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701节

朝廷将动用超过万万白银,从地主里赎回超过八万万亩的土地,进行重新分配。

这个计划,在朝野掀起了巨大的震动,万万两白银,这是多大的一数字!

应声而起的是,各地田亩的价格水涨船高。

虽然各地价格不一样,但大致是,上田一亩十五六,田八,下田二,但随着孙传庭话音落下,一下子翻了倍之多。

孙传庭一面勒令物价局进行弹压,打击不法之徒,一面开始执行计划,第一个,就是辽东省。

辽东被划为个省,这些年开垦,土地超过亿亩,足以安排数百万人。

外加朝鲜,琉球,倭国,安南,金边等可以安排,最起码五百万人有了去处,足以内阁安排一两年。

内阁没有集,大规模的购地,而是委托给了皇家商贸集团,以他们为介,联合全国的商会,商行,由外而内,由易到难,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赎地计划。

元宵节过后,官员陆续上班,内阁的一系列计划开始执行。

第一步,就是吏治方面,吏部拟定的名单,涉及品到五品的官员超过四百人,五品以上也有五六十,都是地方最坚一群人。

尽管是分批次的明升暗降,但任命的却大部人是政院系的,引来的反弹着实不小,一些地方上的官员颇有怨言。

各地的官府,尤其是知府衙门,出现了千奇百怪的抵制。

比如山东兖州府,新上任的知府,不但没人迎接,十天半个月居然没有人出现在衙门内。

比如去四川上任的几个知府,接连遇袭,还有一个人被杀死,头被悬挂在城门上。

更有甚者,一些人组织了万人书,要留下老的知府,阻止新知府上任。

各种段是层出不穷,目不暇接。

孙传庭立刻命令警备总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扫匪行动,严厉的斥责地方的抗命,要求地方各级衙门做好新官员的上任,履职工作,为此,还罢黜了四川巡抚,以做震慑。

对于商业的规划,主要是各部门的落实以及扫除歧视,限制,苛待商人的种种规定。

对于这方面,反对者最多是口头上的,实处倒是很难,一系列政令颁布,外加商务总局,税务总局,物价局,执法局等不断的深入执法,严格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倒是是成了大核心政策阻力最小,发展最好的。

不管孙传庭这边如何压力如山,面对什么情况,朱栩这个甩掌柜,在二月初,朱栩已经在福建了。

福州府这些地方,朱栩已经来了第二次了。

新任的福建巡抚是林日瑞,去年孙传庭上任后调任过来,是一个实干派,没有派系痕迹的老巡抚了。

朱栩身边有卢象升,曹化淳等陪同,林日瑞跟在朱栩左侧,正常视察福州府外的一座荒山。

林日瑞道:“皇上,福建的灾情虽然不如四川,贵州等地的严重,但也是艰难,即便朝廷免除了大部分灾情严重州府的赋税,还有所赈济,百姓们依旧是堪堪果腹……”

朱栩等人听着,目光都看着这座荒山。

林日瑞铺垫完,又笑着道:“好在朝廷推行番薯等多年,福建历任巡抚衙门,周府尽心尽力,大力推广,不止不少农田在种植,这些荒山,荒地,各地也组织百姓种植,由官府分配,这几年,已经鲜少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还能给朝廷上缴一些赋税……”

朱栩看着,满意的笑着道:“福建的情况与贵州的情况很相似,前些年,王善时常上书,说贵州十室九空,出现人对相食的惨况,这两年,倒是没有说过,想来情况应该是有好转了。”

林日瑞是从甘肃,四川调过来的,对贵州情况有所了解,闻言道:“是,臣听说,王大人力主从贵州移民,时不时进京见皇上,毕阁老,因此贵州移民是最多,被百姓称为‘活命菩萨’……”

朱栩背着,转头看向他,道“你也想从福建移民?”

林日瑞立即抬,道:“皇上,福建虽然能勉强自给自足,但如果能有好去处,臣也想为治下百姓请命,请皇上,朝廷考虑福建的现状,进行移民,为灾民谋一个好去处……”

朱栩按下他的,道:“嗯,孙阁老已经给朕来信了,说是今年的主要移民计划,以云南,福建,广西为主,如果你们配合,五年,移到安南,金边五百万,不成问题。”

对于移民,大明朝廷早已经不是生,移民局早运行多年。

林日瑞大喜,慌忙跪地道:“臣替灾民叩谢皇上,皇上才‘青天菩萨’……”

朱栩弯腰将他扶起来,摆笑道:“行了,朕可不喜欢这些高帽子,这些话,朕是背着孙阁老提前泄密的,你们要是传出去,孙阁老找朕麻烦,朕是不会认的啊……”

第1434章 饱暖思

朱栩身边少说也有几十号人,哪里是要保密的样子?

林日瑞感觉到朱栩的平易近人,越发钦佩,道:“是,臣明白。皇上,除了这里,福建还有不少茶山,去年茶农一年就卖出了二百多万两,海外有数十万,为福建贡献了十多万税银,皇上请移步一观……”

朱栩脸上笑容更多,这林日瑞倒是知道他关注的重点,笑着与他走过去。

一群人自然跟着,来到不远处的一座茶山。

尽管是冬天,依旧能看到满山颜色,恍惚间,可见满山绿色,茶农繁忙的景象。

朱栩眯着眼,认真的看着,心里思索,这么大的一座茶山,得产多少斤的茶叶,又能卖多少银子?养活多少人?

林日瑞道:“皇上,这样的茶山,福建有数十座,每年的茶叶销往全国各地,海外的英格兰,尼德兰也很喜欢,他们是一船一船的买……”

朱栩竖起,道:“品牌,一定要打造好品牌,名声有了,价格才能上去,别人也不容易在别处种植,挤兑我们,可明白?”

这能有什么不明白,林日瑞道:“微臣明白,一定谨遵皇上吩咐,认真打造品牌,做出好名声,维持价格与销路……”

朱栩这才点点头,道:“走,去别处看看,听说你们福建大学有一座图书馆,号称是长江以南最大的??”

林日瑞有些尴尬的笑着道:“这些都是外面吹捧之言,但这座藏书楼,确实是福建上下集体的心血,藏书已经达数十万册,涵盖外海内,尤其是一些珍稀古籍,在我们这里,即便不是原本也有抄……不是微臣自大,不说跟政院的藏书楼比,其他各处的,还得从我们这借书,抄书……”

对于这样的攀比,朱栩自然是很高兴的,也来了兴致,道:“走!不跟你们打马虎眼,朕自小不喜欢看那些经书,对于旁门左道的倒是爱不释,看看去,看看你们这座藏书楼能不能留下朕……”

林日瑞等自然大喜,引着朱栩返回,前往福建大学。

福建大学的藏书楼,真的是楼,并不是砖石高楼,而是占地十多亩的二层平楼,是一个巨大的八边形,间以‘书’字通道勾连,看上去低调又大气。

朱栩与一群人在里面走着,慢慢转悠,不时拿起几本书,走走停停,大半天。

直到过了饭点,朱栩才醒悟过来,看着陪在身边的林日瑞,感叹道“古人说,唯书能忘我,这句话还真是对,走,吃饭去!”

林日瑞陪笑,道:“皇上爱书,自然是好事。饭菜都是现成的,请皇上跟臣来。”

朱栩看着陪饿的一群人,一边走一边道:“这里的藏书确实有些皇家政院那边也没有的,朕临走前,一定要带几本走。”

林日瑞身边的福建大学校长,是原福建的学政,早就致仕,一个六十岁的老爷子,牙都漏风,闻言笑呵呵的接话,道:“皇上要想喜欢,别说几本,就是全抄录带回去,老臣也能给皇上办到……”

首节 上一节 1701/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