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隐龙 第961节

“我会在海外贫瘠之地买一些土地,比如英国人的澳大利亚,远东部分地方……我会组建一个流亡政府,那些有幸逃过汉人屠刀的满人,到时候总归还会有一个落脚点啊!”

“当然了,这是最后最无奈的办法,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不会走这一步……但是我对朝堂未来的局面非常担忧,南方长毛都已经被灭了五年了,可是到现在朝廷的权力都没有集中……”

“未来会怎样?不出所料就是内战频繁,东西两宫的矛盾已经是不可调和了,甚至奕?和奕譞之间也有了理念上的差距……陛下现在福建正在拼命的练兵,他想干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内战早晚会开打,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绝对不能当看客,我们必须在最关键的时刻出手,让杀戮再少一点,让战争再短一些……”

“我奕誴不敢说有多高的天赋,我跟我那六弟和七弟比当然是不如的,可是我至少还有一颗赤子之心,我想做点事情,哪怕只是杯水车薪呢,至少我还尽了那一杯水的心,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啊!”

在五爷的判断中,满清的政局在未来十多年很恐怕很难太平,各方势力都已经壮大了,没有人天生愿意屈于人下,暗战之后必定会有明战。

谁都不知道这场战争中会陨落多少皇子皇孙,更不知道有多少野心家会趁势而起,八旗制度本来就倾向于分权,是入关之后,康雍乾三朝拼命的灌输汉人的儒家思想,这才勉强造就了清朝中央集权的格局。

但是这种格局太需要强势君主的坐镇了,一旦主上羸弱,过去八旗内部的分权基因就会立刻死灰复燃,天知道到时候要死几条真龙。

五爷喝多了,最后是李拓送杨智离开的胭脂虎的家,李拓在胡同里低声说道“杨哥啊!您心里一定要保持着一丝清明,您是贰臣我们是小吏,说白了都是根基不硬的藤萝……”

“想要在朝堂上混得好,或者说保住一条小命,那就得依附在大树之上……眼下京师我能找到的最大的一颗大树,也就是眼前的五爷奕誴了!也只有他现在势力还弱小,还允许我们投靠……”

“无所谓忠诚,现在的局面就是这样,你想活下去不想当被被烹饪的走狗,那么就得向五爷表忠心,这时候您还就是大清朝的忠臣……”

“但是你想活的更长久,平安喜乐到80岁,然后儿孙也能活的更好,那就心里一直吊着一根弦……你压根就不是谁的忠臣,你就是我们这群灰色群体里的一员,所谓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忠臣、奸臣傻傻分不清楚……咱们就糊涂着往前走吧,天知道后面有什么事情等着咱们呢……”

“五爷要银子,咱们就好好给他赚银子,五爷要组建自己的势力咱们就给他搜罗人才……如果有机会,把黄袍披到他身上,也不是不可能的哦!”

杨智狠狠的揉了揉脸上的皮肤,深呼吸了几口冬夜的冷风,脑子终于清楚了一些,望着不远处亮着灯笼的自家宅院,看着管家和一群下人焦急的等待,他晃了晃脑袋。

“不想那么多了,为了荣华富贵,前面就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往前拼啊!不就是要钱吗,只要有人给我撑腰,我有的是办法赚银子!”

“来人啊,给李拓大人带话,让他密切关注南洋的局势,我感觉马上就会有一场大富贵要到手了……”

南洋大马,加里曼丹岛,也就是中国人俗称的婆罗洲了。这里是世界第三大岛屿,地处南洋中部,地理位置非常优厚,物产极其丰富。

赤道从婆罗洲内穿过,炎热的气候带来充沛的降雨,这里的雨林和植被非常密集。是南亚重要的香料、橡胶、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的主产区,而且岛内也有一定的金、银、锡等矿藏。

富庶之地自然引起多方的觊觎,从最早的葡萄牙殖民者到后来荷兰、英国殖民者,一批批西方远征船队,从这里带走了数不尽的财富。

中国人当然也不会忽视这座财富之岛,现在婆罗洲的华人数量已经超过了马六甲和狮城,成为南亚华人第二个重要聚集区。

从坤甸到古晋然后再到泗务文莱,所有大型城市都有大量的华人聚集,由于人口越来越多再加上肖乐天的势力开始在这里扩张,眼下华人的声望可比历史上要好的多了。

尤其是在文莱,就是明朝古称渤泥国的这个地方,更是华人最最集中之地,四海商号和米家粮行,两家华族超级粮食贸易托拉斯集团,都把这里当成了重要的粮仓开始苦心经营。

沿着文莱的北部海岸线,从白拉奕一直到都东上百公里绵延的海岸线之后,密密麻麻全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农田,这些产业全部隶属于四海商号和米家粮行。

米芾的外甥田琳,还有四海商号派驻在这里的大掌柜牛金财,两人现在最爱干的事情就是架着马车沿着白拉奕到都东的海岸大道来回巡视,看着农田一点点的开始向南方眼神,他们的心情是别提有多好了。

田琳和牛金财今天同样乘坐着西式的宽敞马车,透过明亮的玻璃再打量周围的美景,左侧是望不到头的稻田,右侧是碧蓝的中国南海,农夫还有渔民辛勤的创造着财富,放眼望去只要是干活的那一定是华人,只要是偷懒的,那一定是南洋猴子。

“不出国门我实在是想不到,天底下居然有这么富足的地方,看看国内西北、西南那些穷困潦倒的省份,那是年年闹饥荒,老百姓想种地都没有地可种……”

“就是就是,我小时候跟着家里人去过西南省份,真是想不到的穷啊!到处都是石头山,那石头破碎破碎的,根本就没有一点土,人们想种一口吃的根本就不可能……”

“没错,还有大西北那边,我的天井口挖到地下二十丈都不见有水冒出来,别说浇地了就连人喝都成问题,那叫一个穷啊!”

1165 呵斥!

兄弟两个都是跟着家里族长还有老掌柜一起干出来的,大清的粮食行当他们熟的不能再熟悉了。

中原大陆经过几千年的农业开发,土地的潜力早就已经耗尽,关中平原的沙漠化已经越来越严重,山西干旱的趋势也愈演愈烈,直隶人口滋长农田产出已经不够当地人吃的了,中原大省河南还有山东情况也不乐观。

四川天府之国受到祖先水利系统的福泽庇佑,民众生活还算过得去,但是由于蜀道艰难造成四川平原的粮食很难融入到中原粮食贸易体系之内,只能在当地自我消化。

现在大清国的粮食命脉就捏在两湖地区还有江南地区,也只有这两处地区还能够有一些粮食生产剩余。

但是这些多余的粮食弥足珍贵,满人是不会给汉人吃的,通过运河水系,大量的粮食被运送到京畿地区,庞大的旗人集团就如寄生虫一样靠着这些粮食和地方赋税来维生。

四海商号和米家粮行这两大粮食托拉斯早就听从肖乐天的命令,做过全大清的粮食产业调查,结果触目惊心。

中国一旦发生天灾或者战争,则必定会造成非常严重的饥荒,而且一出现就会是席卷全国的。

在大饥荒面前,四川天府之国会迅速关闭蜀道把粮食锁在盆地中,其实不锁也无所谓,以当时大清国的交通体系,粮食想运都运不出来。

四川、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则是灾荒中的相对安全地区,关外地广人稀还处于未开发阶段,暂时不用考虑。剩下的就是依托海运、河运能够覆盖的一些狭窄区域,还能靠着进口吃到一些高价粮。

满大清就这么一点点安全的地方,剩下所有的省份地区,全都会出现超级饥荒,饿死的人绝对会以亿来计算。

调查的结果让所有人惊恐不已,当肖乐天合上文件之后,他甚至走到这些调研者的面前,向着这些卑微的商人,深深的鞠了一躬。

“感谢各位的辛苦付出,感谢你们揭开了残酷的真相……现在中国人的口粮问题已经不是那个大清能够解决的了,更不是满清那些腐朽的官商勾结者能够救命的了!”

“除了你们之外,中国数亿百姓将再无指望!只有你们,只有你们这些华族新兴的儒商们,只有你们这些心中还有正义、道德的华商们,才能救他们……”

“我代替数亿百姓,拜托你们了,用尽你们所有的力量,开发南洋抓紧一切时间积攒救命的口粮,万一真的到了那一天……我只求不要出现易子而食的惨剧!哪怕你们是为自己的儿孙积德了,也请你们努力!”

儒商、华商?这两个名字沉甸甸的,压的在场两个粮食贸易托拉斯所有高管全都跪下了,本来他们就在努力的开发南洋的市场,现在又有丞相的嘱托,他们岂敢不卖力。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田琳和牛金财眼眶红润了,掏出手绢擦了擦眼泪之后,视线又回到了眼前的万顷农田上。

地平线上,一股股黑烟正滚滚升起,那是先头的拓荒小队正在烧荒,中国人对改造土地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热爱,他们从文莱当地搜集了很多的猛火油,也就是西方人熟悉的石油,制造成各式各样的助燃工具。

在原始的雨林中,这些大雨都无法浇灭的猛火油成为了开拓人类地盘的利器。

那些南亚的猴子们永远也搞不明白这些中国人为什么如此的勤奋,他们一天只睡三个半时辰,剩下的时间全都是工作工作,明明农田里的稻米产量已经足够他们吃一百年了,可是他们还在开垦着新的土地。

火焰烧出一片片的土地,然后这些华族工人马上进一步修建引水沟渠,平整土地并建造防御力很强的村寨,往往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就能凭空的创造出好几百公顷的稻田。

在南洋,稻米根本就不用人们勤奋的料理,插秧一过人们甚至都懒得去除草,因为一年收三季,这产量实在是高到天上去了。

每当收获的季节,四海商号和米家粮行就会倾巢出动,一卷又一卷的琉球纸币换走一车又一车的稻谷,然后汇集在大海的商船行,奔向遥远的北方。

开始田琳和牛金财等人还很怀疑,他们不知道南洋这片土地究竟能不能养活一整个大清的百姓,但是等到他们亲眼看见收成之后,所有人就全都放心了。

数千万年热带雨林的淤积,让土壤充满了腐殖肥力,而且南洋常见的火山爆发更给土壤提供了肥沃的火山灰,这里的稻谷插上秧就跟发疯了一样的长。

首节 上一节 961/28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