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新军阀 第246节

十一月初八,整个东江镇第一座学府是就此建成,后世赫赫有名的东江讲武堂,如今还挂着东江学府的匾额,烫金的招牌在工人呼哧呼哧的吆喝声中被很很吊起,紧接着噼里啪啦一大串鞭炮在两边热闹的响了起来。

毛大人办学,这开幕一天,也是热闹非凡,外地来做生意的,本地的军头将官,有头有脸的人物,不知不觉中居然来了快两千人,比干活的工人都要多,一大群人围着新学府议论纷纷,品头论足个不停,这模样,果然是出嘴的永远多过实干的。

尤其是居然还有捣乱的,就比如孔有德这货,啧啧有声的把手很行家那样敲着墙面,又张望着宽大的操场,旋即很是惋惜的扯着大嗓门就开始嚷嚷起来。

“多好的房子,这儿当军营的话,至少还能再组两个团,给一群穷酸用,将爷也太浪费了!”

“老文你说是不是?”

“就是!咱加劳军大营都没这么气派!”

俩人在哪儿嘀咕着,听的后头庞大海却是直翻白眼,这俩货的话语中,怎么都一股子酸溜溜的味道。

他俩到现在还光棍一条,也没个儿子,至于他俩自己?看到书都直迷糊的主儿,毛珏修几座学府,跟他们都没关系,可对于如庞大海,赵成赵勇兄弟,田涛这样的东江系将领却是大不同,凭着职务,他们的家族子弟可以优先入学,不用再向毛珏之前那样,想要求学还得去江南去。

尤其是这东江学府的院正还不是一般人,杭州名士沈光祚亲自来担当,他老人家沉浮宦海几十年,别说学问,就算积累的关系都值得人趋之若鹜,这今天东江学府挂牌,一大早晨就有几十家的适龄童子被带来,穿着那种高冠博带过来拜师,要不是庞大海家娃还太小,他也是恨不得赶紧带来。

毕竟这个时代,文贵武贱太深入人心了。

除了这些本地的上层人物,今个居然还来了些特殊的客人,三十几个头上戴着韩剧中那种高乌纱帽,身上也是韩服儒衣的李朝士人在那儿也是探头探脑的左右张望着,看着砖头水泥加钢筋修起来的三层小楼,青灰色的墙面,红砖屋顶,有的老古董脸上满是不屑的鄙夷神色,几个年轻高丽官员则满是新奇的模样,四处张望着。

毛珏面子不小,他的东江学府开张,李朝都派来了专门的使团来参与庆贺。

这功夫,十几个大兵是踢着大正步把学府的大门给推开了,门口长长的青石楼梯上,闹哄哄的人群一下子就静了下来,纷纷向内瞩目过去,但见一人高冠博带,风度翩翩,气若仙人那样昂首阔步的走了过来,一下子,那些正冠的学生童子们立马整齐的双手合拢,拇指朝上,整齐的五体投地拜在地上,整齐的拜道。

“蒙钝弟子拜见先生,弟子心向教化,望求先贤,望先生成全,收于门下!弟子定虔心侍奉于先生身边,绝不敢怠慢!”

有一句话叫好为人师,说的就是今个的沈光祚,今天老家伙是红光满面,声若铜钟就像是焕发了第二春那样。

说实话,老家伙来北方也属于无奈,一方面不屑于与杭州其他豪门为伍,剽掠贫民,另一方面也是怕沈家被孤立,第三,实在是怕了毛珏这个冒失的侄孙,生怕哪天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不看着毛珏老家伙也不放心。

可文人吗!都是有精神追求,在杭州时候,沈光祚是名士,就算退休了,平时也是与文坛切戳,著书立说,而且这个年头的司法其实很是简陋,有句话叫民不举官不究,而且官府的黑暗,就算有事儿,其实小民也不愿意找官府解决,如沈光祚这样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乡老,就成了调解矛盾,裁判司法的主要人物,在杭州,沈光祚的退休生活其实很丰富的。

然而到了东江,虽然毛家父子招待他老人家也是无微不至,可这生活就太闲了,有时间泡泡温泉,毛文龙再陪着他下下棋,最对教导下家族子弟,就没什么事儿可做了。

老人最怕的可就是这个,一闲下来,人就废了,可就在沈光祚闲的无聊时候,毛珏恭恭敬敬来请他出山,还花了上万两银子给他修学府办学,又有了显呗这身学问的时候,沈光祚怎么能够不红光满面。

对着那些跪地拜师的学子,沈光祚亦是满面威严,声若洪钟那样昂样的高吼道。

“圣人之道,如浩瀚星海,老朽愚钝,不过取之一瓢,寡陋无知,平日里常不胜惶恐,然圣人之道,有教无类,沈某虽愚,亦不敢藏私,汝等既然虔心向学,老朽亦是当顷吾所学,倾囊而授!”

“然吾门下有三不教,不忠不孝者不教!懒惰怠慢者不教!贪弊淫邪者不教!汝等当警其三戒,但有违犯者,老夫定当逐出门墙,绝不留情!”

“弟子不敢,铭记于心!”

一大群童子,子弟又是赶紧磕头。

虽然这次拜师的人多点,可是拜师礼是进行的一板一眼的,直到三叩首,这些新晋的学生这才被放进了学院之内跟在后头,那些喜笑颜开的家长也是跟着进了去,一个个手里提着大堆的礼物,争先恐后把礼物塞到了教学楼大厅的门房里。

不过别看东西一大堆,却没什么值钱的,也是按照传统拜师礼准备具有特殊意义的,比如芹菜代表勤奋,腊肉代表心意,还有红豆,红枣,莲子,桂圆什么的,依照这个数量,估计最近沈家要吃很长时间的芹菜炒腊肉外加红豆桂圆粥了。

还真是啥都新鲜,按照后世的学校录取进程,又是在教导处先登记,又是领取了学校被褥安置寝室,最后才是跟着沈光祚到了位于东楼三楼第一间的教室内。

日后几十年内,与下首村袁崇焕门生分庭抗礼的东江学府终极一班在这儿也算是彻底成立了,几十个士子,不是东江境内的军官子弟,就是大商人家孩子,他们的装备也是豪华,毛珏从关内带回来成套的典籍,书录,毛笔都是湖笔,宣纸笔墨亦是取之不尽。

可一直到谢师,毛珏这个铁义主帅却是始终没有朝面,就在三楼那些军官乡老还在热热闹闹答谢着时候,实际上一楼二楼一间间教室中,授课已经开始了。

数万两修了这个地方,足以容纳上千人的东江学府,可不是为了那么仅仅三四十人特权子弟的,在今天开幕之前,毛珏已经在铁义镇内塞选了三百多十四到十六岁左右的少年,冲入学院中,开展了授课。

教授他们的也不是什么名士,一些从铁山城商铺子里挖角过来的师爷,账房之类,教授的更不是什么四书五经的大道理,文能识字,数能算账,道德上,知道毛珏是他们效忠的将爷就行。

像后世,年轻人们人人愿意去当白领坐办公室,可实际上蓝领工人阶层才是支撑起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一样,如今毛珏也不需要那么多大学问的学士,能给他写军报,政报,算的明白钱两工分即可,这些年轻人仅仅会在这儿学习一年,甚至短短的几个月,就会像螺丝钉那样散布到东江镇各处,默默发挥着属于自己的光与热。

“东江的未来,就在你们的账本与算盘中!”

开学时候毛珏这句话,可够激起人热血的!而且每一个被选进来的少年家里都会受到优待,就算头上吵闹的嗡嗡作响,选进来的年轻人们依旧全神贯注的看着黑板,拼尽全力的记住每一个字,每一个算法,到处都是炭笔写在纸张上的纱纱声音。

这些才是当务之需!就像后世的教导主任似得,在后门窗户露出一张猥琐的脸,抱着个胳膊,毛珏是满带满意的笑容。人才问题也被他解决了,从这儿将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走出,充入他的大军中。

可就在毛珏偷窥的直乐时候,身后一声满是怒气的声音猛地在他耳边响起。

“将军好算计啊!”

第二百二十六章.拖下水

尽管很进步了,可大环境之下,东江还是属于阶级社会,从食堂就能看出来,那姓通的进学子弟吃的是东面大食堂,就是大锅炒,食堂阿姨手会抖那种,而沈光祚的学生,将来是可能去考科举的,他们吃的是左面小食堂,专门的厨子给炒菜做小灶,可以像《孔乙己》里描写的那样,穿长衫,踱进铺子里,要来酒菜,慢慢的吃用。

可铁义毛将军,吃的却是大食堂。

一个盘子里四格菜,外加一瓶水,这年头米饭却不像后世那样随处可见,主食还是玉米粥,明显吃不惯这样的招待,堂堂李氏朝鲜的兵曹判书李山海李大人随意扒拉了两筷子,旋即就把筷子往边上一扔,脸色阴沉的哼哼起来。

“小毛将军,你们这东江也太过分了!我李朝乃是大明藩属,我朝疆界亦是太祖,成祖皇帝钦定,您这身为大明封疆大将,不思收复辽东,屡次侵我朝土地,这一年多,居然蚕食了我大半个平安北道!还把手伸进了咸镜道!弄得边城边将弹劾不止!”

“将军这让老夫很是难做啊!”

这就是苏长梅的坏处,这死胖子可没有《琅琊榜》里苏才子那两把刷子,他就是个军需官,顶天儿是个圆滑的军需官,刚开始毛珏动手时候起码还迂回点,他倒好,移民过来人一多了,大炮往人家城门一摆,大腿往那儿一拍,跟黄世仁抢喜儿似得,我家将爷就看上你这儿的荒田了,你丫卖地也得卖,不卖也得卖,人家不吓得跟鹌鹑似得拼命往上报都怪了。

只不过就算李山海这个兵曹判书,相当于大明兵部尚书的主官借着恭贺东江书院挂牌找上门来,毛珏却也不鸟他,拿着筷子又是往嘴里塞了一块韭菜炒鸡蛋,干了一大口饭又嘬了口水,这才在李山海不耐烦的神色中打了个饱嗝。

“多大点事儿!大家都是打建奴的,那些荒地放着也是放着,老子种了,还能多打点粮食,再说,我们东江在前面盯着,你李朝在后面更安全不是?”

哪有这样算的,把人家国土给站了,一句打建奴就行了?李山海是老脸发黑还要分辨,却不防毛珏猛地一把手,张嘴喷了他一脸韭菜味儿,熏得这货差不点没吐了。

“行了我的李大人,咱们东江又不是永远占你这点儿破地儿,之前不是有协约吗?只要他努尔哈赤的子孙死绝了,咱东江镇迁回辽东去,你这一亩三分地儿咱东江还不稀罕呢!”

“要不,我这十几万兵明个就集结起来,去打他沈阳,你在后头给我做好后勤?”

无赖莫过毛珏,本来一肚子火冒三丈来,要把失地都给讨回来,毛珏两句话又给李山海干没电了,这货的虎他可是见识过,说打小日本就打小日本,也不怕在引起一次壬辰倭乱来,最近东江添了不少丁李山海可是知道的,真要追着毛珏把这些地给要回来,他要是脑门一充血,真带着大军去死攻辽东,倒霉的还是李朝。

打赢了还好,可作为藩属国,供应的粮饷李朝就得把库底儿都扫出来,再打输了,这些杀人不眨眼的女真强盗再来个丁卯胡乱,仁祖大王能把他皮拔了。

反正都是些蛮荒之地,还是在高丽长城以外,两百多年也没太开发,让他占了也就占了。想着,李兵曹的面上明显软化了不少,然而嘴上却还是一副强硬的状态。

“小毛将军,你知不知道,因为你们东江,我朝震怒,纷纷上书殿下,要向大明皇帝讨还这个公道,还有要发兵驱逐东江兵的,老朽在其中,很为难啊!小毛将军,东江至少要给李朝一个交代吧?”

满是义正言辞,这老倌儿咄咄逼人的态度,仿佛一言不合就要掏刀子那样,要不是听到后一句威胁,毛珏差点就信了。

首节 上一节 246/10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