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944节

萧逸絮絮叨叨的,把多年积攒的心腹事,全都说给好友听了,让他的灵魂安息、放心升入极乐世界,一直到五更时分,才慢慢的站了起来,凝视着好友的遗容,把之深深烙入心中

天气过于炎热了,纵然有香料、冰块帮助,也难保肉身不腐烂,只有关闭棺材盖,隔绝空气的流通,形成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才能让肉体千年如鲜呢!

萧逸从腰间取下酒葫芦,不舍的摸了又摸,也放到郭嘉的身边了,这是卧虎山一株老藤上,摘取来的宝贝葫芦,圆润如玉、坚硬如铁,用来盛放美酒,味道更加美妙,乃是萧逸的心爱之物!

郭嘉也是嗜酒之人,多次索取这枚酒葫芦,还赖在无愁侯府不走,萧逸始终没舍得出手,如今也做了陪葬品,希望好友在另一个世界--开怀畅饮、醉卧瑶台!

“来人呀!--封闭棺盖!”

“嗖!嗖!--隆!隆!”

一群亲兵涌进来,推上了三层棺材盖,而且层层封印、密不透风,尤其是最外面一层,还用铜水进行了浇筑,就是用百斤巨锤,恐怕也砸不开呢!

萧逸又拔出贪狼刀,在铜棺上刻下一行字:‘棺中所眠,无愁挚友,相知相爱,义气千秋,有敢扰其安息者,萧氏子孙穷追四海、踏遍九州,也要取其项上人头,此誓海枯石烂、永不变更!’

“启禀大司马大人,子和将军心怀愧疚,说无面目再见丞相,已经在帐内留书自刎了!”

“唉!-奉孝陨落,乃是天意,子和何必如此自责,真是一位痴烈将军呀!”

萧逸刚刚离开灵棚,就接到一个不好的消息,曹纯在自己的帐篷中,偷偷的自刎身亡了!

曹纯是曹操的族弟,性情刚烈、骁勇善战,多年来一直追随左右,立过许多汗马功劳,因为他功勋卓著、忠心耿耿,故而受封为-高陵亭侯,与许褚一起执掌虎豹骑!

曹操在出征之前,让曹纯负责护卫郭嘉,不管出什么事情了,也要保证鬼才安全,那知道造化弄人,公孙度跨海偷袭、郭嘉挺身迎战,活活累死在战场上了!

因此上,曹纯万分内疚,认为是自己护卫不利,才使祭酒大人陨落的,没有面目再见丞相大人、也忍受不了舆论压力,于是横剑自刎、以死谢罪!

人死不能复生,萧逸叹息许久,让人把曹纯遗体入殓了,又搭一座灵棚祭祀三天,而后写了一份战报、一份讣告,派人快马赶往辽西,送到丞相大人手中!

与此同时,一条消息在大营中传开:因为郭祭酒之死,大司马深夜守灵、伤心过度,以至于口吐鲜血、元气大伤,需要长时间的修养,不能再统军征战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就在临渝浴血厮杀、鬼才黯然陨落之时,远在辽西的二十万曹军,也展开了强大的攻势,他们越过了大辽河,只用了短短一个月,就横扫了辽东、玄菟两郡,兵马推进到朝鲜半岛!

虽说拿下了两郡之地,曹操却一点也不高兴,因为辽东的主力人马,一直没找到踪迹,仿佛是凭空消失了!

于是乎,曹军派出大量游骑,四处打探敌军踪迹,准备一举合围歼灭之,那知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不是没有敌军消息,而是消息太多了

有人说:公孙父子统领主力人马,退到南边的‘三韩’去了,想要避其锋芒、保存实力,等到曹军撤退之时,再挥军随后掩杀!

也有人说:公孙父子跑到北边去了,准备聚集高丽、乌丸、鲜卑几部残余,在东北地区另建立一国,国号就叫做-大周,因为公孙氏出于姬姓,是周文王的后代!

还有人说,公孙父子去长兴岛了,而后统领着辽东船队,连夜离开了港口,至于船队去了那里,谁也说不清楚了,茫茫大海、无影无踪!

原来公孙度出发之前,故意的散布流言,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以此迷惑曹军的视线,让他们在辽东一带转圈子,为自己偷袭临渝创造机会!

因为路途遥远,粮草运输困难,二十万曹军无法久留辽东,又寻找不到敌军主力,反复思考之后,曹操做了两手安排:

任命张郃为平东将军、高览为镇东将军,统领着六万人马,前往古朝鲜半岛,攻略玄浪、带方诸郡,寻找公孙父子下落,并荡平三韩部落!

二人乃是沙场宿将,足以独当一面了,就算遇到公孙家主力人马,也能与他们大战一场,获胜未必容易,自保绰绰有余!

田畴引路有功,加封为柳城亭侯、辽西太守,负责两辽地区的民政,同时为张郃、高览的大军提供粮草,确保后顾无忧!

曹操率领其余人马,先是返回了柳城,全军修整数日之后,又沿着辽西走廊南下,准备返回临渝大营,再班师回归许昌城,大军北伐两年有余,终于要凯旋回朝了!

却说曹军一路南下,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过大凌河、越黑虎山经过半个多月的跋涉,终于来到一处地方-碣石山!

第一百八十七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上)

碣石山位于辽西郡东南,乃是燕山余脉之一,紧紧的依靠着渤海湾,主峰呈圆柱型,故而得名‘碣石’,(汉书注:方石为碑、圆石为碣),大约有百余座峰峦,称不上高耸巍峨,也不是兵家必争之地,却有一个霸气的称呼--天下神岳!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碣石山临近大海,常年云雾缭绕、艳霞升腾,仿佛是一座海上神山,据说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看到海市蜃楼、遥望蓬莱仙岛呢!

世人皆想长生不老,帝王将相更是如此,舍不得荣华富贵、娇妻美妾,更舍不得万里江山、生杀大权,如何才能长生不老呢唯有求助于神仙,方可与天地同寿!

传说渤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瀛州、方丈,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山上有金银宫阙、玉花仙草,有缘人食其果肉,则可长生不老,因此上,古人纷纷登临碣石,想要碰一碰仙缘,就连秦皇、汉武也是如此!

建安六年-秋十月,曹军班师凯旋途中,恰好路过了碣石山,丞相曹操当即下令,全军在此修整两日,自己也好游玩一番,至于奸雄是欣赏风景,还是寻求长生,那就不得而知了!

“哒!--哒!哒!”

海景之美,莫过日出,二更时分,曹操带着程昱、刘晔、夏侯惇、夏侯渊、徐晃、于禁一大群文武官员,离开了曹军大营,高举火把、坐骑骏马,直奔碣石山而去!

四更时分,一行人来到了山脚下,许褚带领数千虎豹骑,已经把附近道路封锁了,身披铁甲、手持金戈的甲兵,一直排到了山顶上,两辽之地刚刚平定,乌丸、鲜卑还有不少余孽,为了预防刺客偷袭,必须严加防范着!

“石阶光滑、山路难走,请丞相大人乘辇而行!”

“不必了,自古山高人为峰,本相若是乘辇而行,岂不少了登山之乐?”

有人抬过一座八龙金银辇,此辇以沉香木为身,上刻八条五爪金龙,盘旋扭曲、栩栩如生,唯有诸侯王可以使用,曹操如今的权势地位,也的确有这个资格了!

出乎意料的是,曹操却婉言谢绝了,选择了徒步登山,原因有两条:其一,奸雄野心勃勃,喜欢的是‘九’,而不是‘八’;其二,寻求神山,心诚则灵,自然要亲力亲为了!

丞相大人不肯乘辇,其余的人只好步行了,好在碣石山并不太高,主峰仙台顶只有三百多丈,并有无数的石阶相连,乃是秦始皇登山之时,令上万工匠铺设的,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依旧非常的坚固呢!

“呼!--呼!呼!”

一行人沿着石阶、奋力攀登山路,好在两汉之时尚武,就连程昱、刘晔这样的谋士,也有强健的体魄呢,攀爬速度非常之快,终于在佛晓时分,登上了主峰仙台顶!

此时东方泛白,眼前约可视物,只见碣石山主峰上,竟然有一座古老的宫殿,格局宏阔、巧夺天工,可惜在风雨的侵蚀下,已经变得残破不堪了了,可想当初建成之时,又是何等的美轮美奂?

“三十二年,始皇帝东游渤海,亲自登上碣石山,令工匠修筑宫殿一座,以为观赏海景之用,又使燕人-卢生乘大舟入海,寻求蓬莱、方丈、瀛台三座神山,然而寻求神仙未果,却带回一条预言--亡秦者胡也!

前汉-元封元年,汉孝武帝东游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复东巡海上,来到碣石山,令人修复、扩建此处行宫,以为求取仙药之用,耗费人力、物力不计其数,后为近臣东方朔劝阻,方罢免求仙之事!

如今丞相大人讨伐辽东,大军班师凯旋至此,亦当封禅天地、祭祀鬼神,再留下一二绝佳诗赋,载于煌煌史册之上,不使先人专美于前也!”

谋士-刘晔精通史学,把行宫的来龙去脉,说的是清清楚楚,还小小拍了曹操的马屁,把他跟秦始皇、汉武武相提并论,其中隐涵着劝进之意!

自从出师北伐以来,曹军所向披靡,消灭了袁氏家族、乌丸人、鲜卑人匈奴人也远远退避了,大汉一十三州之地,曹家已经独占其九,势力无人可及,诸侯莫不臣服!

如今大军凯旋回朝,曹操的地位必然再进一步,奸雄已经贵为丞相、位极人臣,再进一步怎么走,直接称帝?暂且为王想做开国元勋的文武们,都在暗暗的猜测中!

“哈哈!--子扬先生博学多才、令人佩服,我等入殿休息片刻,待到东方日出之时,也好领略大好风光,如果天赐大福缘,或许可见蓬莱仙岛呢!”

曹操仰天大笑,称赞了刘晔一番,对于劝进的话语吗,却是不置可否,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

首节 上一节 944/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