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79节

  能让杨无敌惶恐无奈的事情,貌似不简单!

  叶华欣然答应,他随着杨业到了杨家的驻地。这也是一片很平坦肥沃的土地,一点不输叶华的。

  郭威把杨家视作忠义的典型,自然没有官员敢为难他们。从麟州迁居过来的百姓,家家户户都授予了田地。

  春耕的时候,还从叶华的作坊里,买了许多农具,将四周的荒地都开垦了起来。

  叶华来到的时候,田连阡陌,水沟纵横。田地里冒出一尺多长的庄稼,绿油油的叶子,十分喜人。

  叶氏的孵蛋之法已经流传开了,从最初的一个村子,到几个村子,再到开封周围,勤劳的妇人们孵出了许许多多的鸡鸭鹅,结果就是田间地头,不时有毛茸茸的东西拽拽跑动,水沟边,小鸭子欢快地寻找着小鱼小虾和水草,没一会儿就把胃囊塞得满满的,脖子都粗了一大圈。

  在田里长大的鸭子,肉质细腻肥美,味道香醇正宗,到了秋天的时候,公鸭能卖一笔好价钱,至于母鸭,更是了不得,一天一枚蛋,一枚蛋一文钱,养几十只鸭子,赶上产蛋旺季,一个月下来,就能赚一贯钱!

  沉甸甸的一串!

  妇人们是最会精打细算的,她们舍不得浪费一点,每一文钱,都要省着花。到了秋天,就把四面漏风的棚子改成土坯房,冬天就不会受冻了。

  再积攒一点钱,买些砖瓦木料,就能盖一间结结实实的房舍,一家人也就有了安身立命之地,落地生根。

  对了,冠军侯的作坊在招工,很多男人都跑去干活了。

  听说也招女工,有打扫卫生做饭的活儿,还有纺织布匹,制作铠甲,据说干得好,不比男人挣得少。

  开封周围的女子面嫩,不愿意去跟一堆粗鄙的工匠干活。

  从麟州过来的妇人不在乎!

  她们长途跋涉一个多月,才来到了开封,什么苦没有吃过,还会在乎男女之大防。甚至有些男人还主动鼓励家里的妻子出来干活。

  进了作坊,至少能省下一些吃用,还能多赚一份工钱,何乐不为。

  春耕结束了,进入了相对的农闲时期。

  可是却没有多少人是闲着的。

  要么去做工,要么在家里养殖鸡鸭,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而忙碌着。

  人人勤奋劳作,日子蒸蒸向上。如果有哪位大儒前来,一定会发出感叹,三代之治,不过如此!

  可是在杨业的眼睛里,这些却远没有那么美好!

  麟州的时候,每到农闲,家家户户的男丁都要出来,耍枪舞棒,练习本事。可自从到了开封,训练的人越来越少了。

  杨业最初认为只要让大家安定下来,有了闲工夫,就会好了。

  所以他找叶华帮忙,买了充足的农具,耕种土地,可谁知一旦放下了枪刀,拿起锄头和镰刀,就不容易捡回来。

  即便放下了锄头,他们也更愿意去握起锤子,叮叮当当,养家糊口,而不是去疆场厮杀!

  练出一身腱子肉或许要几年时间,可想要毁掉,只需几个月大吃大喝就够了。

  杨家在麟州的时候,面对党项,沙陀,还有许许多多的胡人,土匪,强盗,山贼……几乎每一天都处在战斗之中,大家必须绷紧神经,时刻提防着。

  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才能磨砺出强大的战士。

  而安逸和舒适却是猛士最大的敌人!

  就连叶华也不得不承认,朝廷善意的优待,正在摧毁一支英勇善战的士兵。

  “杨将军,必须整顿,要让麟州兵恢复战斗力!”叶华大声疾呼,“没有保护自己的武力,只知道创造财富,这些财富只会落到强盗的手里。我们汉家儿郎,不能做任人宰割的鱼肉,绝对不能!”

  杨业身躯一震,深以为然。

  他们开始了拯救麟州兵的行动,

  用了三天的时间,他们把所有的青壮集中在了一起。

  在大家的面前,摆着几个火炉,里面都放着烧红的烙铁,杨业站在了大家的面前,他猛地撕下了袖子,露出肩膀上的烙印!

  麟州杨家!

  “你们还记得吗?去年的时候,是刘崇那个狗贼,勾结契丹,十万大军攻击麟州。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回归大周,京兆府,洛阳府,开封府,到处都有我们的父老乡亲。”

  杨业声若洪钟,他猛地掏出了一包土,高高举起。

  “这是麟州的土,我们离开的时候,每个人都带了一包!这是我们的根!永远都不能忘的根!”

  面对着情绪激昂的杨业,很多人不自觉低下了头,脸上发烧。

  “大周天子厚待我们,给我们田,轻徭薄赋,有活儿做,有钱赚……日子越来越好,活得越来越有盼头儿,可是,我们都不要忘了!大家伙是麟州人,是要杀回去,要杀光胡虏!你们现在的样子,还有半点像个武夫吗?”

  杨业的声音在耳边盘旋,许多年轻人呼吸粗重,涨红了脸,他们也是汉子,不愿意被任何人小觑!

  我们没忘,我们拿起刀,骑上马,一样能够战斗!

  他们敢对天发誓!

  叶华笑了,既然和杨业唱双簧,就该轮到他出场了。

  “瞧见没有,杨将军已经在胳膊上烙了印记,谁要是自认为是麟州兵,谁还想杀回家乡去,就请上前,烙一个相同的印记。”

  啊!

  此话一出,不少人都傻了眼,拿烙铁往身上招呼,该多疼啊!

  他们偷眼看了看杨业,发现他跟一块铁似的,没有半分通融的余地。

  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个年轻人站了出来,他几步走到了火炉前面,露出肩头,咬着牙,闭着眼,一副慷慨就义的模样,“来吧,我第一个!”

  他等了一会儿,却没有感到疼痛,不由得睁开了眼睛,茫然看着。

  这时候叶华抓起了一块烙铁,送到了他的手里。

  “没人帮你,请自己来!”

  自己来?

  这个年轻人傻眼了,他的手不自觉哆嗦起来,竟然不敢去接烙铁。

  “知道为什么选在夜晚吗?”叶华笑着道:“就是给你们个方便之门,不愿意烙印,就请悄悄离开,回头把家乡的土扔了,或者藏起来,都没有关系。往后你们就是普通的大周子民,没有任何人会瞧不起你们。该种田种田,该做工做工,一切照旧。如果接受了烙印,从今往后,就要接受最严格的训练,时刻为了上战场准备,可能会战死,可能客死异乡……总而言之,何去何从,你门自己选择吧!”

  说完,叶华一松手,烙铁重新回到了炉子里,他转身向后走去,大约走出来十几步,突然他听到了一声低沉而痛苦的吼声……

  

第137章 图谋战马

  

  有了第一个带头的,紧接着各种惨叫闷哼之声,一个接着一个,年轻的汉子拿着通红的烙铁就往肩膀上招呼。

  疼得龇牙咧嘴,浑身冒冷汗。

  可这种关头,谁能当怂包软蛋!

  拼了!

  越来越多的人烙上了印记,他们挺直胸膛,红彤彤的火光照亮了面孔,他们和那些藏在阴暗里的懦夫不一样!

  很疼,可是很值!

  杨家的老人还很多,比杨业辈分大的,甚至比杨信辈分大的都有。

  他们三三俩俩,聚在校场的外面,看得不停摇头,

  当初就是他们反对离开麟州,如今又是这些人,反对杨业整军。

  大周天子很慷慨,许多杨家的老人都得到了官职,能够领一份不菲的俸禄,家乡虽好,可是他们早就没有了雄心壮志。

  过安稳的日子,儿孙绕膝,颐养天年多好!

  何必再折腾!

  尤其是年轻劳力,能种田,能经商,开封城遍地都是钱、养活全家,都靠他们了。还跑去当武夫,过刀头舔血的日子,简直是傻蛋!

  他们很想找杨业好好讲讲,让这小子改改脾气,别这么轴!

  可是他们又不敢,跟杨业可以充大辈儿,肆无忌惮,倚老卖老。但是对不起,旁边还站着冠军侯呢!这帮老人也是到了大周之后,才知道冠军侯的厉害!

  他救了郭威的儿子,杀了辽国皇帝,冯太师求着给他当师父,满朝上下,谁不敬畏三分。也不知道交了什么运气,杨业居然和冠军侯是朋友,有冠军侯撑腰,他们只能徒呼奈何。

  经过了一个晚上,一共有1600多名青壮,在身上烙上了印记。

  杨业叹了口气,“刚刚过了一半,要是再过一些时候,只怕连一半都没有了!”

  感叹之后,杨业道:“侯爷,我想让他们和骠骑卫一起训练,还请侯爷准许。”

  叶华很大方,“没问题,以后你们有什么难题,只管和我说,不管是军粮军器,我都有办法!”

  叶华还真不是吹的,他的实力摆在这里!

  随着水力锻床越来越多,越来越精致,工匠们已经把明光铠的成本控制在了30贯以内。而陌刀的造价也压缩到了10贯。

  换句话说,每制造一副铠甲,一把陌刀,就能赚出一副铠甲的钱。

  足够装备叶华的骠骑卫,算上杨家的兵马,也不在话下。

  真正让叶华看重的是麟州兵的骑射本事。

  他们生长在胡汉杂居之地,从小就会骑马射箭,远比中原的士兵剽悍。大周的骑兵虽然没有窘迫到北宋的程度,可丢失燕云的后果也显现出来。

  军中缺乏战马,好马的价钱越来越贵……郭威承诺给了1000匹战马,可经过检查,其中居然混了一百多匹骡子。

  弄得叶华火冒三丈,想要去找枢密院算账。

  不过却被赵匡胤和陈石劝住了。

  “那个侯爷……能有八成堪用的战马就不错了,再说了,骡子也有用处啊,可以运送辎重,总比毛驴强多了。”

  “驴?军中还有拿毛驴充数的?”叶华惊呼。

  “还是禁军呢!”赵匡胤哭笑道:“圣人鼓励农桑,京城周围的土地分给百姓耕种,原来在京西有两处前朝的牧场都给废了,还给百姓耕种。”

  “废了?”叶华越发惊讶,“他们这不是胡来吗?”

  “没法子,百姓要田种,他们说马场是前朝从他们手里抢夺的,物归原主,理所当然。听说废了之后,有百姓感念朝廷恩德,还上了万言书,给操持此事的官员立了生祠,赞颂他是青天大老爷!”

  赵匡胤说此事的时候,语气当中,难掩愤怒。

  身为武将,谁能不爱好马。

  两处马场,好几万牲口,轻轻松松就给废了。倒是万民欢腾,赞颂圣人仁慈,可赵大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儿,又说不好。

  虽然前朝不怎么样,干了太多的混蛋事,可也不该什么都给废了,连马场都不留着,难怪新招募的禁军弄不到足够的战马了。

  叶华愣了半晌,看起来文官果然都是一个德行,这还没怎么样呢,就开始揽权挖墙角了。可话又说回来,人家做事也的确心思缜密,比起武夫强多了。至少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看你们能怎么样?

  赵大向自己抱怨这些,肯定不是无的放矢,叶华冷冷道:“你不会想让我去找那些文官去说,要把马场留下来吧?”

  赵大不好意思笑了笑,“侯爷和冯太师,范相公,李相公都熟,说话有分量。”

  “有分量我也不去。”叶华哼了一声,“明知道是必败之战,还提着脑袋冲上去,那不是二百五吗?”

  “那,那你怎么弄战马?”

  “这个就不劳你操心了,我自有办法!”

  叶华拍拍屁股,自顾自离开,留下傻眼的赵匡胤。要说玩心眼,他们是真的不行,唯一能玩的过文官的冠军侯还不肯出手,这让他们如何是好?

  叶华倒不是怕了,相反,他很清楚,照这么下去,早晚文武之间会有一场较量的,眼下只是个开始,他可不愿意立刻跳下来当炮灰。

  迈着大步到了自家的后院,在一处花房,有个人正等着叶华。此人只有一只眼睛,可神采十足,透着精明干练。

  他就是杨佑,当初叶华救治的伤兵,他在叶华之前,回到了开封,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杨佑把开封的上上下下,都摸了一遍,还组成了一个同乡会。

首节 上一节 79/5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