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503节

  从户部回来,范质很快就上书请辞,而且还是一口气连着上了七道书,言辞之恳切,异乎寻常。

  柴荣思前想后,还是觉得要给老臣一点面子,毕竟是郭威留给自己的人,一口气都给打下去了,也太不近人情。

  柴荣加范质为齐国公,太师,洛阳留守……一句话,让老相公去洛阳养老。

  范质当即谢恩请辞,离开了京城,前往洛阳,颐养天年。

  范质一走,整个朝局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很多人都以为叶华会趁势接下首相,完成出将入相的壮举。

  只不过令人意外的是首相之位落到了王朴手里!

  作为柴荣信任的谋主,王朴在河东历练多年,政绩卓著,加之他为官清廉,能力出众,当首相也算是众望所归。

  只不过在王朴上任之前,他给柴荣上了一道奏疏,王朴认为既然废了政事堂,就不该以宰相称呼。

  内阁大学士,主要是辅政君王,为了突出辅弼之意。王朴建议改称首相为“首辅”,次相为“次辅”,其余诸公为“群辅”。

  王朴的建议,得到了柴荣的批准。

  皇帝陛下在受权的大路上,又迈出了结结实实的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个人入阁了,那就是原来的翰林学士,当下的礼部左侍郎李肆,他接了国史馆大学士,主抓教育问题。

  这个安排非常出人预料,李肆这家伙是冯道的学生,叶华的师兄,但是他为人狂傲乖张,才华是有,但是毒舌一条,除了少数几个人,谁也看不起,甚至功名之心也不强烈,别人都升官,唯独他原地踏步,也不在乎。

  能升任礼部左侍郎,还是因为礼部出了科举大案,原来的几个人被清理了,李肆才勉强接任。

  谁能想到,刚刚接任没几天,就一跃入阁。

  服气李肆的人实在是不多。

  可偏偏呢,敢攻击李肆的也不多。

  就在这种怪异的氛围之下,李肆宣麻拜相!

  “圣人提拔我入阁,无非是两件事情,其一呢,是接替王溥王相公,把儒学改革的事情做好,其二,是革新教育……且不说天文历法,算术医学,这些年冒出来的冶金,武器,机械,金融,这些学科,传统的读书人都一无所知!”

  李肆很尖锐道:“十年寒窗,结果学得都是没用的东西,他们也够可怜的!”

  其实教育改革不是一天两天了,大周学堂摆在那里,可问题是想弄新式的学校,去哪找那么多精通新学问的老师?

  经过了这些年的准备,大周学堂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新人,加上睢阳书院,还有幽州,江宁,洛阳,长安,扬州,苏州这些地方的府学,人才算是马马虎虎能应付了。

  “现在就剩下一个难题了,要看朝廷能给我多少钱了。”

  “你想要多少呢?”叶华随口问道。

  李肆想了半天,“光是度支部,最少要拿出两千万贯才行!”李肆并不是很确定,朝廷能不能拿得出钱。

  “哈哈哈,这没有问题,我和王相公谈了,他的意思是用在教育上,再多也不嫌多,他计划是拿出三千万贯!”

  “什么?”李肆惊得跳起来,“真的这么多?朝廷刚刚不还闹亏空吗?听说都没钱赏赐将士了。”

  叶华白了他一眼,“这都多少年前的黄历了,你不关心股市吗?”

  李肆两手一摊,“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身上就没超过一贯钱!别说玩股票了,就连几年前养的画眉都弃暗投明了,嫌弃我太穷了!”

  每次看到李肆,叶华都挺庆幸的,至少符三比折氏开明多了。“你穷不穷我不管,学校别穷就行了!”

  

第721章 肃贪

  

  “教育的事情,的确刻不容缓……不只是教育,还有吏治……一直以来,尤其是范相公主持吏部,主张用清官,用循吏。我不是说范相公有错,实在是天下变化太快,一味的不贪不占,老实做事,却不知道抬头看看天下的变化,是会坏大事的!”

  王朴一针见血道:“老夫在河东的几年之间,深有体会,譬如一些人上任之后,只知道一味粉饰太平,不做实事。不修路,不兴学,不鼓励工商,不照顾百姓。因循守旧,麻木不仁。这样的官,不如不要!”

  “他们有人是学了一肚子孔孟之道,改不过来,有些人呢,是害怕做多多错,索性当起了木雕泥塑,不言不语,以为这样,就能按部就班,不停往上升官!或许以前可以,但老夫坐在这个位置上,就断然不会纵容这些人!”

  “两条,那些尸位素餐的老朽,一律汰换,至于还有心思做事,却不知道怎么做事的……要请人去培训他们!”

  说到这里,王朴看了眼李肆,“李相公,你以为官员都要学什么?”

  骤然被称为相公,李肆还有点不适应,他停顿片刻,立即道:“第一当然是要正人心,过去我们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可标准在哪里?怎么才算是造福?如果没有合适的考评标准,就成了一句空洞无用的话。我觉得所谓造福一方,关键还是在富民,在于让所有百姓的生活进步……”

  李肆说着,拿出一套拟定的标准,给王朴看。

  王朴快速浏览,欣然道:“不错,李相公所言,深合老夫之意!”

  “其实这不是我的意思。”李肆道:“这是王溥王相公的主张。他这些年一直在整理儒家经典,希望能完成一套新学,实现革新儒家的目标……只可惜王相公……唉!”李肆道:“我现在接管了国史馆,我的想法是继续整理这一套东西,我们要让官员清楚,为什么当官,当官又要做什么……所有官员,不是入仕之后,就可以把书本扔在一边,安心享受了!孔孟之道,不能变成他们寻求富贵的敲门砖!官员要不断读书,不断增加自己的本事,要对得起身上的官服,要对得起百姓供养!”

  “说得好!”

  王朴欣然道:“这就是老夫的意思,正人心,行新学,所有学堂,要兼具培养官员的任务……要让官员了解经济民生,土木工程,农田水利,不要求他们会做,但至少要懂……还有,在预算上面,一定要严格管理,不能像之前那样,浪费严重了。这事情老夫会去和李煜谈!”

  ……

  王朴的行事风格,堪称四个字:雷厉风行!

  这也跟他在河东的历练有关,王朴本就极为聪慧,不比魏仁浦差,他心正,接受了叶华的建议,在河东不断的实践当中,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东西。

  当他施展拳脚,大刀阔斧之后,朝堂上下,都为之一振!

  就连叶华都忍不住惊叹,大周得相矣!

  有个能干的宰相,就连叶华的任务都轻了很多。

  他主要负责的是财政这一块,无非是两件最重要的事情,一是把钱收上来,二是把钱花下去……

  针对原来偷税漏税的问题,叶华决定抓大放小,推行增值税……某某山村,有个铁匠铺,每年卖二十把镰刀,五把铁锹……像这样的小作坊,根本没有征税的必要,搞不好征上来的税,还不够支付小吏俸禄呢!

  所以叶华把目光落在了那些大的工厂作坊上面……河东的煤矿,幽州的炼铁,江南的纺织,造船,岭南的海外贸易,长安的丝绸之路,京城的金融市场……这都是叶华重点盯着的方向。

  当然了,百密一疏,更何况叶华的税网本就不算密集,很多商行作坊,还是能想办法逃过税收的。

  叶华就祭旗了第二件法宝……增值税!

  不管怎么样,大宗商品,都要拿到市场出售,如果前面的原材料不交税,在出售的时候,就要一次性交清。

  这是任何一个商人都无法承受的重税……所以商人之间,就形成了监督和制约……当然了,要说这办法就能彻底解决问题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别说是大周的管理水平,哪怕到了网络时代,还有那么多逃税的现象,抓都抓不过来。

  叶华能做到就是尽量增加税收,该收的,要收上来!

  接下来就是开支部分,这也是徐铉做得最糟糕的……名义上朝廷采购物资,需要向商人招标,结果户部跟商人勾结,用暗箱操作的方式,把好处交给特定商人。

  针对弊病,叶华要求所有采购,一百贯以上,必须公开……而且每年花多少,办成了多少事情,都要交给审计寺查核,出了问题,相应的官员就要负责!

  别以为能逃过天下人的眼睛,秦朝的时候,武器零件都能追踪制造工匠是谁,国库花的每一笔钱,不可能追踪不到,就看认真与否。

  而且叶华还要求,每一笔采购,都要通过报纸公示,接受所有人监督,避免暗箱操作。

  王朴在重塑大周的官僚体系,李肆是重塑教育体系,叶华抓财税金融体系,李煜在做审计监察体系……四个方面,一起下手,很快就见到了成效。

  柴荣无疑是幸运的,他手下能干的大臣太多了,这些人未必都十全十美,但是却能按照要求,完成皇帝赋予的使命,甚至是超额完成。

  就拿李煜来说,当朝廷债务危机解除之后,他立刻把徐铉的罪状公诸于众……貌似很多贪官都有特殊的爱好。

  徐铉就喜欢香道,亦是制香大家。

  尤其是到开封为官之后,每遇月夜,露坐中庭,焚佳香一炷,澄心伴月,他把自己制的这种香称为“伴月香”。

  这个伴月香十分名贵,用料考究。

  必须采用极品沉檀、莞香、苏合香、鸡舌香、豆蔻、芸香、白茅香等配置而成。

  伴月香配伍严谨,更注重香药的炮制与和合。其香气、香性清幽淡雅,芳泽溢远,留香持久,一炷伴月香,成本就要上百贯……姓徐的根本不是在点香,而是在烧钱!

  只不过对于自己的爱好,徐铉却有不同的看法。

  “仆不过是爱香制香而已,相比起许多人,老夫是清廉自守,几十年来,人尽皆知!”

  他不提还好,这话出口,发现李煜的眼睛都红了!

  “无耻!”

  李煜狠狠啐了他一口,“老匹夫,尔等贪墨误国,南唐就是因为百官贪腐无能,官场败坏,才落得国破家亡……圣天子给你们机会,让尔等继续为官,却不成想,尔等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败坏大周吏治。如此佞臣,唯有二罪归一,方能正人心国法!”

  徐铉在江南,的确算是清官,直臣,名声也不错……只不过现在看来,不是他这个人多好,而是同僚的衬托!

  没法子,南唐的吏治太烂了。

  李煜现在是大周的臣子,特殊的经历让他越发清楚,吏治不清,亡国败家!

  针对贪官污吏,就只有一个字:杀!

  徐铉,斩立决!

  户部,度支部,牵连到买扑弊案的官吏,一口气抓了三十几个人!

  而且就在清查的过程中,李煜有了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发现!

  “陛下,前面就是了!”

  李煜带路,请柴荣亲自到了城外的一处庄园,三大宰相都跟着,这一处庄园选址很好,与叶华的庄园相距不远。

  从外表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是寻常。

  可进入之后,却别有洞天。

  里面装饰奢华,全都是好东西。

  “陛下,可觉得房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柴荣四处看了看,突然道:“似乎屋子里有点小啊!”

  “陛下圣明!”

  李煜转身,推开了一扇书柜,在书柜后面,金光灿灿,码的都是一层层的金条!

  “啊!”

  柴荣大惊,“怎么会这么多?”

  李肆又转到了后面的一处房舍,把一块地砖取下,露出了黑洞洞的窟窿,密室里面也是如此,金银装了一大堆!

  如此规模的金银,柴荣只在一个人家里见过那就是李谷!

  当初李谷的那个小院,表面上平淡无奇,里面也是别有洞天。

  只不过李谷是堂堂宰相,他能贪墨那么多,一点不奇怪,眼下这个庄园又是谁的?还盖在叶华庄园的旁边,不会跟叶华有关系吧?

  李肆偷偷捅了叶华一下,“师弟,这是你的小金库?私房钱不少啊?”

  叶华狠狠瞪了他一眼,“不会说话就把嘴巴闭上,跟我半点关系都没有!”

  这时候李煜笑了,“侯爷,还真别说,跟你有点关系,此人把庄园放在叶家庄园的附近,就是为了避人耳目……说起来,他也不是个大官,不过是户部下属,仓部的四个副主事之一!”

  “什么?区区一个仓部副主事,就能贪这么多?”柴荣不停摇头,从户部尚书,到户部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副主事……这是多少级?他哪来的本事,能贪墨这么多?

  李煜一句话,给了柴荣最好解释,“陛下,此人负责验收采买的各项军需粮饷!”

  

第722章 天子受伤了

  

  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吏,能贪墨几十万两,无论如何,都是震撼人心,身为天子,柴荣久久不能平静。

首节 上一节 503/5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