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238节

北方战区,熊廷弼在主导,他是朱栩的潜邸老人,朱栩一句话,他不敢回半句。

剩下的沿海诸省,吴襄,杨肇基都不是有野心的人,自然很是服从。

七七八八的算下来,哪怕有人不甘心放弃兵权,在大势滚滚之下,阻挡不了丝毫。

孙承宗见震慑住了,便开始逐字逐句的开始‘商讨’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除了一些小细节,其他基本上无可更改,一群人也就是配合着,将过程走完。

毕自严在边上看着,听着,一直没有开口。

但他发现了,这些地方的总兵,几乎都是乾清宫的人,在削弱兵权的同时,其实也在集中,向上集中!

集中军权!

‘这是皇上的目的之一?’毕自严自语,他心里有某种预感,这只是目的之一,很可能是浅显的,乾清宫必然还在酝酿更大的事情。

只是,他猜不透,也不敢猜。

孙承宗的‘军改’会议还算顺利,基本上没有什么波折。这些总兵都希望朝廷放权,这次是史无前例,自是不敢要求太多。

这场临时的小会议,一直开了两个多时辰,孙承宗汇总了各方面的意见,对‘军改’大略再一次进行修改,揣着奏本进宫。

这个时候,朱栩正准备出宫,在乾清门恰好遇到了。

朱栩放慢脚步,道“朕去一趟袁老大人家里,他夫人过世了。袁老大人病逝的时候朕不在京,现在必须去走一趟。一边走一边说吧,对了,海军的事情朕让你放着,没有与熊文灿,唐王多说吧?”

孙承宗跟在朱栩身侧,来不及多想,道:“袁老大人那边,臣明天也走一趟,海军臣没有规划。‘军改’已经定稿,臣想请皇上过目。”

“不用看,朕心里有数,说说这道奏本上没有的,你的想法。”朱栩道。

孙承宗跟在朱栩身侧,看着朱栩的侧脸,沉吟一声,道:“皇上,对‘大元帅府’的架构,权职,以及运作,臣以及朝廷,地方总兵都不甚明白,尤其是官吏的配置,不知皇上心里有何打算?”

朱栩直接就道:“架构,就是朕之前说的,权职,不受内阁辖制,你依旧是内阁右次辅,再挂一个元帅,中将衔,主持大元帅府一切事务,秦良玉,熊廷弼,卢象升加少将衔,曹文诏……也加少将衔,他的快反营改叫皇家第一军团,朕亲自赐名,旗帜。另外,特旨,英国公张维贤,兵部尚书申用懋,允准进大元帅府,挂‘军机参事’名……”

孙承宗听着朱栩的话,一边跟着走,一边细细思量,渐渐有些明悟。

第1023章 军策

孙承宗跟着朱栩走了一段距离,在西华门停了下来。

他已经大致理解朱栩的意思了,转身回转内阁,然后又去武成阁。

他已经知道如何构建‘大元帅府’,也知晓该如何收权,准备先开始进行人事任命,将‘大元帅府’充实起来,而后就可以执行‘军改’的一系列计划了。

过了这一关,一切仿佛都顺利起来,内阁,大元帅府并行行事,各项政务飞速的推进,令人目不暇接。

下面的六部也在逐渐充实各方面的权力,督政院,大理寺,刑狱司的推动力前所未有,一张张‘政策’的大网从京城撒出,笼罩向整个大明。

这些政策看似有形,实则又无形,如千丝万缕,穿梭而出。

‘军改’大会如期的在内阁召开,内阁,六部的尚书,侍郎在旁听,孙承宗主持,一项项政策,如同流水般,异常顺利的通过。

景正二年,四月初八,乾清宫。

毕自严,孙承宗并排站在朱栩的小书桌之前,两人手里都有一堆奏本,准备奏报,待批。

孙承宗道“皇上,关于秦良玉,卢象升,熊廷弼,曹文诏等人的晋升旨意已经拟定好,臣等计划着今天就发布出去,三日后由英国公送他们赴任。”

朱栩微笑,道:“恩,放着,朕待会儿让司礼监盖印。”

孙承宗递过奏本,又道:“大元帅府的官吏任命,督政院那边复核无误,可以出状。只是,这个任命,是否由吏部出?”

“大元帅府的一应任命皆出大元帅府,军职与政职要分开,要是互调需要经过更为严格的审查……”朱栩断然道。

“是。”

孙承宗放下奏本,道:“一旦人事就位,臣等打算从山.东,河.北进行试验,积累经验,在今年完成一半省份的裁军以及改制……”

朱栩没有异议,道:“嗯,兵者无小事,各方面要考虑周全,大胆行动,小心应对。”

孙承宗应声,又放下一本,道“关于今年的军队方面的支出,臣等已经做好计划,请皇上过目。”

朱栩接过来,没有看,道:“先放着,先说你的事情。”

孙承宗放下,道:“还有三件事,一个是海军的规划,二是兵部与大元帅府的交接,三……是关于察哈尔之战。”

朱栩倚靠着椅子,神色不动,面露思索。

各方面的改革在今年进入了关键时刻,千头万绪,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应接不暇。

孙承宗说的没有不重要的,每一个都需要他,内阁,兵部,大元帅府付出相当的精力。

“关于海军,”

朱栩看着孙承宗,面露沉思的道:“朕会召见唐王与熊廷弼,曹变蛟还没有进京,等等,先放放。大元帅府与兵部的权力交接,这个要内阁,大元帅府,六部等仔细商讨,拿出详细办法来。关于察哈尔这一战,由大元帅府负责,朕……三天后下旨。”

孙承宗眉头微皱,旋即道:“皇上,之前定的是四月十五,等三天后再宣旨,恐怕来不及。”

朱栩笑了声,道:“那就再推迟十天,四月二十五开战。”

孙承宗面露凝色,看着朱栩,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

眼前这位也不是没有经历过战事,辽东,福.建海战,京城保卫战等等,不应该如此糊涂才对。战场之上,讲究的是士气,这一推再推,还没开战,只怕前线的将兵士气涣散,心思浮动,已经没了一战之力。

另外一个就是,这十多万大军,每天的粮草,吃喝拉撒也是一笔惊人的数字,如此拖延下去,百害无一利,更有难以预料的不测后果!

孙承宗看得出,朱栩并没有外界担心的那种被所谓的文治武功‘冲昏头’,‘不可自拔’,沉吟一声,还是道“皇上,此战久拖不决,臣担心各军心思涣散,战事堪忧。”

朱栩也不跟他们打哑谜,笑道“上兵伐谋,朕是故意的。你们猜猜,察哈尔现在是什么状态?”

孙承宗神情微动,他是久经战阵之人,顿时就能想象到察哈尔的情状,思索着道:“察哈尔一开始定然万分紧张,不分昼夜的防备,第二次,会更紧张,但到了第三次,只怕气势一泻千里,说不得还会怀疑我大明没有开战之心,从上到下都彻底松懈……这将会是我大明的好机会……”

这种欺骗战术,历史上很多人玩的很溜,朱栩想要的目的是一战而胜,彻底平定察哈尔。若是不能全歼,今后从辽东西到甘.肃,长城万里,将永无宁日。

这些,孙承宗等人更明白,是以没有阻止朱栩,在内外各种情形下,朝廷一致的支持一战而胜,平定察哈尔,之后,才能安心,专注的处理内务。

首节 上一节 1238/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