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476节

来宗道很快就进了御书房,看着坐在案桌后,正低着头批阅奏本的少年皇帝,他目光越发冷冽,如同看向后辈学子,抬手沉声道:“臣来宗道,拜见皇上!”

朱栩抬起头,看了来宗道一眼,微笑道:“来大人,平身吧。”

对于这位,朱栩右手边的小册子里有详细的描述,归结起来就是‘左右逢源,剑走偏锋’。魏忠贤得势的时候,他参与编撰为魏忠贤歌功颂德的《三朝要典》,魏忠贤倒霉,他极力要求焚毁。在阉党,清流之间似近非近,似远非远,始终都是两不得罪又从两边获取好处。

要论宦海沉浮,这位是个老船夫。

来宗道直起身,举着奏本道:“皇上,臣这次进京,矢志为朝廷匡扶得失,肃容天下,请皇上过目。”

曹化淳眼神动了动,他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大话了,一时间有些不适应,快步走过去,将奏本接过来递给朱栩。

朱栩也好奇的打量了眼这位来大人,翻开他的奏本扫一眼,神色不变,心里倒是颇为讶然。

来宗道奏本提了十几条,其中包括‘禁止内臣出京,毁三朝要典,理顺朝廷各部职权,明确国政,尊祖制,勿妄为’等等。

朱栩对于内监控制的也算比较严格,《三朝要典》暂时还不能毁,倒是理顺朝廷各部职权,明确国政,这一点倒是让朱栩双眼一亮。

随着时间推移,大明的所有职权几乎都集中在了六部,庞大而混杂,外面还有惠通商行,也承接着无数的特权,甚至权力都要超过一般衙门。

明确国政,说的是他的政策一直都不明朗,这是引起各种纷争的根源。

尊祖制这一条,也颇合朱栩的心意,乱世用重典,搬出明初,朱元璋的那些治吏政策,稍加变化,就能堵住天下大部分人的嘴!

不管圆不圆滑,朱栩现在需要的是能做事,做成事的官员,合上来宗道的奏本,笑容满面的道:“嗯,来大人所奏甚合朕意!”

来宗道听着朱栩的话,无动于衷,瘦削的脸上越发有着严厉之色,抬手道:“臣有三问,还请皇上具实回答。”

朱栩见过叶向高圆润,韩癀的古板,杨涟的持己,他们或多或少都带有‘严厉’,可还是远不如眼前的来宗道。

他对来宗道的‘三问’也颇为好奇,道:“来卿尽管问,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曹化淳也颇为好奇,不知道这位老大人要问什么。

来宗道抬起手,神色肃穆,沉声道:“第一问:太祖驱鞑靼而复中/国,万千艰难,不尽其言。昨有建奴临城,社稷倾覆之厄,纵然万幸败归,皇上可有太子守南都?以万全我大明江山?”

朱栩闻言眉头微动,当年朱棣迁都北/京,有诏命,帝守北/京,太子守南/京,保大明江山万全。这确实算是祖制,可他现在哪有什么太子?

朱栩这一辈,唯有信王有一子。

朱栩眯着眼,目光幽幽。他想起了历史上,崇祯皇帝本可以让太子去南/京,可最终在朝臣的争辩中,决然没有允准,不止他自己身死社稷,也让南明失去正朔,陷入了内乱,各种皇位争夺,监国摄政此起彼伏。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良久,他看向一脸刻板的来宗道,慢慢的道“这件事确实是朕欠考虑,若有下次,朕就册封信王长子为太子,驻守应/天。”

来宗道眼神深深的看了眼朱栩,依旧抬着手,沉声道:“第二问:自古圣君,清、正、廉、明,敢问皇上,自登基以来,占有哪样?”

朱栩神色又微动,要说‘清’,他占不到,好银钱的名声早就传遍天下。‘正’也算不上,他任人唯亲,也是人尽皆知。‘廉’也谈不上,他的内帑,恐怕是大明以来最多的了。‘明’这个本来应该能算上,可阉党复炽就是他默许,甚至推动的,现在阉党被天下喊打,他这个皇帝早已经挂上了‘昏君’的头衔。

朱栩手指敲的不自觉快了一些,这来宗道不亏是老奸巨猾的人,处处点在他的要害,他还发作不得。

他沉吟一阵,神色平静的道“朕哪个都不占,可朕,问心无愧!”

来宗道神色不变,眼神有着微光闪动,沉默一会儿,又道:“第三问:自古民为水君为舟,现万民在水,皇上视己为何?”

朱栩刚要张口,旋即就一怔,这来宗道的话里有深意啊。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慢慢的放缓,过了好一阵子都没有开口,目光在打量这个来宗道。这个老滑头,没有道理为难他这个强势皇帝才对。

来宗道脸上的严厉丝毫不减,目光炯炯的盯着朱栩。

又是半晌,朱栩才缓慢的开口,道“我朱家受万民所托,执掌天下权柄,非水非舟,亦水亦舟,万民在水,朕在水,万民在舟,朕在舟,君民一体,同干同休!”

来宗道神色微动,眼帘微垂,过了好一会儿才微笑道:“皇上圣明!”

朱栩也微笑,道:“来卿这三问,怕不止是你一个人要问的吧?”

来宗道从怀里又掏出一道奏本,举起道:“臣代江南万民,呈递万言书。”

曹化淳快步上前,转递给朱栩。

朱栩眼角动了动,待奏本一翻,嘴角笑容越来越多。

这是江南士林集团的联合奏本,足足有万人署名,这标志着江南士林集团向朝廷低头,认可了那‘九条规定’,向他这个皇帝释放善意,请求‘和解’了。

朱栩合上奏本,微微颌首道:“朕对南方士林的深明大义甚感欣慰,魏忠贤多有逾矩,朕会即刻诏他回京问罪。”

来宗道听着朱栩的话,心里也一松,面上严厉之色和缓,道:“敢问皇上,关于科举,朝廷是如何打算?”

朱栩就知道,这一条是跑不了的,废除科举,影响实在太大,不过普及教育,给寒门更多机会,削弱南方官宦集团是他的既定目标,是不会妥协的。

可也不能逼得官宦集团就此低头,好在他早就想好对策,看着来宗道:“科举,不会废除,三年一次,府,省,京三试,不论是有无入学院,都需科举入仕。”

来宗道这次来,是为南方士林集团发声和回声的,听着朱栩的亲口话,心里大松,道:“皇上圣明,天下士子都会感念皇上恩德。”

朱栩暗自摇头,他的学院都是偏向实用型教学,不说六艺,单说‘数’,‘理’就不是埋头苦读圣贤书的富家子弟能够轻易补足的。

教育资源这种东西,日后会变得非常珍贵。江南士林集团死守着圣人学问,这分明就是给寒门士子出头的机会。

朱栩,自然也是乐见的。改革,就是要牺牲利益最多的那部分人。

来宗道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了,抬手道:“臣还想向皇上举荐一人。”

朱栩对着老滑头倒是有一丝好感,至少他能帮忙解决南方士林的‘怨气’,微笑道“来卿要举荐何人?”

来宗道抬手,沉声道“原吏部尚书,张问达。此人机警睿智,通达事物,乃不世大才,朝廷不用,实属大谬。”

朱栩立时眉头一挑,这位张大人他可打过交道,真正的老奸巨猾,天启三年的时候朱栩本想套住他,给他做惠王府的长史,可这位圆滑如泥鳅,怎么都抓不住,只能任由他跑回老家,徒呼奈何。

天启五年的时候被魏忠贤追赃,差点害死,还是朱栩暗中保了他一命。

这位要是出仕,不论放在哪里,都足够让朱栩头疼,这是他拿不准的人!

东林党可以‘势’压,阉党可以‘力’压,中立的人可以直接下令,可张问达这老滑头,朱栩完全没有办法去对付,因为任何办法都拿不住他。

他是不可控的!

在这种事时候,朱栩需要牢牢掌控一切权力,容不得任何人给他增添变数!

首节 上一节 476/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