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从地上起来之后,巴沙通便抢先一步,拜道:“下国小臣愿献山河社稷于天子,望陛下恩准,使下国臣民得蒙圣人教化,不复为蛮夷!”
巴沙通拜完之后,自觉已经慢了一步的索林那旺萨也赶紧拜倒在地,将巴沙通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巴沙通和索林那旺萨身后跟着的随从,其中一人手中捧着的托盘正是象征着国土的一捧黄土,象征着山川的石头,象征着河流的一碗清水,另一人手中捧着的则是几本册子,分别是户籍民册和税赋记录。
当然,这些东西仅仅是象征,不是真的——要不然还真让他们把这些东西搬到皇极殿来献礼?
别开玩笑了,先不说皇极殿能不能放得下,就算是能放得开,这好好的大朝会和内附礼又得被搅和成什么样子?大明还要不要脸面了?
高居于龙椅之上的崇祯皇帝轻轻的点了点头,过了半晌才道:“可!”
跟之前的尚丰和李倧,还有他隆不一样,崇祯皇帝在今天的大朝会之前根本就没有接见过巴沙通和索林那旺萨,天子的神秘感和威严经过一路行来,还有皇极殿中堂皇大气,在巴沙通和索林那旺萨二人心中被无限放大。
这也让两个人心中更为忐忑。
虽然都知道今天内附的事情基本上已经板上钉钉了,但是在崇祯皇帝没有吐出来这个可字之前,便一切都充满了变数。
在崇祯皇帝点头之后,便有小太监从御阶之上走了下去,来到巴沙通和索林那旺萨身后的随从身前,接过了四个随从手中的托盘。
等小太监捧着托盘来到崇祯皇帝面前,让崇祯皇帝验视过了托盘之中的东西之后便退到了一旁,王承恩也扯着嗓子道:“天子有诏!”
后面的诏书里写的什么内容,崇祯皇帝自己都没看过——文四骈六的诏书,崇祯皇帝没啥举,除了知道里面大大的夸奖了两人公忠体国之外,便是册封巴沙通为暹罗王,册封索林那旺萨为南掌王,其他的便尽是些赏赐和废话了。
巴沙通和索林那旺萨此时才算是放下了心来,这也正式代表着,暹罗和南掌从这一刻开始正式并入了大明,成为了大明的两个布政使司,暹罗人和南掌人以后也不会再被当人当成蛮夷,而是堂堂正正的人。
一场大朝会就此散去,也代表着暹罗和南掌内附的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崇祯皇帝心里也爽的很,只是为了保持面瘫影帝的形象才强忍了下来。
蛮子们主动送上国土,还得看自己的心情,生怕自己不愿意要——自己又不是建奴那些傻逼,有送上门的国土还不要?
更何况,这些地方自古以来便是华夏的土地,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才落到了蛮子们的手里,朕收回来有什么不对的?
从今天开始,华夏所有零落在外的土地已经全部回到了华夏的手里,整个版图上面已经再看不到什么让自己看着不顺眼的地方。
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些是剩下的美洲和欧洲那边。
但是,那些是未来二十年甚至未来五十年里要关心的事情,跟眼下没什么关系。
心情大好的崇祯皇帝紧接着便将目光投向了东海——倭国啊,朕该怎么炮制你们才好呢?
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好结果,崇祯皇帝干脆吩咐道:“命沈颢回国述职!”
崇祯皇帝对于倭国的一切了解还停留在崇祯十四年年初的那段时间,眼下都崇祯十七年了,鬼知道倭国变成了什么鸟样儿,还是把沈颢那个混账东西召回来问问吧。
毕竟,这个本来有希望进入内阁的混账被他自己生生的浪费了好机会——明明有大把的贵女可以娶回去当正妻,非得跑秦淮河上把柳如是赎出来当正妻?
如此一来,沈颢再进入内阁的希望就为零了,让原本对他寄予重望的崇祯皇帝也是失望不已。
沈颢现在还在倭国当总督,都已经是崇祯皇帝拉偏架的结果了——吏部都已经准备让沈颢滚蛋回家了。
因为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堂,都不可能接受内阁辅臣的妻子出身于烟花之地,这事儿怎么绕也绕不过去,哪怕是崇祯皇帝亲自下场也没有用。
……
正在倭国享受着自己几个妻妾伺候的沈颢在接到圣旨的时候就有些懵逼——让自己回大明述职?
仔细想了想,沈颢又有些了然。
大皇子如今已经十六岁,按照虚岁来算的话就是十七岁,而倭国国主兴子已经二十一岁,明年就可以成婚了,如果再拖下去,对于大明和倭国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估计皇帝陛下把自己拎回大明也是与这事儿有关,当然,更大的可能还是崇祯皇帝盯上了倭国的哪里,或者说打算对倭国要下手了。
但是自己真就这么空着手回去了?
那不成,自己怎么着也得带着点儿东西回去,或者说替大明捞一些好处才行,要不然的话,皇帝陛下为什么要护着自己,将弹劾自己的奏章都留中不发?
在屋子里面来回踱了几步之后,沈颢才唤过一个小厮,吩咐道:“派人去通知德川家光,就说本督请他前来九州岛一叙。”
PS:第一更4000字送上,今天依旧三更一万两千字,但是后面两更要晚一些,最近这几天实在是太累了,今天要好好休息一下,抱歉。
第七百三十四章 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4000字章第二更)
三年的时间很短,从大明立国至今只能占到百分之一,从整个华夏几千年的历史里面更是连朵小浪花都算不上。
然而三年的时间又很长,长到大明的整个朝堂高层都洗了一遍牌,原本老成持重的那一批重臣死的死,退的退,换上来一批同样稳重却又相对激进的大佬。
三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大明从来没有停下向外扩张的脚步,无论是北山以北的大片地区还是遥远的好望角,都已经被大明收入了囊中。
现在的大明,就好像一头永远吃不饱的饕餮一样,贪婪的吞食着一切它所能看到的土地和利益。
如果一定要说哪里的战争没有大明的影子,大概仅剩下的地方也就那么几处了。
倭国是一处,因为倭国女王马上就要成为大明辽王的正妃,虾夷岛作为陪嫁的嫁妆正式纳入大明的领土范围,大明也将在崇祯十五年正式在虾夷岛上驻军,设立总督府。
美洲也算是一处,因为大明现在没精力把目光投的那么远,虽然崇祯皇帝早就盯着美洲流口水了。
欧洲也算一处,因为欧洲在锦衣卫和东厂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开启了大眼瞪小眼模式,说不定哪天就会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而开片。
奥斯曼也算一处,因为想要到达英国公的封地,就得先把苏伊士运河重新挖开启用,这项工程没个十年八年的都够呛能完工,大明自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动手。
最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就是莫卧儿了。
大明将大量的驻军从莫卧儿方面撤军,仅保留了对已占领之地的防御性驻军,让莫卧儿人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然后达罗悉乔就跟奥则朗布还有沙舒亚三方就开启了莫卧儿版的三国演义。
天地良心,莫卧儿人把人脑子打成狗脑子这事儿真是沙贾汗的三个儿子搞出来的,跟大明可没有什么关系。
最多也就是甲一表示自己很累,不光要翻译《三国演义》,还要大量的翻译《水浒传》并且对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做出修改,然后让莫卧儿三国互殴的同时又要忙活着平定不断涌现的叛乱。
整个世界在崇祯十四年到崇祯十七年的时间里就是这么过来的,大明之外的人忙着开片互殴,大明的百姓忙着种田读书备战,一片和谐安定的繁荣景象,就这么着出现在崇祯皇帝的统治之下。
离大明最近的倭国是感受最深的。
虽然德川幕府早就忙活着闭关锁国,但是西方的蛮夷仍旧在不断的跑向倭国,寻找着一切的机会,比如传教,比如经商,哪怕是面临着倭国不断的打压,这些人也没有放弃。
但是从崇祯十六年开始,那些西方的蛮子们就好像消失不见了一样,根据他们自己的说法,就是国内在打仗,他们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