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835节

乌维贼子看好了,你的‘头颅’在此,可惜又丑又脏的,留着也没啥用处,本夫子正好缺个夜壶”

祢衡口舌如刀,专往人心窝子里扎,句句不离下三路,骂到高兴之处,还拿出一顶头盔,正是昨日激战之时,右校王-乌维被击落的!

头盔扔到了地上,祢衡当着两军将士,解开腰间丝带,掏出了大鸟鸟飞流直下、水花四溅,那叫一个痛快呀!

面对此情此景,匈奴人彻底傻掉了,有人目瞪口呆,有人惊掉下巴,还有人摔落了马背怎么也想不通,汉家礼仪之邦,竟会有这种货色,究竟谁是野蛮人呀?

乌维更是七窍生烟,双眼一片的血红,对于武将们来说,头盔、甲胄、兵刃乃是立命之本,必须格外的珍惜,犹如第二生命,如今自己的头盔,让人家做了尿壶,还当着十几万将士是可忍孰不可忍?

“咚!--咚!咚!”

“杀!--杀!杀!”

匈奴右翼-战鼓如雷,喊杀震天,右校王大旗拼命挥舞,乌维在催促全军出击,跟汉军决一死战,也好洗刷自己的耻辱!

骂阵挑衅失败,反而受到侮辱,右翼阵脚也不稳了,到了这个份上,刘豹无计可施,只好亲自出马了,先是传令全军,不许轻举妄动,而后带领两千铁骑,亲自出阵诱敌!

“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在此,有请汉军统帅出面,两军厮杀之前,先论一个是非对错!”

刘豹立马阵前,高声呵斥,关于‘鬼面萧郎’的威名,他可是如雷贯耳了,今日正好见见真容,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大汉大司马-无愁乡侯-萧逸在此,大单于阵前相约,莫非要弃刃投降,归顺大汉朝廷,也好留一条性命?”

汉军大阵分裂开,簇拥出一位骑士,头戴蚩尤鬼面盔,身披螭纹寒铁铠,手持凤翅鎏金镗,浑身杀气腾腾,犹如神魔一般,正是汉军统帅-萧逸!

因为鬼面盔遮挡,人们看不见萧逸的面目,可是天下无双的装束,傲视千军的杀气,让人一眼就认出来了,他就是‘鬼面萧郎!’

看到萧逸出阵了,刘豹的战马连退数步,护卫们一拥而上,举着牛皮盾牌,组成了一道厚厚人墙,知道萧逸神射无双,上代大单于就死在他的箭下,要是不做好防备,再来一支冷箭咋办呢?

王者相见,即是斗勇,更是斗智,一言一行之间,可比万马千军,刘豹口齿伶俐,又通晓汉学,已经准备了说辞,至于萧逸吗坏水一流一大片,坑死人从不偿命!

“中原大乱,战乱不断,外有诸侯割据,内有奸雄弄权,汉室倾颓至极,皇帝孤苦无依汉匈和亲百年,本单于即是草原之主,也是刘氏之甥,岂能坐视不理呢?

匈奴大军南下,乃是为国讨贼、匡扶汉室,顺应天意民心之举,大司马即为汉臣,不思忠君报国,反而助曹为虐,恐怕要遗臭万年呢?”

刘豹侃侃而谈,一副大义凛然之态,不知道的人,真以为他是汉室忠臣呢,他就是要激怒萧逸,引诱汉军进入包围圈,而后一举全歼之!

“大单于身为蛮夷,却能高举义旗、为国除贼,真是让人钦佩,不过吗,咱们仇深似海,你爹让我一箭射死了!”

萧逸淡淡一笑,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孙子兵法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这点小把戏,还能瞒住自己吗?

“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专横跋扈,欺凌天子,本单于替天行道,故而出兵南下,与个人私怨无关!”

“说的太对了,真是高风亮节呀对了,你爹让我一箭射死了!”

“两军阵前,面对数十万将士,辩论天下大事,探讨是非曲直,大司马无话可说吗?”

“大单于提醒的对,我还真想起一件事八年之前,你爹让我一箭射死了!”

你有千般变化,我有一定之规,不论对方如何挑衅,萧逸就是一句回答,却比千言万语还有用,刘豹说的口干舌燥,还是落在下风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当然了,刘豹能够雄霸草原,也是心志坚定之人,区区杀父之仇,还激怒不了他呢,必须再加一把火,想到这里,萧逸抬起鬼面盔,露出一张微笑的小黑脸

“鬼面萧郎你是那个小道士,千刀万剐的仇敌,真是气死我了!”

刘豹最恨两个人,一是汉军统帅-萧逸,雁门大战之时,一箭射杀了自己的父亲,还用匈奴人的尸骨,修筑了一座‘京观’,至今矗立雁门关外,本想攻克并州之后,再拆掉‘京观’,一雪前耻呢!

另一个人吗,就是十年之前,在盘龙亭河边,用一番花言巧语,狠坑过自己的小道士,那张微黑的小脸、魔鬼般的笑容,经常出现在噩梦中呢!

现在吗,两个最恨的人,竟然合二为一了,仇恨值也随之暴增,刘豹双眼喷火,嘴唇咬出了鲜血,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传令各部勇士,拔出弯刀,吹响号角,与汉军决一死战有能生擒萧逸的,赏赐一万匹良马、十万头牛羊,册封一部大王--杀!”

第七十二章激烈交锋,挫敌锐气!

“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大漠天骄,唯我匈奴!--呜呜!”

号角连绵,喊杀震天,匈奴人的进攻开始了,刘豹的六万人马在左,乌维的四万人马居右,挥舞长枪短刀,从高坡上俯冲而下,直奔汉军大阵而去,犹如两条凶狠的恶狼,扑向了期待的猎物!

与此同时,马邑城门打开,高干带领两万残部,也呐喊着杀出来了,这条无耻的断脊之犬,见到有机可趁,也想分一杯羹呢,不过吗,悍将-夏昭没有出战,不知是留下守城呢,还是不愿与异族联军,对付自己的同胞们!

三路大军,齐头并进,旌旗如海,人马如潮,覆盖了整片大地,刘豹的战术是:利用双倍兵力优势,正面冲垮汉军大阵,再以骑兵穿插分割,一口一口吃掉敌人,最好生擒萧逸,千刀万剐,报仇雪恨!

“保家卫国,大汉必胜,炎黄之血,万古长存--吼!吼!”

面对汹涌的敌军,萧逸傲立阵前,面不改色,一手高举凤翅鎏金镗,斜指头顶苍天,一手握成拳头,猛砸自己的胸膛,发出愤怒的吼叫,鼓舞全军士气!

六万将士也是如此,一手紧握兵刃,一手握拳砸胸,阵阵怒吼,宛若雷鸣,甚至压过了战鼓声,这是铁血将士的呐喊,这是一个民族的声音--震撼灵魂,诛灭敌心!

高干的两万将士,也都是汉家血脉,因为形势所迫,这才站到了对立面,他们对匈奴人并无好感,更不愿做汉奸了,此时听到呐喊声,顿时军心大乱了!

有人放慢速度,有人原地踏步,还有人倒退回去了,原本整齐的大阵,立刻乱成了一团,高干如何叫喊,也是无济于事,与左右两翼之间,也出现了巨大缝隙!

再说右校王部落,核心都是李姓族人,他们虽然久居草原,却一直心念故土,对汉朝也颇有感情,更不愿与故国为敌了,只是畏惧乌维的铁腕,这才列阵出战的!

听到汉军的呐喊,有人垂下刀枪,有人折断箭簇,还有人东张西望,随时准备返身逃跑,今天这一仗吗,他们是出工不出力!

“挥舞旌旗,敲响战鼓,齐头并进,攻破汉军,有动摇军心,临阵退缩者--杀无赦!”

面对汉军的攻心战,刘豹气的暴跳如雷,频频的擂动战鼓,想要振作一下士气,可惜毫无作用,就连自己的本部人马,也开始厌战了

汉、匈之间,厮杀了数百年,也融合了数百年,文化、习俗互相交流,人员也在不断互换,比如汉朝一支特殊部队-‘长水胡骑’,就是归降的匈奴人组成,还有西汉名臣:金日磾、赵破奴、王援訾、于单全都是匈奴降将,一向忠于大汉王朝,还有人成为顾命大臣!

同样的,汉朝的文臣武将,叛逃匈奴的也不少,比如韩王-信、燕王-卢绾,李陵、李广利一大批豪杰之士,因为各种原因,全都投奔了匈奴部落,娶妻生子,繁衍后代,扎根在了草原上!

这些人才能出众,子孙们也混的不错,或为一部大王,或者身居高位,有的人慢慢胡化了,变成匈奴一份子,也有人牢记根本,仍以汉家子孙自居,现在与故国开战,难免的胡思乱想、消极怠战了

“玄甲铁骑--天下无敌!”

“玄甲铁骑--天下无敌!”

趁着匈奴人心不稳、阵脚大乱,萧逸带领三万铁骑,呐喊着杀出了大阵,马六、大牛统领其余将士,摆出了防御阵型,继续坚守着山口!

玄甲铁骑三万,匈奴大军十二万,如果全面冲击的话,一名汉军要面对四个敌人,难免的寡不敌众,萧逸凶狠如狼,狡猾如狐,自然不会吃亏了,他集中全部骑兵,直冲匈奴的薄弱环节!

敌军三部人马,刘豹最强、乌维次之、高干最弱,玄甲铁骑的进攻方向,就是袁军残部与右校王部的结合处,这里人马最少、防御薄弱,正好趁势而入,一分两半

首节 上一节 835/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