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958节

朱由检对朱栩是有怨气的,对现在的朝局比很多人的想法更多,要是没有一段时间的缓和,怕是会误事。

朱栩摆了摆手,道:“过年或者大婚的时候,将他请进京城,朕与他谈谈。”

现在事情有些不好谈,‘皇位’估计会横亘在两人中间,彼此心知肚明,难免有有些尴尬。

“是。”曹化淳道。

朱栩现在有些归心似箭,不过还是耐住性子,道“那个张菉,查到了吗?”

曹化淳道“还没有,从锦衣卫的回报来看,有些奇怪,倒是在秦淮河上有一个张菉,像是有个游侠,来去无踪,很难追查。”

朱栩捏着下巴,笑了,道:“秦淮河,有意思了……”

曹化淳立刻就知道,朱栩是在想什么有趣的事情,多半跟张菉以及秦淮河有关。

朱栩对于这个张菉倒是无所谓,而是想到了另一个人。

柳如是,然后就是钱谦益。

钱谦益已经辞官回了金陵,也就是南.京,柳如是现在在秦淮河上名声大噪,曾经写了‘治国十八疏’给江.苏巡.抚巡抚衙门,还得了嘉奖。这自然将她的‘艳名’抬升到了极点,想与她‘结交’的文人雅士如过江之卿。

钱谦益会不会如历史上一样,与柳如是走到一起?

虽然钱谦益辞了官,可若是迎娶柳如是,那也是违反禁令的。

要是违反了,正好是一个立威的好靶子!

他却不知道,自从他离开山.东,柳如是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悄悄打听‘朱慕宇’,为此也拒绝了不知道多少勋贵公卿,世家公子。

朱栩在巡抚衙门后院休息,外面渐渐来了不少人。

都是陕.西各地的高官,知府,参政参议,督政院,大理寺等的官员,有三十多人。

这些人不同于湖广的战战兢兢,他们还算坦荡,多多少少都是李邦华提拔上来的。

右参政庞渊海看着李邦华,道:“大人,皇上一路巡视,现在来到陕.西,可是有什么目的?”

朱栩这一路,但凡停留的,都是大动静,不能不让他们好奇。

一群人都看向他,李邦华在陕.西短短时间就建立了相当的威信。

闻言,李邦华神色不动,却道:“本官也不知,皇上未曾言,我等只要恪尽职守,小心行事,皇上定不会为难,诸位放心。”

众人倒是不担心,他们都觉得李邦华会庇护他们。

一个参议又道:“大人,陕.西百废待兴,切不能大动干戈,还需大人与皇上言明。”

朱栩的名声,在官场也不怎么好,‘乱来’的标签在他未登基之前就烙上了。

李邦华点头,道:“之前在汉.中本官就已面呈皇上,应当无事。”

原本一群人倒也不紧张,可听着李邦华很淡定的话语,反而有些忐忑了。

李邦华已经消化了之前与朱栩在汉.中的对话,隐约明白。

在很多事情上,皇帝相当宽仁,可某些事情上又会相当坚定,不会松口半分。按理说说,皇帝到了陕.西,接见本地官员那是应当,只是未必会如他们想的那么轻松。

“大人!大人!”

突然间,一个衙役急匆匆的跑进来,大声的道“不好了,安塞寨附近几个农庄出事了,他们联合起来攻打城镇,现在已经向着南.阳县去了!”

“你说什么!”

李邦华脸色大变,猛的站了起来。

其他人也都震惊失色,转头盯着这个差役,在这个关头要是出乱子,他们会不会如福.建一样,所有人被连降三级?

第787章 国之柱石

差役被一群人盯着,瑟瑟发抖,道“具体情况还不清楚,总督大人已经赶过去了,听说人数不少,有一百多人。”

李邦华眉头紧拧,缓缓又坐了回去。

左参政沉着脸,道“大人,是否要请动赵总兵?”

他说的就是赵率教了,赵率教手里有精锐骑兵,不管是什么流寇,都能一冲而散,迅速的破灭乱事,平息事态。

李邦华坐在那,脸角如刀削,眸光囧囧,道:“不用了,只是小小民乱,还无需赵总兵,命人去总督府,有什么情况,立刻奏报!”

“是!”差役答应一声,快速跑出去。

李邦华在陕.西很强势,除了赵率教,其他人都被压住。

众人见如此,都没说话,他们希望是最快的结束乱事,以免惊扰皇帝,否则他们都吃不了兜着走!

李邦华环顾一圈,肃色道“明日我等一起去请罪,不能隐瞒分毫,知道吗?”

众人一怔,一个知府道:“大人,这不过是小事情,何须惊扰皇上?”

其他人也都附和,目光看着李邦华。

在西南,民乱就没有停过,无非就是大小而已,自然,他们希望能粉饰一下,免得被朱栩追究。

李邦华直言不讳,道:“皇上若不在陕.西,只需奏本上奏就是,现今皇上就在西.安,想要瞒过他的耳朵,眼睛,你们认为可能吗?”

众人顿时不说话了,皇帝的手段他们都心里有数,还真没把握。

李邦华因为这件事,心里不太平静,看着众人,沉声道“无需担忧,若是皇上见责,自有本官在前面,诸位问心无愧就是。”

一群人听着都松了口气,站起来道:“遵命。”

李邦华目送一群人离开,沉思半晌,走回班房,拿起笔就就在一道空白奏本上,写下了‘平南十八策’五个大字。

这是他琢磨了很久的事情,因为内阁一直压着他的一些想法,手段,在见过朱栩之后,他思考再三,还是决定上奏!

他握着笔,无比认真的写着,洋洋洒洒,近七百字!

首节 上一节 958/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