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785节

若干年后,秦王-嬴政出世,在法家丞相-李斯辅佐下,奋七世之余烈,横扫关东六国,建立起了幅员数万里,人口两千多万,举世无双的大秦帝国,法家之威势,由此可见一般了!

“此言荒谬绝伦,法家之术,暴虐无情,驱使天下百姓,化身虎狼猛兽,一味的穷兵黩武,连年厮杀不断,青壮死于战场,妇孺哭嚎荒野,如此丧失人心,国运岂能长久呼?

儒家博大精深,仁而爱人,以礼为先,以孝治国,教导天下黎民百姓,遵守君臣父子之道,人人安分守己,家家上下和睦,这才是长治久安之术!”

儒法之间,势同水火,法家刚一发言,孔融当即展开反击,而且言辞犀利,一语中的,指出‘依法治国’的弱点国运不能长久!

法家犹如一剂猛药,让秦国由弱转强,横扫了关东六国,可是连年征战,大兴土木,也严重透支了国力,弄的百姓离心离德,秦始皇驾崩之后,短短四年时间,大秦帝国土崩瓦解,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正是借鉴秦亡的教训,大汉建立之后,才会放弃法家之制,先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让百姓们休养生息,而后大力扶持儒家,建立了三纲五常,以礼仪教化天下,这才有了四百年的国运!

秦亡汉兴,法衰儒盛,事实如此,无法反驳,不过吗,孔融下面的话,就有一些问题了

“上古三代之时,大周国运最久,绵延八百余载,即是宗法之善,也有分封之功,天子居住中央,实行圣君之制,诸侯守卫四方,确保边疆无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天下因此大治矣!

汉高皇帝立国之初,分封宗室子弟为王,各自镇守一隅,以为朝廷羽翼,诸侯手握重兵,外挡蛮夷,内除奸佞,使得乱臣贼子,不敢窥视神器,此皆分封之妙也!

如今天下大乱,九州鼎沸,生灵饱受战乱之苦,更应该恢复古制,再行分封之法,诸侯各守疆土,和睦相处,自然相安无事,天下可太平矣!”

孔融口才极佳,言辞极有说服力,又搬出了汉高祖-刘邦,鼓吹起了分封制度,真不愧是孔子后裔,总是喜欢政治上复古!

按照他的政治设计,让小皇帝-刘协居住许昌,周围八百里之内,都是皇帝的直辖领土,再把徐、兖、豫、凉几州土地,分封给汉室宗亲们,建立一些刘姓诸侯国,至于青、冀、幽、并、益、荆、扬这些地方,就分封给各路诸侯,也就是袁绍、张鲁、刘表、刘璋、孙策、公孙度等人,各镇一方,自立为王!

“妖言惑众,误国误民,腐儒孔融老夫誓此杀之!”

争鸣台上,曹操端坐主位,一言不发,只是倾听百家辩论,可是目光之中,隐隐的透出了杀机,至于身边的萧逸,手指频频触摸剑柄,目光盯着孔融的脖子,寻找下手的地方

孔融的一番言论,如果实行的话,对于小皇帝有利,对于诸侯们有利,可是对于曹营集团、对于整个天下,却有百害而无一利!

要知道,现在的天下大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占据中原五州,成为了最强大的集团,不出数年时间,必然横扫中原大地,而后统领大军南下,荡平南方诸侯,完成统一大业!

如果实行分封制度,等于曹营自废武功,把自己占据的地盘,让给小皇帝与汉室宗亲们,袁绍、刘表、刘璋、张鲁、孙策、公孙度等人,却一点不受影响,还能建国称王,岂不美哉?

至于曹操,萧逸吗,只能交出军政大权,得到一州一郡的封地,当个小诸侯罢了,那有叱咤风云、执掌天下痛快呢?

再说了,分封制看似完美,其实漏洞百出,西周分封之后,天子示弱,诸侯崛起,互相征伐,足足厮杀了五六百年,根本没有太平可言,始皇帝扫平六国,废分封,行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终于把九州大地,凝聚成了一个国家!

曹操、萧逸都是大一统支持者,谁敢分裂国家、分裂民族,就是他们不共戴天之敌,誓必杀之而后快,这才对孔融动了杀机,另外吗,腐儒这番言论,恐怕也是背后有人,受了诸侯们的指使吧,真是好阴险的手段呢!

“周朝分封之制度,早已落伍于时代了,始皇帝的大一统气魄,才是万世不拔之基业!”

“汉初分封诸侯国,引出了七王之乱,死伤无数百姓,刘氏尚且自相残杀,何况异姓诸侯呢,分封制绝不可行!”

“孔融腐儒,误国误民,乃是伪君子、真小人,快点滚下台去吧杀此人以谢天下!”

孔融的一番言论,犹如茅坑里扔石头,顿时激起了民愤,法家、墨家、兵家、道家、阴阳家一拥而上,群起而攻之,尤其是纵横家的喷子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指着鼻子骂了半天,硬是一句重复的也没有!

就连与世无争的医家、农家,也都阴沉着脸,加入到讨伐队伍中,大一统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了,有人要逆天而为,开历史的倒车,这是与天下人为敌,一句话灭了他!

“腐儒滚下去!滚下去!滚下去!”

争鸣台四周的观众,指着儒家的旗帜,同样是破口大骂,各种污言秽语,更是层出不穷,儒家子弟有心辩解几句,可惜寡不敌众,很快淹没在人潮中了

“子曰:君子动口不动手今日争鸣大会,允许自由辩论,老夫倾吐心中所想,又有何罪于天下呢,岂不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眼看犯了众怒,孔融也吓出一身冷汗,不过吗,腐儒除了口才好,脸皮也够厚,一边自我辩解,开脱罪名,一边东拉西扯,拖延时间,在众人的口水中苦苦挣扎

“今日天色已晚,百家论战暂停,各位回去好好修养,养精蓄锐之后,明日再探讨治国之策!”

黄昏时分,天色渐暗,曹操站起身来,虚按了几下手臂,制止住了口水战,这时候众人才想起来,整整争论了一天,竟然忘记吃午饭了,言论之战-让人废寝忘食呀!

第十九章百家争鸣(四)

争鸣学府面积广阔,食宿齐全,接纳上万人不成问题,眼看天色渐暗了,萧逸安排百家学者们,住进了各处的房舍,好吃好睡,养精蓄锐,以备明日再战,当然了,对别人如此好,对自己就更好了,萧逸把养生区-天字二号房,划拨给了无愁侯府人员!

天字号的房舍,无疑是最好的了,楼阁高大,装修豪华,各种家具、器皿一应俱全,还有训练有素的仆从,就以舒适度来说,比起达官显贵的府邸,有过之而无不及呢!

享受奢侈的生活,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用饭、沐浴、更衣之后,萧逸以莫大毅力,拒绝了赵雨的‘邀请’,而是在漆黑夜幕中,走向了天字一号楼阁,那里是丞相大人的下榻地!

“末将参见大司马-丞相心情不好,用过晚饭之后,正在秉烛夜读,还请劝解一二!”

许褚带领数百名虎豹精兵,护卫在楼阁内外,五步一岗,十步一哨,黑暗处有埋伏者,制高点有弓箭手,若有人擅自闯入--杀无赦!

铜墙铁壁般的护卫,也是因人而设的,看到大司马前来,护卫们不敢阻拦,反而躬身行礼,这种不经禀告、不分时间,随时可以面见丞相的,天下只有两个人,一是萧逸,一是郭嘉!

“小婿拜见岳父大人,深秋时节,风冷夜寒,还请多多保重身体!”

“贤婿来的正好,老夫有事与你商议,来人呀上茶!”

楼阁书房之中,曹操端坐如山,面沉似水,正在秉烛夜读史书,不亏‘手不释卷’之名,另外吗,宗族将领-曹纯,按剑侍立一旁,犹如一块千年寒冰!

许褚、曹纯,虎豹骑两大统领,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前者护卫曹操安全,日夜不离左右,忠诚无人可比,后者潜伏在暗处,监视文武百官、士族门阀,专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比如说暗杀政敌!

曹操在深夜之中,召见心腹将领曹纯,用脚趾头也能猜到,奸雄已经动杀机了,准备用血腥手段,对付自己的政敌们,精神上无法折服,那就肉体上消灭好了!

另外吗,萧逸清楚的看到,曹操观看的竹简,正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杀之咸阳”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以曹操现在的权势,就算流不了一千里,也能流个七八百里了,从种种迹象上看,这是要效仿始皇帝,再来一次‘焚书坑儒’呀,想到了这里,萧逸不禁吓出一身冷汗,有心劝谏一番,不过吗

“丞相大人、大司马政务繁忙,末将暂且告退了!”

看到萧逸欲言又止,曹纯躬身行礼之后,主动的退出去了,他是一柄锋利刀子,就是用来杀人的,可是要杀什么人,何时下手杀人,就不该刀子考虑了,那是执刀者的事情!

“哈哈!--争鸣大会,辩论激烈,内容精彩,其中不乏金玉良言,老夫准备择一学派,作为施政治国之本,贤婿以为孔融‘分封之策’如何,朝廷若行此策,萧郎必为一镇诸侯!”

作为一名上位者,喜怒不形于色,曹操心中暗藏杀机,表面却是谈笑风生,还以言语相试探,给女婿挖了个大坑,可见城府之深了!

诸侯者:独当一面,称孤道寡,拥有自己的国土、官吏、子民,执掌生杀大权,享受荣华富贵,地位犹在三公之上,就是一方的土皇帝了,如此巨大的诱惑,谁能抗拒得了呢?

“孔融不知天时、不识时务,所言分封之策,对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此祸国殃民之徒,可杀、该杀、必杀!

不过吗,孔融虽然该死,却是一人之罪,与儒家学派无关,还望丞相手下留情,不要牵连太广了,以免动摇天下人心!

至于末将吗,年轻浅薄,生性懒惰,不敢有诸侯之念,惟愿追随丞相大人,平定九州,一统天下,名留青史之上,与卫青、霍去病比肩足矣!”

萧逸出身微末,本是一个山野小道士,入世不到十年,却能平步青云,成为天下第一名将,除了英武绝伦,机智狡猾,就是控制力极强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绝不胡乱伸手,以免引火烧身!

首节 上一节 785/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