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017节

曹化淳看着吴有为离开,上前一步,低声道:“皇上,就这样绕过他吗?”在他看来,这完全不像朱栩的做派。

朱栩笑了笑,背起手,转身向皇宫方向走去。

他没有多说什么,那是因为——他是大明皇帝!一些人,一些事已经不在他眼里,只是偶尔感兴趣了才逗弄一番,现在整个大明,还有什么人能够威胁到他?让他忌惮?

没有!完全没有!

大权在握,整个大明都会因为他的一句话抖上三抖,何况是一个不起眼的从四品的小官员!

曹化淳不明白归不明白,还在跟在朱栩身后,穿过几道门,转进入午门,直进内廷。

走着走着,朱栩突然心里一动,道:“传旨给内阁,通政使司并入内阁,衙门依旧放在宫外。”

曹化淳跟着,道:“遵旨。”

朱栩看着两边的雪景,慢慢悠悠的走回宫。

在朱栩回景阳宫的时候,吏部侍郎吕大器正在内阁进行汇报。

周应秋‘另调他用’后,一直都是吕大器在主持吏部事宜,奏报的就是关于今年全国官员的考核,升迁,除调等等。

毕自严看着一连串的名单,微微点头,吕大器倒是还听他的话,一些他看好的人都到了一些位置上。除了京城,京外的也有不少调动,不过都是各省巡抚衙门以下。

各地的知府,知县,依照毕自严的计划,在这几年都将轮调,调离他们待了超过三年以上的地方,以减弱他们与地方士绅的勾结,利于‘新政’推动,减少阻力。

最后是关于皇家政院的今年毕业生员的名单,今年毕业的超过三百人,已经全部拟定调往京外,加上京中原本的两百多,总数可能在六百以上,他们将充斥在大明的每一个角落里!

吕大器见毕自严看到最后也没有说一句话,抬着手道:“毕阁老,周尚书在离开前曾交代下官,关于皇家政院事宜一定要慎重,您看,是否要请示皇上?”

皇家政院是皇帝一手建立,寄予厚望,朝廷的大员心里都十分清楚。

毕自严近来抓了不少权力在手,内阁‘首辅’的威仪越发端正,道:“嗯,此事本官会与皇上商议,你去吧,吏部尚书还要空缺一阵,你辛苦一下。”

吕大器倒是不在意这个,抬着手道“是。”

毕自严目送吕大器离开,低头看向手头的另一道奏本,这是他亲手草拟的,关于精简户部的奏本。

六部之中,以户部,吏部,兵部权责最大,兵部他无权去管,吏部的梳理条陈他已经做好,现在就差户部了。

户部,这个不比吏部,且周应秋刚刚‘另调他用’,再动户部,不止皇帝不会答应,朝廷也会掀起反弹。

“时不我待啊……”

好半晌,毕自严心里轻叹,他现在也感受到了朱栩遇到的困境。一大堆急切要解决的事情就摆在眼前,偏偏束手束脚,不能轻举妄动。

就在毕自严犹豫着要不要上呈朱栩,早做决断的时候,郑友元颇有些鬼祟的走进他的班房,大白天的还关上门。

毕自严一向坦荡,眉头微皱的看着他道:“出了什么事情?”

郑友元上前,道:“大人,两件事,第一,皇上刚刚去了刑部,准备赦免杨涟等一干人。第二,司礼监刚刚传旨,诏鲁王,晋王,璐王,英国公,吕国公,定国公等进宫觐见。”

毕自严听着神色微动,接着沉思起来。

皇帝行事向来不会无的放矢,必然是有什么目的。

没多久,毕自严轻轻点头,道“原来如此。”

郑友元不解,道:“大人,赦免杨涟就等于赦免东林党,此事非同小可,干系重大。数万宗室皆以鲁王,晋王等马首是瞻,一干勋贵公卿又以英国公,吕国公,定国公等为头脑,皇上这是有大图谋,内阁要早做应对。”

内阁之所以势弱,并不是权力少,而是在皇帝的屡屡出手之际,都是六部冲在前面,权力自然在他们手中,内阁总是慢半步,只能得个收拾残局的差事,根本碰及不到权力。

第835章 降爵

听了郑友元的话,毕自严看了眼窗户外面,摇头道:“皇上这是在扫除一些‘新政’的障碍,东林党是,宗室是,勋贵也是,无需奇怪。”

郑友元一怔,还是道“只是这样吗?”

毕自严稍稍沉吟,道:“之前是科举,刚才是东林党,现在又是宗室勋贵,皇上这是有目的的在行事……”

郑友元稍稍思索,若有所悟的道“原来如此,看来皇上是有意‘和解’了。”

毕自严轻笑了声,看着他道“与其说‘和解’,不如说是‘善始善终’,皇上现在大权在握,根基稳固,这些人已经没有威胁了。”

郑友元明了了,点头道:“那大人,咱们内阁要不要作些什么?”

毕自严也是到现在才发现朱栩的目的,心里思索一阵,道:“用不了多久皇上的旨意就会到内阁,这样吧,关于科举,你拟一道诏命,还有东林党的也写一份,准备发出去……再命户部尚书来内阁见我。”

郑友元知晓毕自严是要配合皇帝了,抬手道:“是。”

毕自严知晓朱栩在清扫一些障碍,他也打算双管齐下,对‘新政’在权力,政务上的阻力进行清减。

御书房。

鲁王朱寿鋐,晋王朱求桂,璐王朱常淓,英国公张维贤,吕国公张之极,定国公徐允祯等人穿戴整齐,很是严整的站在朱栩桌前,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朱栩端坐龙椅,看着六人,笑着摆了摆手,道:“都免礼,来人,赐座。”

一群内监搬着椅子进来,鲁王,英国公等人颇为谨慎的坐下,每个人都几乎面带恭敬,实际上就等于面无表情。

朱栩喝了口热茶,看着几人,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道“关于顺位继承法,你们应该都知道了吧?”

这件事是鲁王起草,后来在内阁讨论过,已经算不上秘密。

鲁王,晋王,璐王等都没有说话,虽然这个‘顺位继承法’是对大明祖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的一个扩展,明确,可大明祖制强调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简单来说,就是‘嫡长子,长子’的继承权,其他人都默认的被排除在外,唯有特殊情况下才会有继承权。皇帝这么明明白白的列出可继承皇位的名单,无疑会增加皇室内部的争斗,内耗,会造成皇室不稳,甚至动摇国本!

晋王看了眼鲁王,脸色苍白,不时的咳嗽着,起身向朱栩道:“皇上,臣为这‘顺位继承法’还需慎重,若是再引起‘国本之争’,恐对‘新政’产生不利影响。”这个冬天以来,晋王身体就不大好,说的有气无力。可话外之音很清楚,若是这个‘顺位继承法’公布出去,定会是轩然大波,引起朝野震动。

朱栩不意外,看向璐王道“璐王,你怎么看?”

这位的辈分比较高,是神宗的弟弟,朱栩的爷爷辈。

璐王近来一直很低调,生怕再惹起朱栩的不满,闻言连忙站起来,沉吟着道:“皇上,祖宗之法是‘嫡长子’继承制,为了就是防止宗室内耗,骨肉相残,臣……请三思。”

不管这些王爷的究竟心思如何,他们明面上都不会赞同这‘顺位继承制’。

朱栩笑了笑,道“朕知道你们的担忧,不过朕意已决,不必再议。今天叫你们来,就是让你们有个心理准备,内阁打算在明年大廷议之后颁布。”

首节 上一节 1017/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