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294节

  虎爷这才反应过来,他连忙地上爬起来,趴在赵玉胜的脚下,不停磕头。

  “官爷,小的错了,小的就是个虫子,求官爷开恩,饶了小的吧!小的愿意当牛做马,伺候官爷!”

  赵玉胜绷着脸,用鼻子哼了一声。

  “告诉你,我是从军中出来的,别说你这样的流氓泼才,就算是契丹铁骑老子也不在乎!”赵玉胜道:“我也用不着你当牛做马,从今天开始,你就在街上扫地,每个月去衙门支三百个钱。要是有半点不干净,或者故态复萌,继续为恶,我就让你去拉粪车,给家家户户倒马桶!“

  虎爷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让他去扫大街,他们家几辈子都没干过啊!

  “官爷,饶了小的吧!小的一定做好人!”

  “呵呵,让你干活,就是给你改过自新的机会!你要是还不满意,我就送你去矿产,就你这身肥膘,怎么也能熬个三年五载!如何,你选一样吧!”赵玉胜居高临下,笑呵呵道。

  虎爷趴在地上,毛骨悚然,脊梁发麻,这要是去了矿场,岂不是一脚踏进了地狱,还不把一条命都丢了!

  他只能选择扫大街。

  赵玉胜让人给他一把扫帚,果真就去街上干活了。

  横行几朝,无人敢惹的虎爷成了扫大街的。

  这事实在是新鲜,每天他出来干活的时候,都有不少人围着,指指点点,品头论足。可很快大家就不再来看热闹了,因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赵玉胜果断清理了城中的流氓地痞。

  为恶不多的,就罚扫地。有人命官司的,或者民愤大的,送去矿场,累死拉到。

  接着他又布局抓捕了许多小贼,绑在市口,戴着大枷示众,另外像什么拐卖人口的,骗人钱财的,放高利贷、印子钱的,甚至是开青楼的,赵玉胜挨个关照,有罪的抓起来,暂时没罪证的,也敲打他们,都给我老实点,不许欺压良善,否则衙门不会坐视不理。

  再有,赵玉胜又把城里的乞丐叫花子都集中起来。

  每人发一把扫帚,让他们负责扫地,清理卫生,每个月衙门给几百个钱,虽然不多,但好歹能吃饱饭……就这样,原本乱哄哄的晋阳,彻底恢复了秩序,当然不只是赵玉胜一个人的功劳,其他的人也都卖力气做事。

  叶华陪着柴荣,看了几天下来,只觉得晋阳有点像军营。

  整洁,高效,良善的百姓敢挺直腰板,老实的生意人有了笑脸……相反,那些乱七八糟的杂碎,虽然不敢说消失了,但完全被压住了,等闲不敢出来闹腾。

  这些日子,谢猛将仓库也清点完毕,交上了账册。

  经过他的盘点,挽回了价值差不多二十万贯的财物,让柴荣格外欣慰。

  还有,彭晓东是负责整修道路,他发动俘虏,恢复晋阳城中,因为战乱损坏的房屋,前后让上万人有了安身之处,城中的道路,城墙,都陆续恢复之中……

  “很好,朕很是满意,谁说武夫办不了事情,再敢说这话,朕就让他们来晋阳城,睁大眼睛好好瞧一瞧!”

  皇帝大加赞赏,面对这个结果,叶华一点不意外。

  文人读书识字,通晓朝廷的典章制度,看起来是比粗鄙武夫更适合当官,更能治理好地方。

  但是别忘了,这几年的时间里,大周的武夫已经不一样了。

  叶华招募骠骑卫的时候,有意挑选身家清白,脑筋还算聪明的,进入军中,鼓励他们识字,侦察兵要能绘图,计算,中低级的军官要能算清楚武器,粮草辎重的账目,如果出现差错,是要严惩不贷的。

  另外,叶华还让士兵定期组织演习,进行战役策划,实兵对抗……这一套弄下来,士兵的素质大大提高,不论文化水平,还是办事能力,都高出寻常人一头。

  赵匡胤负责新兵操练,他把骠骑卫的这一套都给引进过去,虽然做不到叶华的水平,但也有几分神似。

  那些在军中能杀敌立功,担任中下级军官的士兵,到了地方上,当一个小吏还是没有问题的。

  毕竟管理骄兵悍将比管理普通百姓难多了,只要用心,完全没有道理做不好!

  而且说文人会治理地方,这也是个错觉。

  当然,要承认,有些文官能力非常强。

  但是也有不少科举出来的,只会做文章,写诗写词,却不懂刑名钱谷,也不懂修桥铺路,造福百姓。

  他们往往依赖幕宾,靠着师爷辅佐,才能顺利履行职务。

  十年寒窗苦读,多少人熬白了头发,熬干了心血,好容易当上了官,他们觉得终于能享受了,颜如玉,黄金屋,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真不知道这样的官,究竟能比武夫强多少!

  “叶卿,朕终于看清楚了,可以放心重用将士们,这河东十二州,就要交给他们了!”

  “陛下!”叶华连忙道:“臣以为切不可揠苗助长,将士们只宜做吏,不宜当官……即便是要提拔为官员,也需要经过几年的考验,才能托付大事……毕竟负责一项事务跟负责一方是完全不一样的。”

  柴荣犹豫道:“叶卿,这样做,是不是太委屈将士们了?”

  “怎么会,若是一下子委以重任,出了差错,反为不美。”叶华笑道:“陛下,将士的主要职责还是打仗……臣是这么考虑的,在军中服役满五年,没有提拔为将领的,有功劳,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可以优先安排到地方,接任吏员。”

  “所谓官吏官吏,真正要每天面对老百姓的是小吏。历代多重视官,而不重视吏,多用贱民为吏,这些人嚣张跋扈,欺压百姓,无所不为,饱受诟病。在老百姓的眼中,他们就代表着朝廷。若是能以退役的将士接任吏员,总好过以往的皂隶,在普通百姓的眼中,朝廷的形象也会大为改观的。”

  柴荣听完,欣然点头,“叶卿所言极是,朕年轻时候,贩运茶叶,沿途总是被皂隶欺负,可是吃了不少苦头。那时候朕可不会只骂小吏,骂的都是朝廷,都是昏君!”柴荣感叹道:“叶卿,你立刻拟一份名单出来,朕要改革吏治,就从河东开始!”

  叶华欣然领命,他参考有功的士兵名单,一共挑出了九百多人,上报柴荣。

  与此同时,这一份名单,也送进来开封府的政事堂……诸位相公接到之后,全都傻眼了!

  由于范质被贬出京城,王溥主持政事堂,魏仁浦升任次相,老魏盯着厚厚的一摞名单,眼睛里都冒火!

  “荒唐,荒唐!岂有一次加恩千人?我等如何能答应?”

  三司使李谷黑着脸道:“去岁科举,一共才十六个人及第,已经算是历次少有的盛举,如此烂施名爵,只恐天下人不服啊!”

  王溥沉声道:“二位虽然过了,这些人不过是书吏一类的小官,最多也就是县尉而已,不入流的,和科举怎么能相提并论?”

  魏仁浦翻了翻眼皮,冷笑道:“王相公,他们可都是有军功的人,升官不过弹指之间,若是抱成一团,你让日后的文官何以自处?”

  薛居正也感叹道:“是啊,以后求取功名,谁还苦读诗书?只怕全都去疆场杀敌立功了!”

  “这几年,好不容易恢复了政事堂的权威,收了节度使的权力,本以为可以改变多年的积弊,真是想不到……叶华居然用出了这样的手段,鼓动陛下,以武人为小吏。王朴他就是个废物,陪在陛下身边,如何不进言啊!”魏仁浦气得拍桌子,杀气腾腾道:“王相公,你身为首相,应该拿出一个态度!官必出科举,这一点绝不能让!”

  

第428章 倒霉的符彦卿

  

  大周的科举和宋代那种超级大放送不一样,一次能录取十几个,已经算是很多了。几位相公都有自己的算盘。

  现在收节度使的权力,文官的知府知州地位大大提升,每年安排几个下去,从县令干起,或三年,或五载,这帮人就能升任知府,独当一面。

  到时候文官就能顺利接手武将留下来的权力。

  他们坐镇政事堂,掌控枢密院,还捏着御史台。

  和武夫们硬碰硬,肯定是斗不过,但是水滴石穿,天长日久,只要有皇帝的支持,就不怕压不住武人。

  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差不多二百年的时间,绝对是文官最不愿意回首的黑暗时代,他们朝不保夕,被肆意杀戮欺辱,让一群粗鄙武夫践踏尊严……简直是满肚子苦水,三江四海都装不满。

  郭威登基之后,文官终于看到了出头天。

  政事堂的诸公受到了皇帝尊敬,渐渐有了宰相的威风。

  尤其是王峻和王殷等人完蛋之后,朝中崛起的新一代将领全都不敢跟他们正面冲突,唯一的特例就是叶华。

  可这小子也没有一屁股坐在武夫一边,相反,受节度使的权力,整军,处置武人,叶华从来没有手软过。

  虽然他也跟几位相公闹得不愉快,但是总体上大家还能相忍为国。

  可到了现在,几位相公都感到了一股强大的压力,图穷匕见了!

  姓叶的小子果然是深谋远虑!

  他使出杀招了!

  而且还是见血封喉的那种!

  政事堂会议草草结束,李谷就主动邀请魏仁浦,到了自己的值房,他们两个要商量一下对策。

  “魏相公,叶华鼓动陛下,重用武夫,我看陛下也就是一时起意,未必会真的听他的,你说好不容易把武夫压下去,再让武夫掌权,陛下能放心吗?”

  魏仁浦不以为然,他冷笑道:“李兄,陛下不放心武人,就真的放心文官?”

  “这个……”李谷苦笑道:“文人总不能造反吧?”

  “那这些武夫有本事造反吗?”

  李谷终于变了颜色,“魏相公,这次重用的武人,是以军中的低级军官,甚至是普通士兵为主,担任的也都是书吏一级的小官,他们的确没本事造反,可万一有人威望极高,登高一呼?”

  “呼什么?”魏仁浦不客气道:“一千来人,分散在十二个州,管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又不是说了算的大官,他们能折腾出什么动静来?你没有看到叶华的建议吗?他要求在军中服役五年以上的士兵,解甲归田,这一招足以消除陛下的顾虑,甚至愿意推波助澜,你还没想明白?”

  李谷鬓角的汗水就下来了。

  想明白了,当然想明白了。

  武将之所以能号令三军,在于他的部下亲信遍布军中,这些人只知将领,不知皇帝,久而久之,尾大不掉,就成了皇帝的心腹大患。

  可如果定期清退一些武人,换成新人上来,这样新旧交替,不断更换,自然就能削弱武将的号召力。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让这帮人留在军中,为将领的羽翼,还是放回地方,去做小吏?是担任中下级军官的危害大,还是担任小吏的危害大?

  这是一笔非常清楚的账,以柴荣的英明睿智,岂能看不明白!

  所以说,以武夫为小吏,绝对符合皇帝的利益,对武人来说,也是个好事情。

  那究竟损害了谁的利益呢?

  很显然,就是文官了,不然这位相公也不会震怒。

  “过去吏员虽然手里有权,但是他们身为贱民,立了功是县令知府的,出了差错,是他们自己担着……除了能盘剥百姓,捞一点钱财之外,就没有别的指望了。官吏之间,云泥之差,不可同日而语!”魏仁浦哀叹道:“可让武人担任了小吏,他们就不再是贱民,相反,如果做好了,就会高升,成为县令,知府,甚至升到朝中,担任大员,或许有一天,宣麻拜相,也未必不能!”

  “不会吧!”

  李谷摇头道:“魏相公,你是不是过虑了?武人能有多少本事,让他们收税,缉捕盗贼,整修道路,或许还行!若是让他们管理一方,甚至进入朝中为官,我看就算给他们位置,也做不好!”

  魏仁浦哼了一声,淡淡道:“叶华也是武夫,你觉得他如何?”

  一句话堵住了李谷的嘴。

  他脸都涨红了,不服道:“叶华是个妖孽,我自愧不如。可,可这样的妖孽,几百年也未必出一个,有什么可怕的!”

  “你错了!”

  魏仁浦敲着桌面,厉声道:“你怎么忘了,这一次陛下就任命了一千人啊!打一次仗就有一大批武夫进入官场,就算他们不争气,不成材,但总会有几个厉害的人物,这种身上有军功,跟丘八武夫打折骨头连着筋的,哪怕只有一个,也不是你我之福!更何况他们的后辈源源不断,迟早这朝堂要被他们给霸占了!”

  “李兄,这里面还有一层……一旦靠着军功进入官场的人越来越多,就会带动许多青年才俊,投身行伍,从这条路子进入仕途,这才是我最担心的!”

  “不会,绝对不会!”李谷摇头,“魏相公,从科举出来,至少能担任县令,哪有人会放着清贵的路子不走,跑去玩命,不可能的!”

  “哎呦!”

  魏仁浦急得都站起来了,他探身到李谷的面前,脸对着脸。

  “我的李相公啊,科举才能出来多少个?多少人一辈子都考不上尺寸功名,咱们不说别人,就说李太白,你觉得他如果活在当下,又会怎么选择?”

  李谷沉吟道:“李太白是罪人之后,商人之子,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而且以太白的脾气,只怕也不愿意跟其他人一般,皓首穷经吧?”

  “是啊,所以李太白一生在权贵之间辗转,希望有人提拔,能够一步登天,进入仕途。假如他活在当下,老夫以为他或许会进入军中,靠着斩首立功,然后谋个一官半职,李相公以为如何?”

  李谷陷入了思索当中,的确,凭着军功进入官场,堂堂正正,光明正大,以李太白之潇洒,或许会走这条路。当然了,做小吏未免屈了才华,或许李白也不会低头。

  但是不管怎么说,总会有一些科场失意的天才,去投身行伍,以此为晋身之阶!

  其实不说别人,就像魏仁浦,他就是读了一肚子书,却考不上科举的那类人。

  最后冒险投靠郭威,孤注一掷,才有了今日的地位。

  魏仁浦很了解文人的心思,科举之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走的,读了一肚子经史子集,也未必能写好科举文章。

  而且科场考试,历来都是弊端无数,许多大才子,考得白了头,也得不到功名,所以才有那么多苦大仇深,怀才不遇的诗作……不过这些人不需要发愁了,叶华给他们想好了路子,去军中服役五年,立了战功,就能进入仕途,虽然起点低了一点,但只要真有本事,也能升到高位,实现胸中的抱负。

  “李相公,从今往后,科举只怕会形同虚设,天下英才,争相投军,成为武夫……我,我等身为宰相,有何面目面对士林之望啊!”

首节 上一节 294/5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