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隐龙 第970节

江南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话还得从俄国远征军从欧洲出发那时候开始说起。

大清国此刻的国家财政早就已经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样子了,原本靠着商税、赋税、粮税这三大块收入而支撑起来的帝国财政,已经因为战争还有肖乐天的金融冲击而完全变了一个样子。

银本位制度当然没有变,但是过去那种通过火耗制度反复敛财剥削民众的恶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西方银币所推翻。

现在大清国的户部也把这些铸造精美的银币当成了国家正常储备货币,这就让地方官员失去了火耗炼银的借口。

当然了一些偏远省份,那些民间的散碎银两还依然需要火耗来从新铸造,贪官们照样可以再吃一口,但是这块肥肉已经越来越没有油水了,流通领域银币早已经取代了元宝。

国家都承认用银币交税了,地方官谁还敢把银币再融了铸成元宝不成?

墨西哥鹰洋、琉球龙纹银元、再加上欧洲各国通过商业流通而来的少量银币,还有大清国铸造的更少量的银币,基本上就是现在清国重要商埠的主要流通货币。

其实这种实物银币进行流通,也不会出什么大的乱子,毕竟每一块银币都是实实在在的银板,银子本身的价值还是比较稳定的,老百姓对银子的信心也非常强大。

坏事就坏在户部债券上了,这种从新军军票衍生出的纸质货币,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一种伪装的很深的信用货币。

是的,按照户部债券发行条例,一圆的纸币确实能够兑换等同的一圆实体银币,在法律上这张纸和那枚银币是等值的。

但是老百姓想用纸币去银行兑换出银元则是不可能的,在满清没有掺合进来之前,乐天银行是承诺个人纸币兑换业务的,但是由于杨智的叛变让满清也开始印刷债券了,造成市场上纸币一度混乱,结果肖乐天就把这种个人兑换业务给停了。

这一停可就是永远!琉球和满清进行了艰难的谈判,最后逼的慈禧脱裤子撒泼耍无赖,那老娘们都喊出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口号了。

而且慈禧和那些满清高官们,赤果果的用大义名分来压全国的汉臣,谁敢不给他们造币权,满清就要敞开的卖国,他们就敢把两广、江南、西藏、新疆都卖给洋人去。

这不要脸劲儿一上来,肖乐天可真吃不住劲了,全天下的汉臣也顶不住这么流氓无赖的招数啊!最后不得已只能以中原淮河为分界线,把大清的铸币权给一分为二。

淮河以北的地区发布的纸币市场称之为北票,也叫大清票。淮河以南的纸币由乐天银行发行,俗称为南票(怎么有股乱入的感觉?)也叫琉球票或者肖氏票。

达成分割协议之后,很奇怪的过去那个纸币和银币自由兑换的规矩,就被彻底的废除了,无论是个人还是大机构,都不能用纸币去兑换银币。

这就麻烦了,法律上讲一元纸币就等于一枚琉球龙纹银币,可是这不给兑换怎么保证信用呢?老百姓接受不接受呢?会不会贬值呢?

这时候就需要用税收来做担保了,用大清还有琉球这两个庞大的商圈内的国家信用当做担保。明确告诉百姓,无论市场认不认这种纸币,反正交税的时候政府认,不仅认可还能给予一定的优惠,以资鼓励。

这下百姓都心安了,皇粮国税这东西人人都得交,既然朝廷还有琉球都认可这纸票是钱了,那还怕什么。就这样南北钱票就渐渐的推广了起来。

直到现在,大清国究竟发行了多少的钱票,一般人是不知道具体数据的,但是乐天银行内部有明确的记录。

从钱票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一直到危机发生之前大清国内一共发行了18亿元钱票,其中6亿是北京发行的北票,剩下的16亿钱票都是乐天银行所发行。

这些钱眼下就在整个南中国的商业流通领域里运转,充足的货币供应让物资的流通越来越迅速,更让各种工程遍地开花,江南还真有了点同治中兴的样子。

可惜,表面的繁荣却存在着隐患,信用货币最宝贵的就是信用这两个字,现在是用国家信用来给纸币担保,可是一旦国家信用破产了呢?

别看琉球国家很小,但是这个国家很奇妙,由于肖乐天的商业帝国建立在这里,金融中心也在这里,所以琉球王国收上来的税收其实一点都不比江南地区大清国收的少。

全世界的商人来到东亚进行贸易,总是免不了要和庞大的华族商人打交道的,这其中琉球的华族商人更是至关重要。

既然在琉球交割各种生意,税金当然也就上缴到国库了,正是由于琉球国库认可南票纸币的信用,所以江南还有世界各国的商人也就不抗拒这种纸币了。

既然大商人不抗拒,中小商人依托大商人麾下自然也就接受了南票,顺理成章的百姓也就可以用这种纸票去中小商家那里买东西。

信用一旦建立起来,然后乐天洋行就可以根据市场状况而再次发行更多的纸币,这就是一个很完美的良性循环。

1178 真正的变态

只要国家存在,税收体系就会永世不绝,用税收来为纸币信用做背书在19世纪真的算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了。

其实纸币的信用想要建立起来也很简单,只要国家想主推纸币的信用,可用的办法太多太多了。

比如说乐天洋行在五年前,趁着江南战乱刚平息地价正便宜的时候,购买了很多重要商埠码头附近的土地,那时候肖乐天就已经为后期的经济复苏做准备了。

这些土地属于乐天洋行和乐天银行,数量庞大的无人可以统计,那么商人想租赁这些土地或者购买,肖乐天完全可以制定出规矩来,只接受南票纸币而不接受现银,这么一来纸币的信用不就更高了吗。

同样的道理,很多重要资产的交易,是选用现银还是纸币,这都需要一个引导,只要方法巧妙,想把纸币的信用提高还是很容易的。

国家信用的核心是什么?归根结底两个字,那就是安全。一个国家是否能够给民众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是否能够给商业交易和海量的资金提供安全的交易环境,这都是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提供安全的是什么?当然是军队了,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无论你创造多少的财富,你也只不过就是外寇眼中的肥羊罢了。

宋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明中期跟倭寇常年的征战也证明了这一点,至于说晚清民国阶段那就更不用提了。

而现在江南的钱票危机,说到底还是战争危机。

自从肖乐天横空出世以来,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解放琉球、三次塘沽攻防战、一次攻陷北京城、一次远征扶桑日本……更不要说在欧洲的一连串胜利了。

正是一连串的胜利,给人造成了一个不可战胜的假象,更给了人们一种强烈的安全感,人们绝对跟你混有前途,在琉球进行商业交易很安全,所以人们才会把税金交给你。

金钱说到底最大的欲望还是避险,这种欲望甚至压过了趋利性,你都保护不了我们了,我们干嘛还要给你税金?

资金没有国界,一旦他们认为这个地区危险就会立刻抽身而逃,这跟后世美国在全球的战略是一样的。

那个地区够富裕了成为肥羊了,你放心吧他必定会在那个区域制造冲突、动乱还有战争,目的只有一个,逼着避险的资金往美国飞。

美国的战略无比清晰,但又无比的王道,谁让人家军事全球第一呢。

现在的肖乐天可不在食物链的最顶层,虽然表面上看他的光芒很耀眼其实自家事自家知,这些光芒糊弄糊弄民众还可以,对于真正的政治家和巨商来说,肖乐天和欧洲列强之间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

欺负满清、扶桑不算什么本事,能在欧洲打胜一场战役也是借了普鲁士的战略大势而已,包括法国远征军的覆灭……其实十艘战舰的所谓远征军,在欧洲人眼里看那根本屁都不算一个。

远东义勇军的出现彻底激怒了沙皇,波罗的海舰队主力齐出三万多大军跨越大半个地球去支援海参崴的俄军,这样的大手笔就连英国人也不敢小觑。

肖乐天还能顺利过关吗?这场战争到底能不能赢呢?

市场给了一个最明确的回答,当俄国舰队刚刚离开波罗地海的时候,远征军的消息只是在江南部分洋商之间相互传递,大清的百姓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消息。

上海租界内花旗银行、法兰西银行、汇丰、渣打银行等顶级银行家,就已经开始悄悄的密会了,从那一天开始租界洋行开始有意识的囤积实物银币,逐渐减少肖氏钱票的存储量。

那时候市场并没有太大的反响,直到远征军舰队航行在大西洋并进入非洲近海后,大清国的商人们也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很多人开始观望最明显的就是一些大商家都纷纷停止了那些大的投资项目。

比如说买卖土地的交易,买卖工厂店铺的交易,投资建工坊、茶山、缫丝行等大项目都暂时叫停了,精明的商人能可选择少赚一点也不愿意冒险了。

可是那时候更多的百姓不知道,所以纸币的信用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百姓们依然用纸币进行生活中的交易,浑然不知经济危机的到来。

俄国舰队继续南下,绕过南非好望角进入印度洋,这时候江南地区已经有流言开始散步了,那些卖针头线脑、油盐酱醋的小店主,都会跟熟客聊一聊即将到来的战争,茶馆、饭庄、青楼、戏园子也出现了很多交头接耳的声音。

首节 上一节 970/28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