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231节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曹化淳从外面进来,躬身道:“皇上,时间差不多了,孙阁老,申尚书以及各位总兵已经在乾清门候着了。”

朱栩放下手里的奏本,‘嗯’了声,又低头看了眼怀里的慈烨,小家伙已经睡着了,依靠在朱栩胸前,安安静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朱栩微笑,将小慈烨抱起来,放到一边,盖上被子,思索了一阵,道“让他们都到这里来吧,搬好椅子,准备茶水点心,水果也加一点。”

曹化淳微怔,道“是。”

朱栩话音落下,只见软塌里面的小慈烨慢慢的爬起来,爬到朱栩身边,学着他,也坐了起来,睁着大眼睛,看着朱栩,又看向前面。

朱栩也跟着眨眼,这小家伙……

旋即他笑了笑,道:“嗯,就这样坐着,待会儿诸位大人要是打招呼,你别理他们,晾着就行。”

小家伙也不知道能不能明白,看着朱栩,又转头看向不远处的两个宫女,都是凤藻宫来的,是专门照顾他,显然更熟悉些。

在朱栩说话之间,孙承宗领着兵部以及一群总兵在内监的指引下,走入乾清门,步入乾清宫,直入东暖阁。

这些人本以为朱栩会在乾清宫接见他们,至少会正式一些,没想到却是东暖阁。

孙承宗等人进门,入眼就是三排椅子以及之间的小桌子,茶水,糕点,不由得都是一愣。

但还是依着礼数,走进向盘腿坐在软塌上的朱栩行礼:“臣等参见皇上。”

他们刚拜下又是一怔,因为他们注意到朱栩身旁还有一个小家伙。这个时候所有人顿时会意过来,按照时间推算,这应该就是皇长子,朱慈烨。

因为一些关系,很多人都知道宫里有了两位皇子,但见过的人却是多少,这还算是皇长子第一次公开露面。

众人心思翻腾,拜在那,有些僵硬。

当今皇帝几乎将太祖以来的国体,政策,甚至是祖训给推翻,毁坏殆尽,天下的反对声浪不知道有多大,他们一直担心,若是当今皇帝有个意外,不说皇室的危机,可怕的是社稷都将动摇。眼见皇长子就这么坐在朱栩身侧,有的安心,有的依旧忧心忡忡。

当今的皇帝太过强势,一个人几乎把持了所有的权力,若是他真有个意外,一个年幼的皇长子登基,谁还能护得住这大明江山?最大的可能就是从朝廷到地方,瞬间分崩离析,不可挽救!

当然,在场的大部分都是朱氏江山的拥护者,哪怕一个年幼皇子登基,也会拼尽全力护持。

一群人心思各异,拜在那。

朱栩看着这些人,温和的笑着道:“免礼,都坐。今天咱们开个茶话会,不要那么拘束,都放松些,就如寻常人家,说些家长里短。”

众人还是没反应过来这个‘茶会话’是什么,只得依言按位次坐下。

朱栩看着一群人坐下,见他们神色拘谨,躬着身,神色肃然,笑着端起茶杯,道:“都放松些,咱们随便聊聊,虽然说的是家国大事,但只要一心为国,不夹私心,也没什么不可说的,畅所欲言,言无不尽,凡是有益的谏言,都大可说出来。喏,今天朕还把慈烨给带过来了,他也一起听听。”

朱栩说笑着,将朱慈烨抱进怀里,拿起他的小手,道:“来,给诸位大人打个招呼,诸位大人好,本殿下叫做朱慈烨,是皇长子……”

二十多人齐齐看着朱栩以及他怀里的朱慈烨,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反应。却也能明白朱栩是在缓和气氛,脸上或多或少都露出笑容来。

第1016章 地方的军改

小慈烨还调小,没办法说话,只是平静的坐着,有些愣愣的看着一群人,俄尔又转头看向朱栩。

没有畏惧,没有疑惑,就是感觉愣愣的,让朱栩不知道说什么好。

朱栩抱着小家伙,看着前面的孙承宗,卢象升,秦良玉等人,微笑道“无需拘束,茶,糕点,水果都随意的吃,咱们今天就是随便聊些家常,有什么想说的,长久以来的想法,未来的考虑,都说说。”

孙承宗对朱栩很了解,今天这一出,显然是要对‘军改’进行事无巨细的‘讨论’。

他作为这次‘军改’的主策划,稍稍沉吟,道“皇上,臣等制定了新的军衔,军职,也对军制进行了新的划分。以军,团,连,队为四个主要职务,一军一万五千人,在军上为大营,拥军五万。军衔,臣等将校尉拆开,上中下三等,总分为六等,将军分为三等,最上面为元帅,分为二等,元帅与大元帅,总共十一等……”

孙承宗明显是要由易到难,叙说也是简单,简洁,没有赘言。

这些朱栩以及在座的都看过详细的文书,没有什么意外之言。

这次的‘军改’,更加的深入,孙承宗秉持朱栩的意图,做的是更为彻底,希望未来数年,甚至十数年都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军改’,力求稳定。

朱栩始终带着微笑,不时点头,没有打断。

孙承宗神色平静,道:“军职,军衔等改制外,还有装备等的统一规划,新的武器,服饰等兵部已经着手设计……”

“除了装备外,各军的军旗,口号,训练等等,也将进行统一,合一,正规……”

“地方的以各省驻一军,五省一大营为制,互不统属,以王命令箭,朝廷调令为准……”

“各大营,军驻扎当地,不得参与规定以外的其他事务……”

“通过‘军改’,在未来三年内,将全国正规军的兵力控制在五十万以内……”

孙承宗语速不快不慢,既是说给朱栩听,也是说给身后的一群人听的。这次‘军改’的力度非常大,需要地方的配合,以免生出不必要的祸乱来。

他现在说的,都是地方上的计划,并且看似清晰明了,实际上丝毫不涉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朱栩能明白孙承宗的顾虑与担忧,神色不变,微笑的看向其他人,道:“你们都说说想法,不管是什么,都要说点,就从,卢侍郎,你先来。”

卢象升是要调任南方战区大营主官的,但他现在是刑部左侍郎,也参与了‘军改’的大部分,闻言刚要站起来,在朱栩压手示意后又坐下,开口道“皇上,臣认为‘军改’考虑周全,没有大的纰漏,只要日后谨慎行事,上下一心,最多两年便可完成。这一次‘军改’是对过去军制的检讨,臣为恰逢其时,须快速推进,不能拖延,早日完成,以免夜长梦多,给宵小口实,生出乱子来……”

卢象升这就等于没说,说的看似都很重要,细思起来又完全没有内容。

朱栩大概明白他的意思,点头后又看向他身侧的申用懋,道“申尚书?”

申用懋在兵部多年,是六部中老牌的尚书,大明现在的军制军规他出了相当大的心血,‘军改’他也是主要参与人,躬身道:“回皇上,臣以为,地方军制的改革还在开始阶段,需要一边观察一边完善,但改革势在必行,臣等的‘军改’并不是最终定案,需要一步看三步,徐徐图之……”

申用懋倒是说了些有用的,朱栩的目光转向郭广新,兵部右侍郎。

郭广新是新人,他之所以上位,还是因为内阁集权的需要,他与毕自严之弟毕自肃是同僚,得到推荐。

郭广新迟疑了下,道“皇上,地方军队,既要有能力应对各种叛乱又要得到有效的节制,防止坐大,形成藩镇,威胁江山社稷。是以,不止要对地方各军严格控制,各大营也不能懈怠……”

郭广新的话相当直接,不少总兵脸色都微凝,低头不语。

朱栩微微颌首,没有评价,看向秦良玉,道“秦总兵。”

秦良玉端坐在一群男人之间,显得相当突兀,这应该是大明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将军,也是第一位能位列朝班议事的女人。

众人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这位老将军已经六十多岁,在这里算是大部分人的长辈,并且功勋卓著,威望隆厚,没有人敢多嘴半句。

秦良玉躬身,道:“臣谨听皇上与朝廷之命,绝不敢分毫抵触。”

首节 上一节 1231/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