曹操下令,摆下酒宴,犒赏三军,凡是有功将士,都会得到一份丰厚的奖赏,或是官职、爵位,或是钱财、土地,绝不遗漏任何人,在这方面,丞相大人一向是慷慨大方的!

另外吗,曹操还传下一道军令,收集战死者的尸体,曹军一方的,清洗之后,就地火化,装在黑陶坛子里,送回家乡安葬,同时抚恤家属,减免钱粮、赋税,至于袁军一方的吗,就在黄河岸边,筑造一座‘京观!’

所谓‘京观’,就是把尸体堆积起来,覆盖上厚厚的黄土,夯筑结实之后,形成一个巨大的坟冢,乃是兵家炫耀武功的一种方式,萧逸就是此法的追捧着,先后大量屠杀匈奴人、氏族人、羯族人,以其尸骨,筑造京观,汉家军威,八方臣服!

曹操下令筑造‘京观’,一是炫耀自己的赫赫武功,鼓舞三军士气,不让萧逸专美于前;另一个目的吗,则是刺激袁绍的,老对手最是好面子了,如今狠狠的抽上一巴掌,他必然会疯狂报复的不要忘了,疯狂距离毁灭只有一步之遥!

第二百一十章收取人心

常言道:‘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兵家不以胜败为常事’,两军交战,必然有胜有败,这是不可逆转的规律,不过吗

,做为统兵者,打胜了一切好说,高官厚禄,封妻荫子;若是打败了吗,不是阵亡沙场,就是军法处置,很难再有生路了,唯有如此,才能激励三军战心,奋勇向前,死中求活!

当然了,世上没有不打败仗的将军,神勇如霸王-项羽,征战四方,大小七十余战皆胜,唯独最后一战,惨败于=在垓下,自刎于乌江,英雄落幕,何其悲壮,因此上,一名优秀的统帅,即能打胜战,威震天下,也要会打败仗,全身而退!

深夜-黄河北岸-袁军大本营-中军帐!

大帐内-明灯高悬,火把成排,照的犹如白昼一般,大将军-袁绍坐在帅位上,面沉如水,手握宝剑,散发出冰冷的杀气,两侧站着数十名文武大员,同样的神色阴沉、低头不语此外,大帐内还跪着两名将军,甲胄破损,满身血污,正是死里逃生的张郃、高览!

袁军进攻白马城失败,偏将军马延、张凯成了俘虏,伤亡将士五万余人,军械、粮草损失不计其数,堪称一个大败仗了,直接的影响到了三军士气,对后面的战事极为不利!

首战失败,原因有很多,比如袁军准备不足,没有弄清敌情之前,就贸然的渡河南下;曹军过于狡猾,将计就计,设下了一个圈套;因为黄河水阻隔,河北援兵没能及时赶到,可是不管怎么说,败仗就是败仗,按照规矩,必须有人为此负责的!

问题是,谁来为这场败仗负责呢谋士们肯定毫无责任,他们一致反对进攻的,为此,沮授私下劝阻数次,不要贸然进军;田丰更是直闯大帐,当面据理力争了一番,认为曹贼奸诈,‘声东击东’之计难以成功,可惜,他们的正确意见没又被采纳,否则何至于此呀?

袁绍身为三军统帅,战略计划的制定者,下达命令的决策者,按理说责无旁贷,如果他不急于进兵,大军也不会遭受惨败了,不过吗,袁大将军的态度很明朗“这个黑锅自己绝对不背的!”

原因也很简单:丢不起这个面子呀!堂堂的袁大将军,四世三公之后,带领几十万人马大举南下,头一阵就打了败仗,说出去颜面扫地呀,再说了,自古只有无能的臣子,没有不对的主公,进攻策略不会有问题,只是下面人执行能力太差了!

“张郃、高览指挥无能,临阵逃脱,抛弃大量将士,实乃罪无可恕来人呀,把二人推出去斩首示众!”

袁绍不想承担责任,只好找两个替罪羊了,他的理由可以理解为:一名士兵执刀打了败仗,刀子有罪,士兵没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呀!

“二位将军效力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请大将军开恩呀!”

“二位将军浴血奋战,身上多处负伤,他们已经尽力了!”

“临阵斩将,于军不利,还请大将军宽恕,让他们戴罪立功吧!”

张郃、高览的人缘不错,立刻有人上前求情,既有军中袍泽兄弟,也有仗义执言的文官,大家心里清楚,此番战败,皆因袁绍的判断失误,与两位将军没有关系,他们浴血奋战,还带回来了三万精锐,已经尽到自己的职责了!

“哼!看在众人的面子上,暂且饶二人不死好了,不过吗,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各打一百‘背花’,以儆效尤!”

颜良、文丑、鞠义、方悦尽殁沙场,河北名将折损殆尽,袁绍也不想杀掉二人,既然大伙求情,也就顺坡下驴了,不过吗,还是要狠狠的惩戒一下,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以及无上权威!

“诺!一百背花,立刻执行!”

军令下达,不容更改,立刻冲上一群亲兵,把张郃、高览拖到帐外,扒下甲胄,轮起军棍,开始行刑

所谓‘背花’,乃是军中刑罚之一,就是用军棍猛抽犯人的脊背,打的‘皮开肉绽,血花四溅’,故而得名,算是一种比较重的刑罚了,常人挨上一百‘背花’,轻则内脏移位,口吐鲜血,重则骨断筋折,直接丧命呀!

“啪!啪!啪!”

粗大的军棍打在张郃、高览的背上,片刻之间,皮开肉绽,鲜血流淌,真是惨不忍睹呢,二人紧咬牙关,却是一声也不吭,好在行刑的士兵有些良心,下手留着分寸呢,只是一些皮外伤,不会要了他们的性命!

问题是,打在二将之身,痛在众人之心呀,此番战败,原因皆在大将军-袁绍身上,不听良言相劝,强行进攻白马,这才折损了数万人马,如今自己不加反省,反而推诿部下,用军棍抽打两位浴血奋战的将军,如此行为,想想真是让人寒心呀!

此情此景,众人也在暗暗的警惕,以后自己要多加小心了,谨言慎行,不要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免成了别人的替罪羔羊,自己倒霉还在其次,万一连累了父母妻儿,那就不好办了!

深夜!-曹军大本营--白马城楼-庆功宴上!

“今日大获全胜,皆赖将士用命,奋勇杀敌,老夫论功行赏,为尔等加官进爵,封妻荫子,还望上下同心,共图富贵呀!”

君无财,士不来,君无赏,士不往,香饵之下有死鱼,重赏之下出勇夫;曹操一代奸雄,深知其中道理,因此赏赐起有功之士,从来不会吝啬的:官职、爵位、美女、钱财、豪宅、良田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多谢丞相大人厚赐,我等赴汤蹈火、九死无悔喝!”

如此厚赏之下,将士们高兴万分,纷纷举杯庆贺,乱世之中,得遇明主,建功立业,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呀!

“呵呵!胜饮!大家胜饮!”

“呜呜!多谢丞相大人,天高地厚之恩!”

除了物质奖励,还需要精神鼓舞,曹操手持三足金樽,三子曹彰捧着纯金酒壶,父子二人挨个给将士们敬酒,如此礼贤下士,硬是感动哭了一大群人

酒宴上,除了一众曹营将校,还有两个人躲在角落里,不吃不喝,低头不语,满脸的羞臊之色,正是今天打了败仗-跪地求饶的马延、张凯!

二人投降之后,一直是忐忑不安,生怕被斩首示众了,万没有想到,曹操见到他们之后,亲解绑绳,好言安慰,直接留在军中效力,加封了‘关内侯’的爵位,简直好的一塌糊涂,这次庆功宴,也把他们二人请上来了,招待的极为热情!

首节 上一节 684/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