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114节

一般来说,只要是叛徒,那绝对是比敌人更死心塌地的对付自己人。

比如阿敏。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只长肌肉不长脑子的家伙。

之前迫于黄台极的压力,虽然恨黄台吉不死,但是却是一直装疯卖傻,看起来就像是后世的哈士奇一样,净干些没脑子的逗逼事儿,希望能瞒过黄台吉,从而保存自己。

但是在和大明锦衣卫接上头,暗中受封为大明的建州指挥使后,阿敏现在却是恨不得黄台吉马上死掉,甚至于大明立即就能雄起,怼死黄台吉这个狗东西。

在阿敏看来,十七八岁的崇祯显然要比黄台吉牛逼的多,上次黄台吉都到了北京城下,结果还是被崇祯给怼成狗一样,以后早晚得跪。既然黄台吉不成,自己又弄不过他,那还不如干脆投靠崇祯,等黄台吉跪了自己,自己只要表一表忠心,到时候在辽东这块地儿,自己一样关起门来称王。

所以,在黄台吉召集代善、阿敏、多尔衮等人商议了一番出兵的事情之后,没隔半天儿的时间,这消息就到了大明派到沈阳的锦衣卫的手里。至于兵力配置,粮草数量,行军路线,基本上该有的都有,以至于整个攻打东江的计划,大明这边儿知道的甚至于要比普通建奴知道的还详细。

然而,接到锦衣卫密报的毛文龙却是将兵力配置和粮草信息记录后,便冷笑着将密报一把火给烧掉了。

尚可喜看着毛文龙脸上的冷笑,好奇地道:“祖父大人笑些甚么?有了这般密报,还要弄建奴一下,却不是方便的很?”

毛文龙因为尚可喜的父亲也惨死在建奴手中,尚可喜又年幼,因此一直对他疼爱有加,便是对待自己亲生子女,也不外如是。

听闻尚可喜这般问话,毛文龙笑道:“这蠢蛋,头发短了,怎地这见识也短了?”

尚可喜却是不服气地道:“祖父大人这么说就不对了。有了这密报,咱们就知道建奴到底走哪条路,事先埋伏好了,不管是挖些陷马坑,还是埋些上次耿二叔用的那些掌心雷,不都是能杀死一些建奴?”

由于整个屋子中只有毛文龙和耿仲明、尚可喜、张献忠,除此之外,便是毛文龙的贴身亲兵,再无他人。因此上,毛文龙倒也不藏着掖着,直接笑道:“那黄台吉小儿岂是那般好相与的?这密报里的其他东西都能信得,惟独这行军路线,根本就信不得。只要大的方向不偏,至于走哪条道,又有甚么关系?无非就是多绕几步的事儿而已。”

说着,毛文龙却是望向因为拿着硕托当手信前来投军,被自己任命为参将的张献忠,问道:“敬轩,你怎么看?”

张献忠依着生擒来硕托的大功,毛文龙早已将为他请功和请封为参将的折子递了上去,因此张献忠倒是对毛文龙极为敬重,听闻毛文龙问自己,当下便拱拱手道:“回大将军,若是卑职带兵,这行军路线必然是会换的。不管有没有敌方细作,都不可一条路走下去,那样儿若是被人埋伏,却是危害极大。”

毛文龙捻了捻已经有些花白的胡子,笑道:“敬轩是个知兵的,可比可喜这个笨蛋强多了。那黄台子小儿早就怀疑他们建奴之中有人背叛,双怎么会完全依照这封密报中的计划来?”

尚可喜闻言却是大惊,再也按捺不住,噌地站了起来问道:“如果这样儿,咱们是不是要通知下那个探子?免得被黄台吉那个狗建奴识破?”

毛文龙见送信过来的那个锦衣卫校尉一直在那笑而不语,心下便有了计较,喝道:“坐下!大丈夫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看看你的样子,有甚么好惊慌的?”

尚可喜见毛文龙一副被自己气着了的样子,当下便拱手赔礼道:“祖父大人息怒,孙儿也是心中着急。”

待尚可喜郁郁不乐地坐下后,毛文龙这才又捋了捋胸前的胡子,开口道:“左右不过是个鞑子罢了,便是被黄台吉小儿识破了,也不过是狗咬狗一嘴毛的事儿,咱们又何必替他操那个心?”

尚可喜这才心中恍然,反正都是建奴,死便死了,能有第一个,却不就有第二个?大不了再换一个人来扶持就是了。

心中正想着,却听毛文龙道:“仲明,敬轩,你们来看看,若是建奴来东江,会走哪几条路?”

耿仲明大大咧咧地道:“依卑职看来,这建奴能走的无非就是两条路。要么就是经过本溪,走草河堡,再经过新安堡,从宽甸那儿过来。要么,就是走连山关,经过通远堡,再走凤城和九连城过来。”

毛文龙嗯了一声,见张献忠没有发声,便问道:“敬轩?”

张献忠这才把目光从桌子上面的地图之上挪开,拱手道:“回大将军,以卑职愚见,建奴走通远堡的可能性不大。”

毛文龙饶有兴趣地道:“说说看。”

张献忠接着道:“卑职前番也是从通远堡过来的,大将军留在那儿的,除了一座京观,就只剩下一座空堡,里边儿便是一个活物都没有,建奴根本就没有将之恢复。若是走通远堡,只怕建奴补给不易。”

毛文龙点点头,说道:“这倒也没甚么,左右一个小堡,本身有或没有,影响都不大。只是现在不确定建奴到底要走哪边儿,却是个麻烦事。”

又沉吟了一番,毛文龙才接着道:“左右不过是这么几条线路罢了。仲名?”

耿仲明听到毛文龙喊自己,知道这是要分派任务了,当下站了起来拱手道:“末将在!”

毛文龙道:“你且带着一个百户所,往新安堡一带探查,若是有动静,立即回报,不许与建奴交手。”

耿仲明领命应是后,毛文龙接着道:“敬轩也带一个百户所,往定辽右卫,凤城一带探查,也是一样,不许与建奴交手,有动静立即回报。”

就在毛文龙与几人商议怎么样对付建奴的时候,此时沈阳的建奴大军也已经开拔,打算去怼死毛文龙这个恶心人的东西——在黄台吉看来,毛文龙仗着自己有点儿小聪明,几次三番地想要戏弄自己,实在是罪该万死!

不过,也正与毛文龙等人商议的结果差不多,待出了沈阳地界之后,原本打算走奉集堡的黄台吉却突然传命,召集了代善和阿敏、多尔衮等人,一番商议后决定改道向东,走清河堡再向南。

黄台吉看着领命而去的几人,眼神中的冷意却是怎么样儿也止不住。

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子不好过

山海关。

早就被崇祯皇帝从南京提溜到山海关担任蓟辽总督的王在晋一脸凝重地看着身前的锦衣卫校尉,便是王在晋身旁一直以来都一副智珠在握的孙承宗也是一脸凝重。

整个儿的建奴八旗,已经出动了六个,直扑东江而去。整个的沈阳,现在只剩下了正蓝旗和镶白旗留守。

在王在晋看来,这事儿就像个天大的馅饼一般,直接拿到了大明的脸上。只要此时赵率教回军辽东为先锋,再尽起山海关的大军直扑沈阳,到时候建奴的老窝就能一举端下。

然而孙承宗却是另外一种想法。

沈阳城不大,但是也要看跟谁对比。跟大明的京师比起来,沈阳就是个小城,但是对于整个辽东来说,根本就找不出来比沈阳更坚固的城池了,毕竟建奴是把沈阳当成老窝来经营的。

若是尽起了大军去攻打沈阳,一时半刻的打不下来不说,一心给建奴当狗的科尔沁那些鞑子也不提,单单是建奴回师来救,就很容易打成一场野战。

而对于此时的明军来说,跟建奴打野战,明显的不太现实。大明在辽东的精锐,早已在沈辽之战和萨尔浒之役中损失殆尽。剩下的这些,说他们全是垃圾,确实是过分了些,但是要说是以前的精锐,那也纯属是扯淡。

孙承宗看着王在晋神情中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生怕王在晋脑袋一热就敢尽起大军直扑沈阳,当下便道:“岵云莫不是想要起兵去攻打沈阳?”

王在晋一听孙承宗话中的反对之意,当下便道:“不错,下官就是这么想的。若是能打下沈阳最好,便是打不下,也可以逼得建奴回师,解东江之危。”

孙承宗笑道:“好一个围魏救赵,只是,假戏真做,却是不行。”

王在晋道:“沈阳止有建奴的正蓝旗和镶白旗,此时正是其兵力最为空虚之时,若是错过此番机会,只怕后面难以找到这么好的时机了。”

孙承宗抚须道:“那依岵云之见,东江的毛文龙,能守得住多久?”

毛文龙?东江那边儿的军备还不如山海关呢,能撑的住多久还真是个问题。略微沉吟一番,王在晋才道:“以下官之见,以东江毛文龙的战力,只怕守不过一月。”

孙承宗点点头,接着道:“锦衣位的这位小哥儿将情报由沈阳送到这里,便是再快,也要七八天的时间。有这个时间,只怕建奴已经快要到本溪了。等我们准备好,再一路打到沈阳城下,只怕最快也要一月之后。且先不说打到沈阳,我大明要损失多少,便是打下了沈阳,只怕也没有甚么用处了。”

王在晋不解,便对孙承宗道:“还望孙阁老指点。”

孙承宗捋了捋胸前的长须,又伸手在地图上指点道:“前番孙某往朝鲜和东江而行之时,便仔细观察过东江和朝鲜的军备情况。若建奴到了东江和朝鲜,只怕半月可下东江,一月之间可下朝鲜。”

见王在晋沉默不语,孙承宗接着道:“到时候建奴得了东江和朝鲜,我大明止有沈阳一城,守不足守,弃之可惜。若是不断增兵,朝廷可能负担得起?到时候国库糜烂,你我皆是大明的罪人。”

王在晋闻言,却是叹了一声,说道:“下官如何不知此中关节?可是若不打沈阳,又如何能调得建奴回来?若是东江一失,朝鲜必然被建奴逼降,一如天启七年之事。到时候没有了毛文龙与朝鲜从后牵制建奴,再有科尔沁的狗鞑子为虎作伥,只怕到时候草原上也要糜烂,到最后,我大明便一反如今包围建奴之势,反而要被建奴包围。”

首节 上一节 114/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