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第2299节

他总得留些人给温园里来杀,这样,能让得广南西路民间对温园里赴任广南西路节度使的事不那么抵触。

在这个颇为特殊的日子里,温哲彦、劭立果等人在菜市场魂断。

轰动大宋的贪腐案在这时算是接近落幕。

陈龙已着令静江府府衙通报温哲彦等人的罪行,这让得城内不知道多少百姓拍叫好。

鞭炮在城内响个没停,也不知这是在喜迎新年,还是送温哲彦这些蛀虫的亡魂。

上百颗头颅在菜市口齐刷刷落地,然后,陈龙、柳弘屹才领着士卒回城,又遣快马将此事传报长沙。

年后的赵洞庭又到不少为大宋立过汗马功劳的老臣府邸拜访过,才总算是些微清闲下来。

只这个时候科举已是提上议程。

心力憔悴的赵洞庭直接将这事交给了下面去安排。

此刻新科科举主考官由此落定。在朝引起不少议论。

因为赵洞庭没有将这主考官的位置交给陆秀夫等老臣,也没有交给教育部的官员,而是交给了兵部尚书钟健。

这不仅仅只是皇上信赖钟健那么简单,更值得推敲的是,皇上现在越来越愿意将担子交给这些青壮派的官员了。

大宋朝廷换血的趋势愈发明显。

不出意料的话,在这新的元年里面,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壮派官员挑上担子。而如陆秀夫等人,权利可以说不断在稀释下去。

只陆秀夫、王富等人对此也没有什么抵触。

赵洞庭在决定任命钟健为新科主考官的时候,是请他们到御书房商议过的。

当时,赵洞庭说,他们这些人都已经为大宋辛劳大半辈子,以后该享清福还是不要太过操劳的好。

这和杯酒释兵权差不多,如果真要用歹毒心思去推敲,那纯粹就是赵洞庭想要剥夺他们的权利。

但陆秀夫等人都知道,皇上这是关心他们。正如皇上所说,他们这帮人都老了。

皇上不是那种想要集所有权利于一身的人,对他们的恩宠也到达极致。他们这些人这辈子都只想看到大宋昌盛起来,如今心愿已经算是达成,都的权利并没有多深的执念。

该是享享福的时候了……

如果不是现在还没有到退休的年纪,怕是赵洞庭让他们退休,他们都能立刻答应。

1472.红娘子到

一月初。

长沙城周再现连绵青山。

赵洞庭也给予这位大宋最高军事指挥官、大宋最能应受到敬重的官员,理所应当的礼待。

如果说大宋官员谁最受赵洞庭敬重,不是陆秀夫,也不是操劳过度而死的向东阳,绝对是天祥无疑。

赵洞庭曾无数次想过,若是当初在谭津县城上的是自己,而城外是乐婵等女,大概自己绝对会选择出城投降。整个大宋,对这江山社稷看得最重,重逾性命的,不是他这个皇帝,而是军令天祥。

他的家人几乎在连年的战火都为国捐躯,再有他带出来的那些同乡,也已是死伤殆尽了。

当他率着亲兵到长沙城东门外时,看到穿着龙袍的赵洞庭站在门口,他便立刻翻身下马,跑到赵洞庭面前,“臣天祥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然,若非如此,赵洞庭也不会封他为军令。更大的可能,是根本不会设立这个职位。

“军令快快请起。”

天祥点头,没有拒绝。

赵洞庭拽着天祥走上自己龙撵,向着宫内去。

到宫后,赵洞庭和天祥就在御书房内用宴,看起来,便是寻常的忘年之交那般。

他麾下六支禁军分别驻扎在福建路和江西南路境内,除去天杀等军去过渤泥以外,再未参加过别的战役。

在述职完后,天祥没有出乎赵洞庭意料的问道:“皇上,您何时打算进攻元朝?”

当年元朝铁蹄踏破宋土,天祥是亲历者。他对元朝的恨意大概是满朝武间最高的。

天祥眼精芒闪烁,“待明年齐聚粮草便准备攻元么?”

天祥又问:“那皇上此时心可已有初步部署?”

赵洞庭缓缓摇头,然后忽的道:“军令,其实朕还有几件事想和你商议。”

赵洞庭道:“如今流求、渤泥、麻逸等国皆以向大宋俯首称臣,南海区域我大宋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有倭国,咱们是打下来的,朕又以废除倭国天皇制度。若是仍然全部延用倭国将士,朕担心派去的倭路节度使会镇不住国内的那些反抗,但又不能总让冉安国和黄之杰两位将军常年驻军在倭国,所以朕想你回去以后,能够在福州等沿海之地招募士卒,组建倭路常驻军。人数不需太多,两万即可,给他们配备精良战舰、军械,让他们能够震慑整个倭国。”

天祥点头。

“皇上请说。”

天祥些微有些惊讶,“敢问皇上为何会突然有这样的想法?”

“难道皇上掌控全**权不好么?”天祥很是疑惑道。

天祥见赵洞庭不愿详说,眼神疑惑更浓,但也没有再多问。

赵洞庭道:“这就等岳鹏、苏泉荡他们都到长沙来,再由军省内阁商议定夺吧,这大宋,不能再让朕一个人做一言堂了。”

然后,他终究还是答应赵洞庭,待新任兴**区元帅人选出来以后,他便回长沙来任职。

而就在天祥到长沙不过两日后,在东沙群岛的红娘子也是赶到长沙。

空竹未死,朕已经派他前往蜀军区任职。

天知道她在东沙群岛得知空竹重伤而亡的消息后,是如何的悲恸。

想来,在收到消息的那刻,红娘子连跟着空竹去的心思都有。也就是有了孩子,才没有那么做。

到得长沙城以后,红娘子便是直接进宫求见了赵洞庭。

首节 上一节 2299/2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