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330节

  李肆不停晃脑袋,“你说的是什么啊!弄得好像我要入赘折家似的!是折家答应我的求亲了,再有两个月,我就要成亲入洞房哩!”李肆伸出大手,拍着叶华的肩头,“师弟啊,小兄捷足先登,你可要抓紧时间啊!”

  提到了亲事,李肆是眉飞色舞,手舞足蹈,那叫一个高兴啊!

  他跟着冯道苦读十年,虽然当了翰林学士,但时间不长,也没有什么家产。

  可折家不嫌弃,出了钱,在京城购买了一处五进的院子,作为新娘子的婚房,他们还拿出巨资,操持婚礼,又送来了一百名部曲,给李肆当家丁。另外还送了许多好东西,光是上好的骏马,就是二十匹!

  杨业的夫人折氏,亲自过来,帮着张罗婚事,那叫一个不惜血本。

  李肆什么都不用干,也不用花一个子,只等着当新郎就好,这么美的事情,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李肆很认真告诉叶华,“我以前呢,还是太糊涂了,以为夫妻之间,要琴瑟好合,才能成就连理……可现在我想通了,这娘子家里有权有势,什么都不用操心,这才是天上掉馅饼,多好的事情!你就说吧,真的娶了周娥皇,不什么都要我出吗!你也知道,师兄是个穷鬼,哪能风风光光办婚事,这么有面子啊!”

  他说的吐沫星子横飞,叶华歪着头,很精准地总结道:“你这就是爱情屈服给现实了呗?”

  李肆很不满,“你说话太难听了,这叫门当户对,两情相悦!”

  “我怎么看都是你入赘折家了!白吃白喝,还白娶了媳妇!”

  李肆横着眼睛,不服气道:“怎么,你羡慕了?有本事你也赶快成亲啊。酸言酸语,你这是嫉妒!”

  叶华已经听不进去了,他不想跟这个被婚姻冲昏头脑的家伙废话了。

  “咱们还是说正事,你估计,会有多少人难逃?”

  李肆沉吟道:“这个不好说,但是我估计像五姓七宗,还有许多世家,都会往南跑的。尤其是那些被罢官的,赋闲在家的,总之不受重用的,多半会跑去江南,碰碰运气。”

  “那师兄以为该怎么办,是不是要下令抓人?”

  李肆摇头,他很为难。

  “师弟,所谓世家,也不是一个两个人。就拿王氏来说,那个王三立,现在就在大周学堂,我听说他日夜苦读,十分勤奋,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授书法,说文解字,尽心尽力,没有半点抱怨之词。这样的人,我们就要用。”李肆道:“如果直接下令,不分青红皂白就抓人,反而会寒了人心,可一旦察觉,人已经跑了,想要再去抓,那就不容易了。”

  “我觉得应该晓瑜各个州县,关隘,严查路引,不准士人随便走动。还有,我们跟南唐的交界位置,要派遣重兵,把绣衣使者也撒出去,如果发现有士人逃往江南,一定要拦阻,必要时候,就地正法!砍几颗脑袋下来,他们自然就怕了!”

  李肆侃侃而谈,显然,除此之外,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叶华老神在在,满脸含笑。

  “师兄,与其费力气防堵,不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人想往江南跑,就没人愿意来中原效劳吗?”

  李肆吸了口气,他的眉头拧成了川字。

  眼下大周奉行的国策,对士人可是很不友善!

  朝中打击世家,不遗余力,提拔各种出身的官员,地方上更是对士绅施以重手,清丈田亩,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这一套措施下来,大周的士绅,已经没有多少优待了,相反,还要小心朝廷的铁拳。

  在这个情况之下,还有士人愿意投靠大周?

  李肆的直觉就是不可能。

  叶华淡然一笑,“实现自身利益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总量不变,尽可能多占,一种是总量增加,哪怕拿的比例更少,但绝对值更多!”叶华笑道:“士人之中,也不尽相同,总有些见识过人的。当年秦国变法最彻底,得到了最多的贤才辅佐……师兄,咱们厉行变法,等于是种好了梧桐树,难道还吸引不来真凤凰吗?”

  李肆眼前一亮,“师弟所言,的确有理。就拿我来说吧,也算是读书人,饱学之士。可我就跟那些世家不一样,我心怀天下,以苍生为念。我是鼎力支持清丈,支持一体纳粮!江南多才俊,说不定也会有一两个跟我有差不多见识的真正英雄豪杰。如果能把他们吸引过来,有一两个人,就胜过千人万人啊,这个生意划算,太划算了!”

  李肆还在低头说着,叶华赶快拍屁股走人,听这个自恋的家伙说多了,容易胃疼!

  他从书房出来,望着南方,嘴角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要说起挖墙脚,他可是早就做了,李弘冀现在才行动,未免也太晚了!

  而且挖一帮眼高手低的世家大族,又有什么用?要挖墙脚就挖大的。叶华嘴角上翘,喃喃道:“李弘冀,假如宰相级别的人物,叛出南唐,你又该如何呢?”

  

第481章 大周的垃圾桶

  

  自从去年腊月,百官罢黜,又有人接连辞官,到了今春,又传来了更糟糕的消息,原翰林侍讲学士邵冲,国子监司业陶固,还有大儒王珍,龙品行等等,一共十几个人,先后离开大周,进入江南,其中邵冲和陶固已经成了李弘冀面前的红人,被任命为侍读学士和国子监祭酒,还升了官!

  消息传到了开封,政事堂震动,诸位相公齐集一堂,议论此事。

  “两位原朝廷命官潜逃,居然事先没有一点消息,要不是安插在江南的细作通报,我们还蒙在鼓里,这些地方官吏,到底在干什么?吃白饭吗?”魏仁浦破口大骂,他的脚伤已经好在,在地上来回踱步,愤怒道:“范天官,你们吏部就这么管理百官吗?”

  范质翻了翻眼皮,气咻咻道:“我们吏部只管在职官员,邵冲和陶固去年腊月已经被罢免了官职,这俩人离京之后,根本没有回归故乡,而是乔装改扮,混迹在商队中间,渡过长江,到了金陵投奔南唐。这事情是我们吏部能负责多么?”

  魏仁浦可不管这些,“遣返百官的时候,总该派遣绣衣使者,让他们护送,确保官吏回乡,然后再进京复命才是!最好干脆留下绣衣使者,在乡里看管,如此才能万无一失!”

  “你干脆把当官的都关起来算了!”李谷插话道:“现在地方在清丈田亩,幽州在防备契丹,京城还有那么多事情,绣衣使者,绣衣使者!我大周有多少绣衣使者?难不成以后都要靠着他们治国吗?”

  政事堂的争吵声越来越大,在外面都能听得见。

  叶华抱着肩膀,干脆止步不入,让这几个老货吵去吧!

  以他们的才智,诸如监视致仕官员,严控边境,督促地方,防止逃走……这些手段都能想得到。

  但是要想彻底阻止人员南逃,这就困难了。

  毕竟中原和江南本就是一国,往来绵密,打折骨头连着筋,想过去,有的是办法。拦也拦不住。

  其实在叶华的想法里,还真希望一些人干脆都跑去江南算了。就像那些被罢黜的官员,他们多数没有死罪,不能随便砍头。而且其中不乏学问不错,威望很高的。

  虽然清丈了田亩,士绅一体纳粮,他们已经没有了特权,但是在民间的声望还在,任由他们到处胡说八道,散布对朝廷不利的消息,阻挠变法,还不如大开绿灯,全都一股脑送去江南,去祸害李弘冀算了!

  叶华绝不认为所谓的士人代表着进步,代表着人心所向。

  这些年来,凡是大周不要的垃圾,李弘冀都捡去了,俨然成了垃圾桶啊!

  比如大周废了孔家一脉,李弘冀立刻扶持孔家南宗,还在金陵大修孔庙,让官员四时祭祀,香火不绝。

  再比如大周灭佛,李弘冀却广纳高僧,在江南大兴土木,建起奢华的寺庙,邀请高僧登坛,每日讲法,盛况空前。

  再说当下,大周打击世家,整顿文官,南唐却接纳士人,把他们当成宝贝供起来。

  李弘冀为了和大周抗衡,也真是费尽了心思,处处和大周作对,不放过任何机会。叶华倒是想得开,你们愿意当接收垃圾的,老子又有什么害怕的,我巴不得多送一些过去。不管是孔家,还是僧人,世家,他们都不是善男信女,一个个要吃要喝,养着他们,可是很浪费钱财的。

  就看江南有多少财富,能填得起这个无底洞!

  当然了,也不能什么人都放过去。

  比如一些枢密院和三司的官吏,他们知道大周的底细,了解大周的力量,一旦他们去了南唐,对李弘冀绝对是助力。

  必须告诉绣衣使者,要注意那些真正有危害的,这些人一旦有异动,宁可杀掉,也不放过,至于其他的闲散官员,各地的鸿儒大家,愿意走就走。

  他们都走了,大周也就干净了!

  总体来说,除了会影响一点形象之外,没有什么害处,甚至就像是洗个桑拿,流汗排毒了。

  “叶卿,你能唾面自干,朕可做不到!”

  柴荣让小太监把叶华叫去,见面就骂。

  “你知道吗?那帮佞臣贼子,他们跑去江南,是怎么编排朕的?污言秽语,简直不堪入耳!什么读书人,简直就是文贼,连流氓都不如!”

  柴荣气得五官挪移,怒冲冲道:“李弘冀还是有些才略的,他招揽这么多人过去,最起码声势造起来,南方的人心都在他的身上。我大周还要安定后方,还要推行变法,暂时无力南下。他要是借着这一阵东风,将整个南方都吞了,可就真的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对我大周非常不利!朕绝对不会坐视不理!必要时候,朕要御驾亲征,让李弘冀小儿知道朕的厉害!”

  类似的担忧,李肆就说过。

  叶华微微一笑,“陛下勿忧,现在过去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人,甚至他们走了,对我大周还是有好处的。”

  叶华压低声音,“陛下,要不要这样,我们挑选一些人,假意去投奔李弘冀……等他们到了江南,就负责散布不实消息,误导南唐君臣,让他们误判大周的实力?”

  柴荣眼前一亮,立刻道:“这个办法好啊!”他越想越觉得可行,士人南逃,无疑会泄露大周的底细。

  可若是主动派一些人过去,让他们专门散布对大周不利的消息,最好天天说大周要完蛋了,马上崩溃了,卯足劲头去忽悠李弘冀,一旦让他判断失误,做出了错误的决定,那对大周可是太有利了!

  叶华这小子,脑筋就是灵活,什么招数都能想得出来!

  柴荣立刻给绣衣使者下旨,让他们暗中挑选几个,名声不差的文人,立刻去江南,执行这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把人安排下去,柴荣还不满足,又问道:“叶卿,你还有好办法没?朕要立竿见影,让李弘冀痛彻心扉的那种!”

  叶华笑道:“陛下,前些时候,扶摇子去了江南了。”

  “哦!”

  柴荣深吸口气,“老仙长怎么去江南了?”

  “让儿子气的呗!”

  叶华耸了耸肩,要说起来,这老实人变坏还真是可怕!

  陈石那小子自从开窍之后,家里弄了十七房妻妾,那叫一个热闹!陈抟最初也觉得开枝散叶,传宗接代,是件好事情。

  可整天沉溺女色,也不是办法。

  更何况好汉霸九妻,你弄了十七房,这算什么啊!

  再说了三个女人一台戏,陈家都能搭六个舞台了!

  陈抟实在是受不了了,他揪着陈石的耳朵,好好教训了一顿。哪知道陈石这小子死性不改,没过几天,居然又买了两个倭女回来。

  陈抟气冲冲质问,陈石还一肚子道理。

  唐朝的时候,讲究用“昆仑奴,高丽婢”,凡是达官显贵,家里如果没有外族奴婢,就会被人笑话,通常情况下,奴婢越多,代表越富庶,越有面子!

  大唐灭亡之后,这种风尚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倭女!

  近些年,陆续有倭女漂洋过海,跑到中原借种,有一些生意人嗅到了商机,就组织船队,去倭国经商,顺便购买婢女。

  倒腾人口最用心的就是太傅柴守礼。

  他在登州组织了上百艘商船,专门往返倭国和大周,多的一次,能弄回来上百个倭女呢!

  “爹,我这么干,可是一箭三雕啊……首先,我捧了太上皇的生意,其次呢,咱们家多弄几个倭女,也有面子,这第三……”陈石压低了声音,“我听华子说的,混血宝宝有优势的,会同时具有父母的优点,你老就不希望后代子孙更加优秀?”

  陈抟咬了咬牙,“还优点呢!万一吸收两方的缺点怎么办?像你一样好色,又长得跟倭人一样矮小,你让我的老脸往哪放?”

  陈石认真想了想,急忙竖起大拇指,“爹,你老的担心是对的,为了让咱们陈家的下一代,能有更优秀的人才,我,我得多买几个倭女才行!”

  他一扭头,风风火火跑了。

  剩下陈抟,瞪圆了眼睛,气得大骂,小兔崽子,你能不能有点正常人的思维啊!全都怪叶华,没事你就会胡言乱语,害人不浅!

  陈抟骂了一阵子,又摇头后悔了,没认下的时候,盼着有个儿子孝顺,认下了,反倒惹了一肚子气,图个什么啊!

  老道觉得要是再留在府里,他这几十年的苦修,全都要化为东风流水了。

  所以陈抟干脆来个眼不见心不烦,拍拍屁股下江南了。

  陈抟就是有这个本事,不管到哪里,都能受到一堆人的追捧,而且越是有权有势的,就越推崇扶摇子的易道修为,都把他当成活神仙供着。

  偌大的世上,陈抟也就两个人摆不平,一个是不信邪的叶华,一个就是不省心的儿子陈石!

  甩开了这俩倒霉孩子,陈抟那叫一个如鱼得水,他在江南,流连山水,结交名士,受各种尊崇,别提多舒心了。

  尤其是他跟兵部尚书,勤政殿学士韩熙载交好,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扶摇子仙长果然厉害,这么快就能结交上韩熙载,难得,真是难得!”柴荣欣然称赞。

  “陛下,还有更值得高兴的呢!”叶华道:“韩熙载因为出身的关系,在南唐处境很艰难,他曾经寄希望李弘冀,奈何李弘冀心狠手辣,弑父杀弟,无论胸襟气度,都绝非一代雄主。韩熙载和李弘冀已经渐行渐远,貌合神离。根据陈仙长送来的消息,韩熙载有意落叶归根!”

  韩熙载祖籍南阳,后来迁居河北昌黎,他跟韩愈是一个祖宗……如今韩熙载年过半百,华发早生,人老了就想叶落归根,归家之心,是越来越强烈!

  柴荣听到叶华的介绍,简直大喜过望!

  韩熙载几十年前和李谷分开,一个去江南。一个留在中原……这几十年间,江南的变化,全都装在韩熙载的肚子里,他现在又是兵部尚书,又兼着大学士……如果能把此人弄到手,南唐的情况就能了然于胸。

  更重要的是韩熙载文武全才,让他主持对付江南诸国,绝对是轻车熟路,是最佳的人选!

  “朕若得一韩熙载,胜过千万世家大儒!”

  柴荣竟然兴奋的手舞足蹈,他抓着叶华的胳膊,厉声道:“无论如何,都要把韩熙载弄过来!叶卿,你可有把握!”

首节 上一节 330/5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