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99节

由不得他们不担心忧惧,盐税占大明税务的一半,若是稍有差池收不上来,不说朝臣的薪俸,更关乎各地平叛,尤其是辽东,九边的边陲稳固!

容不得丝毫大意!

甚至是朱由检,杨涟,孙承宗也站出来,话语虽然不是要朱栩收回成命,但话里话外也都是要朱栩慎重。

朱栩目光冷峻,断然道“就是因为盐税事关重大,朕绝不容任何人伸手!朕会命骆养性尽快查清,不会影响夏盐出场。另外,朕发内帑三百万两于国库,以供镇抚剿匪之用。还有何异议?”

朱栩说的有理有据,而且有三百万两内帑发出,一个大棒一个萝卜,让习惯了朱由校处理政务方式的朝臣们很不习惯,都怔住了,不知道该如何,左顾右视。

顾秉谦也吃惊不小,但飞速反应过来,站出来躬身大喊道:“皇上圣明,吾皇万岁!”

顾秉谦反应快,杨涟也不慢,也跟着站出来,大声道:“皇上圣明,吾皇万岁!”

这两人一站出来,会意过来的党羽纷纷站出来,高呼道“皇上圣明,吾皇万岁!”

“皇上圣明,吾皇万岁!”

声音震天,犹如雷声,不比朱栩进来的时候小。

朱栩坐在那,暗松了口气。总算将这帮大人们降住了。

松了一口气的不止是他,他身边的曹化淳,殿上的傅昌宗,周应秋,孙承宗等人都是。

曹化淳看了眼朱栩,上前一步,大声道“诸事启奏,无事退朝!”

朝臣们从不适应的震惊中醒来,杨涟沉吟一声,道:“皇上,内阁,六部大员的增添,敢问该如何处置?”

孙承宗听着杨涟话音里不自觉的敬语,抬头看向上方,端坐龙椅的朱栩,眉宇间有着喜色以及某种期待。

朱栩神色不动,看向下面的朱由检,道:“信王,你有何人选?”

众人听着皇帝第二次问向信王,不由得都皱起眉头。

朱由检倒是没有觉得任何不对,站出来,奏道:“内阁臣不敢多言,臣举荐佥都御史倪文焕任刑部尚书,南、京御史王绍徽任大理寺卿。”

“准奏!”

不等大臣们开口,朱栩便站起来朗声道。同时心里暗笑,这五皇兄倒也聪明,丝毫不提户部尚书。

朱栩对这位越来越重的挡箭牌很满意,继续增加重量道“今后朝议之前,信王与首辅召集满朝臣工将要所议之事整理好,将条陈呈上来,依次一条一条的议,不要像今天这样,吵吵嚷嚷如同菜市场,毫无朝廷重臣风范!退朝吧!”

第196章 帝师的踌躇满志

朱栩走了,留下了一干极其不适应的的大臣们。

他们习惯了朱由校的上朝的方式,只要他们群起而上,总能有办法逼迫朱由校让步,按照他们的心意行事。而且朱由校向来优柔寡断,缺乏主见,他们可以操作的空间极大,完全不同于新皇帝朱栩的干脆利落。

大人们虽然还有些转不过弯来,但毕竟已经退朝,只能三三两两的凑到一起慢悠悠的挤出大殿。

宫里的大人们很难受,宫外也不平静。

意气风发的山、东转运司的王瑾运大人此刻躲在客栈里一步也不敢外出,急得满头大汗,怎么擦也擦不完。

“王大人,王大人……”

门外响起海北提举司李昌勇的压低着的焦急敲门声。

王瑾运慌忙打开,不等开口李昌勇就闯了进来,飞快关门,一脸的惊惧之色道:“王大人,可有何消息?现在外面到处都是锦衣卫,四处捉拿我们盐课的人。”

王瑾运脸色一变,双眼恐惧更多,一副心惊胆战模样的急道:“现在哪里还能传出消息,李大人,你说,咱们怎么办,朝廷这次是认真的了,要对咱们盐课动手了!”

事情来的太过突然,锦衣卫近乎全体出动,拿着圣旨谁也不能反抗,李昌勇眉头紧拧,脸色变幻一阵,猛的咬牙恨声道“再等等,还没有下朝,下朝之后咱们先打听一下,再运作一番,先出了城再做计较。”

王瑾运闻言大喜,连忙道“好好,就这样就这样,先出城再说。”

他们两人不见人,昨天跟他们见面的一众盐商却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全城乱窜,四处找人。

昨天要教训朱由检的胖子此刻近乎哭出声来,道:“这可怎么办,这次我可是将全部银子都拿出来买盐引,现在银子出去了,盐引还没见到,我要完了!”

其他一干盐商也脸色惨白,都急不可耐的交头接耳,不停的说着议论着。

按照大明的纲盐法,盐引卖给商人,商人提盐自买自卖,交足税银后便自负盈亏。现在他们交了银子却没有拿到盐引,朝廷又要查封各处盐场,各提举司,转运司也人人自危。稍有点敏感的人都知道,他们这次很可能拿不到盐引,更拿不回银子!

坐中间的中年人,衣着低调华丽,看似很沉稳,他等众人吵了一阵才道“诸位不要急,朝廷不可能将盐场封的太久,百姓没有盐吃不要紧,但朝廷还要税银。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等,看到朝廷究竟什么时候出盐,只要朝廷出盐了,我们就有办法拿到盐引,运到盐!”

他这番话有理有据,众人冷静一阵,纷纷赞同道:“对对,孙掌柜说的对,朝廷不可能捂着盐不出!”

“是啊,朝廷更需要这些银子,绝对不会影响夏盐的,一定会很快!”

“不愧是苏、州首富,单单这份镇定就了不得,佩服!”

“难怪孙掌柜生意能做这么大,这次购的盐引也最多……”

孙庸正听着周围的恭维声,神色平静,心里却丝毫没有如面上的镇定。

他忐忑的有预感,朝廷这次这么大的动作,绝不可能轻易罢手,只怕他们想要拿到盐引并没有他嘴上说的容易。

走出金銮殿的大人们三三两两凑集在一起,低声议论声不停。朱由检与顾秉谦等人走在后面,他们走几步就要转向去内阁班房。

杨涟被一群人簇拥着走向宫门,他本来凝重的脸色,紧皱的眉头慢慢松口,怨愤的脸色有了不少松动。

“杨大人,皇上的手段真是利落。”一个御史在杨涟身侧低声道。

杨涟从他的话里听不出到底是什么意味,木着脸色,抬头挺胸的道:“皇上行事干脆利落,颇有明君之风,你我都应该感到欣慰才是。”

众人一听的话,就知道杨涟的意思了,立马开始表态。

“杨大人说的是,自古贤臣求明君,皇上小小年纪就能如此果决,实属不易。”

“确实,今天廷议之事,皇上处置都非常得当,有太祖遗风!”

“皇上有杨大人教导,理当如此。”

“众正盈朝不远,大明中兴在望!”

一群人马屁如潮,让杨涟本人都觉得胸中膨胀,颇有些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首节 上一节 199/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