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10节

  ……

  住进了王章的府邸,叶华首先感到的就是奢华,足有五进的院子,还带着花园,别说他和叶氏,就算再多一百倍的人也没有问题。

  宅子漂亮,位置更好。

  隔着御街,就是皇宫,这也算是和皇帝做了对门的邻居。

  叶华这么想着,突然惊觉,对面是皇帝,挨着他的就是郭威的家,这也是皇帝啊!未来郭威称帝搬进皇宫,他们还是邻居,真是缘分!

  也不知道柴荣以后住在哪里,若是也在附近,那又多了一个皇帝邻居……正在叶华思索着,韩通赶来了,他们也算是患难之交。

  而且这次韩通表现太好了,功劳之大,仅次于叶华,他被提拔为牙内军都虞侯,顺便提一句,牙内军的都指挥使是柴荣!

  作为这次的有功之臣,韩通也得到了赏赐,他的宅子当然不及叶家,不过也不算差,有两进院子,和叶华的府邸隔了一条小巷子。

  “咱们成了邻居,以后可要常来常往啊!”

  叶华笑道:“韩大哥要是不嫌弃,我当然是欢迎之至。”

  韩通道:“是我高攀了!”他又说道:“我从你家的后门绕过来,发现有一片空场,可以当做演武场,你有兴趣学武吗?”

  叶华当然乐不得,他不求能上阵杀敌,但至少要能自保啊!像个豆芽菜,怎么都说不过去。

  “韩大哥,你愿不愿意教我?”

  韩通笑道:“我当然愿意教,不过我这两下子还差得太多,我给你推荐一个老师怎么样?”

  “是谁?”叶华好奇道。

  韩通道:“也是你家的邻居,和我一起赐的宅子,我们两家挨着,他这个人武功了得,拳脚,弓箭,骑术,刀枪,全都是顶尖儿的,冲阵杀敌,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绝对是一等一的高手!”

  叶华更有兴趣了,“韩大哥,你说的这么热闹,这个人到底是谁?”

  “他啊,叫赵匡胤!”

  “赵匡胤?”

  叶华差点扑倒,赵大怎么成了他的邻居了?

  刚刚他还在盘算着,有了郭威和柴荣当邻居,压力不小。怎么不声不响,赵大也住到了他的身边,三大皇帝盯着他,这可要了命了!

  叶华手足无措,变颜变色。

  韩通皱着眉头,想了想,这才恍然道:“我知道了,你们叶家是官宦之家,赵家祖上也是当官的,你们一定认识吧?”

  叶华还能说什么,他不但认识赵大,还知道赵大十年后会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呢!

  韩通不知道叶华想什么,只当他们真是故人,便忍不住夸奖道:“赵匡胤当真是厉害,他在七里坡率先冲破汉军大阵,随后追杀小皇帝刘承祐,他亲手擒获了皇帝,立下了大功,特提拔为牙内军副都指挥使,还是我的上司呢!”

  韩通也是刚刚搬家,和叶华聊了一会儿,就主动告辞。

  等他走了,叶华终于想起来这个韩通是谁了……在原本的历史上,柴荣在驾崩之前,任命韩通作为马步亲军副都指挥使,牵制赵匡胤,很不幸,赵大依旧黄袍加身,韩通也死在了他的手下……叶华突然觉得脑袋很疼,貌似不好办啊!

  

第16章 冯相公话五代

  

  自从穿越之后,叶华就不怎么相信科学了,或许冥冥之中,真的有天数。

  比如叶华折腾了一场,带着韩通立了功,一步登天,可结果呢,赵大更是生猛,擒了小皇帝刘承祐,升任副都指挥使,稳稳压过韩通一头。

  或许到了十年之后,柴荣驾崩,依旧是赵大陈桥兵变,杀了韩通,自己当皇帝,这就叫大势不可违?

  叶华抱着脑袋,他觉得必须有点作为。

  纵观历朝历代,开国之君当中,赵大绝不算优秀的,相反还有点弱,更倒霉的是他还有个比他差许多倍的弟弟,篡夺皇位之后,不但没法光复燕云,还被打得屁股尿流,只能躲在家里,培养文人,炫耀文治,生生把一条猛龙养成了肥羊,还憋出了一个理学怪胎……叶华越想越觉得郁闷。

  摆在他面前有两个选择,要么黑掉赵大,让赵家彻底完蛋,弱宋也就不会出现了。要么就黑掉赵二,盼望着赵德昭或者赵德芳兄弟两个,能继承老爹的勇武,别像二叔那样,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叶华正琢磨着要向谁下手呢,府中来了客人,而且还不是一般人,是老太师冯道。

  叶华已经反思过了,或许老先生不像史书上描写的那么无耻,也有自己的苦衷,反正冯道已经七老八十,没有几年好活,大不了小爷不搭理你就是了。

  可偏偏冯道主动找来,弄得叶华好不郁闷,我可不想和你搅在一起,万一成了奸佞,岂不是亏大了!

  叶华暗暗腹诽,却也没有办法,只能把老冯道接进来。

  “冯太师,祖母正在养病,家中还很凌乱,怠慢之处,请太师见谅。”言下之意,我们家不方便招待你,请你赶快离开。

  老冯道能听不出来么,可这位满不在乎,反而笑道:“老夫不嫌弃的,给我准备一壶井水即可。王府的琉璃井,水清甘甜,可是京城的头一份,对了,现在是叶府的,老夫少不得上门讨水喝,当成自家人就行了。”

  真是越老越不要脸!

  叶华气得翻白眼,好不容易积累的一点好感全都不翼而飞。叶华还真干得出来,直接给冯道弄了一碗井水,老冯道还真喝了,喝完把碗放在一边,笑呵呵道:“喝了你的一碗水,老夫有件东西要送给你。”

  说着,冯道拿出了一个手本,送到叶华的面前。

  俗话说伸手不打送礼人,老冯道给自己送东西,不会太差吧?是礼单,房契,还是地契?

  叶华怀着激动的心情,展开看了几眼,脸色立刻就变了。

  他学过书法,老冯写得又很直白,不用费劲,就能看明白意思。这是老冯写给郭威的,希望郭威能尊奉李氏为太后,上圣号,安抚人心,同时迎请刘氏宗室入继大统……

  叶华看到这个提议,立刻皱起眉头。

  貌似郭威打进开封之后,的确是这么干的,他尊奉刘承祐的母亲李太后为母,迎请宗室继承大统,的确起到了安抚人心的作用。随后郭威以契丹入寇为借口,黄袍加身,取代了后汉的江山,建立起大周天下。

  莫非说这个建议是冯道提出来的?

  老家伙还是有些本事。

  叶华稍微想了想,就果断摇头。

  “冯太师,你要给郭相公提意见,只管去找他。我不过是区区掌书记而已,更何况还没有上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恕我不能替太师送这份手本,请太师收回!”

  叶华说着,把手本还给了冯道。

  老冯道眉头紧皱,更加疑惑了。

  “那个……你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愿意替老夫送手本,并不是因为老夫的建议不好?”

  叶华翻了翻白眼,“怎么改朝换代,你老是专业,你的办法还能不好?拜托,对自己有点信心好不?”

  叶华的话,弄得老冯道哭笑不得,我要是有办法,至于不要一张老脸跑到你这里吗!让冯道意外的是叶华居然认同他的提议,要知道在京那么多文武,哪怕连柴荣都听不进去,郭威的谋主魏仁浦更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知音难觅,冯道反而觉得叶华很不错。

  前面提到过,郭威已经进城,取代后汉成为必然,可如何登基是个技术难度很高的工作。

  郭威的部下形成了两种观点。

  以王峻等将领为代表,他们主张直接登基称帝,剪除后汉宗室,改国号,封赏有功将士,谁敢反叛,立刻派兵讨伐,绝不客气。

  而以柴荣和魏仁浦为主,则希望能够缓一缓,比如先封王,然后再登基称帝,才能名正言顺。至少要在开封站稳脚跟,毕竟还有很多军头是后汉重臣,倾向刘家,让他们改换门庭,还需要时间。

  这两派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一时郭威也拿不定主意了。

  作为改朝换代的专业人士,老冯道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暂时不应该称帝,不但不应该,还要迎请刘家宗族,继任皇位,继续使用大汉国号,要尊重李太后,要向天下表明,萧规曹随,不会轻易更改……

  毫无疑问,冯道的主张,比起王峻和魏仁浦都保守太多,甚至是不可思议。

  没有人愿意帮老冯道说话,也不愿意把他的想法告诉郭威。

  没法子,冯道想来想去,就想到了叶华,这小子是掌书记,正好能接近郭威,借着他的手,把建议送给郭威,冯道相信,郭威应该会听从的。

  让冯道意外的是叶华拒绝帮忙,更让他意外的是,别人都嗤之以鼻的建议,叶华居然认为很有道理,少年英雄,英雄所见略同啊!

  冯道若有所思,他笑了笑,“老夫到了古稀之年,终于看到了天下太平的希望,想我一生,历经数次改朝换代,侍奉天子更是有十位之多,每隔几年,百姓就要遭受一次涂炭之苦,水深火热,只盼着后人切莫再如老夫一般经历就好。”

  叶华不知道冯道所说是真是假,他好奇道:“冯太师,你怎么知道天下要太平了?”

  冯道呵呵两声,显得高深莫测,“老夫问你,梁太祖朱温是什么人?”

  “汉人。”

  “唐庄宗李存勖呢?”

  “沙陀人。”

  “晋太祖石敬瑭呢?”

  “也是沙陀人。”

  “汉太祖刘知远呢?”

  “依旧是沙陀人。”

  “那郭枢相呢?”

  “这个——自然是汉人!”叶华露出深思神情。

  冯道颔首微笑:“正因为郭枢相是汉人,老夫才敢断定,天下要太平了!可越是如此,就越要谨慎小心,免得沙陀宗室将领反扑,老夫才提出了这个方略。”他拍了拍手本,自嘲一笑,“只可惜满朝诸公,没人愿意接受,居然不如一个小孩子有见识,老夫又有些担忧了。”

  叶华读过五代史,当然知道这是一段混乱复杂到了极点的时期,可刚刚冯道的问题,让他隐约找到了解读五代的脉络。

  叶华忍不住躬身请教,“老太师,能不能说得更详细一些?”

  

第17章 大局观

  

  或许人老了,都有点话唠的毛病。

  冯道也是憋得狠了,竟然跟叶华滔滔不断,黄河水从天上来,五代十国的故事,还是要从盛唐说起。

  当初安史之乱,终结了大唐盛世,接下来的历史,完全是遗憾和混乱,让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先是出现藩镇割据,接着朝廷爆发牛李党争,一斗就是几十年,然后又是宦官专权,废立天子,堂堂九五至尊,连命都保不住,被腌臜的阉人捏在手里,随意摆弄,如果李二泉下有知,一定会气得爬出坟墓,把不肖子孙给活活掐死。

  这还不算完,一直到唐末,各种矛盾积累,无可调和,终于爆发了席卷天下的黄巢起义。

  面对汹涌而来的农民军,大唐帝国空虚无力,根本抵挡不了,无奈之下,不管什么人,都被拿来当成武器。

  就在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崛起了两支力量。

  其中一支是朱温集团,朱温原是黄巢的部将,后来投靠了唐朝,向昔日的战友下手,靠着军功,一点点爬到了梁王的高位。

  朱温手握大权,取代了大唐王朝,登基称帝,建立起梁朝,史称后梁。

  故事到这里,一切还算正常,如果朱温雄才大略,能够一鼓作气,统一天下,也就没有了五代十国的乱世。

  可偏偏朱温出身草莽,当了皇帝也不改恶习,变本加厉,好赌好色,连儿媳都不放过,结果天怒人怨,惨死在了儿子的手里,朱温集团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就陷入了内耗杀戮之中,父子反目,君臣离心,彻底沉沦下去。

  而就在此时,同样靠着剿杀黄巢起家的河东集团,实力越来越强。

  河东集团的创建者是李克用。

  他是沙陀人,英勇善战,从黄巢手里收复长安,被封为河东节度使,成为和朱温并肩的实力派。

  朱温取代大唐称帝之后,李克用依旧不服朱温,继续尊奉大唐年号,和朱温集团斗得死去活来。

  李克用有一个很了不起的儿子,拜《伶官传序》所赐,很多人应该知道唐庄宗李存勖,他继承李克用的位置之后,奋发有为,攻灭后梁,登基称帝,国号依旧为唐,史称后唐!

  从后唐开始,接下来的后晋,后汉,这三朝全都是沙陀人建立。

  郭威同样出自河东集团,只不过他和前三朝的创立者不同,他是地地道道的汉人。总体来说,五代的历史分成两段,前面是粱晋之争,后面是河东集团内部的斗争。

  冯道几十年的宦海生涯,正好和五代这段完全重合,他看的比任何人都清楚明白!

  “老夫侍奉的皇帝不在少数,论起雄才大略,唐庄宗李存勖当属第一。”

  叶华没跟老冯抬杠,而是叹道:“庄宗指挥千军万马,阵前冲杀,所向无敌。只是他能打天下,却不能守天下。宠幸优伶,滥杀功臣,结果造成了兵变,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叶华顺口把欧阳修老夫子的文章念了出来,冯道听在耳朵里,抓着胡须,淡然一笑,“话很不错,但说这话的一定是酸儒!”

首节 上一节 10/5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